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245)
2023(17825)
2022(15277)
2021(14053)
2020(12040)
2019(27535)
2018(27255)
2017(52131)
2016(28231)
2015(32022)
2014(31894)
2013(31574)
2012(29850)
2011(27065)
2010(27150)
2009(25327)
2008(24983)
2007(22450)
2006(19853)
2005(18199)
作者
(84620)
(70778)
(70237)
(66957)
(44840)
(33961)
(32186)
(27492)
(26802)
(25257)
(24154)
(23793)
(22637)
(22430)
(22101)
(21996)
(21245)
(20971)
(20478)
(20364)
(17620)
(17565)
(17280)
(16191)
(16098)
(15824)
(15703)
(15695)
(14398)
(14156)
学科
(121592)
经济(121452)
管理(76930)
(75898)
(59234)
企业(59234)
方法(52916)
数学(46880)
数学方法(46342)
中国(36104)
(34634)
(31265)
地方(27477)
(26332)
贸易(26315)
业经(26132)
(25616)
(24888)
(23587)
农业(23151)
(20920)
银行(20857)
(20115)
金融(20112)
(20111)
环境(18354)
(17587)
(17543)
财务(17485)
财务管理(17429)
机构
大学(410201)
学院(409307)
(171633)
经济(168162)
管理(153338)
研究(145242)
理学(131167)
理学院(129622)
管理学(127219)
管理学院(126476)
中国(111372)
科学(89656)
(88460)
(80755)
(75445)
(73805)
研究所(68399)
中心(66878)
财经(63483)
(62578)
业大(61856)
农业(58211)
(57663)
北京(56303)
(54119)
师范(53488)
经济学(53451)
(52205)
(49683)
经济学院(48350)
基金
项目(270514)
科学(211718)
基金(196189)
研究(193731)
(173668)
国家(171992)
科学基金(145465)
社会(122792)
社会科(116370)
社会科学(116339)
(105053)
基金项目(102574)
自然(94767)
自然科(92539)
自然科学(92510)
自然科学基金(90845)
(89660)
教育(88830)
资助(82081)
编号(77847)
成果(63598)
(61774)
重点(61760)
(60216)
(55536)
课题(54134)
科研(52702)
创新(52051)
国家社会(51343)
教育部(51016)
期刊
(190938)
经济(190938)
研究(121906)
中国(82296)
学报(68176)
(67089)
(61474)
科学(61211)
管理(57123)
大学(51004)
学学(47949)
农业(45825)
教育(42215)
(40878)
金融(40878)
技术(35120)
业经(31643)
经济研究(31486)
财经(31432)
(27051)
问题(25586)
(24874)
(22542)
统计(20975)
图书(20330)
技术经济(20057)
理论(19441)
国际(19432)
(19401)
商业(19216)
共检索到6231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罗玉华  
本文基于我国新发展阶段背景下2013-2020年全国家庭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数据,从结婚率和离婚率动态变化视角,实证分析了家庭婚姻状态变化对消费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结婚率和离婚率的变化会显著影响居民消费规模和消费升级,离婚率的提高会对居民消费产生显著抑制作用,但对消费升级具有提振作用。结婚率的提高会对居民消费产生正向赋能作用,而对消费升级产生负向抑制作用。人口流动因素在家庭婚姻状态中离婚率动态变化对居民消费溢出影响中的中介调节作用存在,而在结婚率动态变化对居民消费溢出影响中并不存在显著的中介调节作用。具体而言,人口流动会进一步强化离婚率对消费规模的抑制作用和对消费升级的提振作用。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袁微  黄蓉  
基于婚姻匹配和家庭代际理论,利用2011年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考察了性别比例失衡对居民三种不同类型消费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性别比例失衡对三类消费的作用及其在四类人群之间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性别比例失衡不仅抑制了居民的总消费,而且抑制了居民的享乐型消费和功利型消费,但这种抑制作用仅体现在未婚男性人群、已婚男性人群和已婚女性人群的消费上,而未体现在未婚女性人群的消费上。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徐安琪,叶文振  
本文在综述西方学者关于离婚率地区差异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包括社会聚合力和家庭结构等五个变量在内的解释我国离婚率地区差异的理论模型。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 ,家庭结构尤其是子女对父母婚姻关系的稳定作用最大 ,由城市化水平、人口流动系数等指标组成的反映社会聚合力的复合变量也与离婚率呈显著相关。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彭湣皓  
本文基于扩大内需背景下,从理论上分析跨境电商发展对我国居民家庭消费的影响机制,进一步采用微观层面的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就跨境电商发展对我国居民家庭消费的溢出效应及其区域异质性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理论上而言,跨境电商发展能够通过为居民家庭提供更多的选择和便利、满足居民家庭高品质的消费、降低居民家庭消费成本和增强居民家庭购买力等方式促进居民家庭消费和消费升级。实证研究验证了跨境电商发展会对我国居民家庭消费和消费升级产生正向溢出效应的结论,且进一步发现,跨境电商进口和出口对我国居民家庭消费和消费升级的正向溢出效应存在显著的差异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邱婷  
