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17)
- 2023(9472)
- 2022(7311)
- 2021(6861)
- 2020(5152)
- 2019(11404)
- 2018(11177)
- 2017(20597)
- 2016(10887)
- 2015(12250)
- 2014(11847)
- 2013(11459)
- 2012(10283)
- 2011(9396)
- 2010(9116)
- 2009(8518)
- 2008(8081)
- 2007(6981)
- 2006(6249)
- 2005(5851)
- 学科
- 济(49134)
- 经济(49094)
- 管理(25267)
- 业(24139)
- 中国(19142)
- 方法(16874)
- 企(16835)
- 企业(16835)
- 农(16248)
- 数学(15062)
- 数学方法(14972)
- 贸(12119)
- 贸易(12111)
- 业经(11973)
- 易(11925)
- 农业(10508)
- 制(9873)
- 发(9309)
- 财(8643)
- 地方(8608)
- 银(8290)
- 银行(8285)
- 融(8135)
- 金融(8134)
- 行(8081)
- 发展(7841)
- 展(7828)
- 学(7677)
- 环境(7524)
- 关系(7413)
- 机构
- 学院(152136)
- 大学(151792)
- 济(72540)
- 经济(71447)
- 研究(60004)
- 管理(53064)
- 中国(46528)
- 理学(45226)
- 理学院(44703)
- 管理学(44053)
- 管理学院(43769)
- 京(32922)
- 科学(32880)
- 财(30458)
- 所(29157)
- 研究所(26669)
- 中心(25722)
- 财经(24657)
- 经济学(24581)
- 农(22870)
- 经(22822)
- 经济学院(22221)
- 院(22044)
- 北京(21385)
- 范(21090)
- 师范(20937)
- 江(20788)
- 业大(18961)
- 财经大学(18409)
- 科学院(18358)
- 基金
- 项目(102344)
- 科学(82021)
- 研究(79112)
- 基金(75896)
- 家(66406)
- 国家(65905)
- 科学基金(55790)
- 社会(53469)
- 社会科(50732)
- 社会科学(50722)
- 基金项目(38674)
- 省(36785)
- 教育(35450)
- 自然(32039)
- 划(31797)
- 自然科(31343)
- 自然科学(31336)
- 编号(31047)
- 自然科学基金(30801)
- 资助(30025)
- 成果(25430)
- 发(24194)
- 国家社会(24009)
- 部(23831)
- 重点(23758)
- 中国(23364)
- 课题(22234)
- 创(21433)
- 教育部(20774)
- 发展(20457)
共检索到2330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宗良 黄雪菲
金融危机以后,全球经济增长放缓,"逆全球化"势力暗流涌动。虽然历经诸多波折,但是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基本趋势不可逆转。本文通过分析传统全球化的重要作用,揭示"逆全球化"思潮出现的根源在于现有的全球治理体系不能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认为打造"新型全球化"才是正确的路径选择,中国应以"中国智慧"引领构建"新型全球化"。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宗良 黄雪菲
金融危机以后,全球经济增长放缓,"逆全球化"势力暗流涌动。虽然历经诸多波折,但是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基本趋势不可逆转。本文通过分析传统全球化的重要作用,揭示"逆全球化"思潮出现的根源在于现有的全球治理体系不能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认为打造"新型全球化"才是正确的路径选择,中国应以"中国智慧"引领构建"新型全球化"。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琪 王晔
经济全球化所形成的新的国际分工和国际产业格局为各国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现实依据;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困惑和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局限决定了中国参与全球化必须以“前景产业”为导向;十六大提出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和“产业结构总体框架”明确了我国前景产业的发展方向,而且从当今和未来看,信息产业、环保产业、教育产业确实在全球化中前景广阔,潜力无限,能够成为我国参与全球竞争的主导产业。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前景产业 国际分工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艳
语言文字是社会交际和信息交流的重要工具,它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在经贸往来、文化沟通和技术交流中的应用越来越频繁。在专业领域的应用过程中,英语翻译逐渐成为一门专业学科。随着全球协同发展理念逐渐被认同,技术合作和交流更加被看重,英语在技术交流领域的重要地位愈发凸显。潘卫民的《全球化背景下科技翻译的现状、使命与前景》一书选编第16届全国科技翻译大会的46篇论文,内容丰富,观点新颖,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期刊] 财会通讯(理财版)
[作者]
毛箬
历史的经验表明,在任何一个资产泡沫破灭之后,人们通常会有很强的反弹预期和抄底心态。如果说我们去年的A股和港股有泡沫的话,国内的很多投资者有比较强烈的抄底愿望。这种心态也反映在希望在国际市场上抄底。具体希望实施的策略就是在海外收购有潜在价值的资产。但现实看来,这些理想中的机会似乎更多是并不明朗的路。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郭周明 李姣 邹浩
经济全球化的不平衡发展滋生了逆全球化思潮,致使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经济全球化进程受阻、国际经贸格局改变,国际经贸治理体系由此陷入制度安排滞后、收益分配不均、国际公共产品供给不足、治理机制碎片化等困境.中国作为崛起中的大国,应积极引领国际经贸治理发展方向,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指导,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组织对话,不断完善G20的治理功能,创新推进构建"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完善国际公共产品供给体系建设,引导国际经贸治理向数字化标准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
逆全球化 国际经贸治理困境 中国方案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严复海 张冉
我国零售业是最早实行市场化改革的领域之一。1992年最早开始成为对外开放领域后,这个经历过国内市场历练的领域又开始接受来自国际市场的挑战。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燕生
历史上,经济全球化往往是发展的重要机遇期。谁把握住这个机遇,谁就能够实现"弯道超车"。19世纪后期的美国和德国,20世纪中期的日本和东亚四小龙,90年代以来的中国和印度都处于这个时期。但是,这场金融危机改变了大国博弈策略。如美国短期采用量化宽松和扩大出口,中期推动再工业化、再创新、再就业,长期谋划与发达经济体构建高标准自由贸易区、投资和服务贸易自由化、竞争中性。这将改变经济全球化多边协议性质,转向排他性区域化、保护主义本地化、政治军事集团化,广大发展中国家面临被边缘化的困境。在全球规则变局中,中国如何应对是个大问题。全球化环境仍是重要战略期还是机遇已不再,中国是做一个负责任大国还是被边缘化大国...
