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981)
- 2023(18692)
- 2022(15895)
- 2021(15056)
- 2020(12427)
- 2019(28265)
- 2018(28214)
- 2017(54033)
- 2016(29639)
- 2015(33346)
- 2014(33619)
- 2013(33013)
- 2012(30846)
- 2011(27945)
- 2010(28771)
- 2009(26789)
- 2008(25700)
- 2007(23300)
- 2006(21292)
- 2005(19371)
- 学科
- 济(119528)
- 经济(119383)
- 业(87691)
- 管理(82430)
- 企(64541)
- 企业(64541)
- 农(50920)
- 方法(44330)
- 中国(40249)
- 数学(37667)
- 数学方法(37140)
- 农业(34039)
- 财(31241)
- 地方(30715)
- 业经(30363)
- 银(30293)
- 银行(30245)
- 融(29880)
- 金融(29872)
- 行(29151)
- 制(28506)
- 学(25512)
- 贸(21735)
- 贸易(21715)
- 易(21037)
- 理论(20441)
- 策(19472)
- 体(19016)
- 务(18841)
- 财务(18751)
- 机构
- 学院(418464)
- 大学(415762)
- 济(169501)
- 经济(165461)
- 管理(162005)
- 研究(147712)
- 理学(137416)
- 理学院(135879)
- 管理学(133608)
- 管理学院(132840)
- 中国(118813)
- 京(90645)
- 科学(89384)
- 农(81918)
- 财(80486)
- 所(75803)
- 中心(68882)
- 研究所(68029)
- 江(66297)
- 业大(64747)
- 农业(62894)
- 财经(61839)
- 北京(58098)
- 范(57076)
- 师范(56547)
- 经(56006)
- 州(53509)
- 院(52706)
- 经济学(48772)
- 省(47195)
- 基金
- 项目(271679)
- 科学(212629)
- 研究(204099)
- 基金(193631)
- 家(167839)
- 国家(166278)
- 科学基金(141775)
- 社会(126472)
- 社会科(119440)
- 社会科学(119407)
- 省(107688)
- 基金项目(101783)
- 教育(93088)
- 自然(90152)
- 划(89803)
- 自然科(87978)
- 自然科学(87960)
- 编号(86447)
- 自然科学基金(86369)
- 资助(79928)
- 成果(71913)
- 发(61449)
- 重点(60644)
- 课题(59854)
- 部(59664)
- 创(56002)
- 创新(52136)
- 项目编号(51341)
- 国家社会(50949)
- 科研(50810)
- 期刊
- 济(201754)
- 经济(201754)
- 研究(131471)
- 中国(94326)
- 农(80463)
- 学报(65101)
- 财(60385)
- 科学(60362)
- 管理(59657)
- 融(55916)
- 金融(55916)
- 农业(53705)
- 教育(53041)
- 大学(49861)
- 学学(46733)
- 技术(37007)
- 业经(36427)
- 财经(29945)
- 经济研究(29635)
- 问题(26757)
- 业(26323)
- 经(25586)
- 图书(22612)
- 理论(20933)
- 版(20399)
- 技术经济(20157)
- 科技(19526)
- 世界(19508)
- 现代(19362)
- 实践(18994)
共检索到6619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东艳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能有效整合劳动力资源、资金资源以及信息资源,推动先进农业技术普及,使小农户可以发挥自身细化分工优势,为农户经济收入增加带来契机,进一步扩大现代农业产业规模。当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融合发展存在诸多问题,如利益联结不够紧密、主体功能发挥不够、主体人才支撑乏力等。本文通过探讨当前小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间的具体融合发展现状,梳理两者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为加速推进新时期农业现代化转型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苏振锋
[目的]培育和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要包括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四大主体)是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在分析陕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促进其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和建议。[方法]文章运用文献分析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当前陕西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果]现状主要表现为数量规模快速发展;经营模式不断创新;辐射带动能力逐步增强;发展环境日益优化,新型职业农民不断壮大等方面。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陕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也面临很多制约因素,即组织化程度低,发展能力普遍较弱;土地流转难,规模化进程缓慢;融资渠道相对单一,融资成本较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弱,农业科技贡献率较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不健全,人才缺口较大;政府支持政策不足,政策落实效率不高等因素。[结论]有针对性地提出实施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创新金融支农机制、健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体系、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等措施,来保障陕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一步发展的土地规模、资金、人才、科技和政策等需求,以增强其持续发展能力。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苏振锋
