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60)
- 2023(9581)
- 2022(7946)
- 2021(7050)
- 2020(5465)
- 2019(12457)
- 2018(12004)
- 2017(22261)
- 2016(11965)
- 2015(13322)
- 2014(12884)
- 2013(12759)
- 2012(12251)
- 2011(11401)
- 2010(11730)
- 2009(10909)
- 2008(10932)
- 2007(10004)
- 2006(9206)
- 2005(8568)
- 学科
- 济(59049)
- 经济(59000)
- 业(37826)
- 管理(36296)
- 企(30126)
- 企业(30126)
- 中国(20085)
- 地方(19297)
- 方法(17472)
- 农(17001)
- 业经(16139)
- 技术(15654)
- 数学(13611)
- 数学方法(13461)
- 农业(11873)
- 学(11175)
- 银(11055)
- 银行(11033)
- 发(11000)
- 融(10912)
- 金融(10912)
- 行(10838)
- 技术管理(10793)
- 地方经济(10792)
- 理论(10346)
- 制(10326)
- 贸(10086)
- 贸易(10070)
- 财(9859)
- 易(9637)
- 机构
- 学院(176701)
- 大学(173671)
- 济(77650)
- 经济(76093)
- 研究(66180)
- 管理(66126)
- 理学(55576)
- 理学院(54912)
- 管理学(54106)
- 管理学院(53769)
- 中国(50529)
- 科学(38899)
- 京(38430)
- 财(34141)
- 所(33530)
- 研究所(30104)
- 农(29529)
- 中心(28979)
- 江(28755)
- 财经(25959)
- 范(25514)
- 师范(25288)
- 北京(24839)
- 业大(23967)
- 院(23909)
- 经济学(23728)
- 州(23468)
- 经(23422)
- 农业(22677)
- 经济学院(21066)
- 基金
- 项目(110980)
- 科学(88561)
- 研究(85059)
- 基金(78176)
- 家(67905)
- 国家(67243)
- 科学基金(57680)
- 社会(55149)
- 社会科(52325)
- 社会科学(52317)
- 省(45834)
- 基金项目(40496)
- 教育(38000)
- 划(37393)
- 自然(34304)
- 编号(34177)
- 自然科(33530)
- 自然科学(33524)
- 自然科学基金(32918)
- 发(31142)
- 资助(30801)
- 成果(27896)
- 创(26416)
- 发展(25639)
- 重点(25596)
- 课题(25317)
- 展(25187)
- 创新(24850)
- 部(23664)
- 国家社会(22934)
共检索到2883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莉 任广乾
面对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深度调整的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重要论断。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是顺应大势的大局观念,是先进理论的精神升华,也是实践经验的价值凝炼。新质生产力不仅能够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释放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也能够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根基、厚植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因此,应该以数字化转型为主攻方向,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以现代化产业体系为主阵地,以高素质人才为重要支撑,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提高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实效。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莉 任广乾
面对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深度调整的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重要论断。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是顺应大势的大局观念,是先进理论的精神升华,也是实践经验的价值凝炼。新质生产力不仅能够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释放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也能够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根基、厚植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因此,应该以数字化转型为主攻方向,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以现代化产业体系为主阵地,以高素质人才为重要支撑,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提高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实效。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蔡翼飞 刘金凤 宋佳萍
经济带已成为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经济主骨架",在国民经济整体格局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经济带的形成有其深刻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条件,我国"两横"——长江经济带和陇海兰新经济带,以及"三纵"——沿海经济带、京广京哈经济带、包昆经济带五条经济带,需要进一步集聚经济要素,破除要素流动壁垒,提升节点城市能级,推动区域经济合作,以经济带建设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经济带 “两横三纵” 新发展阶段 新愿景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郭冠清 谷雨涵
本文以唯物史观为方法论基础,首先对传统教科书的生产力范畴、生产力核心要素、生产力核心命题进行了批判性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搭建了马恩经典作家的生产力理论;然后,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历史进程进行了研究,概括了毛泽东和邓小平对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发展;最后从对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范畴进行了术语革命、对生产关系的内涵和形式进行了创新表述、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原理进行了创造性思考、构建了以科技创新为核心要素的高质量发展引擎等方面概括总结了新质生产力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胡怀国
新发展阶段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阶段,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新的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同时其发展也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日益接近质的飞跃的量的积累的过程。从初级阶段到新发展阶段,是我们对社会主义发展的阶段性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有必要在系统梳理人类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理论回应的基础上,结合这一过程来深入理解新发展阶段的理论逻辑、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的历史方位和时代内涵。
关键词:
新发展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高质量发展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许科敏
