- 年份
- 2024(9932)
- 2023(14371)
- 2022(12284)
- 2021(11307)
- 2020(9412)
- 2019(21357)
- 2018(21108)
- 2017(39852)
- 2016(22121)
- 2015(25127)
- 2014(25734)
- 2013(25286)
- 2012(23769)
- 2011(21943)
- 2010(22481)
- 2009(21017)
- 2008(20923)
- 2007(19520)
- 2006(17503)
- 2005(15756)
- 学科
- 济(111830)
- 经济(111722)
- 业(62489)
- 管理(57964)
- 农(51358)
- 企(41137)
- 企业(41137)
- 方法(39134)
- 数学(34146)
- 农业(33995)
- 数学方法(33821)
- 中国(27229)
- 地方(27222)
- 业经(26793)
- 财(23657)
- 学(22094)
- 制(21600)
- 体(16595)
- 发(16185)
- 贸(16104)
- 贸易(16097)
- 易(15503)
- 银(15304)
- 理论(15279)
- 银行(15264)
- 融(14670)
- 金融(14662)
- 行(14632)
- 地方经济(14589)
- 环境(14244)
- 机构
- 学院(329644)
- 大学(323702)
- 济(140274)
- 经济(137127)
- 管理(119667)
- 研究(115987)
- 理学(101900)
- 理学院(100741)
- 管理学(98823)
- 管理学院(98242)
- 中国(89052)
- 农(73702)
- 科学(70906)
- 京(68645)
- 财(63022)
- 所(60454)
- 农业(56745)
- 研究所(54326)
- 中心(54060)
- 业大(53642)
- 江(53562)
- 财经(48899)
- 范(44050)
- 经(44028)
- 师范(43604)
- 北京(43094)
- 经济学(42725)
- 州(41690)
- 院(40307)
- 省(39422)
- 基金
- 项目(208238)
- 科学(161610)
- 研究(155377)
- 基金(146871)
- 家(127900)
- 国家(126668)
- 科学基金(106506)
- 社会(97653)
- 社会科(91869)
- 社会科学(91842)
- 省(84593)
- 基金项目(77739)
- 教育(71034)
- 划(69065)
- 自然(65816)
- 编号(65758)
- 自然科(64182)
- 自然科学(64162)
- 自然科学基金(62988)
- 资助(59485)
- 成果(54202)
- 发(47354)
- 重点(47310)
- 课题(46150)
- 部(45722)
- 创(42496)
- 国家社会(39852)
- 创新(39729)
- 性(39521)
- 农(39342)
- 期刊
- 济(173217)
- 经济(173217)
- 研究(98776)
- 农(75630)
- 中国(72489)
- 学报(54030)
- 农业(50656)
- 财(49840)
- 科学(48573)
- 大学(41163)
- 管理(41131)
- 学学(39125)
- 教育(36511)
- 融(32639)
- 金融(32639)
- 业经(32147)
- 技术(30366)
- 经济研究(25927)
- 财经(24684)
- 业(24402)
- 问题(23286)
- 经(21397)
- 版(18924)
- 世界(17731)
- 技术经济(17714)
- 农村(16469)
- 村(16469)
- 统计(16462)
- 经济问题(16099)
- 农业经济(15804)
共检索到5123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禾 宗成峰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背景下,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与乡村治理的互动耦合成为重要议题。本质上讲,两者是基层发展与治理的关系,都是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因素。两者的耦合前提是,与传统模式相比,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更具社会属性、现代属性、高效属性,并充分提升乡村治理效能。两者的耦合机理是介于目标与导向、主体与客体、内容与形式等要素产生的耦合互动性。两者的耦合目标是,促进两者在经济目标上的提质增效,社会目标上的主体参与,文化目标上的文明有序。基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与现代化乡村治理的互动耦合关系,为打造现代化乡村发展体系赓续力量。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龚晨
理性看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必要性、重要性,充分发挥好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对走好新时代中国特色乡村全面振兴之路的优势作用,全面把握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内在关联,意义重大。二者的内在一致性表现在价值取向、问题指向、发展定向三个方面。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创设了有利条件,拓展了更多可供选择的领域空间,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支撑和更为丰富的资源支持。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对乡村全面振兴有着重要的助推作用:夯实了产业兴旺根基,创造了生态宜居条件,提升了乡村文明程度,促进了基层有效治理,加快了共同富裕实现。
关键词: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乡村振兴战略 农村改革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贝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在乡村振兴中具有重大现实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开封市新型集体经济取得了不小成绩,但是普遍存在着党建引领力有待提升、集体经济要素亟待整合、发展后劲不足等现实问题。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促进供给侧改革,整合资源促发展,实施“人才工程”是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陈晓枫 钱翀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石,没有乡村治理现代化,就没有国家治理现代化。当前乡村社会诸多问题的根源在于农村集体经济的弱化以致支撑乡村治理的内生性资源匮乏,农民处于松散状态,组织化水平低,“乡政村治”遂演变为“乡政浮,村治虚”。新发展阶段,只有创新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才能夯实物质基础、重塑基层组织,并有效弥合“自治”、“法治”和“德治”之间长期存在的实践隔层,进而切实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
关键词: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乡村治理 “三治”融合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洁
<正>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我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不断扩展,乡村战略以及农村发展水平持续提升,农业水土专业领域中的理论体系与实践体系也得到了持续完善。基于此,农村经济工作者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由王立胜、张弛编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年6月出版的《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一书,是农村经济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成果,该书使用专业的理论联系实际案例的方式,对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进行系统介绍,重点阐述了乡村振兴的总体战略思路、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方向和实践案例等内容,能够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出重要参考价值。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与基层治理关系研究》课题组 刘莎 李明刚
随着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经营机制的逐步完善,农村基层治理机制发生了深刻变革,突出地表现在政府职能与村民自治相分离、集体经济资产经营管理职能与社会职能相分离以及村级事务决策权与执行权相分离。这不仅使基层治理结构的权力配置与运行更具民主性,而且在治理方式实现了群众参与的最大化,有助于打破基层行政的体制性障碍,也有助于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
关键词: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窒理机制 基层民主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广斌 王勇
基于"功能—形态"互适原理,以苏州为例,分析苏南新型集体经济发展与乡村居住转型之间耦合机制。通过区分农民与农用地之间、农民与农村建设用地之间的两类权益捆绑,解析了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农居点分散格局稳定少动及其用地不降反增的原因。进入21世纪,农村土地流转推动了苏南新型集体经济的快速发展,掀起了新一轮"集体化"浪潮。新型集体经济解除了农民与土地权益之间的硬性捆绑,推动了农民身份与土地财产权的分离,继而成为启动苏南乡村居住空间转型的关键钥匙。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朱婷 夏英 孙东升
