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12)
- 2023(12038)
- 2022(10367)
- 2021(9784)
- 2020(8352)
- 2019(19392)
- 2018(19402)
- 2017(37648)
- 2016(20872)
- 2015(23793)
- 2014(24173)
- 2013(23931)
- 2012(22447)
- 2011(20392)
- 2010(20591)
- 2009(19297)
- 2008(19397)
- 2007(17805)
- 2006(15819)
- 2005(13878)
- 学科
- 济(87824)
- 经济(87730)
- 业(59456)
- 管理(53392)
- 农(48792)
- 企(37904)
- 企业(37904)
- 方法(35295)
- 农业(32231)
- 数学(31096)
- 数学方法(30834)
- 中国(23697)
- 地方(22198)
- 业经(22178)
- 财(19896)
- 制(19197)
- 学(18763)
- 贸(14955)
- 贸易(14950)
- 易(14401)
- 银(14372)
- 银行(14333)
- 体(13829)
- 发(13744)
- 行(13694)
- 融(13324)
- 金融(13316)
- 和(13276)
- 环境(12969)
- 理论(12968)
- 机构
- 学院(299903)
- 大学(295898)
- 济(119312)
- 经济(116423)
- 管理(112665)
- 研究(103792)
- 理学(96335)
- 理学院(95167)
- 管理学(93385)
- 管理学院(92841)
- 中国(80807)
- 农(72809)
- 科学(66811)
- 京(63671)
- 农业(56451)
- 所(54786)
- 财(53542)
- 业大(52708)
- 中心(49858)
- 研究所(49758)
- 江(49053)
- 财经(41689)
- 范(41571)
- 师范(41162)
- 北京(39481)
- 州(38338)
- 经(37677)
- 省(37639)
- 院(36149)
- 农业大学(35089)
- 基金
- 项目(197686)
- 科学(153261)
- 研究(145657)
- 基金(139426)
- 家(121873)
- 国家(120711)
- 科学基金(101647)
- 社会(89479)
- 社会科(84093)
- 社会科学(84063)
- 省(81276)
- 基金项目(75121)
- 划(66299)
- 教育(65734)
- 自然(65325)
- 自然科(63591)
- 自然科学(63571)
- 编号(62565)
- 自然科学基金(62428)
- 资助(56168)
- 成果(50819)
- 重点(44370)
- 发(44206)
- 部(43217)
- 课题(42558)
- 创(40186)
- 农(38752)
- 科研(37570)
- 创新(37540)
- 性(36123)
- 期刊
- 济(141705)
- 经济(141705)
- 研究(84125)
- 农(73359)
- 中国(65974)
- 学报(51781)
- 农业(49409)
- 科学(46194)
- 财(41383)
- 大学(38358)
- 学学(35981)
- 管理(35589)
- 教育(32482)
- 融(30172)
- 金融(30172)
- 业经(29530)
- 技术(25877)
- 业(24701)
- 问题(20310)
- 财经(19829)
- 经济研究(19287)
- 资源(17823)
- 版(17370)
- 经(16992)
- 图书(16769)
- 农村(15643)
- 村(15643)
- 世界(14823)
- 农业经济(14786)
- 技术经济(14756)
共检索到4581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林秀云 祁春节
[目的]通过研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普通农户之间资源流动的关系,为发挥新主体的规模优势、提高普通农户的生产效率提供依据。[方法]以湖北省宜昌市农业生产过程为研究对象,参照普罗塔和贝雷斯福德构建的多元关系网络,立足于生产关系角度,建构两主体之间土地、劳动力等重要生产、生活资源的流动关系。[结果](1)宜昌市随着从事家庭经营的人数的缓慢下降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呈现下降趋势,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得到了较大发展,部分地区的特色农业得到了发展;(2)宜昌市流转土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比例为5%15%,平均比例为8%左右,涉及土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林秀云 祁春节
[目的]通过研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普通农户之间资源流动的关系,为发挥新主体的规模优势、提高普通农户的生产效率提供依据。[方法]以湖北省宜昌市农业生产过程为研究对象,参照普罗塔和贝雷斯福德构建的多元关系网络,立足于生产关系角度,建构两主体之间土地、劳动力等重要生产、生活资源的流动关系。[结果](1)宜昌市随着从事家庭经营的人数的缓慢下降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呈现下降趋势,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得到了较大发展,部分地区的特色农业得到了发展;(2)宜昌市流转土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比例为5%~15%,平均比例为8%左右,涉及土地流转的农户数约占总农户数的26%。[结论]新主体兴起之下普通农户的相对地位下降,生产积极性不足,面临着高交易成本、高市场风险和低生产效率的困境;逐年增加的抛荒土地减少了实际土地耕种面积,在土地流转的推动下土地资源更多地流向了新主体,普通农户的土地细碎化更严重;农村劳动力资源在城镇化的发展之下快速流进城市,普通农户逐渐成为土地资源的提供者。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梅建明
