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43)
- 2023(11646)
- 2022(9670)
- 2021(9175)
- 2020(7660)
- 2019(17175)
- 2018(16943)
- 2017(33357)
- 2016(17982)
- 2015(19422)
- 2014(19173)
- 2013(19185)
- 2012(17805)
- 2011(16140)
- 2010(16398)
- 2009(15440)
- 2008(15194)
- 2007(14203)
- 2006(12968)
- 2005(11651)
- 学科
- 济(73821)
- 经济(73627)
- 业(56019)
- 农(52198)
- 管理(42362)
- 农业(35033)
- 企(31367)
- 企业(31367)
- 方法(28554)
- 数学(24253)
- 中国(24061)
- 数学方法(23971)
- 业经(22309)
- 财(20873)
- 制(17595)
- 收入(14792)
- 策(14514)
- 地方(14473)
- 银(14272)
- 银行(14242)
- 行(13679)
- 贸(13148)
- 贸易(13143)
- 学(12974)
- 易(12859)
- 农业经济(12512)
- 融(12376)
- 金融(12375)
- 发(12297)
- 及其(11931)
- 机构
- 学院(250903)
- 大学(245981)
- 济(109548)
- 经济(107354)
- 管理(94971)
- 研究(88444)
- 理学(81110)
- 理学院(80298)
- 管理学(78815)
- 管理学院(78370)
- 中国(73845)
- 农(62371)
- 财(52611)
- 科学(52170)
- 京(51048)
- 农业(47651)
- 所(45033)
- 中心(42155)
- 业大(42045)
- 研究所(40358)
- 财经(40090)
- 江(39573)
- 经(36527)
- 经济学(33261)
- 北京(32263)
- 范(31800)
- 师范(31462)
- 院(31057)
- 州(30634)
- 省(30203)
- 基金
- 项目(162419)
- 科学(127859)
- 研究(121272)
- 基金(118507)
- 家(103247)
- 国家(102155)
- 科学基金(86649)
- 社会(79884)
- 社会科(74276)
- 社会科学(74255)
- 省(63339)
- 基金项目(60845)
- 自然(53797)
- 教育(53549)
- 划(52701)
- 自然科(52526)
- 自然科学(52510)
- 自然科学基金(51590)
- 编号(50230)
- 资助(49407)
- 成果(41297)
- 部(36755)
- 重点(35833)
- 发(35762)
- 农(35412)
- 课题(34203)
- 国家社会(32871)
- 创(32716)
- 性(31946)
- 教育部(31109)
- 期刊
- 济(131851)
- 经济(131851)
- 研究(79081)
- 农(66775)
- 中国(57123)
- 农业(45088)
- 学报(39535)
- 科学(37650)
- 财(37430)
- 融(34751)
- 金融(34751)
- 大学(31695)
- 管理(31163)
- 学学(30343)
- 业经(27003)
- 教育(23760)
- 业(20668)
- 经济研究(19719)
- 财经(19504)
- 技术(18838)
- 问题(17464)
- 经(16656)
- 农村(15705)
- 村(15705)
- 农业经济(15372)
- 版(14629)
- 世界(14079)
- 统计(12526)
- 经济问题(12486)
- 技术经济(12078)
共检索到3945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张川川 John Giles 赵耀辉
本文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采用断点回归和双重差分识别策略,估计了"新农保"对农村老年人收入、贫困、消费、主观福利和劳动供给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新农保"养老金收入显著提高了农村老年人的收入水平、减少了贫困的发生、提高了其主观福利,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家庭消费和减少了老年人劳动供给。进一步的研究显示,健康状况较差的老年人受到的政策影响更大更显著,表明"新农保"的政策影响存在异质性。
关键词: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断点回归 双重差分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翠琴 薛惠元 龙小红
文章从新农保政策运行的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基金管理和经办服务四大方面全面评估其绩效。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新农保运行综合绩效评估指标的权重。运用该指标体系对湖北省团风县和宜都市新农保政策进行绩效评估,发现这两地的新农保政策绩效处于中等水平。
关键词:
新农保 绩效评估 指标体系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二鹏 张奇林