当前,我国已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面对新阶段、新形势,企业不仅要增强自身的硬实力,更要练好内功,提升管理的软实力,以高质量发展开启"十四五"新征程。一、立足新发展阶段,抢抓发展先机,创新生产经营模式"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关键词:
新发展阶段 全球产业链 企业管理创新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曹远征
<正>从金融的本质角度讲,金融机构核心功能是配置和处置风险。对于市场经济而言,按照阿罗—德布鲁一般均衡定理,如果市场是无摩擦的,则市场可以自动出清,无需中介机构存在;但真实的市场是不完善的,由于信息不对称和未来的不确定性而无法自动出清,这将会形成风险,需要由金融发挥中介功能予以处理。当前我国经济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发展的基础、环境、任务都出现显著变化,金融机构也应适应新的变化,积极调整其金融产品和服务。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占斌
当前,我国的城镇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可称之为新型城镇化。本文在剖析新型城镇化的四个内涵及其战略意义的前提下,提出我国推进城镇化的基本思路和重点任务:确保城镇化速度与质量并重、降低城镇化门槛、建设包容性城镇、积极完善城镇化战略格局。最后,文章提出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深化住房制度改革、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市镇体制改革等推进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城镇化 基本思路 重点任务 体制机制创新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张斌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立足新发展阶段,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新特征、中央与地方关系改革面临新环境和新任务的背景下,应从优化税费立法权配置、加强公共服务与地方税的有机联系、探索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税收收入划分方式和建立促进城市群发展的跨区域公共服务筹资与成本分摊机制等方面推进新发展阶段的地方税体系建设。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陈若旭
高校美育教育植根于现实发展的大环境。迈入新发展阶段的高校美育教育核心要求也呈现新的变化,各高校要全面推进美育教育的实效性发展,必须要紧跟时代发展大势,从理念升华、课程体系、活动创新、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协同发力优化高校美育教育。
关键词:
新发展阶段 高校 美育教育 路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胡磊
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的起点阶段和完成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历史宏愿的冲刺阶段,要把准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内涵,应对新机遇、新挑战。新发展理念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和引领现代化建设的"指挥棒",要从客观规律和政治原则双重维度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构建新发展格局是顺应发展阶段变化的必要之策、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之举和塑造经济发展新优势的可行之计,要求高水平畅循环、强科技、扩内需、促开放。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李彬 金梦迪 段雨晨
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提出全面体现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核心要义,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推动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中明确指出,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国内学者继续围绕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与新发展格局问题展开研究,形成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一、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2020年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时指出:“‘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余淼杰
在当前国内外环境下,中国经济发展路径可归结为"三新":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立足新发展阶段体现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包括产品附加值、产品质量、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产业升级和集聚,以及三次产业比重调整。贯彻新发展理念须从创新、绿色、协调、共享和开放五个方面入手。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是通过内外循环的双管齐下,最终实现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发展的格局。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潘冰清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团结群众的基本单位,组织力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活力所在,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关系到基层党组织工作是否落实到位。新发展阶段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还存在组织成员素质不高、服务意识不强,凝聚群众能力较弱、制度存在缺陷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提高。本文从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必要性出发,提出要从提高党员素质、提高服务意识、完善组织机制等方面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
关键词:
新发展阶段 农村基层党组织 组织力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陈佳薇
提升普惠性人力资本是新发展阶段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教育是一项公共服务事业,教育服务对象、内容、过程与效益均鲜明彰显着教育的公平性、公共性、普惠性、共享性等内在属性,深刻蕴含着新发展阶段教育提升普惠性人力资本的理论内涵。提升普惠性人力资本要紧扣新发展阶段教育服务需求,挖掘教育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知识共享、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价值,澄明教育促进人力资本开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美好生活建设、高水平共同富裕等价值向度。立足“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和新发展阶段,教育提升普惠性人力资本理应遵循以红利释放机制作为动力源泉、以融合发展机制凝聚整体合力、以结构优化机制拓展重要渠道、以政策调整机制保增总体效益等行动原则,主要通过优化共享发展的教育资源配置模式、健全多位一体的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创设普惠全纳的教育服务供给系统、构建全域覆盖的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等路径来实现,以期推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