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52)
2023(9776)
2022(8002)
2021(7463)
2020(6071)
2019(13254)
2018(12867)
2017(24666)
2016(13232)
2015(14204)
2014(13774)
2013(13724)
2012(12237)
2011(11149)
2010(11139)
2009(10402)
2008(10268)
2007(9204)
2006(8199)
2005(7038)
作者
(38973)
(33283)
(32715)
(30677)
(20256)
(16041)
(14618)
(13064)
(12481)
(11340)
(11309)
(10747)
(10228)
(10115)
(10035)
(9956)
(9890)
(9684)
(9396)
(9145)
(8316)
(8038)
(7748)
(7690)
(7611)
(7325)
(7303)
(6990)
(6593)
(6519)
学科
(55609)
经济(55544)
(48848)
(47046)
农业(32446)
管理(30612)
(23082)
企业(23082)
方法(19864)
业经(18596)
数学(18307)
数学方法(18193)
中国(16482)
(14312)
农业经济(12316)
(12251)
(11368)
贸易(11365)
地方(11337)
(11129)
(11117)
银行(11097)
(11081)
保险(10990)
(10815)
(10538)
(9435)
农村(9418)
发展(9391)
(9387)
机构
学院(187197)
大学(181440)
(79689)
经济(78160)
管理(73070)
理学(63698)
理学院(63058)
研究(62242)
管理学(62090)
管理学院(61770)
(58968)
中国(52238)
农业(45247)
科学(38923)
业大(38449)
(36000)
(34222)
(31542)
中心(30652)
研究所(28805)
农业大学(28396)
(27669)
财经(27283)
(25068)
经济学(23310)
经济管理(22914)
(22736)
(22651)
北京(21810)
(21786)
基金
项目(130756)
科学(102449)
基金(95944)
研究(92531)
(85576)
国家(84693)
科学基金(71861)
社会(61645)
社会科(57981)
社会科学(57965)
(52569)
基金项目(51881)
自然(46499)
自然科(45452)
自然科学(45435)
自然科学基金(44670)
(43005)
教育(39558)
编号(37045)
资助(37015)
(34158)
(28855)
重点(28731)
(28584)
成果(27584)
(27556)
(26332)
国家社会(25996)
创新(25802)
科研(25337)
期刊
(91689)
经济(91689)
(65086)
研究(49812)
农业(43872)
中国(38948)
学报(34927)
科学(31005)
大学(26897)
学学(26416)
(25324)
金融(25324)
(23266)
业经(22791)
管理(19910)
(19875)
农业经济(14515)
农村(14255)
(14255)
问题(13287)
(13001)
技术(12598)
财经(12358)
经济研究(11923)
业大(11611)
世界(10756)
农业大学(10643)
教育(10567)
(10327)
经济问题(9784)
共检索到2733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光燕  司伟  
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对参保群体的健康和医疗费用具有直接影响,但其是否存在明显的“溢出效应”却较少被讨论。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本文分析了新农合对农村中老年人照料孙子女的影响及这种影响的作用渠道。研究结果表明,参加新农合显著提高了农村中老年人照料孙子女的概率,增加了其照料孙子女的强度。进一步分析显示,新农合在促进农村中老年人照料孙子女上呈现出明显的异质性,主要表现为:新农合对农村男性、中年人照料孙子女概率和强度的影响比对女性和老年人的影响更加显著。此外,作用渠道的分析表明:新农合之所以能够促进农村中老年人对孙子女的隔代照料,主要是新农合的“健康效应”和“财富效应”起了决定性作用,即新农合通过改善农村中老年人健康水平和财富水平进而间接带动了照料孙子女概率和强度的增加。也就是说,新农合在对参保农村中老年人产生健康和医疗费用方面直接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明显的“溢出效应”;溢出效应的存在不但减轻了农村家庭的抚育负担,更提高了农村儿童的福利水平。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菁  曹鑫志  刘书杰  陈迪  
社会保障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有效手段。在城乡分割的医疗保障制度背景下,为进一步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医疗保险整合成为必然趋势。医疗保险改革冲击对个人健康的影响来说是较为复杂的,导致因果关系难以识别。本文在回顾城乡医疗保险一体化对农村中老年人健康的因果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了两者之间影响的路径并进行简要评述。在医疗保险改革背景下,理清两者之间的影响,对于改善农村中老年人健康状况和优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政策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程念  付晓光  汪早立  
