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82)
2023(9512)
2022(7771)
2021(7346)
2020(5955)
2019(13508)
2018(13122)
2017(25572)
2016(13389)
2015(14963)
2014(14440)
2013(14454)
2012(13332)
2011(12004)
2010(12150)
2009(11785)
2008(10346)
2007(9340)
2006(8608)
2005(7629)
作者
(35903)
(30693)
(29849)
(28463)
(18698)
(14656)
(13582)
(11782)
(11684)
(10693)
(10314)
(10237)
(9326)
(9325)
(9156)
(9147)
(8936)
(8816)
(8499)
(8494)
(7417)
(7358)
(7264)
(7247)
(6915)
(6869)
(6748)
(6451)
(6067)
(6053)
学科
(54506)
经济(54448)
(49630)
(44688)
农业(33285)
管理(30257)
(25805)
金融(25803)
(23463)
银行(23462)
(22933)
企业(22933)
(22763)
中国(21451)
业经(18763)
地方(18525)
方法(16601)
(15592)
数学(14955)
数学方法(14835)
(13931)
农业经济(12635)
(11248)
中国金融(11007)
(10404)
(9551)
农村(9530)
发展(9444)
(9432)
(9216)
机构
学院(180897)
大学(173633)
(76743)
经济(74923)
管理(70027)
理学(60169)
研究(59654)
理学院(59557)
管理学(58687)
管理学院(58368)
中国(56104)
(50441)
农业(37894)
(35372)
(34237)
科学(34150)
中心(32909)
业大(32134)
(29319)
(28671)
财经(26647)
研究所(25686)
(24449)
(24211)
(24159)
(24056)
师范(23904)
银行(23588)
农业大学(22966)
经济学(22569)
基金
项目(121383)
科学(96139)
研究(95156)
基金(86904)
(73558)
国家(72709)
科学基金(63270)
社会(61560)
社会科(57832)
社会科学(57819)
(51519)
基金项目(47497)
编号(41374)
教育(40986)
(39828)
自然(37968)
自然科(37035)
自然科学(37030)
自然科学基金(36382)
资助(33214)
成果(32585)
(29910)
(28480)
课题(27346)
(26601)
重点(26193)
(25577)
国家社会(24916)
(24577)
(24433)
期刊
(93495)
经济(93495)
(57244)
研究(53150)
中国(41806)
(39893)
金融(39893)
农业(38078)
学报(25091)
(24962)
科学(24837)
业经(22787)
大学(20875)
学学(19908)
管理(19373)
(16720)
教育(16242)
农村(15875)
(15875)
农业经济(14841)
技术(13942)
问题(13455)
财经(12367)
(11142)
经济研究(10889)
世界(10480)
(10464)
资源(10201)
经济问题(10142)
农村经济(9634)
共检索到2853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罗红梅  
本文利用山东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调查数据,分析了三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支农行为的差异及支农目标的共同特征,并从信贷行为角度解释其支农目标的实现。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支农目标主要体现为借款者数量增加。贷款余额的扩大、期限多样性的增加、审批效率的提高及涉农成本的降低有利于增加借款者数量。政府的支农政策应鼓励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增加借款者数量,仅关注支农深度及涉农比例只会干扰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市场化运行或鼓励支农数据造假行为。信贷政策上,应鼓励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扩大贷款规模、增加贷款期限弹性、提高贷款审批效率、降低涉农贷款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沈杰  马九杰  
近年来,政府部门颁布了一系列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的准入门槛的政策性文件后,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机构快速发展。笔者通过抽样调查发现,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通过减少贷款手续、创新贷款产品等方式积极服务农村金融市场,对农信社等金融机构的经营构成一定的压力,总体上能够增加农村金融市场的金融供给,但是也存在服务对象"高端化"、资金规模约束、风险监管困难等问题,因此需要继续加强政府政策引导,促进金融"链接"程度和强化风险监管力度。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韬  
结合中国金融机构审贷分离的贷款管理实践,在构建金融机构对农户是否给予信贷配给和给予多大程度的信贷配给的两步决策的基础上,文章采用山东省1107个农户家庭的抽样调查样本数据,运用双栏模型,实证分析了金融机构信贷配给两步决策的差异性及影响因素,并以此表明了农户在贷款时需要关注的内容以及中国未来农村金融改革应同土地流转对接起来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边东平  
近年来,财政部积极落实国务院对"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财政对金融机构的扶持作用,制定和实施了中央财政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定向费用补贴政策。按照《中央财政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中央财政对上年贷款平均余额同比增长且达到银监会监管指标要求的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上年贷款平均余额同比增长、上年末存贷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郭强  董良泉  
文章构建了农村金融机构竞争实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灰色关联分析法对硬实力进行评价,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软实力进行测评,同时结合Kendall协同系数检验,对硬实力和软实力测评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最终得出三类机构的竞争实力综合测评结果。通过全面评价农村金融机构的综合竞争实力,为决策者合理制定竞争力策略提供了参考依据。
[期刊] 征信  [作者] 徐冉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缓解"三农"和农村小微企业资金供给不足的问题,也是当前新农村建设之所需。以河南省为例,深入分析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而提出河南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选择路径。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谢升峰  
