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58)
- 2023(8874)
- 2022(7162)
- 2021(6369)
- 2020(4631)
- 2019(10553)
- 2018(10176)
- 2017(18351)
- 2016(10064)
- 2015(11167)
- 2014(11238)
- 2013(11174)
- 2012(10891)
- 2011(9916)
- 2010(10193)
- 2009(9204)
- 2008(9157)
- 2007(8031)
- 2006(7401)
- 2005(7143)
- 学科
- 济(47707)
- 经济(47648)
- 管理(23795)
- 业(23477)
- 地方(19056)
- 中国(18685)
- 企(16365)
- 企业(16365)
- 农(15590)
- 业经(12950)
- 农业(11103)
- 方法(10702)
- 地方经济(10651)
- 发(10275)
- 融(9538)
- 金融(9535)
- 银(9205)
- 银行(9195)
- 财(9132)
- 行(9075)
- 学(8820)
- 数学(8726)
- 制(8616)
- 数学方法(8578)
- 环境(8089)
- 发展(7764)
- 展(7734)
- 贸(7567)
- 贸易(7552)
- 理论(7516)
- 机构
- 学院(142128)
- 大学(138919)
- 济(57925)
- 研究(57259)
- 经济(56529)
- 管理(47775)
- 中国(43917)
- 理学(38900)
- 理学院(38339)
- 管理学(37670)
- 管理学院(37392)
- 科学(34071)
- 京(31640)
- 所(29287)
- 财(27272)
- 研究所(26159)
- 中心(25467)
- 农(25269)
- 江(24980)
- 范(22831)
- 师范(22568)
- 院(21192)
- 北京(20882)
- 州(20291)
- 财经(19780)
- 农业(19236)
- 业大(19177)
- 省(19083)
- 技术(18074)
- 师范大学(18065)
- 基金
- 项目(88900)
- 研究(69846)
- 科学(69007)
- 基金(59823)
- 家(52156)
- 国家(51598)
- 社会(43105)
- 科学基金(43041)
- 社会科(40683)
- 社会科学(40678)
- 省(36790)
- 教育(32273)
- 划(30614)
- 基金项目(30131)
- 编号(29325)
- 发(26191)
- 成果(24952)
- 自然(24477)
- 自然科(23855)
- 自然科学(23850)
- 资助(23545)
- 自然科学基金(23384)
- 课题(22788)
- 发展(21434)
- 展(21029)
- 重点(20986)
- 创(18997)
- 年(18893)
- 部(18519)
- 国家社会(17765)
共检索到2471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马文武 苗婷
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将第三次分配纳入基础性的制度安排之中,作为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再次凸显了推进第三次分配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意义。进入新发展阶段,在理论上,要在全面、准确理解共同富裕与第三次分配的科学内涵基础上,展开对第三次分配促进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研究,这种内在逻辑可以从“四大作用”进行解释,即收入分配调节作用、生产力发展作用、社会保障强化作用、精神文明提升作用;在实践上,需要结合第三次分配出现的新特点与社会共同富裕的新要求,充分把握第三次分配的实践要义,积极推动“四个拓展”,即拓展第三次分配的主体、客体、功能、实现形式,不断完善新发展阶段第三次分配,从而更好发挥第三次分配促进共同富裕作用。
关键词:
第三次分配 共同富裕 内在逻辑 实践要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邹升平 吴雅秋
新发展阶段民营经济与共同富裕之间具有理论、历史、制度的逻辑联系,彰显了新发展阶段发展民营经济与促进共同富裕之间的一致性。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为推动共同富裕进程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新发展阶段民营经济还存在不利于共同富裕的发展瓶颈。推进民营经济为促进共同富裕作贡献,必须实现民营经济发展从不平衡走向平衡,优化民营经济合理布局,为实现全民共享服务;必须实现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必须实现民营经济从不充分发展到充分发展,使民营经济提供更广泛的共建机会,推动实现共同富裕。
关键词:
民营经济 共同富裕 逻辑共性 实践路径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旭雯
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不懈追求。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从生成逻辑上看,共同富裕目标下的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对马克思主义财富观的继承、是对“先富后富”理论的有效衔接,并成为推动共同富裕实现的重要力量。从作用机理上看,两者之间的内在耦合性表现在中国特色第三次在弥补分配不足中推动全民共富,在涵养向善文化中促进全面共富,在吸纳社会成员参与中助力共建共富,在不断促进社会公平中实现全程共富。从显著优势上看,共同富裕目标下的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的主导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根本宗旨是以人民为中心,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韩文龙 唐湘