本地女性资源的向外流动,引发了本地婚姻市场向全国婚姻市场的转型。基于鲁西南的田野调查,发现当地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经济分化形成了婚姻市场的高地与洼地,这与女性资源流动形成的区域间婚姻市场发生叠加效应,造成了农民在婚姻缔结中的多重挤压。在竞争更为激烈的婚姻市场洼地,农民的婚姻缔结往往陷入婚姻挤压的中下层空间;而婚姻综合竞争能力的差异使得农民家庭形成了"关系化"和"市场化"两种不同趋向的婚姻策略来突破婚姻挤压,前者利用嵌入关系网寻找本地媳妇,后者通过市场化中介缔结跨国婚姻;二者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婚姻与家庭面貌。相较于本地女性婚后身份的成功转型与婚姻稳定,外国媳妇的角色转型与社会融入往往较为困难;跨国婚姻作为一项家庭应对策略,表面上解决了农民的婚姻难题,却存在着促使农民家庭边缘化进一步加深的潜在风险。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邱婷  
本地女性资源的向外流动,引发了本地婚姻市场向全国婚姻市场的转型。基于鲁西南的田野调查,发现当地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经济分化形成了婚姻市场的高地与洼地,这与女性资源流动形成的区域间婚姻市场发生叠加效应,造成了农民在婚姻缔结中的多重挤压。在竞争更为激烈的婚姻市场洼地,农民的婚姻缔结往往陷入婚姻挤压的中下层空间;而婚姻综合竞争能力的差异使得农民家庭形成了"关系化"和"市场化"两种不同趋向的婚姻策略来突破婚姻挤压,前者利用嵌入关系网寻找本地媳妇,后者通过市场化中介缔结跨国婚姻;二者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婚姻与家庭面貌。相较于本地女性婚后身份的成功转型与婚姻稳定,外国媳妇的角色转型与社会融入往往较为困难;跨国婚姻作为一项家庭应对策略,表面上解决了农民的婚姻难题,却存在着促使农民家庭边缘化进一步加深的潜在风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宋瑛  
离婚,既是家庭纠纷,也是一个社会现象,所以离婚率是反映一个国家家庭稳定和社会安定程度以及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指标。我国现有的离婚率计算方法还不够统一,有必要从理论和实践中予以明确和统一。据1988年民政部归纳,我国现有离婚率计算方法有七种:离婚与同期结婚数之比、离婚数分期比较法、离婚数与法定婚龄人口总数之比、离婚数与社会总人口之比、离婚数与家庭之比、离婚数与单位时间之比、离婚数与已婚夫妇之比。对于以上多种计算离婚率方法,在进行不同的专项研究中,均能说明一定的问题,但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李睿  
婚姻和家庭作为人类社会的基本组成单元,是分析研究社会变迁的重要切入点。本文利用婚姻代际匹配法对2010年人口普查1‰样本的个体数据进行了加工处理,获得以家庭结构特征为单位的人口信息,从婚姻、家庭代际关系和民族等角度,对人口流动、民族关系和少数民族人口变化等问题进行分析,揭示了我国当前人口变化的一些新态势和新问题。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在军  刘帅宾  马志飞  宋伟轩  
婚姻是人口再生产必要的社会关系,维系着社会的安定和谐,而离婚的空间特征是社会地理学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以2005-2014年间中国大陆31个省(市、区)离婚率变化为数据源,结合传统数理分析和空间计量分析方法探究其空间依赖性与空间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1)2005-2014年间地区间离婚差异不断缩小,离婚水平空间分布呈现出北高南低的分异态势;(2)地区间离婚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是由地理邻近和网络社会空间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地区间离婚现象的高低分异与特定地理的社会经济及文化等因素有关;(3)城市化水平、经济发展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刘茜  
家庭作为组成社会的最小单元,它的稳定直接反映着社会的稳定状况。而网络上不断爆出的"北京离婚率达39%"、"上海离婚率38%"等新闻引起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大家一边唏嘘离婚者对婚姻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晓敏  
文章运用中国31个省份2003~2011年的面板数据,研究了中国的互联网普及对离婚率的影响。结果发现,互联网普及率对离婚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对当年离婚率的影响小于其对未来1~3年离婚率的影响,这种滞后效应在第二年达到最大。另外,人均收入水平和城镇化率对当年和未来1~3年的离婚率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人均收入水平和城镇化率越高,离婚率越高。文章分别从5种机制对中国互联网普及提高离婚率的可能原因进行了解释。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孙亦棻  
50年代,在美国主要还是实行传统的婚姻方式。爱情与婚姻密切相连:结婚、生育、抚养子女和维系家庭被认为顺理成章;同居遭到舆论的谴责,结婚是达到与异性亲密相爱唯一体面的做法。当时的社会环境促使人们早婚、早育,出生率也比较高。1960年,美国20—24岁人口中,47%的男性人口和72%的女性人口已结婚;父母与子女(18岁以下)住在一起的家庭总户数中,单亲家庭户只占9%。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史清华  
笔者通过对浙江省三村的调查发现,目前浙江省农户家庭人口分龄分布呈 现出典型的“M”型,家庭主要成员的年龄与经济收入的关系也呈“M”型分布。随着时间的 推移,家庭成员的受教育年限显著增加,且受教育年限的长短与家庭收入的增长呈正相关 关系。随着时代变迁,家庭成年人口的平均初婚(嫁)年龄呈起伏波动的趋势,而平均婚 (嫁)距离则呈一典型的“U”型分布。家庭主要成员对子女生育数量有明确期望的比率高 达90%以上。在子女数量期望上,两孩率高达70%,并随着时间推移呈上升趋势。在性别 期望上,男孩期望率显著高于女孩。家庭成员受教育年限与数量期望关系不明显,而与性 别期望关系则非常明显。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高梦滔  
本文基于中国2003~2009年的村级微观面板数据,分析农户外出就业对于离婚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外出就业对于农村离婚率具有显著的影响,外出就业人员增多,是近年来农村离婚率上升的一个主要影响因素,在不同发展水平的农村地区其影响程度差别不大;第二,在中西部地区,村庄的耕地资源对于农村离婚率具有一定的约束作用,这种作用在东部地区不显著;第三,家庭的未成年子女数量对于各个地区的农村离婚率都具有显著的影响,性别比例等人口学特征变量的影响则存在地区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