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69)
2023(4597)
2022(3836)
2021(3451)
2020(2862)
2019(6234)
2018(6062)
2017(11280)
2016(5963)
2015(6535)
2014(5925)
2013(5787)
2012(5381)
2011(4972)
2010(5172)
2009(5245)
2008(5469)
2007(5088)
2006(4429)
2005(3990)
作者
(16211)
(13531)
(13465)
(12642)
(8641)
(6406)
(5945)
(5062)
(5039)
(4804)
(4670)
(4604)
(4487)
(4359)
(4160)
(3971)
(3946)
(3920)
(3894)
(3573)
(3457)
(3164)
(3138)
(3137)
(3044)
(3034)
(3026)
(2900)
(2649)
(2615)
学科
管理(25940)
(24855)
(24498)
经济(24477)
(23714)
企业(23714)
技术(10985)
方法(9302)
技术管理(8846)
(7592)
中国(7525)
数学(6817)
业经(6792)
数学方法(6707)
理论(6370)
(5903)
(5896)
教育(5223)
(4991)
银行(4984)
(4846)
(4758)
(4731)
财务(4720)
财务管理(4714)
(4649)
金融(4648)
企业财务(4496)
(4244)
贸易(4240)
机构
大学(90417)
学院(88978)
(37113)
经济(36441)
管理(34508)
理学(29362)
理学院(29050)
管理学(28588)
管理学院(28377)
研究(27901)
中国(21599)
(19077)
(18473)
科学(15517)
财经(14830)
(13777)
(13381)
(13328)
(13325)
师范(13276)
中心(11971)
研究所(11818)
北京(11811)
经济学(11739)
(11257)
财经大学(10829)
师范大学(10636)
经济学院(10413)
商学(10358)
商学院(10263)
基金
项目(53779)
科学(44147)
研究(42270)
基金(39695)
(33686)
国家(33350)
科学基金(29603)
社会(28941)
社会科(27416)
社会科学(27408)
(21063)
基金项目(20217)
教育(19670)
(17472)
自然(17393)
自然科(17024)
自然科学(17021)
自然科学基金(16748)
编号(16204)
资助(15072)
(14446)
成果(14217)
创新(13529)
国家社会(12284)
重点(12160)
(11992)
课题(11836)
(11499)
(11291)
教育部(10937)
期刊
(44347)
经济(44347)
研究(31321)
中国(18716)
(16923)
管理(15929)
教育(13643)
学报(11808)
科学(11484)
大学(9573)
财经(9005)
学学(8623)
(8389)
金融(8389)
技术(8217)
(7804)
(7603)
经济研究(7264)
业经(6890)
技术经济(5589)
问题(5459)
科技(5451)
图书(5377)
(4870)
(4732)
论坛(4732)
农业(4711)
(4443)
商业(4415)
书馆(4240)
共检索到1400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田本国  姜启渭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杨万铭  
文章通过西方经济学说史上四种价值理论 ,即亚当·斯密要素价值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奥地利学派边际效用价值论和马歇尔均衡价值论 ,随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对立统一中的嬗变过程和劳动价值论与要素价值论异同的比较 ,提出了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的“均衡劳动价值论”的新范畴。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丁聪  
本文从价值本体论、价值度量论与价格变动论三方面,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与马歇尔的均衡价格论展开分析与比较,提出客观价值的主观评价度量标准,首次分析了由马克思所确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本质上乃是主观评价标准的新思想,从而论述了二者的原则性分歧与学术上的互补性。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杨民  
本文首先回顾了价值转形问题的由来、争论的历史以及最新进展 ,然后用一个例子清晰地显示了以前各种模型的分歧和要害所在 ,阐明了在循环论证的情况下两个等式可以同时成立 ,但在非循环论证的情况下 ,两个等式不可能同时成立 ,并对正反双方的意见进行了新的分析。最后在吸收了价值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的情况下 ,运用逻辑推理 ,探求了新的结论 :劳动价值论的适用条件是人的能力没有差异、生产无技术秘密、资源公有而且没有垫付资金。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 ,劳动价值论在实践上和逻辑上都值得推敲。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聚昌  
均衡价格作为市场价格形成与变动现象性规律的描述是正确的,劳动价值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础是科学的。科学的理论必须说明现象,但这一说明又已不能仅仅停留在泛泛地说市场供求及价格波动是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形式这一步。本文提出LDPQ曲线(即社会总劳动时间分配与社会需求成比例量曲线),将其与社会生产可能性边界结合,运用定量分析的新方法,推导出了市场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并证明了在没有外生因素干扰的情况下,均衡价格等于价值或生产价格。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文兰娇  张晶晶  
