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58)
- 2023(15953)
- 2022(13394)
- 2021(12561)
- 2020(10502)
- 2019(23766)
- 2018(23421)
- 2017(43438)
- 2016(23600)
- 2015(26262)
- 2014(25984)
- 2013(24923)
- 2012(22741)
- 2011(20439)
- 2010(20035)
- 2009(18363)
- 2008(17605)
- 2007(15235)
- 2006(13212)
- 2005(11324)
- 学科
- 济(94004)
- 经济(93901)
- 业(71746)
- 管理(64603)
- 企(50004)
- 企业(50004)
- 农(48359)
- 方法(41381)
- 数学(37056)
- 数学方法(36618)
- 农业(31942)
- 中国(25221)
- 业经(24676)
- 财(23411)
- 学(19573)
- 技术(19461)
- 制(19153)
- 地方(17713)
- 贸(17458)
- 贸易(17455)
- 易(17046)
- 体(14688)
- 银(14488)
- 银行(14430)
- 环境(14069)
- 务(14043)
- 财务(13988)
- 财务管理(13960)
- 发(13857)
- 行(13782)
- 机构
- 学院(324902)
- 大学(320301)
- 济(132962)
- 经济(130417)
- 管理(127101)
- 研究(110970)
- 理学(110663)
- 理学院(109506)
- 管理学(107479)
- 管理学院(106906)
- 中国(85229)
- 农(78415)
- 科学(71259)
- 京(66594)
- 农业(61058)
- 业大(59480)
- 财(56485)
- 所(56125)
- 中心(53854)
- 研究所(51649)
- 江(48498)
- 财经(45510)
- 经(41834)
- 范(40773)
- 北京(40401)
- 师范(40209)
- 院(39802)
- 经济学(39453)
- 农业大学(38582)
- 州(37920)
- 基金
- 项目(233454)
- 科学(183576)
- 基金(170263)
- 研究(165542)
- 家(151883)
- 国家(150598)
- 科学基金(128278)
- 社会(106093)
- 社会科(100401)
- 社会科学(100372)
- 省(92833)
- 基金项目(90858)
- 自然(84568)
- 自然科(82638)
- 自然科学(82612)
- 自然科学基金(81131)
- 划(77849)
- 教育(74729)
- 资助(67649)
- 编号(66459)
- 重点(52891)
- 部(51027)
- 成果(50993)
- 发(50539)
- 创(49684)
- 创新(46625)
- 科研(45487)
- 国家社会(44897)
- 课题(44763)
- 计划(44574)
- 期刊
- 济(143477)
- 经济(143477)
- 研究(86221)
- 农(77767)
- 中国(66838)
- 学报(59356)
- 科学(52972)
- 农业(52614)
- 大学(44551)
- 财(42751)
- 管理(42650)
- 学学(42610)
- 业经(30172)
- 教育(30110)
- 技术(30018)
- 融(29729)
- 金融(29729)
- 业(26402)
- 财经(21516)
- 经济研究(21503)
- 问题(20043)
- 经(18507)
- 版(18273)
- 科技(17568)
- 业大(17085)
- 技术经济(16464)
- 资源(16200)
- 世界(15706)
- 统计(15347)
- 农村(15060)
共检索到4765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军
本文基于2014—2018年的调查数据,利用Deap2.1软件测算粤赣2省50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技术效率值,并选择其中47家的技术效率值作为主要的解释变量,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用的撂荒农地数量作为被解释变量,把农业结构调整、返乡农民、偏远地区、生产性服务、财政补贴和银行信贷等作为控制变量,选择随机效应变截距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管在发达地区还是在不发达地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技术效率对撂荒农地的再利用都有着正面的影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技术效率上升是促使撂荒农地再利用的重要因素。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杨军 吴晨
研究目的:通过对粤赣100家农业经营主体调查,研究撂荒农地再利用的生态经济效益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研究方法:首先应用DEA模型中的CCR方法测度了撂荒农地再利用的生态经济效益,并进一步应用半对数回归模型和主成分分析法,实证分析了撂荒农地再利用的生态经济效益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总体上,撂荒农地再利用的生态经济效益最高的是种植业,最低的是养殖业;发达地区撂荒农地再利用的生态经济效益总体上低于不发达地区;绿色、生态农产品的出售比例,绿色、生态农产品与非绿色、非生态农产品的产值比,政府补贴额度,银行信贷额度,社会服务机构数量,主要农业经营者的文化程度、见识广度等因素对撂荒农地再利用的生态经济效益均产生正向的影响,而年龄则对其产生负向影响。研究结论:政府需要在绿色、生态农产品市场,财政补贴,信用贷款,社会服务机构和吸引优秀农民返乡进行绿色、生态创业上提供政策支持。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钟真 王玉迪
研究目的:分析经营规模、农地契约特征对农业经营主体农地整治行为与程度的影响。研究方法:采用Probit和Tobit模型对465位经营者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1)对于绝大多数农业经营主体,经营规模扩大对农地整治积极性存在微弱的负向影响;(2)农地经营面积和转入比例对土地类整治积极性存在负向影响,但相对设施类整治,农业经营者开展土地类整治的积极性更低;(3)契约价格、契约形式、契约对象为村集体、转入农地时具有担保等契约特征对农业经营者农地整治积极性存在显著影响,但契约时长的影响并不显著。研究结论:现阶段要提高新型农业经营者的农地整治积极性,有必要从多方面完善农地契约,而扩大农地流转规模和延长契约期限不一定有效。
关键词:
农地整治 经营规模 契约特征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阮荣平 曹冰雪 周佩 郑风田
