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22)
- 2023(9689)
- 2022(7508)
- 2021(6927)
- 2020(5699)
- 2019(12230)
- 2018(12608)
- 2017(23604)
- 2016(13154)
- 2015(14652)
- 2014(14721)
- 2013(14144)
- 2012(12770)
- 2011(11514)
- 2010(11716)
- 2009(10932)
- 2008(10755)
- 2007(10206)
- 2006(9292)
- 2005(8360)
- 学科
- 济(50323)
- 经济(50266)
- 农(45489)
- 业(40713)
- 农业(30209)
- 管理(29219)
- 企(20542)
- 企业(20542)
- 业经(18408)
- 中国(17027)
- 制(14110)
- 方法(13472)
- 地方(11756)
- 体(11558)
- 发(11428)
- 学(11202)
- 数学(11093)
- 数学方法(10944)
- 财(10662)
- 农业经济(10347)
- 银(9946)
- 银行(9921)
- 发展(9808)
- 展(9791)
- 策(9760)
- 行(9551)
- 村(9186)
- 农村(9172)
- 理论(8380)
- 融(8316)
- 机构
- 学院(182808)
- 大学(175435)
- 济(71768)
- 经济(70083)
- 研究(65808)
- 管理(65631)
- 农(55677)
- 理学(55640)
- 理学院(55068)
- 管理学(53976)
- 管理学院(53670)
- 中国(52360)
- 农业(42516)
- 科学(41377)
- 京(37898)
- 业大(36116)
- 所(34360)
- 中心(31681)
- 财(31463)
- 研究所(31168)
- 江(31069)
- 农业大学(26041)
- 范(25120)
- 师范(24821)
- 省(24300)
- 州(24000)
- 财经(23851)
- 院(23274)
- 北京(23111)
- 技术(21607)
- 基金
- 项目(120944)
- 科学(93693)
- 研究(92325)
- 基金(83849)
- 家(74051)
- 国家(73251)
- 科学基金(61194)
- 社会(56831)
- 社会科(53155)
- 社会科学(53138)
- 省(50819)
- 基金项目(44321)
- 编号(41177)
- 教育(40974)
- 划(40818)
- 自然(37380)
- 自然科(36452)
- 自然科学(36439)
- 自然科学基金(35759)
- 成果(33268)
- 资助(32233)
- 农(31403)
- 发(28092)
- 课题(27998)
- 重点(27170)
- 部(25657)
- 创(24922)
- 性(23663)
- 业(23425)
- 创新(23238)
共检索到2891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汪发元 刘在洲
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成长的背景下,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多元化农技推广体系。多元化农技推广体系由政府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社会力量组成的盈利性农技推广机构、高等农业院校和科研院所推广机构组成。政府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负责辖区内区域性技术推广、动植物病虫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社会化推广机构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生产资料为纽带进行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科研院所和高等农业院校以科研项目的试验、示范为形式,进行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为此,必须依法明确各自的职责,强化监督和考核,促进多元化推广机构的协调发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新华
基于皖南H镇的经验,探讨了基层农技服务"垒大户"现象及其生成逻辑。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地方政府推动规模经营的发展,基层农技部门在服务对象、服务渠道和服务项目上都主要倾斜于新兴的规模经营主体,而不断弱化对广大小规模农户的服务,使其在农技服务中逐渐被边缘化。这一现象的产生是地方政府、基层农技部门和规模经营主体分别基于政治逻辑、行政逻辑和逐利逻辑共同推动的结果。在广大小规模农户仍然构成我国农业经营主体基本面的前提下,基层农技服务"垒大户"亟待纠正。为此,需要从农业发展观、农技服务定位和小规模农户组织建设等方面入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新华
基于皖南H镇的经验,探讨了基层农技服务"垒大户"现象及其生成逻辑。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地方政府推动规模经营的发展,基层农技部门在服务对象、服务渠道和服务项目上都主要倾斜于新兴的规模经营主体,而不断弱化对广大小规模农户的服务,使其在农技服务中逐渐被边缘化。这一现象的产生是地方政府、基层农技部门和规模经营主体分别基于政治逻辑、行政逻辑和逐利逻辑共同推动的结果。在广大小规模农户仍然构成我国农业经营主体基本面的前提下,基层农技服务"垒大户"亟待纠正。为此,需要从农业发展观、农技服务定位和小规模农户组织建设等方面入手加以解决。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新华