在世界范围内,微型金融是对贫困及低收入群体提供金融服务的特殊的金融制度安排形式,其发展目标有所谓"福利主义"与"制度主义"之分。我国早期设立的微型金融以缓贫为目标,现阶段的亮点是发展以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及互助资金组织为主的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实证表明,我国新型微型农村金融在缓贫及对低收入群体提供金融支持方面,发展目标定位尚不清晰,覆盖面、盈利性及可持续性受到挑战。解决思路是重点提高缓贫及对低收入群体提供金融支持的覆盖面,增强农村新型金融机构的抗风险能力,降低经营成本,调整监管指标,并加强监管与政策扶持。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何广文  李莉莉  
据中国银监会估算,全国1.2亿有贷款需求的农户中,近30%的农户因为缺乏抵押物或合格的担保人而没有机会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支持。农户的信贷需求,实际上是小额信贷需求。对商业银行如何有效地进入小额信贷市场以及如何完善其小额信贷模式进行探讨,对于帮助解决我国农户贷款难问题、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东平  周振  
本文依据组织新制度主义的观点,逐一分析了政府管制、农信社关注、农户认知、组织间模仿等组织场域作用于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NCF)支农绩效的影响机理,并以盐城市试点为例对理论假说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政府的强力管制在一定程度上有益于NCF支农绩效的提升,但应警惕其对NCF的过度干涉所造成的消极影响;NCF与当地农村信用社的友好程度与NCF的支农绩效正相关;非社员农户对NCF合法身份的怀疑对NCF的支农绩效已无重要影响,而社员对NCF内部治理机制的满意度对其支农绩效存在显著正向影响;NCF的理事、监事中拥有农村信用社与合作社工作经历的人员比例与NCF支农绩效正相关。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吴占权  
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建立,对合理配置金融资源,培育健康、多元的竞争性农村金融市场体系,有效增强对农户和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成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兴力量。贷款业务是银行类金融机构的核心业务和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的主要手段,贷款价格是信贷资源配置的核心因素。本文介绍了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的方法,探讨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贷款定价应该遵循的原则,分析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贷款定价的影响因素,针对各种定价方法的优劣,选择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贷款定价的方法,介绍了试点地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贷款定价实践,并参考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提出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制订贷款...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吴占权  朱田  
2006年12月20日中国银监会发布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按照"低门槛、严监管"原则,引导各类资本到农村地区投资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随后,全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蔡洋萍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农村金融市场上承担着"支农支小"的重要角色,是我国构建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当中的重要一环。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支农支小"上存在地区分布两极化、目标跑偏、服务模式僵化、人员素质较低等问题。建议通过财税、货币政策优化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区域布局、大力发展农村互联网金融,创新"支农支小"服务模式、提高农村金融从业人员素质。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瑾  罗剑朝  王佳楣  
自2006年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批准成立以来,国家陆续出台多项政策支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本文在对陕西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梳理了当前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支持政策,研究发现目前的政策支持体系存在税收优惠力度弱、费用补贴少、贷款利率低、监管政策不明确和政策缺乏区别对待等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立法体系、取消村镇银行存款准备金、放开利率控制、加大补贴力度、降低税率、建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激励机制和退出机制等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石弢  林敏  张文棋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制度供给是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重大举措,政策运行以来政策效应不断发挥。本文从政策目标、实施主体、政策效果等传导机制角度,分析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政策效应发挥存在的制约因素。研究结论:政策制定者的自身约束与新型金融机构经营现实存在冲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与政策目标实现之间存在矛盾,地方政府和现有金融机构的利益和政策实施之间存在分歧,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不佳是阻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政策效应发挥的一个短板。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陆远权  张德钢  
本文研究了处于快速扩张期的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风险的生成机理,认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面临政策风险、市场风险、资本运作风险和经营成本风险。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效控制风险的措施,认为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完善融资机制、加强金融监管和"三农"投入能够有效控制风险,推动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