基于全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状况调查,本文从农民、农村和农业三个方面考察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辐射带动状况,并初步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大部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经与农户建立起了利益联结机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涉及较多的带动层面是涉农业务收入、农户带动、就业带动、标准化生产,而在三产融合、技术服务供给、公共物品供给、信息服务供给和金融服务供给层面涉及尚不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综合带动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影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辐射带动能力的主要因素是经营主体类型、人力
关键词: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带动效应 利益联结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宁 周琦宇 邹丽琼
农产品网络销售对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日益凸显。但是,目前尚未有研究就农产品网络销售是否会影响以农地规模化经营为代表的农业生产方式转变进行充分探讨。本文基于中国小微企业调查数据(CMES),以农业企业和农民合作社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分析对象,在用工具变量法控制模型内生性问题的基础上,实证检验农产品网络销售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地经营规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农产品网络销售会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地经营规模的扩大;(2)农产品网络销售会通过增加销售收入、减少销售过程的交易成本、促进农产品质量标准化三条路径,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地经营规模的扩大。该结论为以期培育与“互联网+”紧密结合的规模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了科学参考,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借助农产品网络销售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向规模化转变。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宁 周琦宇 邹丽琼
农产品网络销售对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日益凸显。但是,目前尚未有研究就农产品网络销售是否会影响以农地规模化经营为代表的农业生产方式转变进行充分探讨。本文基于中国小微企业调查数据(CMES),以农业企业和农民合作社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分析对象,在用工具变量法控制模型内生性问题的基础上,实证检验农产品网络销售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地经营规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农产品网络销售会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地经营规模的扩大;(2)农产品网络销售会通过增加销售收入、减少销售过程的交易成本、促进农产品质量标准化三条路径,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地经营规模的扩大。该结论为以期培育与“互联网+”紧密结合的规模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了科学参考,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借助农产品网络销售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向规模化转变。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海鹏 曲婷婷
培育和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其能否获得农地经营权。农户在农地流转过程中的受益度和在新型农业生产方式中的参与度是影响农地流转的关键因素。通过构建以农地流转租金为对象的分析框架,可以较好地分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获得农地经营权过程中的利益博弈。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妥善处理好农户分散的流转意愿与新型经营主体对土地集中连片需求间的矛盾,农民希望获得稳定递增的土地流转收益与农业经营效益波动的矛盾等问题。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米运生 王家兴 徐俊丽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因有着强烈资金需求而在融资渠道方面倾向于正规机构。基于大量转入农地的事实,其能否实现融资渠道正规化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农地经营权强度。本文从法律、事实和感知三个维度度量农地经营权强度,使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法,从理论与实证方面分析农地经营权强度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渠道正规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渠道正规化是多因素综合的结果;农地经营权在法律维度、事实维度与感知维度具有高强度能够导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渠道正规化;特别是,农地经营权在法律维度具有高强度是核心条件。本文既肯定了从法律上创设农地经营权的重要性,也从事实维度和感知维度提出了提升产权强度的改革方向。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阚立娜 李录堂 薛凯文