三次分配是在自愿原则基础上,由高收入群体、企业和普通人群等,通过民间捐赠、慈善事业、志愿行动等方式,参与济困扶弱、民生事业、公共福利、教育医疗、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等的社会行为。它是继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之后重要的分配形式,在收入分配体系中处于补充性地位,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慈善、捐赠和公益等为主要内容的三次分配领域,已经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实践经验。立足新发展阶段,可从定义体系、制度设计、产权保护和政府定位等路径建立健全三次分配体制机制,进而推动完善收入分配基础性制度和更好促进共同富裕。
关键词:
三次分配 收入分配 共同富裕 实践进路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进文
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在农村。囿于干预路径依赖和发展经验不足,外源式精准行政理念被套用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实践中,结果遭遇内外联动而“内”不动的窘境,由此倒逼共同富裕实现机制的优化调整。内生发展理论内含全民性参与、组织化协同、整体化改变的特征,将其引入共同富裕议题具有契合性。基于烟台经验,呈现内生发展助力生计拓展、精神充盈和社会成长的经验过程,并以点带面地解析了当前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内生发展的总体困境。步入新发展阶段,提出创新党建工作与党群联结机制、切换经营模式与强化集体统筹、认知模式转变与自主组织动员、先进榜样带动与公共文化治理四重路径,以期为共同富裕内生发展提供政治引领、经济动能、社会基础和心态调控。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江亚洲 郁建兴
第三次分配是由社会机制主导的资源配置活动。在推动共同富裕进程中,第三次分配是对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有益补充,它有利于激发共同富裕的内生动力,有助于缓解社会个体焦虑情绪并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发展。第三次分配推动共同富裕的主要路径包括发展慈善捐赠、社会企业、志愿服务和文化艺术等。运用第三次分配推动共同富裕,需要培育社会慈善主体,拓展第三次分配的体量和范围;积极引导社会主体参与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探索完善第三次分配推动共同富裕的创新机制;建立健全第三次分配回报社会的激励机制。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健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破解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大战略,这一战略在新发展阶段共同富裕目标下被赋予了如区域协调发展的高质量性、人民性和尊重经济规律性等新内涵、新特征。之所以新发展阶段促进共同富裕需要着力实施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要是基于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走稳走实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适用构建新发展格局目标任务等现实。但是其在实践中也会遇到各区域行政主体的合作性有待增强、区域间各市场主体的利益协同性有待提升和区域协调发展与共同富裕的关联性有待增强等难点,基于此,拟提出如下破解路径:一是,以经济治理的现代化为手段,构建东中西部区域各行政主体协同合作共同体;二是,以中国式经济现代化建设为目标,构建东中西部地区各市场主体利益攸关共同体;三是,以中国式共同富裕现代化为价值指向,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成果惠及于民的共享共富共同体。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廖婧茜
新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指出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是推进共同富裕的逻辑前提和关键环节。当前高等教育促进共同富裕效用不足,为解决这一难题,高等教育需借鉴集群“共建共治共享促共富”的发展模式,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构筑高等教育治理新格局。
关键词:
集群发展 共同富裕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钞小静 任保平
新发展阶段下的共同富裕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根本保障,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重要载体,面向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的一种状态。从共同富裕理论内涵的演进逻辑来看,整个社会富裕程度的不断提高是共同富裕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而全体人民共享发展的成果才是共同富裕的基本内涵,应当立足于发展成果共享的理念去构建共同富裕的测度体系。对新发展阶段下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测度可以从收入与财产、发展能力和民生福祉三个维度来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使用五级分类法对各个基础指标实现共同富裕的程度做出初步判断,采用“横纵向拉开档次法—BP神经网络分析法”的复合方法对共同富裕指数进行合成。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贺立龙 刘诗沐