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剧,使得农村地区参加新农合人群年龄结构逐渐老化,而老年人的就医需求和就医费用均远高于其他年龄段人群,因此新农合基金面临的风险和压力加大,建议建立老年医疗保障制度,减轻老年人就医负担,缓解新农合基金压力。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亚青  王子龙  向彦霖  
在"优先发展农业农村"的新时代,要实现全民健康,需要重点关注农村居民的健康问题。基于CHARLS数据,本文以精神抑郁和认知健康为被解释变量实证分析了医疗保险对农村中老年人精神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1)医疗保险对农村中老年人特别是弱势群体的精神健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显著体现在男性、60岁及以上老人和低收入群体。居住在农村的中老年人比居住在城镇的更显著受益于医疗保险;(2)分位数回归和更换被解释变量回归验证了结果的稳健性;(3)机制分析表明,医疗保险通过提高农村中老年人的安全预期和生活满意度来提升其精神健康水平。为此,应进一步扩大医疗保险的参保覆盖面,增进制度公平以提升农村居民的安全预期,并加大农村财政投入和加强健康教育,打破农村精神卫生服务"供需双冷"的困境,从根本上提升农村居民的精神健康水平。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何文  申曙光  
本文利用样本地区医疗保险微观报销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门诊统筹对农村中老年人医疗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1)门诊统筹后,农村中老年人可避免、不合理的住院行为显著减少,使得住院次数和费用分别降低了17.84%和6.21%;(2)普通门诊的报销水平相对较低,因此门诊统筹尚未改变这一群体对门诊慢性病保障项目的利用程度;(3)在总体层面上,尽管政策使得门诊费用显著提高,但是对住院服务利用产生了显著的负向溢出效应,再加之住院服务相对昂贵,从而既降低了农村中老年人的医疗负担,同时也缓解了医保基金的支出压力。本文的研究为全民医保基本实现背景下,如何进一步优化与完善医保制度的待遇体系,以更好地保障农村中老年人的医疗需求和促进健康提供了有益启示。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周晶  韩央迪  Weiyu Mao  Yura Lee  Iris Chi  
本文利用"安徽省老年人生活状况"纵贯数据进行路径分析,研究照料孙子女的经历对农村老年人生理健康的影响,并且讨论了成年子女提供的代际支持在其影响路径中的作用。研究发现,相比于未曾照料过孙子女的农村老年人,提供持续性隔代照料的农村老年人的自陈健康状况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更好,而曾经提供过隔代照料的农村老年人也有更好的自陈健康状况。同时,对于提供持续性隔代照料的农村老年人而言,情感支持在照料经历对其自陈健康状况的影响路径中发挥了一定的中介作用,即能否从其成年子女处获得情感支持影响了他们的自陈健康状况。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韩保庆  王胜今  
文章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分析照料孙子女的时间对中国中老年人健康的有利和不利影响特征。由于随着照料孙子女时间的增加,照料孙子女对中老年人健康有利影响的增加速度在逐渐降低,对中老年人健康不利影响的增加速度反在逐渐增加,照料孙子女对中老年人健康的总影响呈现出先有利后不利的倒U型关系。文章使用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的截面数据对理论进行了实证检验,无论是总体样本回归结果,还是分样本回归结果都表明随着照料孙子女时间的增加,中老年人健康自评变差的概率先下降后上升。通过比较中国中老年人实际照料孙子女时间和最优照料时间以及与不照料孙子女无差异照料时间,发现中国中老年人在照料孙子女时间方面存在过度照料。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熊波  李佳桐  
本文依据"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数据"(CHNS)2011年最新统计结果,包括9个省1997—2011年共六个年份的农户微观数据,在控制内生性的前提下,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政策给农村居民消费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评估。评估结果显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政策对居民消费并无显著影响。虽然该政策对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消费水平作用显著,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贫困人群的医疗支出和消费问题。据此,笔者认为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基本全面覆盖并进一步深入推广的今天,不断完善新农合相应政策制度对促进居民消费、推动经济增长、改善生活环境以及缩小阶层差距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熊波  李佳桐  
