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46)
- 2023(11228)
- 2022(9814)
- 2021(9352)
- 2020(7619)
- 2019(17635)
- 2018(17723)
- 2017(34401)
- 2016(18627)
- 2015(21088)
- 2014(21122)
- 2013(21032)
- 2012(18934)
- 2011(17125)
- 2010(17046)
- 2009(15566)
- 2008(14925)
- 2007(13149)
- 2006(11651)
- 2005(9853)
- 学科
- 济(77327)
- 经济(77246)
- 业(58568)
- 农(50163)
- 管理(48120)
- 企(37067)
- 企业(37067)
- 农业(33382)
- 方法(32668)
- 数学(28558)
- 数学方法(28269)
- 业经(22460)
- 中国(19077)
- 地方(17095)
- 财(16534)
- 学(15467)
- 制(14026)
- 发(13052)
- 农业经济(12496)
- 贸(12432)
- 贸易(12427)
- 易(12097)
- 技术(11957)
- 环境(11315)
- 理论(11191)
- 策(11181)
- 和(10772)
- 体(10487)
- 发展(10432)
- 展(10428)
- 机构
- 学院(263390)
- 大学(260524)
- 管理(109687)
- 济(103951)
- 经济(101671)
- 理学(96237)
- 理学院(95279)
- 管理学(93757)
- 管理学院(93308)
- 研究(85648)
- 中国(64632)
- 农(62262)
- 京(54699)
- 科学(54391)
- 农业(47395)
- 业大(47357)
- 财(43230)
- 所(42330)
- 中心(40296)
- 研究所(38770)
- 江(37659)
- 财经(34940)
- 范(34689)
- 师范(34431)
- 北京(33835)
- 经(31940)
- 经济管理(31059)
- 州(30697)
- 院(30119)
- 农业大学(29796)
- 基金
- 项目(186182)
- 科学(146155)
- 研究(139337)
- 基金(134371)
- 家(116208)
- 国家(115128)
- 科学基金(99179)
- 社会(86856)
- 社会科(81803)
- 社会科学(81781)
- 省(74124)
- 基金项目(72996)
- 自然(63941)
- 自然科(62382)
- 自然科学(62371)
- 教育(61493)
- 自然科学基金(61240)
- 划(60730)
- 编号(59375)
- 资助(53703)
- 成果(46928)
- 部(40837)
- 发(40555)
- 重点(40525)
- 课题(38794)
- 创(38666)
- 创新(35931)
- 科研(35178)
- 国家社会(34932)
- 农(34741)
- 期刊
- 济(117963)
- 经济(117963)
- 研究(73707)
- 农(66449)
- 中国(49394)
- 农业(45352)
- 学报(42794)
- 科学(40192)
- 管理(34436)
- 大学(33240)
- 学学(31600)
- 财(29623)
- 教育(26910)
- 业经(26049)
- 融(23552)
- 金融(23552)
- 技术(21948)
- 业(20047)
- 问题(16765)
- 财经(15455)
- 经济研究(15392)
- 版(15076)
- 农业经济(15025)
- 农村(14485)
- 村(14485)
- 科技(13796)
- 图书(13773)
- 理论(13355)
- 业大(13103)
- 技术经济(12956)
共检索到3753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赵小晶 杨海芬 王建中
新型农村资金互助社是内生于农村经济的小型合作组织,其生存与发展直接关系到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进度。本文从新型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发展历程入手,深入分析了其发展现状,归纳和剖析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其长期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达州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肖启义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国农村合作基金会经历了发展、繁荣、整顿、关停。进入21世纪后,农村金融市场迫切需要价格低、效率高的小型金融服务,为填补农村金融市场的空白,新型农村资金互助社应运而生。相比传统农村合作基金会,新型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在出资、管理、资金运用上进行了创新调整,为农村地区金融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但新型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发展还处于探索之中,并且在经营上与农村合作基金会有很大的相似性,存在各种困境以及金融隐患。为保证农村金融市场的正常金融秩序,需要明确定位、健全监管、明晰产权、强化内部管理。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达州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肖启义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国农村合作基金会经历了发展、繁荣、整顿、关停。进入21世纪后,农村金融市场迫切需要价格低、效率高的小型金融服务,为填补农村金融市场的空白,新型农村资金互助社应运而生。相比传统农村合作基金会,新型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在出资、管理、资金运用上进行了创新调整,为农村地区金融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但新型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发展还处于探索之中,并且在经营上与农村合作基金会有很大的相似性,存在各种困境以及金融隐患。为保证农村金融市场的正常金融秩序,需要明确定位、健全监管、明晰产权、强化内部管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达州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肖启义 徐志明 李娅
农村资金短缺一直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随着新型农村经营主体资金需求的逐步提高,新型农村资金互助社开始迅速发展。四川省在传统互助资金和扶贫资金组织的基础上逐步试点新型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在出资、管理、资金运用上都进行了一定创新,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部分农村金融市场空白,同时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但新型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在发展中还存在相关制度不完善、与正规性金融机构协调性不够、内部运作机制不健全、角色定位模糊等问题,还需要从外部环境和内部治理以及与农村产业发展相协调上进行改善,从而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廖继伟
具有合作性质的新型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实践探索有其产生发展的社会经济基础和制度根源,新型农村资金互助社在四川试点开始后得到迅速发展,分为不以扶贫为目的社区互助性银行业金融机构、完全扶贫性质的互助社和具有扶贫性质同时可以开展经营活动的互助社三种。新型农村资金互助社使农户更易获得资金,满足农户资金需求更有效率,具有多重制度创新意义和社会功能。但新型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中还存在缺乏清晰的法律定位、可持续经营发展面临困难、经营管理水平较低,风险控制能力较弱等问题,需要从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监管和引导等方面促进其健康发展。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马荣华
