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125)
2023(19821)
2022(16564)
2021(15251)
2020(12702)
2019(28429)
2018(27910)
2017(52824)
2016(28634)
2015(32105)
2014(31847)
2013(31068)
2012(29067)
2011(26313)
2010(26964)
2009(25513)
2008(25263)
2007(23056)
2006(20817)
2005(19379)
作者
(80895)
(67147)
(67115)
(63698)
(43139)
(31960)
(30340)
(25937)
(25575)
(24332)
(23032)
(22569)
(21899)
(21674)
(21325)
(20572)
(20053)
(19648)
(19450)
(19354)
(17068)
(16604)
(16253)
(15522)
(15233)
(15129)
(15006)
(14978)
(13584)
(13531)
学科
(120903)
经济(120731)
(99901)
管理(96280)
(87468)
企业(87468)
方法(43703)
中国(38739)
(37610)
(37374)
业经(35482)
数学(33847)
数学方法(33474)
(30178)
地方(26685)
农业(25211)
(25155)
贸易(25133)
(24472)
(23947)
财务(23893)
财务管理(23851)
(23593)
银行(23559)
技术(23254)
(22814)
(22643)
金融(22635)
企业财务(22547)
(21890)
机构
学院(407755)
大学(402810)
(176072)
经济(172486)
管理(154861)
研究(143539)
理学(130252)
理学院(128868)
管理学(127052)
管理学院(126257)
中国(115430)
(86992)
(86655)
科学(81140)
(72247)
财经(66151)
(65315)
(65070)
中心(65002)
研究所(64213)
(59932)
北京(55510)
经济学(53609)
业大(53563)
(52743)
师范(52247)
(51921)
(51511)
农业(50455)
财经大学(48539)
基金
项目(255100)
科学(202873)
研究(194802)
基金(184453)
(158725)
国家(157254)
科学基金(135686)
社会(125699)
社会科(119161)
社会科学(119139)
(99954)
基金项目(95220)
教育(89361)
自然(83200)
(83179)
自然科(81297)
自然科学(81274)
自然科学基金(79880)
编号(79359)
资助(75357)
成果(66474)
(58837)
重点(57572)
(57248)
课题(56771)
(56441)
创新(52192)
国家社会(52189)
(51828)
(50644)
期刊
(212129)
经济(212129)
研究(132793)
中国(94413)
(70342)
管理(65759)
(62639)
学报(55675)
科学(55036)
教育(50461)
(48111)
金融(48111)
大学(43804)
农业(42414)
学学(40944)
技术(37457)
业经(35590)
财经(33977)
经济研究(33959)
(29474)
问题(27070)
(24866)
(24513)
国际(23439)
世界(21719)
技术经济(21190)
现代(19581)
(18667)
论坛(18667)
商业(18639)
共检索到6580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宾建成  
美国金融危机发生后,国际社会更加关注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动向,认为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工厂"或"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呼声与日俱增,保持中国制造业持续增长可能对中长期全球经济政治格局演变产生重大影响。本文探讨了新国际分工体系下"中国制造"的地位及未来发展方向与对策。文章认为,就目前的产业发展状况来看,中国的制造业主要处于产业价值链中附加值较低的下游生产部分,只能算是"世界加工厂"。"世界工厂"仍然只是我们努力的目标,而"世界代工厂"则是我国短期内合理的选择。欧美国家当前主张制造业回归,我们更应充分发挥我国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借鉴欧美发展制造业的历史经验,促进我国制造业实现新的发展。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汤海燕  沈玉良  
世界制造业以生产者推动和购买者推动两种方式形成产业分工体系,上海制造业正在融入到世界产业分工体系之中,但上海处于制造业的"底部密集竞争"状态,要走出这一发展模式,必须要形成原创产业能力,并在制造业研发、供应链服务体系方面构筑综合竞争优势。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金碚  
中国经济以非常快的速度融入世界经济 ,特别是中国制造业正在越来越深刻、越来越广泛地融入国际分工体系之中 ,中国市场成为国际市场的组成部分。中国工业高速增长同中国经济的快速对外开放和日益融入国际产业分工体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进入 2 1世纪 ,随着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的不断增强 ,中国各工业部门的产业链继续延伸 ,产业融合进程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同传统产业的融合进程明显加快 ,产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从而为中国走向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奠定了基础。由于外国企业的大量进入 ,在中国市场上形成了中中、中外、外外之间的立体交叉竞争。即中国企业同中国企业的竞争、中国企业同外国企业的竞争、外国企业同外国企业的竞争 ...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崔日明  邹康乾  
基于TiVA数据库中2005-2015年我国14个制造行业数据,采用Koopman等提出的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相关指标,实证研究生产性服务业对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提升制造业中生产性服务业的中间投入占比能够显著提高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及参与度;生产性服务业对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前向联系影响更大,即生产性服务业能够促进制造业向价值链上游延伸;生产性服务业对于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价值链地位以及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价值链参与度的影响作用相较于其他产业而言更强,其他结果与整体回归一致;稳定性检验的结果进一步证实生产性服务业能够推动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演进这一结论。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邓小华  
中国制造2025为高职院校制造业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作为"中国制造2025"的配套规划之一,《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不仅为高职院校制造业人才培养体系创新的具体行动提供了坐标系,也描绘了路线图。在《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的整体框架下,高职院校制造业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可从四个方面展开,即通过对接需求的专业布局推进高职制造业人才供给结构改革,通过确立人文引领的核心素养实现高职制造业人才培养目标调整,通过完善产教融合的协同育人推动高职制造业人才培养过程创新,以及通过制度自觉的生态治理促进高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姚丽芳  
