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21)
2023(2636)
2022(2010)
2021(1943)
2020(1391)
2019(3061)
2018(2954)
2017(5606)
2016(2921)
2015(3046)
2014(3031)
2013(3142)
2012(2932)
2011(2870)
2010(2971)
2009(2864)
2008(2731)
2007(2679)
2006(2467)
2005(1777)
作者
(8306)
(7435)
(7107)
(6697)
(4272)
(3534)
(3077)
(2794)
(2778)
(2501)
(2413)
(2340)
(2241)
(2112)
(2066)
(2015)
(2012)
(1986)
(1876)
(1830)
(1766)
(1762)
(1761)
(1689)
(1670)
(1668)
(1591)
(1517)
(1511)
(1504)
学科
(26690)
农业(17908)
(15181)
经济(15167)
(11810)
业经(8556)
农业经济(8000)
(5565)
农村(5547)
地方(5261)
(5157)
发展(4795)
(4794)
土地(4268)
建设(4091)
收入(4011)
(3987)
分配(3828)
中国(3687)
经济建设(3552)
人口(3474)
(3460)
劳动(3460)
农业劳动(3407)
动力(3206)
方针(3206)
劳动力(3198)
农业人口(3175)
问题(3109)
农民(3064)
机构
学院(44549)
大学(39800)
(19358)
(18367)
经济(17905)
管理(17004)
理学(14860)
理学院(14736)
管理学(14510)
管理学院(14439)
研究(14278)
农业(13806)
中国(11763)
业大(10715)
农业大学(9071)
科学(8371)
中心(7760)
(7460)
(7101)
(6680)
经济管理(6559)
(6546)
(6539)
(6517)
师范(6487)
(6169)
研究所(6052)
发展(5760)
(5749)
(5737)
基金
项目(30390)
研究(25210)
科学(23869)
基金(21240)
(17848)
国家(17552)
社会(16708)
社会科(15372)
社会科学(15370)
科学基金(15013)
(14283)
(14059)
编号(11880)
基金项目(11802)
(10049)
教育(9953)
(9914)
成果(9155)
(8115)
自然(7971)
自然科(7745)
自然科学(7745)
自然科学基金(7598)
课题(7468)
资助(7309)
农村(7159)
发展(6922)
(6815)
(6773)
国家社会(6704)
期刊
(28377)
经济(28377)
(26860)
农业(17629)
中国(11244)
研究(10656)
业经(10288)
农业经济(8634)
农村(8006)
(8006)
科学(7438)
学报(7039)
(6283)
金融(6283)
大学(6246)
学学(6182)
(5799)
农村经济(5454)
(4612)
社会(4458)
社会科(4252)
社会科学(4252)
问题(3992)
经济问题(3565)
(3367)
业大(3350)
农业大学(3266)
教育(3218)
资源(3180)
技术(2881)
共检索到661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吕超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结合点,是城乡一体化的切入点,也是农村发展的增长点,并带有强烈的、鲜明的方向性意义,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应具有新思路。为此,在解析新型农村社区主要特征、路径指引与四个双重矛盾的建设难点的基础上,以陕西省L县B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例,提出全新的"1+6"模式。"1"即主体重造,"6"即围绕主体重造必然要求身份重构、产业重转、设施重布、资产重组、服务重塑、组织重建。通过"1+6"模式,将农村社区建设成为居民实行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具有自主性和能动性的新型社区。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王东春  张夫真  
2009年,山东省济宁市抓住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速的有利时机,以农民群众得实惠为最终目的,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一批规划科学、设施齐全、服务配套的新型农村社区。实现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乔书兰  
"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切入点。河南是全国"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信阳是河南农村改革发展综合实验区,信阳是河南的缩影。结合实际,本文探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涉及的法律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法律应对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银安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政府遵从城镇化、工业化规律,针对城镇化滞后问题,主导、推动城镇化的过程,必须按照新型城镇化的理念、站在新型城市化全局的角度,以提高城镇化水平为目的,以农民市民化和农业现代化为目标,坚持就业为先的原则,多方筹集建设资金,尤其是走活土地增值这步棋,并发挥财政资金在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中的主渠道作用,积极推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同时要立足现实,不急躁,不折腾,完善配套制度改革。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曹立前  尹吉东  
与传统农村社会的管理相比,新型农村社区的治理既有着显著特点,也面临着诸多以前不曾有过的困境。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基层改革的深入,在推动农村治理模式的转型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条件,不少地区也都在探索科学有效的、适合新型农村社区实际情况的治理模式,以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但是,从农村治理转型的过程来看,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和挑战。因此,在坚持"以人为本、完善自治;党政主导、社会协同;科学谋划、分类施策;改革创新、依法治理"的原则基础上,需要进一步采取针对性措施,切实推动和实现农村治理从传统乡村管理方式到新型农村社区治理模式的转型。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窦晓璐  李韦  冯长春  