基于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追踪调查2011—2012年数据(CLHLS),将农村老年贫困操作化以主观贫困与客观贫困两个维度,运用二元Logit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社会养老保险在降低农村老年贫困发生率方面的作用,并使用倾向值匹配(PSM)方法对社会养老保险的老年减贫效果进行进一步的估计与检验。研究发现:农村老年贫困现象较为严重且存在较为明显的地区、性别及年龄差异。总体上,农村老人主观贫困的发生比率在20%以上,而客观贫困的发生比率高达70%。社会养老保险降低了农村老人主观贫困的发生比率,但由于存在对子女经济支持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郑晓冬 上官霜月 方向明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成效是决策层和学界颇为重视,并持续关注的问题。本文从理论机制与实证研究两个角度系统梳理关于新农保政策效果评估的主要文献,并对既往文献出现分歧的可能原因进行讨论。研究发现,新农保不仅对农村家庭的收入、贫困、消费、储蓄等经济福利产生影响,还将对农村居民的劳动供给、健康状况与主观福利产生作用。此外,新农保还在养老模式、性别偏好、儿童照料与健康,以及居民政治信任等方面发挥着溢出效应。既往文献在不同研究主题上存在不同程度的结果分歧,可能的原因包括研究时期、研究对象与内容、研究数据与方法等方面的差异。最后,新农保与农民增收渠道、农村人力资本积累、城乡差距的关系,以及新时期的政策优化设计等问题仍有待进一步深入探究。
关键词: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政策效果 文献综述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薛惠元
通过模拟预测2010-2053年中国农村人口、财政收入、新农保覆盖率、最低标准基础养老金以及最低缴费标准等数据,对中央、地方财政对新农保的年补助数额分别占中央、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做出仿真测算。发现总体来看,2010-2053年间,只要中国经济能够实现持续稳定增长,中央和地方财政都可以负担得起新农保的财政补助。根据可持续性评估,文章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新农保 财政保障能力 可持续性 人口预测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张跃华 王翌宵
本文探讨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否对低收入的贫困群体的生活产生更显著的效用,从而论证该制度是否助力扶贫工作。因为养老金是收入的组成部分,而收入有边际效用递减的特点,因此养老金对不同收入群体的效用可能存在差别。本文按家庭人均收入水平区分贫困与非贫困群体,基于CHARLS 2011~2015年数据,采用多维贫困指标,使用断点回归发现新农保养老金对贫困参保群体在食品消费方面产生更显著的效用,有助于扶贫工作。并使用含复杂时变效应的二元变量模型,进一步发现该效用在养老金开始发放时显现。本文结论有利于认识新农保政策对扶贫的作用,并将扶贫工作和已有的社会保险政策结合,以提高扶贫工作效率。
关键词:
新农保 扶贫 断点回归 复杂时变效应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薛惠元
该文分别从试点县和农户两个层面来分析新农保的减贫效应。通过构建倍差法计量模型,对广西壮族自治区43个县域经济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新农保政策具有显著的减贫效应。但由于新农保的覆盖面还不大,其对广西整体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还没有体现出来。根据对湖北省团风县、宜都市和仙桃市的调研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新农保对农村老年居民产生了一定的减贫效应。但由于农村老年居民领取的养老金水平偏低,其减贫效应还十分有限;对整个农户而言,新农保的减贫效应不明显。
关键词:
新农保 减贫效应 增收效应 倍差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沈毅 穆怀中 陈曦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实施,减少了农民乡城流动就业制度性和体制性障碍,集中表现为农民在城乡劳动力市场就业中,不再盲目单以工资收入与社会保障享有量作为稳定就业决策标准,而是综合考虑就业机会、迁移成本、工作环境等因素,提高了劳动就业的理性和自主性。实证分析表明,自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来,农民工就业流向出现结构变化,中西部和本地就业农民工数量和比例逐年增加,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民外出打工意愿。这有利于挤出人口城镇化的"水分",提高城市化的质量。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陈耀庭 戴俊玉
文章以漳州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为例,首先了解漳州市新农保的进展,分析新制度的绩效影响因素;针对所获得的绩效影响因素,设计合理的指标体系并作出解释;从效用、财务、运行三个方面进行测算与分析;进而对漳州市新农保制度绩效做出初步评价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
