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03)
2023(14725)
2022(12680)
2021(11854)
2020(9665)
2019(22179)
2018(22109)
2017(43462)
2016(23262)
2015(26361)
2014(26345)
2013(26081)
2012(23664)
2011(21431)
2010(21442)
2009(19900)
2008(19316)
2007(17557)
2006(15595)
2005(13680)
作者
(66689)
(55750)
(55220)
(52460)
(35076)
(26842)
(24918)
(21902)
(21164)
(19717)
(18993)
(18787)
(17376)
(17245)
(16938)
(16849)
(16377)
(16346)
(15906)
(15689)
(13678)
(13544)
(13376)
(12911)
(12661)
(12373)
(12288)
(12199)
(11197)
(10927)
学科
(98828)
经济(98633)
(72499)
管理(61793)
(51684)
(49158)
企业(49158)
方法(43414)
数学(37108)
数学方法(36779)
农业(34190)
中国(29542)
业经(27300)
(23288)
(20014)
地方(20008)
(18551)
(16489)
银行(16456)
(16285)
贸易(16275)
理论(15894)
(15797)
(15698)
(15330)
金融(15328)
(14492)
(14439)
技术(14358)
(14033)
机构
学院(333999)
大学(332762)
(138253)
管理(136664)
经济(135346)
理学(118501)
理学院(117304)
管理学(115447)
管理学院(114834)
研究(109235)
中国(86794)
(69611)
(68323)
科学(65847)
(62673)
(53758)
业大(53577)
农业(52035)
中心(51315)
财经(50413)
(48707)
研究所(48663)
(46087)
北京(43750)
(42825)
师范(42519)
经济学(41141)
(39118)
(38452)
财经大学(37459)
基金
项目(227886)
科学(180256)
研究(169903)
基金(166950)
(143779)
国家(142458)
科学基金(123539)
社会(109995)
社会科(103214)
社会科学(103183)
基金项目(89256)
(88352)
自然(78561)
自然科(76734)
自然科学(76719)
教育(75787)
自然科学基金(75356)
(73089)
编号(70539)
资助(67652)
成果(56245)
(50893)
重点(49530)
(48522)
(46941)
课题(46479)
国家社会(44949)
教育部(43779)
创新(43636)
人文(43485)
期刊
(156490)
经济(156490)
研究(100385)
(70836)
中国(66757)
学报(51408)
科学(48867)
农业(47892)
管理(45591)
(45086)
大学(40479)
学学(38491)
(36945)
金融(36945)
教育(32613)
业经(30443)
技术(26767)
财经(24597)
经济研究(22406)
(21787)
问题(21310)
(20880)
(17367)
理论(17184)
技术经济(16455)
农村(15704)
(15704)
实践(15699)
(15699)
科技(15624)
共检索到4931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沈毅  穆怀中  陈曦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实施,减少了农民乡城流动就业制度性和体制性障碍,集中表现为农民在城乡劳动力市场就业中,不再盲目单以工资收入与社会保障享有量作为稳定就业决策标准,而是综合考虑就业机会、迁移成本、工作环境等因素,提高了劳动就业的理性和自主性。实证分析表明,自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来,农民工就业流向出现结构变化,中西部和本地就业农民工数量和比例逐年增加,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民外出打工意愿。这有利于挤出人口城镇化的"水分",提高城市化的质量。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谭华清  周广肃  王大中  
本文首次讨论了中国的新农保对于城乡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的分析表明,参加新农保的农村家庭要比没有参加新农保家庭外出的概率要高2%左右。新农保这一影响存在"保障"效应和"收入"效应等两种效应。对于未满60周岁的个人,新农保主要通过"保障"效应促进农民外出就业。因为未满60周岁不能马上获得养老金,但是由于购买了养老保险,未来的不确定性降低,从而促进农民外出就业。对于已经年满60周岁的个人,参加新农保能够马上获得稳定的养老金。这一笔收入有助这些老年人照顾自己以及家庭中的孩子,从而促进家庭中中青年的外出就业,这就是"收入"效应。最后,工具变量方法的结果也支持上述发现。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袁辉  韩居伯  
劳动力是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增大农民教育培训投入是塑造新型农民的重要举措,新型职业农民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本文基于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库(CFPS),运用模糊断点回归方法,研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否会影响家庭教育培训支出。研究发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能够提高农村家庭的教育培训支出,主要提高了成年人的职业技能培训支出,但不会影响适龄儿童学业支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对于中等收入家庭有正向影响,而对低收入家庭的影响不显著,有外出务工经历的农村家庭受其影响更大。进一步分析发现,农村劳动力流动是重要的影响渠道。本文就重视农村教育培训事业的发展、为低收入家庭提供免费职业技能培训、优化农村地区就业环境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丽  罗锋  
政府财政补贴是新农保试点模式最为突出的特征,但目前试点县市却普遍出现了老年农民投保积极,年轻农民不愿参保的保险逆向选择问题,对新农保的可持续性提出了挑战。通过构建精算模型对新农保收入再分配效应进行仿真模拟,结果显示:现行新农保试点模式具有对老年农民和高档次缴费人员更为有利的收入再分配效应,是引致新农保出现逆向选择问题的制度设计原因。提高基础养老金和农民个人缴费年增长率、增加对农民个人缴费补贴均能有效提高年轻一代参保农民的相对纯受益水平。但是,新农保制度设计本身已经对高标准缴费农民更为有利,部分试点地区推行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翠琴  薛惠元  