新型农村社区是一种介于城镇和农村之间的创新型、现代化空间行政单元,它一般整合多个自然村集中建设,对城乡一体化进程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以河南省武陟县为案例,在新型农村社区规划过程中,利用因子分析等方法,对武陟县342个行政村进行影响因子的筛选、评分和排序,得出区域自然地理条件、人口和社会环境等各项条件对其发展潜力的影响,并由此得出各村的综合评分,确定村庄的发展条件,作为社区中心选择的依据。此方法在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前期分析及居民点布局中起到基础和关键的作用。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颖举  吴一平  
本文调查了H省50个已建新型农村社区的入住率并就相应政府供给与农民需求的匹配情况进行了比对,并运用二元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农民入住新型农村社区意愿的因素。结果表明,政府供给与农民需求在旧宅拆迁补偿、新房建设和节约建设用地处置方面匹配程度较差,农民入住新型农村社区意愿和实际入住率均较低;旧宅拆迁补偿政策、农户农业依赖度、节地收益分配政策、新社区住宅形式、新社区规模是影响农民入住新型农村社区意愿的主要因素。为了提高农民入住意愿,应在具备产业支撑的前提下兴建新型农村社区,在政策制定方面应突出保障农民权益,并建立符合农民需求的公共产品供给系统。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周阳敏  
在高效性、包容性和可持续性的基础上,构建具有三个一级指标、八个二级目标、45个三级指标的新型农村社区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并对河南省73个社区进行实证评估,不仅对其现有工作进行考核并查找当前工作的不足和缺陷,更重要的是对未来新型农村社区发展指明方向。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丽娟  徐顽强  
参与式治理是新型农村社区实现善治的重要模式,居民作为新型农村社区参与式治理的受益者、供给者和推动者本应占据核心地位,然而受居民自身、政府和社区居委会、社区治理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却鲜有参与社区治理的行为,突出表现为对社区治理的"无意参与"、"无力参与"和"无路参与",导致政府社区治理成本高而效率低,居民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群体事件时有发生。在新型农村社区这一特殊场域实现参与式治理,必须从居民的视角和立场出发,以立足于居民的切实需求、重视民间传统的继承与发扬、发挥政府的导向作用以及吸取城市社区相关先进经验等方面来安排适合策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远利平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包括前期的基础设施建设阶段和中后期的社区管理阶段。在这两个不同的阶段中涉及到的法律问题对我国法律制度的完善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推进提出了新的课题。本文着重解析当前在建乃至后续管理中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凸显出的几类涉法问题,包括土地征收与征用、不动产所有权问题;新型农村社区的法律定位问题;新型农村社区中的管理权归属问题;以及新型农村社区中普法教育问题等。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时慧娜  
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前提是要盘活农村的存量土地。据了解,河南省自2010年开展新型农村社区(新农村、中心村)建设以来,启动新型农村社区试点2300个并初步建成350个。然而,旧村旧房的拆除复垦是这项工作正常推进面临的瓶颈,也是建立农村建设用地市场的根本问题所在。追根溯源,找出矛盾所在,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政策,理顺"建设、搬新、拆旧、复垦"等一系列农村土地整理工作的顺序。拆旧复垦面临的主要矛盾和困难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华丽  夏卉  
新型农村社区既不同于传统农村社区,也不同于城市社区,给当前的乡村治理带来新的挑战,治理转型成为当前新型农村社区亟待解决的问题。与城市社区和传统农村社区相比,新型农村社区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和运行机制,在形成机制、居住形态、社会性质、经济职能和职业形态等方面表现出鲜明的自身特征。推进新型农村社区治理转型,需要重构治理主体,创新治理机制,提升治理能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湘  
近些年来,以聚居为主要特征的新型农村社区不断涌现,这种经过组织再造而衍生出来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与农村传统的离散型居住形态存在较大的差异,进而改变了乡村社会的治理逻辑。因此,基于新型农村社区治理是我国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发现新型农村社区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治理路径,对于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军  
新型城镇化是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作为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全国各地普遍进行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不仅在生产要素融合集聚、居民消费结构转换与升级以及人口空间多层次流动实现方面具有较强的理论依据和支撑,而且在促进生产要素城乡一体化配置、推动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发展、优化城镇体系与发展结构、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与环境、实现农村居民身份与就业转变以及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和福利水平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因此,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城镇化发展的创新。解决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于新型农村社区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袁其谦  李理  
近年来,河南、山东、内蒙、江苏、湖北等地将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效果不错。实践证明,这是一个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有效切入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