基于农地流转背景,利用Heckman选择模型对陕西省杨凌示范区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需求、正规信贷约束程度以及资金缺口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经营主体由于在资源禀赋、经营能力以及社会资本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其信贷需求、受到的信贷约束以及资金缺口也都不同。大部分经营主体的信贷需求强烈,但由于农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具有更广泛的可抵质押物和社会资本,受到的正规信贷约束小于普通农户、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三类主体,从而形成的资金缺口也相对较小。据此,从农地流转制度改革、农业经营主体自身、农村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四个方面提出了改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约束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肖琴 周振亚
基于天津市40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调研数据,运用DEA模型测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经营效率。研究发现,天津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整体经营效率水平较高;经营主体未达到经营完全有效状态主要是源于纯技术效率低;经营主体规模不是经营效率的决定性因素;约七成农民合作社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约六成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农民合作社内部的效率差距较小,发展较均衡,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内部的效率差异开始显现;经营主体投入冗余不多,改进比例较小,但净产出明显不足,尤其是带动农户的效应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其中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产出改进空间远大于农民合作社。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曾福生 史芳
小农户耕地撂荒威胁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本文从劳动力约束、技术约束、效益约束揭示了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小农户耕地撂荒行为的影响机理,并利用湖南、江西、浙江3省8县766户小农户样本,实证分析了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小农户耕地撂荒行为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够显著抑制小农户耕地撂荒的可能性,并降低撂荒程度。耕、种、防、收4个不同环节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小农户耕地撂荒行为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收割环节和耕地环节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影响最大。从政策层面来讲,要多措并举减少耕地撂荒,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因地因时制宜推进农机服务。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陈清明 马洪钧 谌思
本文基于2013年8月对重庆市所辖14个区县的387个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的问卷调查,借以比较不同类型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生产效率,探讨不同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发展方向。结果显示,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的生产效率总体较优,应是培育重点。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阮荣平 周佩 郑风田
基于全国1394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调查数据,本文着重从信息获取、信息需求及二者之间的匹配度分析了我国现阶段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化发展状况和存在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结果显示,目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具备较好的信息基础设施条件,绝大多数拥有电脑并安装了宽带。但其信息获取意识不是很强,信息获取渠道比较单一。由此导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需求与政府部门信息服务供给有些脱节,在信息获取过程中存在获取困难、准确性差、不够及时及不能满足生产经营需要等问题,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等政策措施的实施效果难以尽如人意。据此,应努力提高
关键词: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信息化 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苟露峰 高强 汪艳涛
为实现农技需求和供给的均衡性,研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技术选择的影响因素。对山东省胶州市425户农户进行调研,从农户分化的视角出发,采用二元Logistic计量方法分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技选择的影响因素。调研数据和计量结果表明:有81.3%的入社农户依托专业合作社的技术供给,90%的农业企业利用自身优势主动寻求技术指导,95%的家庭农场经营者对农业技术有强烈需求。其中,耕地面积、受教育程度、农业技术的培训以及农业技术的盈利性对家庭农场经营者技术选择行为具有积极影响,而订单农业的签订、加入专业合作社对家庭农场经营者技术选择行为具有消极影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根据自身农技需求特点,做出适合自身发展的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