本文依据"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数据"(CHNS)2011年最新统计结果,包括9个省1997—2011年共六个年份的农户微观数据,在控制内生性的前提下,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政策给农村居民消费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评估。评估结果显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政策对居民消费并无显著影响。虽然该政策对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消费水平作用显著,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贫困人群的医疗支出和消费问题。据此,笔者认为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基本全面覆盖并进一步深入推广的今天,不断完善新农合相应政策制度对促进居民消费、推动经济增长、改善生活环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白重恩  李宏彬  吴斌珍  
本文利用农村引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这一政策变化来研究医疗保险的获得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农合使得非医疗支出类的家庭消费增加了约5.6个百分点。这一正向作用随医疗保险保障水平的提高而增强,而且在没有医疗支出的家庭中仍然存在。同时,新农合对消费的正向影响在收入较低或健康状况较差的家庭中更强。这些结果都与医疗保险减少了预防性储蓄的假说相一致。另外本文发现,新农合的效果随农户在这个项目中的经历而变化。实际上只有在那些有村民获得保险补偿的村子,保险对消费的正向影响才显著,而且在这些村子中,新农合对新加入农户的消费的影响明显小于对参合一年以上农户的消费的影响。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秦立建  蒋中一  
当前我国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阶段,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数量较大,医疗保障制度的地区分割不利于全国统一劳动力市场的建立。医疗保障制度的分部门管理导致了严重的重复参保现象,不仅加重了城乡居民的个人缴费负担,而且增加了公共财政配套资金。因此应在政府主导下尽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医疗保障制度,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进行合并是实现城乡医疗保障统筹的关键基础。具体措施是:成立医疗保险制度合并的推进机构;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加强医德教育;合理分配卫生资源;建立统一联网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马双  张劼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施的居民社会福利领域的一系列改革,对居民营养结构的改善有着显著的影响。借助相关数据,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本文对2003年开始实施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与居民营养结构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表明在控制人均实际收入后,参加新农合的家庭显著增加其每日人均热量摄入量。对不同收入阶层该影响程度也不一致,新农合使低收入家庭比中高收入家庭人均每日多摄入111.5卡热量。从营养结构上看,新农合显著增加家庭人均蛋白质、脂肪的摄入量,但对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没有显著影响。要改善家庭营养结构,除了增加家庭可支配收入以外,家庭未来不确定性的降低也不可或缺。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郭云南  王春飞  
本文使用独特的家户调查数据,考察了新农合政策对农民创业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相比非参合村庄,新农合试点村庄的农民每年以自主创业为经营主业的可能性增加了约5个百分点,而且这一影响具有一定的持续性。新农合对创业的促进作用在初始医疗支出较高或未来医疗负担风险较大的家庭中更强。在宗族组织越发达的村庄,新农合对农民创业的促进作用会更小。换言之,宗族组织作为一种非正式风险分担制度会替代新农合制度的保险效应。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正文  尹红莉  崔靖茹  
为评估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的政策效果,基于2011—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Heckman两步法模型,以农村45岁及以上的中老年居民为研究对象,从综合生活质量角度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基本医疗保险能显著提高综合生活质量,但存在参保者异质性差异。具体而言,基本医疗保险对高收入水平者的生活质量起到了更积极的作用,改善健康状况较差的居民生活质量效果更明显。最后对比新农合制度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发现城乡居民医保提高生活质量作用更大。根据实证分析,对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温劭君  宋世斌  
采用2005—2008年"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调查数据"深入分析了医疗保险对我国农村老人健康需求的影响,发现医疗保险使老人的总医疗支出显著增加约19%,但没有显著延长其预期寿命,也未能显著降低他们的死亡风险。这意味着,医疗保险所诱发的我国农村老人的健康需求很可能是无效的。为让我国农村老人"病有所医",政府应努力改善他们的医疗保障,并加强控制医疗服务价格的不合理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