研究目的:通过回顾国际上国土空间管制的发展历程和国土空间管制带来的土地非均衡发展、空间外部性问题,分析国际上在立法、经济和管制上的内部化政策和趋势,为中国推进国土空间管制的理论和实践提供参考。研究方法:采用文献回顾和归纳比较法分析其发展趋势和特点。研究结果:(1)国际上国土空间管制经历了数量管护、质量管护、生态管护和发展限制4个阶段;(2)国土空间管制会产生土地非均衡发展和空间外部性;(3)在采取的管制手段和政策的过程中,土地资源空间的异质性、不可移转性、比较优势的差异性、多宜性决定了完全依靠市场来配置资源难以达到帕累托最优,因此实施国土空间管理(spatial management)与空间治...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高益民  李海宗  
日本一直遭受高校分布不均衡的困扰,特别是高校集中于东京等大城市的现象非常突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主导的"一府县一大学"政策促进了国立大学的地方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校分布不均衡的局面。此外,日本的国土政策也通过限制新校选址等手段促进高校向地方分散,但因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快速到来而收效不大。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高等教育计划加大了控制高教规模和限制高校立地的力度,产生了一定的积极效果。但到20世纪90年代前后,随着经济衰退和18岁人口减少,促进高校向地方分散的政策开始动摇。不能否认60余年来日本促进高校分布均衡化的努力和成效,但高校分布不均衡的格局在根本上仍然未得到改观。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张建洁  
工程审价工作的简要回顾张建洁建设工程审价包括对建设项目概算、预算、结算的审查,这是控制基本建设投资,提高投资效益的有效手段。政府对建设项目进行审价,意在解决“三超”,即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结算超预算的问题。这项工作在改革开放,即1987年之前,是...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蔡继明  刘媛  高宏  陈臣  
数据要素具有虚拟性、非竞争性、非排他性(或部分排他性)、规模报酬递增、正外部性等特征,是经济增长和价值创造的重要源泉。本文基于广义价值论,建立了纳入数据要素的一般均衡分析框架。本文认为,数据要素可以通过数据的初始存量、前期收集处理数据所投入的劳动以及当期在收集处理数据所投入的劳动等3种途径提高绝对生产力,进而通过综合生产力和比较生产力的提升引起价值量的增加。由此表明数据自身、前期物化在数据收集处理中的劳动以及当期用于数据收集处理的活劳动均参与价值创造。同时,数据要素的正外部性特征还能够推动综合生产力提升,并进一步增强消费—生产者的比较优势。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蔡继明   江永基   陈臣  
本文运用生产-消费者两阶段决策方法,构建了一个基于广义价值论的多部门一般均衡模型。通过严谨的数学分析和数值实例,本文证明了按照比较利益率相等原则形成的多部门经济系统中,存在唯一的一组均衡的价值向量、商品配置和劳动力配置,它们的动态调整过程满足稳定性要求,也就是说,这一均衡满足存在性、唯一性和稳定性。本文的研究为广义价值论的基本命题——比较利益率均等提供了严格的数学支撑。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张旭   于蒙蒙  
近年来,人工智能背景下的劳动价值论研究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学界围绕“人工智能背景下的价值创造问题”“人工智能时代劳动价值论的适用性”“人工智能与人类劳动的发展趋势”掀起了新一轮的讨论热潮,其核心议题是“经典劳动价值论在人工智能时代是否已经过时”,且在一些重大理论问题上未达成共识。基于此,坚持以问题意识为导向追溯历史,研究发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学界对新科技革命背景下的“机器创造价值”“经典劳动价值论失效”等论断予以科学回应,并适时提出新解释、新观点。本文回顾经典,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再度审视人工智能时代的劳动价值论,以期澄清疑惑、提高认识,增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现实解释力。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张旭   于蒙蒙  
近年来,人工智能背景下的劳动价值论研究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学界围绕“人工智能背景下的价值创造问题”“人工智能时代劳动价值论的适用性”“人工智能与人类劳动的发展趋势”掀起了新一轮的讨论热潮,其核心议题是“经典劳动价值论在人工智能时代是否已经过时”,且在一些重大理论问题上未达成共识。基于此,坚持以问题意识为导向追溯历史,研究发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学界对新科技革命背景下的“机器创造价值”“经典劳动价值论失效”等论断予以科学回应,并适时提出新解释、新观点。本文回顾经典,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再度审视人工智能时代的劳动价值论,以期澄清疑惑、提高认识,增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现实解释力。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颜鹏飞  
本文从论战史的角度阐述关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大论战。一派是持否定论、抛弃论或重建论,另一派坚持发展论,即在坚持劳动价值论基本原理和“硬核”的基础上,通过与现实(其中包括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新情况、新问题)的结合和耦合,深化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苏飞  
本文从批判的视角来检视DSGE模型在货币政策分析上的应用。首先我们回顾DSGE模型发展沿革以及该模型与货币政策分析之间的关系。接下来,我们探讨DSGE有关模型设定与估计方法的最新进展,以及提供对于最新的DSGE模型的几点批判,借以说明为何DSGE模型依然不宜作为货币政策制定的依据。最后,我们对DSGE模型未来发展前景做出几点展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