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116)
- 2023(15862)
- 2022(13365)
- 2021(12380)
- 2020(10054)
- 2019(22635)
- 2018(22029)
- 2017(42006)
- 2016(22544)
- 2015(25082)
- 2014(24486)
- 2013(24339)
- 2012(23293)
- 2011(20962)
- 2010(21644)
- 2009(20293)
- 2008(19473)
- 2007(17733)
- 2006(15865)
- 2005(14815)
- 学科
- 济(98051)
- 经济(97947)
- 业(64528)
- 管理(61420)
- 企(50590)
- 企业(50590)
- 中国(35232)
- 方法(33038)
- 融(29516)
- 金融(29512)
- 地方(29098)
- 农(29004)
- 数学(27606)
- 银(27516)
- 银行(27481)
- 数学方法(27249)
- 行(26700)
- 业经(24011)
- 财(23564)
- 制(21629)
- 农业(20264)
- 技术(19624)
- 贸(19085)
- 贸易(19065)
- 学(18764)
- 易(18432)
- 理论(15958)
- 产业(15183)
- 地方经济(15076)
- 体(14615)
- 机构
- 学院(316097)
- 大学(314524)
- 济(134194)
- 经济(131317)
- 研究(115562)
- 管理(113701)
- 理学(95743)
- 理学院(94538)
- 中国(93604)
- 管理学(92902)
- 管理学院(92305)
- 京(68629)
- 科学(68259)
- 财(63117)
- 所(58965)
- 中心(53682)
- 农(53319)
- 研究所(52991)
- 江(49819)
- 财经(48826)
- 经(44160)
- 范(44152)
- 业大(44117)
- 北京(43979)
- 师范(43718)
- 经济学(42117)
- 院(41654)
- 农业(41461)
- 州(41086)
- 经济学院(37867)
- 基金
- 项目(202386)
- 科学(159301)
- 研究(150922)
- 基金(144838)
- 家(126156)
- 国家(125033)
- 科学基金(106440)
- 社会(96666)
- 社会科(91759)
- 社会科学(91740)
- 省(80206)
- 基金项目(75788)
- 教育(67619)
- 划(66759)
- 自然(65737)
- 自然科(64266)
- 自然科学(64250)
- 自然科学基金(63076)
- 编号(60519)
- 资助(58704)
- 成果(50479)
- 发(49464)
- 重点(45864)
- 创(44229)
- 部(43696)
- 课题(43391)
- 创新(41572)
- 国家社会(40472)
- 发展(40138)
- 性(39515)
- 期刊
- 济(158316)
- 经济(158316)
- 研究(101878)
- 中国(74681)
- 农(50850)
- 学报(48358)
- 财(48221)
- 融(46212)
- 金融(46212)
- 科学(45315)
- 管理(44995)
- 教育(38517)
- 大学(37369)
- 学学(34791)
- 农业(34132)
- 技术(27752)
- 业经(25678)
- 经济研究(25205)
- 财经(24680)
- 经(21490)
- 问题(20850)
- 业(18660)
- 国际(18288)
- 贸(18178)
- 技术经济(15742)
- 世界(15659)
- 图书(15570)
- 科技(15209)
- 坛(15008)
- 论坛(15008)
共检索到5112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秋石
在新国际劳动分工的格局下,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着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以及地区之间的产业转移。发展中地区应审时度势,抓住订单转移历史性机遇,更好地实现产业转移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陈林 龙自云
东莞市作为珠三角的经济先发地区,外向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基础强大。随着广东省产业转移战略的铺开,东莞产业发展的资源瓶颈效应和落后产业转移需求也很大,实施产业转移战略迫在眉睫。但是2007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东莞经济系统及产业转移战略造成了一定的外部冲击。在这种经济环境和固有的制度背景下,产业转移战略在经济先发地区应该如何推进?本文将以劳动密集型产业集聚的东莞市为例,分析经济先发地区推动产业转移的成效与不足,从而为产业转移这种产业政策的学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素材。
关键词:
产业转移 国际金融危机 产业政策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穆建新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的外向型经济遭受重创,出口急剧萎缩,沿海企业减产停产甚至倒闭,大量农民工面临失业返乡、返乡失业的困境。中国必须转变发展模式,即由以出口导向、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异地就业为主要特征的"劳动力转移"模式,转变为以内需驱动、沿海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内陆转移、就地就业为主要特征的"产业转移"模式;在此基础上,该文提出应当尽快建立适当的制度安排和机制激励,促使模式转变;最后提出一些具体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傅伯仁 王璠 李爱宗
本文在肯定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巨大贡献的基础上,从农民工的地位、生存特征、文化素质、转移成本与风险,分析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农村劳动力的文化技能素质、制度环境、公共服务、农村城镇化,提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平稳、有序转移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郭元晞 常晓鸣 周萍 阙彬 袁静
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和实现国内产业的转移,是我国保持经济增长、实现东西部协调发展的重要方式。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国际产业转移的新变化将深刻改变我国的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路径。为消除国际需求急剧下滑而带给我国制造业的冲击,强调国内自身价值链和产业链构成,是我们未来可能的路径选择之一。推动国际国内产业有序转移这一目标的实现,首先在于东中西部地区加强自身市场体系和制度环境建设,降低产业交易成本;其次,建立和巩固与东部相关产业的技术经济联系,力争形成完整供应链和价值链的产业协同发展机制;最后,以东部具有一定技术优势的产业主体为核心,推动以技术创新带动的功能升级和产业链升级,最终实现全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
关键词:
金融危机 产业转移 产业升级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德文 张展新 程杰 侯慧丽
