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74)
2023(12006)
2022(9996)
2021(9341)
2020(7616)
2019(17051)
2018(16521)
2017(30412)
2016(15491)
2015(17243)
2014(16227)
2013(15702)
2012(14291)
2011(12971)
2010(12930)
2009(12568)
2008(11561)
2007(9865)
2006(8837)
2005(8107)
作者
(40035)
(33094)
(33041)
(31356)
(20907)
(15789)
(14841)
(12696)
(12518)
(11439)
(11341)
(11067)
(10562)
(10361)
(10193)
(10065)
(9753)
(9631)
(9541)
(9112)
(8197)
(7754)
(7706)
(7508)
(7459)
(7365)
(7222)
(7136)
(6533)
(6504)
学科
(62192)
经济(62134)
管理(48113)
(44380)
(36852)
企业(36852)
(27385)
金融(27384)
中国(27170)
方法(24589)
(24577)
银行(24571)
(23933)
数学(21382)
数学方法(21228)
(17288)
(17264)
贸易(17248)
(16985)
(16557)
(15330)
业经(14458)
环境(14230)
技术(14177)
地方(12695)
中国金融(11365)
农业(11008)
(10624)
财务(10602)
财务管理(10587)
机构
学院(209408)
大学(209277)
(100852)
经济(99248)
管理(78921)
研究(75088)
理学(67219)
理学院(66579)
中国(66499)
管理学(65762)
管理学院(65378)
(45402)
(43433)
科学(39399)
财经(36216)
中心(35997)
(35524)
经济学(33814)
(33230)
研究所(32187)
经济学院(30574)
(28658)
北京(27951)
财经大学(27277)
(27114)
(27088)
(25453)
师范(25253)
(24520)
金融(24097)
基金
项目(138452)
科学(111399)
研究(106882)
基金(103510)
(89048)
国家(88379)
科学基金(76483)
社会(72581)
社会科(69228)
社会科学(69214)
基金项目(53190)
(51060)
教育(47480)
自然(44732)
自然科(43769)
自然科学(43759)
(43062)
自然科学基金(43021)
编号(41635)
资助(41586)
成果(33867)
(32387)
国家社会(32187)
(31905)
重点(31557)
(31407)
创新(30597)
中国(28900)
课题(28748)
教育部(28379)
期刊
(106800)
经济(106800)
研究(68300)
中国(43460)
(36362)
金融(36362)
(33771)
管理(30976)
科学(26522)
(25301)
学报(25201)
教育(20944)
大学(20314)
经济研究(19617)
学学(19049)
财经(18250)
农业(17144)
技术(16687)
国际(16327)
(16076)
(15870)
业经(15861)
问题(13869)
世界(13207)
(10387)
技术经济(10197)
科技(9527)
(9432)
论坛(9432)
理论(9367)
共检索到3276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婧  
中国金融开放的进程较大程度上受国际金融环境的影响。2006年以来美元的弱势特征和国际大宗产品价格的高启加剧了国内面临流动性过剩和资产价格上扬的局面。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和蔓延导致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冲击了中国金融开放的步骤。为了保证国内金融稳定与安全,提高大国经济抵御外部冲击能力,中国需要按照市场化原则稳步开放资本账户;促进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把人民币国际化纳入国家竞争战略;同时以多种方式为恢复国际金融稳定提供支持。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姚先国   李曜  
今年,中国政府把金融体制改革列为宏观管理体制改革的五大内容之一。金融体制正日益显示其在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重要地位和特殊作用。 中国的金融改革,是在国际金融创新方兴未艾的背景下进行的。这两者之间究竟有何内在联系,又有何差异?国际金融创新趋势对中国金融改革有何启迪和影响?这是需要认真研究的。纵览各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过程可以发现,金融变革总是围绕着金融产品的不断开发(技术性变革或工具创新)和金融监管制度调整(体制性变革或制度创新)这两方面展开的。微观金融活动主体基于自身利益的创新冲动与宏观金融管理谋求的整体协调之间总是存在着矛盾。正是这种矛盾的不断发展,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彭兴韵  何海峰  
本文在美国次贷危机和邻近的越南"危机"给中国的金融安全提出新的警示基础上,区分了与金融安全相关的几个概念,建立了一些金融安全评估指标体系,认为国民债务总量及结构是评估金融安全的最重要的指标。本文重点从银行体系和金融对外开放两个维度分析了近期中国的金融安全状况,认为中国的金融体系仍然是稳定的,但是仍然有一些可能会危及到中国金融安全的因素值得我们关注,政府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消除可能危及金融安全的隐患。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崔毅  
我国的金融业安全研究在亚洲爆发金融危机后得以重视。开放条件下的中国金融业安全指数研究构建了中国金融业安全指数及评价标准,因素与指标选取及安全阈值既基于经济学最新研究成果也基于业内经验。在研究过程中的方法论与权重分配上,与先前文献进行了讨论比较。研究认为经济实力与运行、治理能力与政策效率、国际收支与外部影响、金融业运行与发展水平、金融稳健性与控制力是构成金融业安全的重要因素。同时在实证方面表明所构建的金融业安全指数的变化与我国金融业安全状况的历史变化走势基本吻合,反映了金融业安全指数可较好地反映我国金融的基本安全状况。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崔毅  
