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318)
- 2023(18768)
- 2022(15583)
- 2021(14552)
- 2020(12514)
- 2019(28420)
- 2018(28299)
- 2017(54202)
- 2016(29755)
- 2015(33737)
- 2014(33753)
- 2013(33056)
- 2012(30091)
- 2011(27026)
- 2010(27137)
- 2009(25495)
- 2008(25533)
- 2007(23392)
- 2006(20508)
- 2005(18402)
- 学科
- 济(120422)
- 经济(120247)
- 业(108616)
- 管理(96447)
- 企(90033)
- 企业(90033)
- 方法(53257)
- 农(50101)
- 数学(43730)
- 数学方法(43194)
- 财(38856)
- 业经(35952)
- 农业(32888)
- 中国(31909)
- 制(29481)
- 务(26244)
- 财务(26179)
- 财务管理(26128)
- 企业财务(24785)
- 理论(22182)
- 地方(22139)
- 学(21846)
- 体(21784)
- 技术(21480)
- 贸(21036)
- 贸易(21029)
- 易(20436)
- 和(20017)
- 策(19820)
- 银(19623)
- 机构
- 学院(425037)
- 大学(417696)
- 济(172362)
- 经济(168667)
- 管理(165682)
- 理学(141938)
- 理学院(140532)
- 管理学(138132)
- 管理学院(137367)
- 研究(136402)
- 中国(107350)
- 京(87388)
- 财(83245)
- 科学(82918)
- 农(82824)
- 所(68860)
- 江(67474)
- 业大(66142)
- 财经(65066)
- 中心(65061)
- 农业(64169)
- 研究所(61851)
- 经(58898)
- 北京(53982)
- 州(52448)
- 范(52445)
- 经济学(51862)
- 师范(51846)
- 院(49173)
- 财经大学(47619)
- 基金
- 项目(279410)
- 科学(220037)
- 研究(205794)
- 基金(201545)
- 家(175052)
- 国家(173453)
- 科学基金(149605)
- 社会(130409)
- 社会科(123222)
- 社会科学(123187)
- 省(112283)
- 基金项目(106596)
- 自然(96372)
- 教育(95636)
- 自然科(94138)
- 自然科学(94110)
- 划(92503)
- 自然科学基金(92450)
- 编号(84921)
- 资助(81735)
- 成果(68407)
- 重点(62762)
- 部(61936)
- 发(60015)
- 创(59941)
- 课题(58787)
- 创新(55576)
- 制(54468)
- 国家社会(53471)
- 科研(53462)
- 期刊
- 济(198961)
- 经济(198961)
- 研究(120806)
- 中国(88034)
- 农(80922)
- 财(69068)
- 学报(65839)
- 管理(63506)
- 科学(60819)
- 农业(54270)
- 大学(51127)
- 学学(48704)
- 教育(45686)
- 融(41657)
- 金融(41657)
- 技术(40040)
- 业经(37834)
- 财经(32674)
- 经济研究(29353)
- 业(28960)
- 经(28082)
- 问题(26811)
- 版(22223)
- 技术经济(21956)
- 统计(19866)
- 财会(19684)
- 现代(19453)
- 世界(19449)
- 商业(19390)
- 科技(18792)
共检索到6380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冯小
地方政府在农业改革中往往利用以资本下乡推动土地规模流转的方式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行强制性的农业经营制度变迁。皖南平镇在近年来依靠优惠政策和国家项目推动土地流转,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重构出以龙头企业与家庭农场为主体的农业组织格局。受政策优惠和制度激励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仅要求地方政府在基础设施、惠农政策、支农项目等方面向他们倾斜,而且还成为基层农业治理结构中强有力的博弈集团。他们与地方政府的诸多博弈行动逐步"倒逼"政府,使农业治理的目标更加失衡与单一,这对当前农业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相天起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加强了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顶层设计。1962年,日本农业生产法人制度以《农地法》的法律形式而创设,经过后续不断修改完善和实践促进,目前已经形成了农事组合法人、合名公司与合资公司、有限公司、股份公司等多种形态,并且明晰了法人要件、事业要件、成员要件、业务执行役员要件,再配之财政、金融、中介服务措施,产生了良好的发展效益。中国根据"十三五"规划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制度安排,其与日本农业生产法人制度具有一些内在的联系,需要有机借鉴日本农业生产法人制度的运行模式,通过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经营法律体系,明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法律资格和条件,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持续发展的扶持、保障与监督体系,来更好地培育中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此解决当前中国农户兼业化、农业生产力较低等现实困境,推进"三农"问题在新形势下的破解与可持续演进。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汪艳涛 高强 金炜博
本文分析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技术创新金融支持的困境,构建培育技术创新与金融支持关系的理论模型,讨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技术创新前后对金融需求的变化路径,并提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对策。
关键词: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培育技术创新 金融支持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胡轶歆 霍学喜 孔荣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力量。探寻政策演变与实践响应拟合程度是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现实困境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2013—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厘清政策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定位、要素供给和发展导向方面的变化;利用软件Citespace以文献计量分析法剖析主体培育的现实困境,识别、评价政策目标与实践响应偏差。研究结果显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过程经历了发展摸索期和创新探究期两个阶段,政策供给呈现第一阶段要素匹配平衡和第二阶段要素匹配乏力的特点;两阶段内实践发展对政策演变追踪程度较高,实践反馈出主体培育多元化需求,并在主体发展路径讨论上有效补益于后续政策制定;在政策对主体实践矛盾性分析方面存在定位与定性不平衡、金融资源普适性与区域性不平衡以及经济诉求与治理诉求不平衡问题。本文深化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政策与实践响应关系及其相互作用下阶段性状态的研究,明确了宏观政策对培育实践的指导作用,揭示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后期实践对政策倒逼的现象。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谷小勇 张巍巍
近年来,各级政府在制定、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政策过程中存在过度重视工商资本农企、不重视在乡小农的新型农业职业化培育、对农民合作社扶持过度及对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的经营方式定位不清等问题。学界对此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一些政策建议,但一些研究结论有失偏颇,应予以矫正。通过调研分析认为,政府应恢复工商资本农企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地位,积极培育在乡小农为新型农业职业农民,消减和调整对农民合作社的扶持,促进种养大户规模化经营和家庭农场集约化经营,以规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建立,充分发挥其对我国农业发展的正面带动作用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国敏 翟坤周
