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08)
- 2023(10296)
- 2022(9022)
- 2021(8709)
- 2020(7039)
- 2019(16591)
- 2018(16724)
- 2017(31617)
- 2016(17719)
- 2015(20078)
- 2014(20129)
- 2013(19484)
- 2012(17681)
- 2011(15708)
- 2010(15695)
- 2009(13738)
- 2008(13246)
- 2007(11250)
- 2006(9676)
- 2005(8195)
- 学科
- 济(61655)
- 经济(61582)
- 管理(47509)
- 业(43853)
- 企(36725)
- 企业(36725)
- 方法(30016)
- 数学(25781)
- 数学方法(25448)
- 农(17526)
- 中国(17306)
- 学(14642)
- 理论(14608)
- 财(14556)
- 业经(14296)
- 地方(13305)
- 教育(12239)
- 农业(11615)
- 和(11059)
- 技术(10809)
- 制(10482)
- 教学(10439)
- 贸(10303)
- 贸易(10296)
- 环境(10034)
- 易(9975)
- 务(9468)
- 财务(9410)
- 财务管理(9395)
- 研究(9126)
- 机构
- 大学(236722)
- 学院(235753)
- 管理(95510)
- 济(84453)
- 理学(83266)
- 理学院(82340)
- 经济(82239)
- 管理学(80862)
- 管理学院(80445)
- 研究(75654)
- 中国(53576)
- 京(50682)
- 科学(48966)
- 财(37399)
- 所(37056)
- 农(36505)
- 业大(36359)
- 中心(34427)
- 研究所(34123)
- 江(33983)
- 范(33757)
- 师范(33444)
- 北京(32136)
- 财经(30562)
- 技术(28441)
- 农业(28427)
- 州(28320)
- 院(27981)
- 经(27817)
- 师范大学(26976)
- 基金
- 项目(168044)
- 科学(130647)
- 研究(126783)
- 基金(118065)
- 家(101952)
- 国家(101031)
- 科学基金(86780)
- 社会(75289)
- 社会科(71081)
- 社会科学(71061)
- 省(67583)
- 基金项目(63734)
- 教育(60436)
- 自然(56729)
- 划(56449)
- 自然科(55358)
- 自然科学(55348)
- 编号(54336)
- 自然科学基金(54320)
- 资助(48297)
- 成果(44222)
- 课题(37774)
- 重点(37450)
- 部(36511)
- 创(35477)
- 发(35324)
- 项目编号(33413)
- 创新(32847)
- 大学(32022)
- 科研(31757)
共检索到3358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任露泉 刘燕 韩志武 丛茜 李建桥
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打破了原来的单一学科领域。新兴交叉学科发展代表了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和本质特征,因此,培养具有交叉学科的人才代表了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发展趋势,也是应对新世纪科技难题挑战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已经引起了高等教育界的高度重视,并进一步推动了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黄俊平 陈秋媛 瞿毅臻
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是当前研究生教育中的热点话题。在梳理了什么是交叉学科以及交叉学科人才培养对于推动科学进步和创新性成果产出的重要意义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北京大学在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方面做出的探索和面临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交叉学科 人才培养 探索与实践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高利
大学受到学科规训制度和知识规划制度的夹持,学科规训构筑了学科壁垒,并形成了以学科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惯性;交叉学科相关政策的实施是知识规划向学科规训发出的“挑战”,意在弱化学科规训的利己性和排他性,强化知识规划的公益性和融通性。人才的现实需求是适应现在和引领未来,明确的目标定位迫使人才培养方式必须从学科导向向解决综合复杂问题导向转变,培养具备跨学科思维能力的、能缝合学科裂缝的“操刀人”,但面临着交叉资源缺乏和体制机制受限的现实困境,下好工程博士先手棋,注重系统化顶层设计,构建交叉学科及其人才培养的运行保障机制是当前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的应对方向。
关键词:
交叉学科 人才培养 跨学科思维 工程博士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卢建飞 吴太山 吴书光 尹承梅
通过阐述交叉学科的特性,分析交叉学科在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进一步探讨交叉学科与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的战略构建问题。
关键词:
交叉学科 研究生培养 创新人才培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赵志升 李静 范丽英
在分析交叉学科的发展需求与交叉学科的人才特征的基础上,阐述了目前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机制的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基于项目驱动下的创新学生团队的培养实践,重点从基于项目的交叉学科的课程建设、授课方式,以及项目学习机制、管理机制、创新平台建立等方面为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出了可操作性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交叉学科 项目驱动 创新培养机制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赵文华 程莹 陈丽璘 刘念才