本文是对湖北省部分农户兼业经营状况调查的一个实证分析。调查实证结果表明:(1)当前我国农户总兼业率已经相当高,超过70%,且一兼农户占主导地位。(2)不同类型农户在会计计算结果、生产率、耕地占有及利用、劳动力资源及利用、物质投入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总体来看,随着农户兼业率的上升,兼业经营在大幅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也给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3)在未来经营意向上,不同类型农户继续兼业经营的倾向非常明显,这说明农户兼业经营的范围还将进一步扩大。
关键词:
兼业经营 经济差异 经营意向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姚志 汪发元
为了准确分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会计信息化的影响因素,本文运用有序Logistic模型,对736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调研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性别、文化程度、打工经历等个体特征因素,经营类型、产业类别、经营土地面积、流动资金投资等主体特征因素,家人支持度、社会关系、政策扶持等社会政策因素都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会计信息化意愿产生显著影响;年龄、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同行、定期培训等因素影响不显著。据此,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姚志 汪发元
为了准确分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会计信息化的影响因素,本文运用有序Logistic模型,对736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调研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性别、文化程度、打工经历等个体特征因素,经营类型、产业类别、经营土地面积、流动资金投资等主体特征因素,家人支持度、社会关系、政策扶持等社会政策因素都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会计信息化意愿产生显著影响;年龄、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同行、定期培训等因素影响不显著。据此,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梅建明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何劲 熊学萍 祁春节
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探讨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与现代农业发展的关联效应,对于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与现代农业协同发展意义重大。基于2013—2017年湖北省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与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主要评价指标数据,采用灰色关联模型测算分析了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与现代农业发展的关联效应。结果显示:1)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与现代农业发展之间存在显著的关联效应;2)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各评价指标与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关联度存在一定差异性,其中,注册登记家庭农场数、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占比、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占比、农业机械化程度与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关联度最大,农业劳动生产率、农户入社率、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数、规模经营面积、通过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的农业企业数与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关联度次之,土地生产率与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关联度最小。为促进湖北省现代农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提出着力培育多元规范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构建多元高效的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与流转机制创新;创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运营高效的体制机制等政策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学兵 汪发元
土地流转价格是影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以公安县和监利县分别代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通过实地调研确定二者的土地流转价格,并对比分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欠缺地区和发达地区土地流转的价格情况。研究发现:农业经济发展状况不同的地区,其土地流转价格均存在偏离土地流转实际价值现象。为此,必须加强对欠发达地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强化农业保险对风险防范的作用,引导农村土地的合理流转。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乔荣锋 高进云 张安录
