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99)
2023(13262)
2022(10878)
2021(10053)
2020(8452)
2019(18896)
2018(18484)
2017(35729)
2016(19411)
2015(21691)
2014(21529)
2013(21017)
2012(18980)
2011(16938)
2010(17504)
2009(16853)
2008(15735)
2007(14544)
2006(13110)
2005(11939)
作者
(53215)
(45107)
(44462)
(42330)
(27894)
(21253)
(20036)
(17271)
(17117)
(15743)
(15389)
(14856)
(14325)
(14321)
(14133)
(13753)
(12955)
(12951)
(12950)
(12745)
(11346)
(11023)
(10878)
(10364)
(10157)
(10011)
(9936)
(9916)
(9124)
(8977)
学科
(77407)
经济(77301)
(66712)
管理(57509)
(46901)
(46039)
企业(46039)
农业(31322)
(27468)
方法(27467)
金融(27461)
中国(27129)
(26480)
银行(26454)
(25524)
(24642)
(24617)
数学(24171)
数学方法(23899)
业经(23260)
地方(18638)
(17630)
(15208)
财务(15147)
财务管理(15116)
企业财务(14342)
(13540)
(13296)
(13072)
贸易(13058)
机构
学院(266511)
大学(259664)
(115122)
经济(112699)
管理(101716)
研究(88516)
理学(86811)
理学院(86006)
管理学(84718)
管理学院(84254)
中国(77242)
(60638)
(56677)
(53339)
科学(50680)
农业(46346)
中心(44213)
(44104)
业大(43264)
财经(43116)
(42587)
研究所(39300)
(39020)
经济学(34992)
(33491)
北京(32709)
经济学院(31586)
财经大学(31411)
(31386)
(31214)
基金
项目(173702)
科学(137211)
研究(131579)
基金(125725)
(108393)
国家(107374)
科学基金(92501)
社会(85602)
社会科(80928)
社会科学(80908)
(70609)
基金项目(66193)
教育(59163)
(56653)
自然(56576)
自然科(55258)
自然科学(55247)
编号(54485)
自然科学基金(54306)
资助(50376)
成果(44179)
重点(38993)
(38785)
(38781)
(38452)
课题(37856)
(37080)
国家社会(35735)
创新(34689)
(34595)
期刊
(135299)
经济(135299)
研究(79762)
(63619)
中国(62104)
(45830)
(43131)
金融(43131)
农业(42074)
学报(39961)
科学(36982)
管理(36827)
大学(32120)
学学(30947)
业经(27287)
教育(26363)
技术(23404)
财经(21720)
(20206)
经济研究(19629)
(18615)
问题(18383)
农村(15631)
(15631)
(14453)
农业经济(14349)
世界(14130)
技术经济(12886)
经济问题(12826)
现代(12104)
共检索到4203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王建华  
本文运用状态——结构——绩效(SSP)理论框架,从融资增信的内在特性出发,揭示融资增信制度选择的机理,分析其对资源配置的影响,并以山东省章丘市为个案进行案例分析。研究表明:第一,以共保基金为担保物的信贷安排内含较高的交易成本,主要体现为较高的契约成本、信息成本和控制成本;第二,基于融资增信的内在性质,"选择赢家"的边界规则、清晰的程序和退出规则以及严格的监督和分级制裁规则可以作为融资增信制度安排的有机组成部分;第三,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总体层面来考察,融资增信边界规则、贷款短期化以及利率优惠等制度安排,容易造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间的资源配置扭曲。为此,要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体系建设,完善信用评级体系,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降低融资增信过程中的交易成本,特别是信息搜寻成本;要完善制度结构,适度放宽增信对象的准入条件,搭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平等准入平台,避免由于准入歧视而造成财政、信贷资源分配不合理;要健全财政资金扶持政策体系,营造公平竞争的财政资金扶持政策环境,提高财政、信贷支农的绩效。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王建华  
本文运用状态——结构——绩效(SSP)理论框架,从融资增信的内在特性出发,揭示融资增信制度选择的机理,分析其对资源配置的影响,并以山东省章丘市为个案进行案例分析。研究表明:第一,以共保基金为担保物的信贷安排内含较高的交易成本,主要体现为较高的契约成本、信息成本和控制成本;第二,基于融资增信的内在性质,"选择赢家"的边界规则、清晰的程序和退出规则以及严格的监督和分级制裁规则可以作为融资增信制度安排的有机组成部分;第三,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总体层面来考察,融资增信边界规则、贷款短期化以及利率优惠等制度安排,容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申云  李京蓉  吴平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增信对于金融扶贫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内外部融资增信两个层面分析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增信机制。研究表明,以村社共同体为平台的内部融资增信能够有效融合村集体信用与合作社信用,弥补合作社抵质押担保中模糊化的产权信用缺陷,进而提升村社共同体的信用水平。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外部融资增信中,政府部门的守信激励与违约惩罚机制是政府外部融资增信的基础;第三方增信机构通过费率定价机制来强化风险管理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权衡融资增信的重要依据;授信银行的融资增信模式创新和金融科技风险防控能力是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的重要保障。因此,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内外部融资增信协同成为促推普惠金融体系构建和化解信贷融资难题的有效途径。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孔健  孔祥毅  杨志勇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后文简称"新主体")是近年来在我国农业领域发展较快的一类新生事物,具体类型包括家庭农场、专业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也可以叫公司农场)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与主要依靠人力投入的传统农户相比,新主体具有相对较大的经营规模,较好的物质装备条件和经营管理能力,土地产出率较高,且以商品化生产为主要目标等特征。尽管具有这些优势,但在融资方面,"新主体"与传统农户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汪来喜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力军,但其发展过程中面临较大的融资难题,原因涉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供给方即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等三方面。因此,要加大支持力度,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三方之力,共同做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支持工作。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孔健  孔祥毅  杨志勇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后文简称"新主体")是近年来在我国农业领域发展较快的一类新生事物,具体类型包括家庭农场、专业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也可以叫公司农场)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与主要依靠人力投入的传统农户相比,新主体具有相对较大的经营规模,较好的物质装备条件和经营管理能力,土地产出率较高,且以商品化生产为主要目标等特征。尽管具有这些优势,但在融资方面,"新主体"与传统农户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朱文胜  王德群  
