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24)
- 2023(9583)
- 2022(7943)
- 2021(7411)
- 2020(6296)
- 2019(13850)
- 2018(13970)
- 2017(26967)
- 2016(15090)
- 2015(16523)
- 2014(16562)
- 2013(15973)
- 2012(14553)
- 2011(13392)
- 2010(13578)
- 2009(12951)
- 2008(12781)
- 2007(11879)
- 2006(10760)
- 2005(9809)
- 学科
- 济(56753)
- 经济(56659)
- 业(50704)
- 农(45729)
- 管理(41247)
- 企(30544)
- 企业(30544)
- 农业(30314)
- 业经(19256)
- 制(18841)
- 方法(17357)
- 中国(16243)
- 财(15764)
- 体(14676)
- 数学(14602)
- 数学方法(14437)
- 学(11661)
- 地方(11556)
- 银(11161)
- 银行(11137)
- 行(10697)
- 策(10687)
- 发(10559)
- 农业经济(10297)
- 体制(10289)
- 融(9778)
- 金融(9771)
- 村(9238)
- 农村(9228)
- 贸(9019)
- 机构
- 学院(209248)
- 大学(203728)
- 济(86173)
- 经济(84281)
- 管理(78180)
- 研究(72345)
- 理学(66775)
- 理学院(66087)
- 管理学(65002)
- 管理学院(64642)
- 中国(57752)
- 农(57098)
- 农业(43783)
- 科学(43582)
- 京(43126)
- 财(41165)
- 业大(38612)
- 所(37055)
- 江(34526)
- 中心(34376)
- 研究所(33227)
- 财经(31101)
- 经(28050)
- 农业大学(27096)
- 省(26281)
- 北京(26274)
- 州(26212)
- 范(26146)
- 师范(25827)
- 院(25422)
- 基金
- 项目(137474)
- 科学(108130)
- 研究(103988)
- 基金(98343)
- 家(85942)
- 国家(85068)
- 科学基金(72249)
- 社会(66010)
- 社会科(62061)
- 社会科学(62048)
- 省(56309)
- 基金项目(52082)
- 教育(46566)
- 划(45707)
- 自然(44773)
- 编号(44200)
- 自然科(43658)
- 自然科学(43647)
- 自然科学基金(42882)
- 资助(38434)
- 成果(36104)
- 农(32130)
- 制(31595)
- 重点(31120)
- 部(30815)
- 发(30800)
- 课题(30533)
- 创(28859)
- 性(27366)
- 业(27206)
- 期刊
- 济(107144)
- 经济(107144)
- 农(61608)
- 研究(60949)
- 中国(51180)
- 农业(41265)
- 学报(34972)
- 财(32427)
- 科学(31851)
- 大学(27638)
- 管理(26965)
- 学学(26500)
- 融(24144)
- 金融(24144)
- 业经(24120)
- 教育(23422)
- 业(19523)
- 技术(18157)
- 财经(15635)
- 问题(15228)
- 农村(14574)
- 村(14574)
- 农业经济(14103)
- 经济研究(13878)
- 经(13352)
- 版(12986)
- 世界(11852)
- 经济问题(10997)
- 业大(10844)
- 技术经济(9695)
共检索到3277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郭庆海
现阶段中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包括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三种类型。家庭农场代表着未来生产经营组织发展的方向,但它的成长是一个历史进程,要在这个进程中把握公平与效率的尺度。要注重多种类型的农民合作社的发展,重视农民合作社的内涵式发展。农业企业应主要从事耕地以外的经营,要高度重视非农民主体进入农地经营所产生的负面效应。制度供给的滞后是影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长的重要因素,要加快建设法制化农业。
关键词: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功能定位 制度供给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江维国
具有内生性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提升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与活力所起的作用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其培育和发展问题也引起了各方关注。在界定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核心功能和衍生功能的基础上,从统分结合的角度,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战略应为:以土地流转为中心加强制度建设与创新;充分发挥政策激励和约束作用;强调主体间分工协作;突出主体要素整合功能。
关键词: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功能定位 战略思考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孟丽 钟永玲 李楠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加快转变我国农业经营方式、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力量。各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农业生产经营中应具有不同的功能定位,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是未来中国农业生产的基本主体,农民合作社为生产经营主体提供社会化服务,是连接各个农业经营主体的桥梁纽带,龙头企业是农产品加工和流通领域的基本主体。随着我国农业劳动力减少和老龄化趋势,未来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总量将继续增加,而且结构上将朝着各个主体的功能定位优化演变,其中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数量增长最快,龙头企业次之,专业大户总量减少。研究阐明了农业经营主体结构优化演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在法律和制度上合力推进。提出了必须坚持家庭经营的基础地位,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牛佳 蔡亮慧
伴随我国城镇化建设快速推进,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城镇流动和转移的,在此背景下,我国农业面临经营主体缺失的问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出现可有效解决当前我国农业发展主体缺乏的问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功能定位为我国农业现代化重要的组织载体。站在实然的角度来看,当前我国新型农业发展面临着多元化困境。实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可持续发展,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优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政策供给与执行;完善农村金融体制,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融资保障;完善农业社会化社会服务机制,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专业化建设。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牛佳 蔡亮慧
伴随我国城镇化建设快速推进,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城镇流动和转移的,在此背景下,我国农业面临经营主体缺失的问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出现可有效解决当前我国农业发展主体缺乏的问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功能定位为我国农业现代化重要的组织载体。站在实然的角度来看,当前我国新型农业发展面临着多元化困境。实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可持续发展,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优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政策供给与执行;完善农村金融体制,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融资保障;完善农业社会化社会服务机制,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专业化建设。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亮 刘洋
