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356)
2023(3297)
2022(2937)
2021(2753)
2020(2473)
2019(5790)
2018(5647)
2017(11777)
2016(6280)
2015(6965)
2014(6793)
2013(6627)
2012(6153)
2011(5381)
2010(5149)
2009(4477)
2008(4170)
2007(3552)
2006(2760)
2005(2197)
作者
(15682)
(13304)
(13212)
(12636)
(8200)
(6233)
(6071)
(5252)
(4980)
(4418)
(4346)
(4346)
(4102)
(4047)
(3966)
(3951)
(3887)
(3874)
(3786)
(3668)
(3176)
(3151)
(3122)
(3114)
(3047)
(2954)
(2777)
(2728)
(2616)
(2582)
学科
(27840)
经济(27808)
(17559)
方法(15856)
数学(14848)
数学方法(14783)
管理(14727)
(12214)
(10921)
企业(10921)
农业(8259)
(6744)
中国(6644)
业经(5593)
(5333)
贸易(5332)
(5207)
地方(4994)
(4291)
(3833)
财务(3825)
财务管理(3816)
(3800)
(3649)
银行(3643)
企业财务(3632)
收入(3626)
技术(3622)
环境(3595)
(3427)
机构
大学(82052)
学院(81826)
(38796)
经济(38207)
管理(34353)
理学(30504)
理学院(30233)
管理学(29831)
管理学院(29671)
研究(25023)
中国(19177)
(16289)
(15961)
(15955)
科学(14300)
业大(13618)
财经(13457)
经济学(12826)
农业(12724)
中心(12478)
(12416)
经济学院(11933)
(11518)
(10891)
经济管理(10804)
研究所(10707)
财经大学(10116)
(9540)
师范(9450)
北京(9427)
基金
项目(60132)
科学(47891)
研究(45142)
基金(44954)
(38500)
国家(38175)
科学基金(33034)
社会(30239)
社会科(28630)
社会科学(28619)
基金项目(24523)
(22908)
教育(20463)
自然(20242)
自然科(19776)
自然科学(19770)
自然科学基金(19402)
(19280)
编号(18478)
资助(17740)
(14476)
成果(13798)
重点(13285)
(13263)
国家社会(12940)
(12837)
教育部(12649)
人文(12499)
科研(12030)
创新(11994)
期刊
(36738)
经济(36738)
研究(21286)
(15327)
中国(12250)
(12110)
学报(11419)
科学(10685)
农业(10142)
管理(9372)
大学(9341)
学学(8975)
业经(7283)
(6866)
金融(6866)
技术(6705)
财经(6585)
经济研究(5881)
问题(5843)
(5621)
教育(5337)
(5047)
技术经济(4482)
理论(4458)
实践(4109)
(4109)
经济问题(4060)
商业(4021)
(3907)
农村(3762)
共检索到1076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张跃华  王翌宵  
本文探讨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否对低收入的贫困群体的生活产生更显著的效用,从而论证该制度是否助力扶贫工作。因为养老金是收入的组成部分,而收入有边际效用递减的特点,因此养老金对不同收入群体的效用可能存在差别。本文按家庭人均收入水平区分贫困与非贫困群体,基于CHARLS 2011~2015年数据,采用多维贫困指标,使用断点回归发现新农保养老金对贫困参保群体在食品消费方面产生更显著的效用,有助于扶贫工作。并使用含复杂时变效应的二元变量模型,进一步发现该效用在养老金开始发放时显现。本文结论有利于认识新农保政策对扶贫的作用,并将扶贫工作和已有的社会保险政策结合,以提高扶贫工作效率。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黄睿  
为探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政策对高龄农民消费的影响,本文使用2011~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和DID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45~60岁参保农民的家庭消费因交保受到一定程度挤占,家庭食物支出受影响最显著;受制度差异造成城乡相对收入差距扩大的影响,60岁以上领取养老金农民的家庭各项消费却并没有显著增加。因此,要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需通过提高财政补贴、创新新农保投资管理办法和探索全国社保基金的作用路径,以此提高新农保基础养老金水平,缩小制度间待遇差异和拓宽新农保资金来源。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二鹏  张奇林  
基于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追踪调查2011—2012年数据(CLHLS),将农村老年贫困操作化以主观贫困与客观贫困两个维度,运用二元Logit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社会养老保险在降低农村老年贫困发生率方面的作用,并使用倾向值匹配(PSM)方法对社会养老保险的老年减贫效果进行进一步的估计与检验。研究发现:农村老年贫困现象较为严重且存在较为明显的地区、性别及年龄差异。总体上,农村老人主观贫困的发生比率在20%以上,而客观贫困的发生比率高达70%。社会养老保险降低了农村老人主观贫困的发生比率,但由于存在对子女经济支持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红梅  周燕  
伴随着农民人口的老龄化和传统家庭养老等养老方式的弱化,我国开展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推行与试点,为了提高农民参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积极性,分析研究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国务院关于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指导意见,分析影响各地农民参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因素,选取了2000年到2009年我国31个省份参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数据进行面板数据分析,以便进一步促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推广与完善,通过实证研究我们发现农村居民的老年抚养比、物价上涨水平、农民收入水平等因素成为影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的主要因素。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武萍  周卉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有效运营是维持新农保制度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当前基金在运营中面临着诸多风险,已严重危及了基金的安全,进而影响了新农保制度的可持续发展。为防范基金风险,维持制度的稳定性,本文试图构建基于风险控制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监管体系,对基金监管不到位的表现及其引发的风险,规避风险的基金监管措施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廖普明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农村人口养老问题日益成为一个重大社会问题。本文从法定权利、市场规律、社会公平等三个方面阐述了政府介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必要性,提出政府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中应担负的五项责任,即法律法规制度建设责任、资金主导地位筹资责任、领导管理与服务协调责任、资金使用监督责任、宣传教育与引导发动责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晓丽  