关键词:
全球化 新型大国关系 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许立帆
中国入世以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融入了经济全球化进程,在扩大出口的同时,还开始采取对外直接投资方式参与经济全球化。相比以往,企业虽然获得了更多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但是在提升企业国际化水平的同时,遭遇的危机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影响程度也越来越深。金融危机尤其昭示了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企业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到更大、更多的危机。因此,能否有效防范和应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危机,既直接影响到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主体——广大中国企业的利益,亦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及经济安全问题。本文分析了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企业遭遇到的新的危机类型及其深层次原因,并基于此提出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应对危机的策略。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危机 预警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经济全球化与政府作用”课题组
Economic globalization,informationalization,marketization and democratization are the major international trend. The interaction of the four revolutions has brought our society into a rapidly developing new era; it has also given birth to new growth opportunities and ever real challenges to each and...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朱乃新
市场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要条件 ,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驱动器”。FDI对中国经济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但却难以成为净增加的金融和技术资源以及促进符合市场原则的经济结构或体制因素。中国新型工业化必须提高外资利用水平 ,同时协调高科技含量与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的矛盾。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中国 新型工业化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唐魏
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复杂严峻,贸易保护主义强势抬头,单边主义横行。通过研究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自由贸易合作框架的成功范例,有助于破解当前世界经济困境。新西兰是第一个与中国签订自贸协定的发达国家,这个里程碑式的合作刚好10年。值此之际,我们对其现状、困难、展望等进行梳理,对它所呈现的产业组织、社会总产品等方面进行探究,有利于推进全球经济气候转好。中国-新西兰自贸区作为一个成功的区域性贸易集团,已经成为适应世界经贸形势变化,促进区域内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经济组织形式。研究发现,当前的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区发展稳定且呈上升趋势,很多进出口项目已为零关税,并逐渐趋于平衡和谐增长,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如:框架有待深化提质、合作领域不够广泛、合作创造效应不足、运行机制亟待优化以及贸易保护主义威胁等。因此,应着力消除非关税壁垒、拓展合作范围、提高贸易紧密度、提升机制水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等,在两国为世界丰富社会总产品的同时,提升劳动价值,通过互联互通等方式发展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公平、互惠、共赢,为全球的国家间、区域间和南北合作方面的经贸发展提供有益参考,共享发展成果,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志彪
中国制造业在参与国际竞争中走“国际代工”的道路,是一种内生性的自然选择。通过大规模地创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品牌来实现中国经济整体的产业升级,目前这个阶段还没有真正地全面到来。但这并不排斥某些先进企业在提高和稳定承接OEM订单的基础上,逐步实现从OEM向ODM再向OBM的转化。从OEM转向ODM是企业技术能力提升的循环渐进的累积过程,而从OEM、ODM转向OBM,则是企业实现产业升级的跳跃性革命。中国企业转型经营自有品牌,需要在战略上从提高经营效率转向产品差异化和产品创新。为此社会和政府应该为这些先进企业创造品牌经营的市场基础和需求条件,培植品牌企业所需要的文化自信心和制度条件等。
关键词:
国际代工 产业升级 品牌战略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宇英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有企业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主张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之间公平竞争的"竞争中立"根念引起了广泛讨论。解释和应对"竞争中立"问题,已成为学术界和政府部门共同面临的重大议题。本文对"竞争中立"的主要内容、规则演变过程和国际实践作了简要分析,并借鉴国际组织对各国竞争政策评估的经验,构建了国际"竞争中立"水平衡量指标。最后,文章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市场化改革的实践,提出了中国构建"竞争中立"制度的改革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