通过政策分析发现,新农保制度的收入再分配效应主要体现在政府补贴方面,在本质上是财政的再分配,其中个人账户部分体现为代内再分配,基础养老金部分体现为代际再分配。新农保制度几乎对所有制度内人群都具有正的收入再分配效应。以净转移额来度量新农保收入再分配效应的程度,通过建立模型进行测算发现:在现行财政补贴政策下,新农保的收入再分配偏向于选择较高档次缴费的人群、缴费困难群体、寿命长的人群、女性农民、长期缴费的人群以及农村计划生育家庭;政府缴费补贴越多,个人账户投资收益率越高,基础养老金调整系数越大,参保人养老金的净转入额就越多;"捆绑式缴费"政策产生了逆向的收入再分配效应。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周绿林  朱铁林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科学管理和安全运营是保证农村参保居民老有所养的关键所在。文章根据当前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的基本情况,分析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和运营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吴钦春  
我国从2009年起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试点工作。2011年11月1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新进展》白皮书指出,到2011年7月,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已覆盖全国60%的农村地区,共有493个国家级贫困县纳入试点,覆盖率达83%。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年底前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杨洁  战梦霞  
为落实国务院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使农保基金的缴纳和领取能更加科学合理地得以实施,文章在对旧农保的缴费和领取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依据新农保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农保基金缴纳和领取的影响因素,并据此建立缴费及其调整、领取及其调整的相关指标体系,以落实和完善缴费和领取水平及方式,促进新农保的推广和发展。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乐平  
老有所养、农民社会保险权、中国农民的特殊性、统筹城乡发展、国家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分别构成新农保立法的伦理基础、权利基础、社会基础、政策基础和经济基础。新农保立法具有相应的根本法律依据和一般法律依据,保障农民社会养老保险权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构成了新农保的立法原则。立法可以提升农民对新农保的良好预期,可以明确新农保在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可以为新农保提供基本的法定标准和法律制度框架,可以妥善安排好不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之间的衔接,可以为我国农民社会养老保险权的实现提供法制保障。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柏正杰  
本文针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的保障水平偏低、缺乏内生调整机制等主要问题,在延续"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模式和个人缴费定额分档、自愿选择方式的基础上,对基础养老金标准机制和个人账户筹资标准机制进行优化,提出了一个包括三点优化改进的设计方案;在对相关参数取值后,通过建立计量模型,对代入参数取值的优化设计方案的替代率和适度水平进行了测算和分析;通过测算和分析,提出了对优化方案和参数取值的基本结论及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朱国龙  
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基本原则是"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保基本"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用替代率这个指标进行量化,根据试点地区的实际做法,在不同缴费标准、缴费年限、投资收益等不同变量组合下可以分析出替代率的变动情况,提出确定合理缴费档次及标准、改变基金投资渠道、落实并加大地方政府补贴力度等措施,真正实现该制度的"有弹性、可持续"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卫松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文章拟通过对近几年的关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研究和在必要性、可行性、具体实施建议等方面进行总结,发现在很多方面达成了共识,但是仍然存在分歧,且框架性建议过多、具体性建议较少。文章在此基础上,提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研究方向。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李伟  
作为一项新政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无论是制度设计本身还是制度的运行都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影响新农保制度的健康运行和可持续发展。对河南省五个新农保试点地区的抽样调查显示,搞好政策宣传工作、制定合理的缴费标准、加大政府补贴的力度、提高养老金待遇水平、提高公共投入的效率、加强监督管理、加快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立法步伐,是解决问题、推进新农保试点工作的关键所在。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刘昌平  
为满足农村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养老保障需求,抓住"人口红利"带来的各种良机,尽快改变我国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处于"制度真空"的现实,有必要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本文基于宏观视角和战略高度,从制度框架与基金管理模式两个方面,提出了建立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战略思路。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芙  王韶春  李仁容  
本文在分析了俗称"老农保"的农村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新农保"实施的迫切性、具体步骤及应注意的问题:政策落实到位;财政资金到位及管理队伍的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