新发展阶段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引,实事求是推进共同富裕的科学发展,立足新时代发展要求,推动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凸显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理念,彰显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与以人为本的中国善治。作为一项主动有为的系统工程,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应从高质量发展、制度性调节、思想理念指引三方面协同发力。
关键词:
共同富裕 新发展阶段 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洪功翔 洪阳
大力发挥公有制经济在促进共同富裕中的重要作用,是由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人类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反复证明,私有制是实现不了共同富裕的。公有制取代私有制,为按劳分配提供了制度基础。按劳分配制度通过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初次分配的公平,劳动成果的社会共享,促进共同富裕。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主体作用,自觉践行按劳分配制度,让社会共享国有企业发展成果,在共同富裕道路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是公有制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实践逻辑。发展壮大公有制经济,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在初次分配中兼顾公平,对推动共同富裕目标实现意义重大。
关键词:
公有制经济 按劳分配 共同富裕 初次分配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侯鑫海 李敏
第三次分配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它的出现可以弥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不足。第三次分配有它的产生基础,即经济条件改善的物质基础和互帮互助的优秀传统文化基础。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中,第三次分配具有改善弱势群体的物质生活、促进人们精神的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和谐三大重要作用,但它与当今社会财富的增长不匹配,具有滞后性。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对第三次分配进行正向激励、建立第三次分配法治体系和监督制度以及积极探索创新机制三种实现路径来促进第三次分配的发展,助力共同富裕的实现。
关键词:
共同富裕 第三次分配 慈善事业 实现路径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国家税务总局税务干部学院(大连)课题组 郭江 王鸿君
第三次分配作为构建分配新格局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将在新时代推进共同富裕进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经过几十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初次分配的“无形之手”和再分配的“有形之手”在制度体系上已经较为完善,以社会力量为主导的第三次分配也到了全面推动的最佳时机。现阶段,基于共同富裕视角,与我国第三次分配相关的税收制度和政策还有一些急需完善之处。健全直接税体系、完善慈善捐赠税收优惠政策等在促进第三次分配中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周绍东 陈艺丹 张毓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主体和客体条件。我国第三次分配作为共同富裕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呈现鲜明的中国特色。人类社会发展依次经历“人的相互依赖”“物的相互依赖”及“自由人联合体”三大形态。对于中国而言,三大社会形态的分配特征交织在一起,分配理念也融合为一体。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互助观念、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分配要求、指向未来社会形态的分配目标,“共时性”地兼具内生动力和外部约束,兼顾分配结构和生产要求,兼容历史底蕴和未来导向,其历史使命在于消解人类解放主客体条件的互斥性,实现生产力发展水平与劳动者精神境界的共同提升。从政策诉求看,要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合的制度安排,发挥市场、政府、社会三方力量的协同作用,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更为完善的主体和客体条件。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会成 彭波丽
本文阐述了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概念与优势属性,厘清了个人养老金制度促进共同富裕的发展逻辑,梳理了我国个人养老金制度经历的概念萌芽、理论探索、政策实践、正式实行四个发展阶段,分析了个人养老金促进共同富裕的实践中存在的五点主要障碍,并结合国际经验,针对性地提出了打通三支柱间制度衔接与账户转移接续、健全退出机制与提前支出条件、改革税收优惠模式与力度、开发产品与放宽投资渠道、加强宣传和提高居民金融素养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优化路径。
关键词:
个人养老金 第三支柱 共同富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