从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与农民生活方式协同转型视角和从村庄(村域)不会终结、新农村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协同并行的现实判断出发,重塑新农村建设的复合功能和多重目标,将村庄(村域)层面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五位一体"系统建设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最"底层"空间界面和最"直接"依托载体。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将农业生产方式与农民生活方式相结合,坚持因地制宜与循序渐进相结合,确权赋能,优化农地权能结构,严格准入,实施动态监管,建立规范退出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牛君仪
面对市场日益多层次化的需求,整合乡村旅游资源,实现乡村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成为必然。从经营主体上看,从以农户经营为主向农民专业合作社、社会资本参与、专业酒店托管等投资主体多元化、经营专业化方向发展。大力培育以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新型经营主体,有利于保障农民利益,促进乡村旅游转型升级。
关键词:
乡村旅游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旅游合作社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玲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转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范围和内涵得以不断延伸,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既能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助推整体经济结构调整升级,更是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当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面对更多惠农政策、更先进农业技术的同时,也面临着转型压力大,资金缺口大、法律法规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的挑战,因此,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我们应该结合当前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实际,为其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条件和保障,通过制定专项政策,提升金融支持力度等手段,完善其外部发展环境。
关键词:
经济转型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培育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丽 吕杰
文章从交易费用理论出发,分别从外生交易费用和内生交易费用角度对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三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制度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都具有节省外生交易费用的功能,家庭农场节省的能力稍弱。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制度易产生高额内生交易费用,家庭农场内生交易费用较小。综合来看,家庭农场是最能节省交易费用的组织,未来将成为农业产业化的主力军。
关键词: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制度 交易费用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广辉 方达
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是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重大改革。本文首先讨论了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的基本内涵与意义,并明确放活土地经营权是土地"三权分置"制度的重要目标,其本质是在更大范围内为资金进入农村土地经营领域提供渠道,解决农业经营资金短缺与效率不足问题,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提供制度支持。其次,不同类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分别面临着"吃不下"的经营权、"分不清"的经营权和"拿不到"的经营权困境。最后指出要从培育职业农民、完善土地经营权价值评估体系以及引入PPP模式等途径来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岳含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和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农业现代化却相对滞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导力量,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关键要素。但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过程中,存在着土地流转困难、资金技术支撑保障体系不健全、服务不到位等问题。为全面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需要在认清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性基础上,探索创新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对策及保证实现的注意事项。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晓华
近年来各类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发育成长,应准确把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本特征和组织属性,正确处理承包经营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不同经营主体在不同领域和环节的优势和作用,进一步明确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点任务,培育土地流转市场,健全配套扶持政策,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健全工作引导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钟慧澜 任小龙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推进农业集约化经营和构建现代农业体系的主抓手,也是提升粮食及肉蛋奶菜等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助民增收的重要力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以整合优化农业农村各类资源,推动优质品种、先进农业技术、大型农机装备等优质生产资料和农业生产服务进村入户,解决农村土地闲置和“撂荒”问题,为农村产业规模化发展创造条件。因此,要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引导适度规模经营;完善财政税收扶持政策,优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环境;壮大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强化农业品牌建设。以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汪思冰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具有鲜明的集约化、组织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特征,是农村先进生产力建设的主要群体,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主体力量。近年来,江苏省苏州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得到了逐步发展。截至2012年底,苏州市新增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土地股份合作、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共431家,累计3928家,持股农户所占比重高达96%,2013年新增240家,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