近年来,不少县域涌现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许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资金供求缺口较大,难以获得金融的有力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资格认定与规范运作问题。一是认定标准和统计台账缺乏。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认定和登记没有县域标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遵循国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郭树华  裴璇  
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家庭农场,在实现农业发展的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良好的融资能力是家庭农场发挥作用的基础保障。但是由于资金瓶颈问题的制约,家庭农场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本文以云南省75家家庭农场的调查数据为依据,在对家庭农场融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了影响家庭农场融资能力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家庭农场采用以信用社贷款为主的外部融资,同时以家庭积累为辅的内部融资。融资渠道采用信用社贷款和贷款用于农业生产时可以有效提高家庭农场的融资能力。加强内部资金积累,拓宽外部融资渠道,制定差别化的农村金融支持政策,建立家庭农场的保险体系将是提高家庭农场融资能力的有效途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潘悦宁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实践载体,必将发挥重要引领作用。其发展主要障碍就是融资问题,深入分析融资问题形成原因,提出新的对策和路径,将有利于激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活力,全面助推乡村振兴。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调查统计处课题组  郭云喜  
党的十八大报告和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本文以江西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研究对象,从农业经营体制变迁及融资渠道变化入手,分析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金融需求与供给的矛盾,并提出要建立有序竞争的、多层次、广覆盖的农村金融体系;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益联结机制;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及经营权价值评估体系;建立健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保险保障和风险分散机制,以支持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丽  吕杰  
文章从交易费用理论出发,分别从外生交易费用和内生交易费用角度对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三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制度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都具有节省外生交易费用的功能,家庭农场节省的能力稍弱。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制度易产生高额内生交易费用,家庭农场内生交易费用较小。综合来看,家庭农场是最能节省交易费用的组织,未来将成为农业产业化的主力军。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郭庆海  
现阶段中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包括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三种类型。家庭农场代表着未来生产经营组织发展的方向,但它的成长是一个历史进程,要在这个进程中把握公平与效率的尺度。要注重多种类型的农民合作社的发展,重视农民合作社的内涵式发展。农业企业应主要从事耕地以外的经营,要高度重视非农民主体进入农地经营所产生的负面效应。制度供给的滞后是影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长的重要因素,要加快建设法制化农业。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林丽  
传统金融模式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处于供给曲线的"尾部",较难通过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获得融资,同时网络金融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特点具有较高的契合性,因而网络融资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本文以"麦克米伦缺口"理论为基础,探讨了网络环境下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众筹融资模式、电商小贷融资模式和点对点融资模式,以创新手段破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难问题。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赵雨舟  王文华  赵丽锦  
化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困境是完善乡村普惠金融体系的重要内容。由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缺乏核心资产抵押、信用数据匮乏、民间众筹渠道不规范,传统农业供应链金融存在信息壁垒等原因,金融机构对其贷款时普遍存在“惜贷”现象。这使得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扩大规模和科技创新时,往往有被金融抑制的无力感。区块链中的分布式账本、共识机制和智能合约等技术,可以帮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盘活土地资产,健全农村征信体系,规范互联网融资监管,打破供应链信息圈壁垒,进一步推动乡村普惠金融的建设。文章研究了在普惠金融体系下,基于区块链技术,助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的四大应用路径:即搭建农村土地经营权信息平台,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征信数据,打造点对点农业众筹系统,创新农业供应链融资模式。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谢玲红  吕开宇  郭冬泉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我国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微观基础和骨干力量,对其供需现状和异质性进行深入研究,是破解融资壁垒、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利用2020年全国30个省份16004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数据,分析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供需现状及特点,并比较不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差异,得出如下结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需求强烈,贷款用途集中,但贷款获批率不足1/3并以短期小额贷款为主,贷款额满足率不高且实际利率普遍高于预期水平。不同类型主体的融资供需差异较大,农业企业资金需求额最大,种养大户资金需求额小、贷款获批率和满足程度高,合作社贷款获批率不高但获贷额最高。同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供需状况与主体级别、经营业务、贷款用途、经营及流转土地面积等密切相关。要从完善融资供需对接与动态监测、鼓励需求特征出发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身高质量发展来破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困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