我国的金融业安全研究在亚洲爆发金融危机后得以重视。开放条件下的中国金融业安全指数研究构建了中国金融业安全指数及评价标准,因素与指标选取及安全阈值既基于经济学最新研究成果也基于业内经验。在研究过程中的方法论与权重分配上,与先前文献进行了讨论比较。研究认为经济实力与运行、治理能力与政策效率、国际收支与外部影响、金融业运行与发展水平、金融稳健性与控制力是构成金融业安全的重要因素。同时在实证方面表明所构建的金融业安全指数的变化与我国金融业安全状况的历史变化走势基本吻合,反映了金融业安全指数可较好地反映我国金融的基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森  齐莲英  
随着国际冷战的结束,和平与发展又一次成为人类追求的主题,在这种情况下,国际资本跨国的转移愈加频繁,规模日渐增长,这促使各国不得不放松外汇管制,以自由化为基本特征的金融改革形成一股不可逆转的基本趋势。这个趋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利率自由化。西方主要国家普遍取消银行存贷款利率的限制。二是金融业务自由化,西方工业国家相继放松或取消对商业银行、储蓄银行和证券公司业务交叉的限制。三是金融市场自由化。西方工业国家开放国内市场、放弃外汇管制,设立离岸金融市场,使国内和国际金融市场高度融合,推动金融国际化。金融自由化正在向深度、广度发展。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郭爱军  
2006年12月26日,由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与上海市世界经济学会联合举办的“中国国际经济地位与开放战略再探索”理论研讨会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小礼堂隆重召开,来自上海市及长三角其他城市的80余位世界经济研究领域的中青年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围绕在对外开放新阶段如何提升中国开放战略、优化开放政策等一些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的研讨。为反映本次研讨会的精彩内容,本刊特将与会专家的发言要点整理并予以刊出,以飨读者。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张发林  姚远  
国际经济和政治秩序的深度调整推动全球金融治理进入新时期,但在新旧国际金融风险相互交织的背景下,国际金融安全不仅没有得到有效改善,甚至有恶化的趋势。微观、中观和宏观层次的传统国际金融风险并未得到有效治理,反而在新冠疫情爆发以来进一步加剧。微观层面,新冠疫情加剧了全球金融风险的积累,并推动国际金融监管弱化。中观和宏观层面,金融风险的国内和国际治理陷入停滞,具有高风险性的等级化国际金融结构得以延续,甚至强化。此外,金融保护主义和大国竞争增加了国际金融安全面临的新政治风险,国际金融“政治化”趋势逐渐凸显,具体表现为金融“安全化”和“武器化”倾向增强。中国需要从国家层面完善对金融安全的战略规划,并根据不同风险类型制定和优化应对策略,同时在国际层面倡导新型金融安全观和金融合作,从而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与国际金融稳定。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胡义芳  
分析了国际资本流动对金融安全的冲击路径以及非均衡机制测试我国外汇市场压力指数的大小,建立了资本净流入和外汇市场压力指数之间的VAR(6)模型,研究结论表明,国际资本的净流入会增大外汇市场压力,但货币当局的冲销干预会削弱这种影响,降低发生货币危机的可能性;货币当局的政策选择应该是盯住外汇市场,而不是单纯的货币市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炳才  
国际金融安全本质上缘于非储备货币国家对储备货币不足或储备货币汇率激烈波动的担心,这实际上是对第三方货币过于依赖所导致的后果国际金融安全的本质在黄金作为世界货币的历史背景下,世界各国没有当今的国际金融烦恼和国际金融安全问题,只有黄金不足的支付危机或黄金借贷的信用危机。20世纪以来的各国经济或金融危机基本都与美元相关:或者表现为因美元短缺而不能清偿的债务危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薛伟贤,冯宗宪,叶欣  
本文在讨论《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及其后续协议的相关规定的基础上,对我国金融服务市场开放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从而探求出我国金融服务市场的开放应在适当的保护政策下,适时地、适度地把握金融服务市场开放的时机,恰当地运用金融服务市场开放的策略,以确保我国金融业健康平稳地运行和发展。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罗伯特·蒙代尔  
本文认为,开放社会是以信息开放为前提的,以尽可能消除信息的不对称。中国的开放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但相比其他领域而言,金融业的成就则要小些。文章提出,中国应以开放社会的标准大力发展金融业,股票市场更应成为私营企业主要的筹资场所。金融业的健全发展离不开评级机构的参与,中国应引进外国的评级机构,利用其经验健全自己的评级机制。在一国经济和金融发展中,货币的稳定性至关重要,是解决包括通货膨胀在内其他许多问题的基础。在汇率方面,世界各国的经验证明,固定汇率在任何国家都是行不通的。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锴  
中国入世后 ,深化改革是维护金融安全的前提 ,审慎开放是维护金融安全的基础 ,严格监管与政府干预是维护金融安全的保证。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徐放鸣  李汉铃  
本文依据 WTO有关规则及中国加入 WTO的谈判协议 ,指出目前中国金融管理制度中存在着市场准入程度不高、外资金融业享受“超国民待遇”以及金融管理制度不透明等问题 ,并由此为出发点 ,探讨了中国加入 WTO后的金融开放、金融管制以及金融稳定等政策措施之间的关系。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郭田勇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不断深化,特别是加入WTO后,开放的速度和力度都得到加强。截至2016年底,外资银行资产占全国银行类机构总资产的1.3%;在华合资证券公司数占比为10%,总资产占比4.5%;外资财险公司和合资人身保险公司数占比为30.4%。将外国金融机构"引进来"的同时,中资金融机构也积极地"走出去",在国外上市、并购、设立网点。通过对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发展进程的梳理,有助于我们了解其历史沿革并总结经验,对于总体把握未来发展趋势具有指导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