现有的农业经营主体已经无法满足中国社会转型和农业商品化的需要,由此使得家庭农场这一新型经营主体的出现成为必要。相比于其他经营主体,家庭农场是以家庭为农业经营的主体,其劳动和资本的合一使得家庭能够在农业种植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对比和参照分析,不仅能对家庭农场本身的功能进行定位,也能获得对其他新型经营主体功能的新认识。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冠勤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产业,根据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情况来看,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并注重其多元化发展和制度供给,是我国农业经济体系不断改革的重要体现,对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就我国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现实意义进行阐述,对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多元化发展形势进行全面分析,以推动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元化发展的制度供给。
关键词: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多元化发展 制度供给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丽 吕杰
文章从交易费用理论出发,分别从外生交易费用和内生交易费用角度对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三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制度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都具有节省外生交易费用的功能,家庭农场节省的能力稍弱。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制度易产生高额内生交易费用,家庭农场内生交易费用较小。综合来看,家庭农场是最能节省交易费用的组织,未来将成为农业产业化的主力军。
关键词: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制度 交易费用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王建华
本文运用状态——结构——绩效(SSP)理论框架,从融资增信的内在特性出发,揭示融资增信制度选择的机理,分析其对资源配置的影响,并以山东省章丘市为个案进行案例分析。研究表明:第一,以共保基金为担保物的信贷安排内含较高的交易成本,主要体现为较高的契约成本、信息成本和控制成本;第二,基于融资增信的内在性质,"选择赢家"的边界规则、清晰的程序和退出规则以及严格的监督和分级制裁规则可以作为融资增信制度安排的有机组成部分;第三,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总体层面来考察,融资增信边界规则、贷款短期化以及利率优惠等制度安排,容易造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间的资源配置扭曲。为此,要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体系建设,完善信用评级体系,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降低融资增信过程中的交易成本,特别是信息搜寻成本;要完善制度结构,适度放宽增信对象的准入条件,搭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平等准入平台,避免由于准入歧视而造成财政、信贷资源分配不合理;要健全财政资金扶持政策体系,营造公平竞争的财政资金扶持政策环境,提高财政、信贷支农的绩效。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王建华
本文运用状态——结构——绩效(SSP)理论框架,从融资增信的内在特性出发,揭示融资增信制度选择的机理,分析其对资源配置的影响,并以山东省章丘市为个案进行案例分析。研究表明:第一,以共保基金为担保物的信贷安排内含较高的交易成本,主要体现为较高的契约成本、信息成本和控制成本;第二,基于融资增信的内在性质,"选择赢家"的边界规则、清晰的程序和退出规则以及严格的监督和分级制裁规则可以作为融资增信制度安排的有机组成部分;第三,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总体层面来考察,融资增信边界规则、贷款短期化以及利率优惠等制度安排,容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汪发元
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康成长是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调查发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仍面临国家相关扶持款项落实不到位、普遍存在乱收费现象、国家相关耕种补贴款存在错配、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农业保险体系尚不完善等问题。对比,必须严格审计农业扶持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完善落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政策,创新土地制度以鼓励农业长期投资,规范农产品市场的供需关系,充分发挥农业保险的保障作用,全面设计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长的政策体系。
关键词: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补贴资金 农业保险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闵继胜 孔祥智
为突破农业生产的资源环境约束和传统经营模式的困境,必须创新农业经营模式,实施差异化、品牌化、集约化和多功能战略,走特色农业、品牌农业、高效农业和绿色农业之路,但在此过程中,仍存在土地管理制度、农村金融和保险制度等体制机制障碍。因此,应继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从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政策、创新政策支持体系等方面,助推新型经营主体的模式创新。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相天起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加强了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顶层设计。1962年,日本农业生产法人制度以《农地法》的法律形式而创设,经过后续不断修改完善和实践促进,目前已经形成了农事组合法人、合名公司与合资公司、有限公司、股份公司等多种形态,并且明晰了法人要件、事业要件、成员要件、业务执行役员要件,再配之财政、金融、中介服务措施,产生了良好的发展效益。中国根据"十三五"规划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制度安排,其与日本农业生产法人制度具有一些内在的联系,需要有机借鉴日本农业生产法人制度的运行模式,通过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经营法律体系,明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法律资格和条件,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持续发展的扶持、保障与监督体系,来更好地培育中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此解决当前中国农户兼业化、农业生产力较低等现实困境,推进"三农"问题在新形势下的破解与可持续演进。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寇明风
当前我国农业经营模式的政策指向和理论指导中,越来越倾向于以规模化、市场化、专业化、组织化等为代表的现代化经营模式。这种倾向的突出,一是政府客观上存在追求粮食安全战略目标、降低小农体系下过高交易成本以及体现政绩观(更多在地方政府层面)的迫切需要;二是在欧美澳等现代化经营农场"样本"示范下,西方现代话语体系逐步取代本土话语体系,理论逻辑战胜经验逻辑;三是城镇化背景下外部资本介入农村经济获取更多土地收益的冲动变得越来越强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