新农保 绩效评估 指标选择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蒲晓红 成欢
本文结合西部地区新农保试点的实际情况,通过对新农保缴费水平、待遇水平、补贴水平的评估,发现受缴费档次和缴费年限限制,西部地区新农保缴费水平较低、政府补贴呈现逆向激励,加之基金保值增值风险较大,新农保待遇水平受限。鉴于此,本文立足政府与市场边界的角度,从提高缴费水平、区分养老层次、提高替代率和建立待遇调整的长效机制等方面着手,为西部地区新农保制度可持续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西部地区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制度水平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吴晓瑜 薛靖茹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养老保险相关制度不断改革和完善,企业缴费比例有较大的降低。本文从个体角度出发,对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的变化可能对劳动力市场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基于地级市层面的缴费比例数据和2011—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我们发现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的下降会带来工资和就业的显著上升,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也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我们还利用2016年全国统一下调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这一外生政策变化,建立双重差分模型进行了分析,发现缴费比例下降有利于改善就业、提高工资以及增加劳动力供给。
关键词:
养老保险 劳动力市场 缴费比例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丽 罗锋
政府财政补贴是新农保试点模式最为突出的特征,但目前试点县市却普遍出现了老年农民投保积极,年轻农民不愿参保的保险逆向选择问题,对新农保的可持续性提出了挑战。通过构建精算模型对新农保收入再分配效应进行仿真模拟,结果显示:现行新农保试点模式具有对老年农民和高档次缴费人员更为有利的收入再分配效应,是引致新农保出现逆向选择问题的制度设计原因。提高基础养老金和农民个人缴费年增长率、增加对农民个人缴费补贴均能有效提高年轻一代参保农民的相对纯受益水平。但是,新农保制度设计本身已经对高标准缴费农民更为有利,部分试点地区推行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翠琴 薛惠元
通过政策分析发现,新农保制度的收入再分配效应主要体现在政府补贴方面,在本质上是财政的再分配,其中个人账户部分体现为代内再分配,基础养老金部分体现为代际再分配。新农保制度几乎对所有制度内人群都具有正的收入再分配效应。以净转移额来度量新农保收入再分配效应的程度,通过建立模型进行测算发现:在现行财政补贴政策下,新农保的收入再分配偏向于选择较高档次缴费的人群、缴费困难群体、寿命长的人群、女性农民、长期缴费的人群以及农村计划生育家庭;政府缴费补贴越多,个人账户投资收益率越高,基础养老金调整系数越大,参保人养老金的净转入额就越多;"捆绑式缴费"政策产生了逆向的收入再分配效应。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孟芳 葛笑如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试点探索。1992年,民政部印发《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标志着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在中国开始实施。从2007年开始,一种全新的农村养老保险政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开始在部分省市区实行。从政策分析角度研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试点情况,对农村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政策分析 参与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岳家声 徐沙沙 赵凤 赵伯瑞 胡欣然 彭艳斌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自试点以来,农村居民的参保率不断增加,老年居民的福利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就辽宁省农村居民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法和二元离散选择模型实证分析影响农村居民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满意度主要受"对未来的预期""对政策及执行的认可度"和"对操作层面的认可度"三方面影响,并且影响程度依次递减。对此,要加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宣传力度,提升农村居民对其的未来预期和认知水平,简化办理手续、提高办理效率、精简合并办理环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