[目的]培育和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要包括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四大主体)是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在分析陕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促进其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和建议。[方法]文章运用文献分析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当前陕西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果]现状主要表现为数量规模快速发展;经营模式不断创新;辐射带动能力逐步增强;发展环境日益优化,新型职业农民不断壮大等方面。在快速发展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军民 段宜嘉
有效提升农户多维生计水平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必然要求。文章在建构政策势能集聚分析框架基础上提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合发展典型样态和相关假设,利用问卷调查数据并应用二元Logistic、多元线性回归加以检验。结果表明:(1)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合发展对农户多维生计提升作用限于一般农户和建档立卡脱贫经营户,而在脱贫非经营户中并没有发现其显著作用。(2)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组织化联结者多为脱贫户或脱贫非经营户,建立要素化联结者多为一般农户或脱贫经营户,并且不论是组织化还是要素化集聚都向一般农户或脱贫经营户倾斜。(3)相较于组织化政策势能联结,要素化政策势能联结对脱贫户多维生计提升有着更为一致的效应。(4)多维生计剥夺指数与组织化势能联结指向性成正比,而与要素化势能集聚性成反比。研究认为,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进程中尽管可能存在路径依赖式的政策对象选择倾向,但通过提升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势能联结的组织化、要素化水平,可以实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元融合发展与农户多维生计提升的理想格局。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熊磊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协同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农村金融供给方存在“使命漂移”,农村金融需求方存在“精英俘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间纵向增信机制缺位。对此提出,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协同发展应当明确金融重点支持农村产业发展,加大金融资源向小农户倾斜力度,强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颜齐 孙瑞遥 班立国
在乡村振兴的关键时期,十九大提出要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已有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小农户发展现代农业有"社会化服务组织+小农户""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小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小农户""龙头企业+小农户"等路径,都是有效且适合我国农业发展的,但上述发展路径中农业金融服务不到位、农村人才储备匮乏、小农户主体地位缺失、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亟待解决。据此提出"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小农户""政府+社会化服务组织+小农户""高校/科研机构+家庭农场+小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小农户"等创新路径,并配合建立奖励机制、提供政策支持、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等保障措施加速小农户的现代化进程。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桂石见 钱朝琼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形成与土地制度变迁密切相关,同时也与工业化紧密相连。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政策背景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引领作用日益凸显,但传统农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小农户经营模式依然是当前农业经营的实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不能脱离这一实际,更不能以牺牲小农户的利益为代价,二者的协同发展应作为农业经营体系建设的逻辑起点。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程凌燕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当前推动农村产业融合的主力军。新时期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必须明确其动力因素和影响因素,在不断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队伍,强化不同主体之间的协作,形成合力的同时创新三产融合的模式,形成一二三产业之间良好的互动关系,不断为新的产业融合创造新的契机。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阮荣平 姜瑞雪 曹娟娟
小农户是中国农业生产的基本单位与重要主体,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桥梁。论文利用全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指数调查数据以及系列县级宏观数据,分析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小农户经营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小农户具有很强的辐射带动作用,可以促进小农户绿色生产方式的转型、新技术的采纳,进而对农户增收具有很强的正向影响。分主体看,各类主体对小农户经营行为均具有较强影响,但与此同时也表现出了较强的异质性。在产量、收入以及技术采纳等层面,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对小农户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影响程度存在较大差异,由大到小依次为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化肥、农药、劳动力等要素投入层面,除龙头企业外,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对小农户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影响程度最大的是家庭农场,其次为合作社和专业大户,且合作社和专业大户的影响程度差异不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曾静