交叉学科研究是产生新学科的沃土和源泉,是获得原创性科学成果的重要途径,也是解决重大技术、社会问题的必然选择。很多重大的研究成就往往都是交叉学科合作研究的成果。美国为了确保其国际竞争力,高度重视交叉学科研究,不但有明确的战略布局、政策导向,而且提出针对性很强的具体举措。这对我国进一步加强交叉学科研究,更好促进人才培养,提供了有益借鉴。一、美国促进交叉学科发展的战略思路与举措为了促进交叉学科发展,美国科研领导机构开展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马廷奇
学科交叉已成为知识创新、科学发展的时代特征。大学交叉学科建设不仅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基本途径。传统管理体制及"单科制"组织体系的"惯性",使我国大学交叉学科建设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面临不少困境和障碍。当务之急是树立大学科意识,积极推进学科交叉的制度创新,整合不同学科资源,实现交叉学科建设与拔尖人才培养的互动和协同。
关键词:
交叉学科 拔尖创新人才 制度创新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蓉 刘联
本文通过对CDIO(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工程教育理念的阐述,以学科竞赛为教学载体,从教学方法、教学质量及学生自我评价角度入手,理性分析现今医工交叉学科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探索医工交叉学科教学模式新思路,探索建立与技能教育相适应,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促进学校整体推进教学改革的策略与措施。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张建卫 赵辉 罗庆生 周洁
在系统考察美国交叉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现状和挑战的基础上,构建了美国交叉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的实践模型。该模型立足国家战略需要和科学发展前沿,以交叉学科博士研究生科研训练为核心,揭示了培养实践的基本内涵;最后提出了我国交叉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的路径与对策。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高虹 孙炘 刘颖 陈皓明
本文从交叉学科发展对研究生培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出发,对激励和规范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工作的一些可能做法进行了探讨。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张英 董俊国 高成云
作者介绍了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离子束生物工程室培养研究生的情况,介绍了他们在物理、生物、化学交叉学科领域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研究生的有益探索和取得的成绩。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何刚 陈孝杨
重大前沿领域的科研成果主要得益于交叉学科的发展,调整研究生培养模式及知识结构体系,以获得良性的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互动效应,是我国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目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李君轶 贺哲
旅游人才培养在我国走过了40多年的发展历程,为我国旅游业输送了大量人力资源,也为旅游行业发展贡献了巨大力量。近年来,随着全球化、信息化进程加快,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面向行业需求和社会发展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成为学界和业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关键词:
创新型人才培养 学科交叉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陈天凯 李媛 刘晓 朱佳雷 卢铮松 何芳 李斌 郑刚
学科交叉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突破传统思维、寻求爆破式发展提供了弯道超车的重要内推力,已经成为高校改革的高频词和发展的着力点。天津大学2019年启动实施的“天智计划”,是针对学科交叉人才培养的重要探索,也是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创新举措。基于“天智计划”的理念与进展,结合专题调查问卷及教育管理经验,围绕落实立德树人、强化顶层设计、重视协同推进等三个方面,提出进一步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改革路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屠远 张建斌 叶招莲
随着工程硕士招生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和招生数量的不断增加,相关高校每年招收的交叉学科生源工程硕士研究生逐年增加,现行的导师机制已经难以应对此类学生的培养。文章探索并实践了针对交叉学科生源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的双导师组机制,以江苏理工学院为例,分析了交叉学科生源库、"校—企"导师库、交叉学科生源师生互选、双导师组动态调整、双导师组制绩效评价等方面在实施双导师组制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并对双导师组制进行了理论探索,对交叉学科工程硕士培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交叉学科生源 工程硕士 培养 双导师组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