2019年6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取得重要进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农民利益共同体和乡村资源配置的基本单元,通过农民再组织化在乡村产业振兴中发挥着重塑农民主体性和再造乡村价值的不可替代作用。本文着重阐述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特征和在乡村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并基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乡村产业开发中的成功范例,揭示其产业发展模式,分析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嵌入乡村产业振兴的路径,最后针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业发展约束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从农民自组织层面赋能乡村产业振兴,丰富乡村产业振兴的解决方案。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杜艳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农民共同富裕融入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内涵,同时对其在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的职能发挥提出新的要求。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制度化建设,应着力解决当前普遍存在的功能错位、职能虚化以及管理失范等现实问题。应通过立法明确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性质和职能定位,理顺其与村内组织之间的职责关系,以内生合作机制建设来整合集体共同利益。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语心
与传统农村集体经济比较而言,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在新时代、新发展背景下出现的创新型农村经济形态,两者在产权体系、发展模式和治理机制等方面均存在着明显差异。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已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础保障。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指出,要不断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通过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以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因此,应积极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路径,进而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周笑梅 杨露露 陈冬生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一种管理民主、利益共享、发展模式多元的现代经济形态,是我国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不仅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弥合城乡鸿沟、振兴乡村经济,同时也是推进乡村振兴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途径。为了更有效地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对目前我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现存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强化党建引领作用、优化人才队伍、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创新经营方式等对策建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儒 郭提超
多样化途径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全体农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抓手和根本保证。以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是马克思主义合作经济理论中国化的继承与创新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农业农村全面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艰辛探索,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诉求。面对近年来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自身发展及其促进乡村全面振兴过程中存在的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应依循强化党建引领作用凝聚内生发展动力、夯实人才队伍力量提升农民发展信心、完善保障机制和治理机制等有效路径持续推进,最终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促进全体农民共同富裕。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黎莉莉 胡晓群 高静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然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到底新在哪里?它与传统农村集体经济存在怎样的制度关联和制度差异?文章通过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回溯,并基于演化与比较制度视角,援引修正的“制度结构—行为努力—经济绩效”的分析框架,探究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与传统农村集体经济在内涵、功能和成员属性及其资格获得,组织属性及其法人特征,产权特点及其实现形式,外部对接机制及其治理体系建设等方面的制度差异。文章认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实现由成员同质性向成员异质性,由政经合一组织向单纯经济主体,由“一大二公”、产权固化向产权明晰、产权开放,由村社法人地位缺失向特别法人地位等制度方向演进,同时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多元化、外部连接机制和治理机制呈现市场化等多维特征。新时代,以集体产权为纽带,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日益丰富其实现机制,日益拓展其“集体经济+”的经济连接机制,为乡村组织振兴和能力提升带来新的契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治理取向,需要兼顾集体产权逐利性和社区公共服务集体供给要求,确立其社会企业组织属性,支持产权开放性探索以促进经营创新,推行集体经济环境优化和内生能力建设双轮驱动,建立规范的混合所有制经营机制,完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开放式经营“双重委托代理”机制,推动建立市场经营潜在风险的隔离机制。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进 李宁 张逸轩
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巩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必然要求,通过释放数字乡村综合效应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是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形式。本文基于2020年“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采用多元线性模型评估数字乡村建设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乡村建设能够显著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经过内生性处理和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依然成立;数字乡村建设能够通过集聚资源要素、提升村庄人力资本水平和增强农村创业活跃度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数字乡村建设能够显著促进已完成农村产改地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建议从数字乡村的供给和需求两端发力,推进农村产业数字化建设,深化农村产业与数字技术融合;发挥数字乡村建设的多重效应,集聚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势能;找准村庄比较优势,因地制宜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
关键词:
数字乡村建设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数字素养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丽姗 杜恒志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载体。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视域下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当前还呈现出种种问题,如发展固化缓慢的问题、管理机制亟待完善的问题、日益突出的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制约着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新时代新征程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加强党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全面领导,要注重集体精神教育,激发内生动力,完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人才培养机制,构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共同富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