金融危机和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使欧元区经济板块阴云笼罩之时,德国依托扎实的经济基础和强大的科技创新优势使其经济一枝独秀。德国的成功是"中国制造"的一面镜子。"中国制造"在全球市场的份额位居榜首,但是中国只是世界加工厂,创新才是"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必由之路。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高中华   张恒  
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建设制造强国、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同样也要靠人才。人才已经成为引领驱动我国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关键资源。然而,当前我国制造业企业尚未建立起坚实的人才支撑体系,在人才盘点与规划、人才吸引与引进、人才开发与培养、人才激励等方面仍然面临诸多难题。为解决这些难题,在归纳总结工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人才供需状况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从宏观、行业和教育三个层面剖析了制造业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困境,并系统分析了当前我国制造业企业人才支撑体系存在的短板。最后,针对制造业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支撑体系面临的困境和短板,提出针对性的优化路径及对策,为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支撑与基础。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丁勇  朱彤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陈瑾  何宁  
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随着新一轮技术革命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效能的作用进一步彰显,中国制造业正从工业化支撑发展到信息化、工业化两化融合引领创新驱动和升级发展,尤其是我国装备制造业既面临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双向挤压"的严峻挑战,也面临着技术革命带来的机遇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本文在对装备制造业升级路径作出相关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分析了产业升级面临的问题,提出基于正向工程的集群式升级路径、自主创新的具体方法,并进行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最后,提出强化功能性产业政策的引导作用,促进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高度关注装备制造业资产结构,打造军民融合产业聚集地;推动信息技术与装备制造业深度融合,建立基于技术成熟度的产学研结合机制;不断提升经济创新力和全球竞争力,积极融入国际分工网络等对策建议。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建成  
中国制造业产品的产出量和销售量,在世界制造业产品的产业总量和贸易总量中所占份额越来越大,正逐步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和忽视中国制造业产品在性能质量上的劣势。这种现象背后的根源是中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存在着误区,片面追求文凭和书本知识的倾向,导致对技能培养和训练忽视,最终将影响职业教育提供不了制造业需要的人才。因此,必须改革中国的职业教育体系。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平  王钦  贺俊  吴滨  
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未来中国面临的最重大的现实问题之一。本文从工业化、工业现代化、工业文明三个层面对"制造业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分析,从而形成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目标预测的"基本参照系"。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及中国制造业发展特点,本文构建了包括总量指标、结构指标、技术指标、能源环境指标在内的三层次中国制造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以"基本参照系"和指标体系为基础,对中国制造业发展趋势进行研究,提出了制造业2015年和2020年可持续发展具体目标。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孙理军  陈劲  王恒彦  
当前,中国低技术制造业面临一系列挑战,其发展策略要由追赶型向竞争性和协调型调整,企业要采取平衡全球化和本地化发展战略、从事商业模式创新、加快信息化进程、选择适宜的技术创新战略等对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笑楠  
先进制造业的创新发展是推动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动力引擎,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举措。创新的复杂性、外部性和系统性等特性导致了先进制造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创新失灵问题,由此政府干预成为必然。通过分析先进制造业的产业、技术、生产组织、商业模式的先进性和创新特性,探讨了市场失灵、系统失灵和转型失灵三类创新失灵的作用机理,并以《中国制造2025》、"1+X"规划体系和服务型制造为引领,以功能性产业政策为主、选择性产业政策为辅,构建中国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政策模型,并针对三类失灵问题设计先进制造业的创新政策体系。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炳念  康博  
文章从发展中国家企业技术结构和市场势力的的视角,分析了非对称国际分工体系对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选择的要求。研究发现,为了规避风险和获取适当的竞争优势以应对非公平、非对称的国际分工体系,实现本国经济有效可持续发展,发展中国家不得不选择固定的或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而非"完全"浮动的汇率制度。所谓"公平""自由""不干预"的"完全"浮动汇率制度在"非公平"的国际分工体系下本身扶强抑弱,不利于发展中国家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董秋云  
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促进了分享经济蓬勃发展。分享经济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不仅提升了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更能刺激新的消费需求,创造新价值,同时也颠覆了制造业传统发展模式的理论基础,降低了创新的门槛和成本,重塑了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制造业应抓住分享经济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契机,积极构建开放式的协同创新体系、协作生产网络,建立数据协同的柔性供应链,实施利益共享的激励机制,促进制造企业的绿色发展和智能化转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