本文在回顾农地价值理论及评估方法的基础上,以湖北省宜昌市农地为代表,采用收益还原法和条件价值法,通过实地抽样调查对不同地类的农地的市场价值和非市场价值进行评估。在尽量减少评估偏差的前提下,得到宜昌市农地主要地类资源总价值:宜昌市耕地总价值约为396.32×108元,园地总价值约为509.24×108元,林地总价值约为29.37×108元,水域总价值约为30.30×108元。其中,单位耕地的市场价值约为9.44×104元/hm2,非市场价值约为2.49×104元/hm2;园地的市场价值约为54.88×104元/hm2,非市场价值约为3.97×104元/hm2;林地的非市场价值约为0.23×104...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何可 张俊飚
本文以"保护者得到补偿"原则为基础,从增强农业正外部性行为、转变农业资源利用方式的角度出发,探究了农户参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的受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79.9%的农户愿意接受一定金额的补偿作为参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的激励,农户愿意接受的补偿金额期望值为281.59~352.44元/(年·户),;性别、耕地面积、人均年收入、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前景预期、信息获取容易程度、农村环境满意程度是影响农户受偿意愿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了如何制定农业废弃物资源化补偿标准以及促进农业资源利用方式转变等问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京 杨钢桥 周厚智
基于农户微观角度,首先运用经济学理论模型推导出农地整理对农户农地适度经营规模的影响,然后在调查数据的基础上测算农地整理影响下的农户农地适度经营规模,进而得出劳动力转移和耕地流转的规模。结果表明,农户农地适度经营规模受到农地整理的影响;农地整理区农户农地适度经营规模大于现有农户农地规模,农地整理区户均农地适度经营规模为1.96hm2;湖北省农地整理区户均应转入农地量为1.17hm2,户均劳力转移人数为1.25人。因此,应建立完善的农地流转机制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机制,通过农地流转和劳动力转移扩大农户农地经营规模,并加大农地整理力度和提高农地整理质量,从而实现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
关键词:
土地资源 适度规模 经济学分析 农地整理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张传萍
普通小学教师资源配置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和社会公平。本文以湖北省为例,按照当前的教师资源配置标准,计量了120个县市普通小学教师超(缺)编状况,发现当前的教师配置标准只关注了在校生数,而忽视了农村小学普遍存在的校点分散、班额偏小等问题。因此,本文以"班师比"和"分类班额"为依据,设计新的普通小学教师资源配置标准和模型,从而以保障农村普通小学教学的正常运转。
关键词:
教师资源 配置标准 班师比 分类班额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颖 陈艳
生物质能源一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能源,它是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而居于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第四位的能源,在整个能源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发展不仅仅需要产品生产企业、政府相关机构的参与,微观个体农户同样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农户对生物质能源产业的态度和行为,会对政府和生产者的行为选择产生深刻影响。以湖北农户对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参与意愿的调查为例,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农户对生物质能源产业参与意愿和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预期收益、年均纯收入、环保意识、文化程度、配套设备生产情况、产品技术成熟度、相关政策支持、商品能源使用率、当地生物质资源量9个因素会影响农户参与意愿。提...
关键词:
农户 生物质能源产业 参与意愿 因子分析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学婷 何可 张俊飚 童庆蒙 程文能
为了解农户对环境友好型技术的采纳意愿,利用湖北省农村地区的调查数据,基于计划行为理论,运用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探究农户环境友好型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结论表明:1)80.73%的农户愿意采纳环境友好型技术,技术收益预期是影响农户采纳意愿的关键因素。2)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及知觉行为控制均显著影响农户采纳意愿。具体而言,技术收益预期、邻里效应和技术学习容易程度对农户技术采纳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3)不同技术收益预期、邻里效应影响及技术学习容易程度限定下,农户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具有异质性:种植规模对高收益预期农户采纳意愿影响更强;受乡邻行为影响越大的农户对技术学习容易度要求越高;对认为技术学习较难的农户而言,农技部门提供技术帮助是影响其采纳意愿的重要因素。政府应加大技术培训和推广力度,制定差异化的技术采纳鼓励政策,切实推进环境友好型技术的推广和实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