文章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的参与主体-农民入手,通过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初级试点市——山东省临沂市进行入户调查的数据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农民参保意愿的因素,结果表明,影响农村参保意愿的主要因素是三个外部因素——政策设计安排、基层政府政策实施质量和对新农保政策的了解程度,而农民内部因素如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结构、收入、耕地等并非主要影响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邓大松  刘国磊  
文章立足个人、家庭和制度三个层面,通过对湖北省实地调研数据的实证分析得出:农村居民的自评健康状况、对老年生活的担心程度、经济状况及对制度的预期等是其参保与否的重要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肖云  刘培森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满意度能够客观反映农民需求的满足程度和社会福利水平。采用因子分析法和二元离散选择模型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的研究结果显示:老年人生活状况满意度、供养老人的难度、土地对老年人生活的保障作用、新农保政策的认知情况、养老保险费的承受能力以及政府信誉度等因素对农民满意度产生显著影响。基于此,促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如下:继续加大新农保的宣传力度,重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加快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进一步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财政投入力度,努力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政府信誉度,增强农民投保信心。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孟芳  葛笑如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试点探索。1992年,民政部印发《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标志着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在中国开始实施。从2007年开始,一种全新的农村养老保险政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开始在部分省市区实行。从政策分析角度研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试点情况,对农村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宁满秀  
本文运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项目2011年全国基线调查数据,采用异质性处理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框架中的"家庭捆绑"机制对家庭代际经济转移的"挤出"效应及其程度,由此评价"家庭捆绑"制度安排对老人收入再分配的效果。在控制了选择性偏差和不可观测异质性因素以后,研究发现: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初期,"家庭捆绑"机制并没有对传统家庭养老产生强烈的"挤出"效应。②不可观测的异质性因素导致最有可能被"家庭捆绑"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覆盖的老人获得成年子女经济转移净额最少,相反,那些没多大积极性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老人却能获得比较多的子女经济转移净额。由...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管征  赵永清  
当商业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增加时,要么惜贷增加安全资产配比,要么以更高的净息差来弥补或覆盖可能造成的违约损失。在构建信用风险影响商业银行净息差的理论模型基础上,采用2011年至2015年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信用风险对商业银行净息差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信用风险增加显著提升商业银行净息差水平,这表明伴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基本完成,商业银行在实际业务运作过程中更可能采取风险溢价来弥补信用风险。基于上述研究证据,商业银行切实加强信用风险管理,虽然可能降低净息差水平,但一方面能有效防控金融风险,推进商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管征  赵永清  
当商业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增加时,要么惜贷增加安全资产配比,要么以更高的净息差来弥补或覆盖可能造成的违约损失。在构建信用风险影响商业银行净息差的理论模型基础上,采用2011年至2015年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信用风险对商业银行净息差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信用风险增加显著提升商业银行净息差水平,这表明伴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基本完成,商业银行在实际业务运作过程中更可能采取风险溢价来弥补信用风险。基于上述研究证据,商业银行切实加强信用风险管理,虽然可能降低净息差水平,但一方面能有效防控金融风险,推进商业银行业务结构调整和经营模式转型,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缓解实体经济"融资贵"问题,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张凯  林小玲  吴松彬  
采用2011—2015年企业样本数据对企业所得税减免促进企业创新投入的机理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首先,企业所得税费用太重,减免企业所得税有利于提高全国企业研发投入;第二,中部、东部地区企业所得税费用过重,减免中部、东部企业所得税有利于提高企业研发投入,而所得税政策对西部企业没有显著的作用;第三,私有企业所得税费用比较重,减免私有企业所得税有利于激发其创新潜力,但是企业所得税政策对涉外企业、国有企业没有显著的作用;第四,企业所得减免税政策主要针对大型企业,对中小型企业没有显著的影响。基于结论,应该实施更多的企业所得减免税政策,为中小私有企业减负,激发东部中部企业创新活力,并且为西部地区营造有利于创新投资的经济环境,减少地区创新发展差距。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张凯  林小玲  吴松彬  
采用2011—2015年企业样本数据对企业所得税减免促进企业创新投入的机理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首先,企业所得税费用太重,减免企业所得税有利于提高全国企业研发投入;第二,中部、东部地区企业所得税费用过重,减免中部、东部企业所得税有利于提高企业研发投入,而所得税政策对西部企业没有显著的作用;第三,私有企业所得税费用比较重,减免私有企业所得税有利于激发其创新潜力,但是企业所得税政策对涉外企业、国有企业没有显著的作用;第四,企业所得减免税政策主要针对大型企业,对中小型企业没有显著的影响。基于结论,应该实施更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