基于皖南H镇的经验,探讨了基层农技服务"垒大户"现象及其生成逻辑。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地方政府推动规模经营的发展,基层农技部门在服务对象、服务渠道和服务项目上都主要倾斜于新兴的规模经营主体,而不断弱化对广大小规模农户的服务,使其在农技服务中逐渐被边缘化。这一现象的产生是地方政府、基层农技部门和规模经营主体分别基于政治逻辑、行政逻辑和逐利逻辑共同推动的结果。在广大小规模农户仍然构成我国农业经营主体基本面的前提下,基层农技服务"垒大户"亟待纠正。为此,需要从农业发展观、农技服务定位和小规模农户组织建设等方面入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周曙东 吴沛良 赵西华 费贵华 汤成快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孙璐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郑风田曾指出:就金融可及性而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周围的金融机构网点密度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1万km2内,可获取服务的金融机构数量仅为89.61个,日常获取金融服务的时间成本也相对较高,到达金融机构网点耗时将近1h。可见,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关键所在,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良性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为加快培育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政府必须着重健全产业金融政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廖祖君
近年来,成都市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进行了深刻的改革,逐步建立起了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本文将这一系列创新称之为"成都模式",它对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创新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永杰
农技推广体系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是发挥新形势下科技对"三农"支撑作用的重要依托。2008年《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普遍扎根农村、直接联系千家万户,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柳凤敏 陈永杰
近年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了一系列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为尽快从根本上扭转这种状况,2006年8月28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发[2006]30号),勾画出了新阶段我国基层农技推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厚廷
20世纪80年代初期完成的农业经营制度变革使农户成为最基本的农业经营主体,在"坚持"和"完善"这一经营制度的实践路径中,逐渐形成了农业经营形式多元化格局。空间视野的分析再现了农户经营主体地位新的实现形式,时序视野的分析揭示了农户经营主体地位的长期性。深化认识并确立农户经营主体地位将为农业的未来发展提供可供依循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
现代农业 农业经营体系 农户经营主体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维生
构建我国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必须重新整合现阶段的农业技术推广资源,在加强现有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建设的基础上,把农业科研、教育单位同时明确为农业技术推广主体;要坚持涉农企业、农业产业化组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中介组织等广泛参与的原则;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三元主体、多方参与”的农业技术推广新模式。
关键词: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三元主体 多方参与
[期刊] 征信
[作者]
徐超 宋丹 周鹏程
当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需求旺盛,但由于缺乏统一、公认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金融机构对信用等级的评判困难,导致金融支持乏力。遵循科学性、全面性、针对性和可计量性等原则,利用目标导向层次分析法(GDAHP)建立评分模型,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同时提出促进信用评价结果转化应用所需的条件。
[期刊] 征信
[作者]
徐超 宋丹 周鹏程
当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需求旺盛,但由于缺乏统一、公认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金融机构对信用等级的评判困难,导致金融支持乏力。遵循科学性、全面性、针对性和可计量性等原则,利用目标导向层次分析法(GDAHP)建立评分模型,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同时提出促进信用评价结果转化应用所需的条件。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贾晋
本文在一个多任务委托代理框架下分析和评价中国农业推广体系改革的主要障碍和关键因素,结果表明,科学的激励机制设计是提高农技推广体系运转效率的关键。通过对当前改革政策措施的模拟分析发现,在低激励水平情况下,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会降低总努力水平,这与政策设计者期望通过限制事权范围以促进公益性农技推广的初衷背道而驰。因此,政策优化的关键在于解决激励问题,提高基层推广机构的推广激励水平。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雷颖 李玉清 陈巍 王明峰
服务"三农"是农业高校的基本职能和重要任务。随着经济的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农技推广服务的需求达到前所未有的规模,也导致原有针对小规模分散经营个体的高校农技推广服务模式面临挑战。南京农业大学作为江苏省内的农业高校代表之一,结合科技人才、成果、信息等资源,打造"双线共推"的新型高校农技推广服务模式,建立线下为主体联盟,初步取得成功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
双线共推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高校农技推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