资金互助社对于满足农民的资金需求可以发挥重要作用。然而,我国资金互助社的治理机制存在严重的缺陷,资金互助社的发展逐渐被边缘化了。西方国家的储蓄银行和我国的资金互助社有很多相似之处,西方储蓄银行的发展历史可以为我国的资金互助社的治理机制改善提供很好的启示。我国的资金互助社只有来自由社员组成的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的内部治理机制,缺少来自组织使命、行业协会和市场竞争的外部治理机制,来自诸如地方社区、储户和捐助者之类的社员以外的利益相关者的治理机制也很薄弱,来自政府的监管治理又过于苛刻。这些治理机制缺陷不利于我国资金互助社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
资金互助社 储蓄银行 治理机制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林乐芬 赵倩 沈建芬
本文基于对江苏省南京和泰州两地28家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实地调查的结果,以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江苏省的主要形式——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作为本文的重点研究对象,基于对江苏省宁泰两地28家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实地调查,考察现阶段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在江苏的运行绩效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目前江苏地区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运行绩效良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将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摘"准"转正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应符合的具体条件并提出政府应给予的政策支持建议。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贾晋 申云
基于四川省两类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微观信贷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定量回答了农村资金互助社的最优互助金规模。研究结果表明:信贷收益与互助金规模之间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人均成本与互助金规模之间存在正"U"型的曲线关系,二者共同决定了互助金最优规模区间。独立社和内部社的互助金规模在1500-2800万元的区间范围相对合理,能有效的避免互助金规模扩大与社员内部"软约束监督"引致风险防范的两难困境。这一决策图谱对于指导农村资金互助社依靠其内生动力进行可持续保本微利运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价值。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贾晋 申云
基于四川省两类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微观信贷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定量回答了农村资金互助社的最优互助金规模。研究结果表明:信贷收益与互助金规模之间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人均成本与互助金规模之间存在正"U"型的曲线关系,二者共同决定了互助金最优规模区间。独立社和内部社的互助金规模在1500-2800万元的区间范围相对合理,能有效的避免互助金规模扩大与社员内部"软约束监督"引致风险防范的两难困境。这一决策图谱对于指导农村资金互助社依靠其内生动力进行可持续保本微利运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价值。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贾晋 申云
基于四川省两类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微观信贷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定量回答了农村资金互助社的最优互助金规模。研究结果表明:信贷收益与互助金规模之间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人均成本与互助金规模之间存在正"U"型的曲线关系,二者共同决定了互助金最优规模区间。独立社和内部社的互助金规模在1500-2800万元的区间范围相对合理,能有效的避免互助金规模扩大与社员内部"软约束监督"引致风险防范的两难困境。这一决策图谱对于指导农村资金互助社依靠其内生动力进行可持续保本微利运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价值。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植凤寅
主持人的话:2004年7月,全国首家农村资金互助社——吉林省梨树县闫家村百信资金互助社成立。如今,十年过去了,资金互助组织以各种形式在全国乡村发展、演变,资金互助制度也经历了由民间试点到国家政策认可的转变。2014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允许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建立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在一些地区,资金互助社不再局限于单纯服务农业生产,它的业务范围开始拓展到扶助低保户、助学、养老等方面。但同时,一些地区爆发的所谓"资金互助社非法集资事件"也引发了人们对于资金互助社"游走于合法与非法"之间的质疑。针对资金互助社发展中的相关问题,记者采访了全国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王刚贞
农村资金互助社是解决三农融资难的重要载体,但不同类型的资金互助社发展状况各异。为引导农村资金互助社健康发展,根据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制度特征,从经营绩效、社会绩效两个方面构建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并选择安徽太湖的两类资金互助社进行案例研究,结果发现银监会批准的资金互助社和专业合作社内部的资金互助社都取得了较好的经营绩效和社会绩效,但后者的社会绩效要优于前者,而前者的经营绩效要优于后者。
关键词:
农村资金互助社 经营绩效 社会绩效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廖媛红
论文基于农村资金互助社的运作特征及中国农村社会资本特征,对农村资金互助社社会资本的运作机理进行了梳理。研究表明,一方面,中国农村独特的社会资本对农村资金互助社起到了促进作用,具体作用路径包括:减少成员间的信息不对称、降低金融交易成本、引导成员的主观行为、加强信贷风险控制以及弥补信贷抵押不足等。另一方面,农村社会资本相对封闭的社会网络和信任半径,不利于互助社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因而,可以通过积累和动员互助社集体社会资本、利用桥梁式社会资本、强化社会关系网络以及建立和完善正式制度等方式,实现互助社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娟 李明贤
农村资金互助社是社员互助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而充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是实现农村资金互助社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在强调投资者保护重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农村资金互助社投资者保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投资者保护,促进互助社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投资者保护 农村资金互助社 对策建议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高晓光 罗俊成 姜丽丽
面对分散的农村信贷市场,农村资金互助社拥有信息透明、定位明确和交易成本低廉的优势。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农村资金互助社普遍面临运营成本偏高、内部管理混乱、后续资金乏力等制约因素。为构建金融包容的社会,实现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优化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外部制度环境及内部治理机制,完善自身的管理机制,规范金融机构的资金融通机制,积极探索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的道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