全球金融危机对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带来了就业冲击。尽管贫困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目前基本都已外出,但面临着就业不稳定和工资收入下降等问题。由于务工收入是贫困地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就业不稳定和工资收入下降将增加贫困地区农户的返贫风险和脱贫难度。沿海地区产业升级对熟练劳动力的需求上升以及就业不稳定性增加等新变化对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从政策思路来看,解决好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中的突出问题,不仅可以积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就业冲击,而且可以为贫困地区减少贫困创造有利条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红光 张婕 朱忠翔 张子孟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全球产业贸易转移格局已经悄然发生变化。文章在严谨界定产业贸易转移概念的前提下,运用区域间投入产出技术系统构建了产业贸易转移的定量测度模型,进而对全球金融危机前后主要国家和地区间产业贸易转移格局变化进行了定量研究。主要发现有:(1)中国虽然仍是全球最大的产业净转入国,但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规模大幅减缓。(2)欧盟、美国、印度等地区或国家逐渐成为全球主要产业贸易转移目的地,且以服务业为主。(3)采掘业开始向美国、欧盟等发达地区转移。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许德友 梁琦
本文在分析了广东区域经济布局的基础上,研究了影响珠三角产业转移的因素:迫使企业离开珠三角迁往其他地区的"推力",即政策推动、土地约束、环保管制和劳动力成本上升;鼓励企业继续留在珠三角的"拉力",即规模经济吸引、产业特征粘性、城市功能限制和投资环境差异。珠三角的企业通过权衡这两类因素决定是否往其他地区迁移。在上述分析框架下,本文探讨了金融危机对广东"双转移"的影响以及广东产业转移的趋势。
关键词:
产业转移 推力 拉力 金融危机 珠三角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姚望 张雅璐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以沉重的打击,中国经济同样受到了巨大的影响,作为中国经济一个组成部分的会展经济在危机中却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主要体现在危机产生了许多新的社会需求,淘汰了落后的企业,政府对会展业的支持力度加强,国际会展人才的引进成为了可能等。
关键词:
金融危机 会展业 机遇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秋石
"后金融危机时期"是指目前世界经济所处的恢复性和脆弱性复苏的一段特殊历史时期,它使得全球经济的格局出现了五大特征,主要体现在全球生产与贸易格局、金融体系、科技市场、生产生活方式以及中国国际地位正在发生变化等方面。这必将对中国后发展地区产生重要影响。后发展地区需要基于动态的比较优势,调整发展思路,充分挖掘和利用后金融危机时期所赋予的历史机遇,实现可持续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
后金融危机时期 全球经济 后发展地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俊良 刘飞
中国选择的赶超型工业化发展道路造成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排斥,城市工业化的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造成了经济增长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偏离,乡镇企业以及外向型加工制造业的发展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当中国进入经济周期调整与结构转型从而产生了巨大就业压力的时候,金融危机的发生加剧了就业压力,尤其影响了严重依赖外向型加工制造业就业的农村剩余劳力。由此,必须从一个较长时期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依赖于将经济发展转移到就业优先的模式上来,并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实现经济增长与就业匹配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升级与国内产业结构转型的匹配。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就业 经济增长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李俊 苏晓红
一、金融危机对世界服务外包市场的总体影响1.全球经济放缓冲击了服务外包市场,高增速略为放缓美国著名咨询研究公司Forrester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美国金融危机对国际信息技术服务外包短期内造成严重打击,而占国际服务外包业务额比重最大的金融服务外包最先受到影响。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璠 茹世青
中国经济进入后金融危机时期,沿海地区和内地同时出现严重的"用工荒"。"用工荒"并非劳动力供给数量不足,而是供给的结构性失衡,民工短缺实际上是权利和制度的短缺,"用工荒"预示发达地区廉价劳动力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用工荒"预示沿海、珠三角等发达地区"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因此,后金融危机时期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必须要加快发达地区产业升级与转移,要进行制度创新,要加强农民工的培训,要统筹城乡就业公共服务。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何龙斌
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沿海地区产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但也给中西部地区带来了发展机遇。遵循经济发展规律,沿海地区通过实施产业转移战略,不仅可以使企业降低经营成本、扩大国内消费市场,而且可以化解资源约束,实现区域产业升级。而中西部地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既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也有利于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实现经济跨越发展。为此,中西部地区应该依托优势找准承接点,积极打造承接载体,优化承接环境,构筑产业集群,以确保顺利承接。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谢海东 万弋芳
产业转移本质上是现有生产能力、资源要素在空间上的流动与重构。金融危机的爆发对要素流动重组的频率、规模和结构产生着重要影响,从而改变了产业转移与承接的外部环境。文章以中部地区的典型代表——江西省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金融危机背景下承接产业转移的新动态与新特征,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危机 产业转移 区域经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