当前,切实推进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体系是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然而,由于小农户受限于自身禀赋,难以依靠自身条件转型发展,进而顺利接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大量成功经验表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效衔接的重要桥梁,是推动小农户顺利转型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在进一步改革农村财政、土地管理与金融制度政策的同时,激励并保障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并通过“公司+农户”“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合作社+农户”等多种模式促进小农户顺利和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
关键词:
小农户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转型发展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小
在微观的农业改革实践中,村社组织发挥集体统筹优势,采取“社区本位”的原则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解决了多元化农业经营主体融合发展的难题。实践中“三权分置”的土地制度赋予多元化农业经营主体参与的制度空间,村社组织提供多元主体需求整合和利益协调的组织基础,二者共同奠定多元化农业经营主体融合发展的社会基础。此外,多元化农业经营主体得以融合发展的关键在于政府-社会-市场的协同治理营造的社会生态。该社会生态的形成主要依赖政府的农业经营改革氛围营造与物质基础改造、村集体落实地方政策的“社区化”调适和农业服务市场的竞争与发展。因此,在多元化农业经营主体参与的农业强国建设过程中,政府需要重视发挥村社组织的能动性和统筹优势,更需要重视营造与之相匹配的社会生态,为村庄发展和产业兴旺奠定良好的基础。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小
在微观的农业改革实践中,村社组织发挥集体统筹优势,采取“社区本位”的原则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解决了多元化农业经营主体融合发展的难题。实践中“三权分置”的土地制度赋予多元化农业经营主体参与的制度空间,村社组织提供多元主体需求整合和利益协调的组织基础,二者共同奠定多元化农业经营主体融合发展的社会基础。此外,多元化农业经营主体得以融合发展的关键在于政府-社会-市场的协同治理营造的社会生态。该社会生态的形成主要依赖政府的农业经营改革氛围营造与物质基础改造、村集体落实地方政策的“社区化”调适和农业服务市场的竞争与发展。因此,在多元化农业经营主体参与的农业强国建设过程中,政府需要重视发挥村社组织的能动性和统筹优势,更需要重视营造与之相匹配的社会生态,为村庄发展和产业兴旺奠定良好的基础。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耀锋 张余慧
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小农户的带动作用,是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关键。依据其对村庄社会的嵌入性差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分为内内生型与外生型两个基本类型。内生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成于农村社会,与小农户有天然的社会文化关联,对小农户的带动行为源于二重动力,即一方面是谋取利润和促进发展的经济动力,另一方面是注重关系维护和文化价值的社会动力,两方面动力的整合使其带动行为兼具经济理性与社会属性。经营态势、政策支持及村庄的文化与利益关系影响两方面动力的强度、结构和稳定性。需对内生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精准的动力激发与政策支持,涵养其为农惠农理念,充分发挥其在乡村振兴中的经济与社会文化功能。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罗海滨 方达
探索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路径,保障小农户的合理利益诉求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包含小农户与规模经营主体两类主体的农业资本积累模型,讨论"三权分置"背景下小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协调发展问题。理论模型与实际案例分析得到两点主要结论:第一,保障小农户的合理利益诉求意义不仅在于确保农村社会公平,而且对于提升农业部门总体生产效率也具有积极意义。第二,在实现小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土地价值体现和技术水平差异是最为关键的影响因素,也是当前主要的现实问题所在。针对研究分析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根据不同类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不同情况,要兼顾政策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罗必良
基于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正确处理小农经济与现代农业发展的关系,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是中国探索农业现代化道路所长期面临的重大问题。本文试图厘清小农经济与现代农业发展的经济学含义,分析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两分法"的可能性缺陷,由此揭示农业多功能拓展态势下农户经营及其转型的可能性图景;进而在把握家庭经营全球性趋势的基础上,构建小农经营及其转型发展的逻辑线索,重点阐明中国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的第三条道路。文章认为,与美国农户大规模经营及其自我服务、日本农户小规模经营及其生产性服务内卷化不同,中国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关键是农业服务的社会化,并由此将小农经营卷入分工经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