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60)
- 2023(8639)
- 2022(7128)
- 2021(6596)
- 2020(5118)
- 2019(11834)
- 2018(11122)
- 2017(20191)
- 2016(10764)
- 2015(11874)
- 2014(12062)
- 2013(11877)
- 2012(11469)
- 2011(10742)
- 2010(11067)
- 2009(10149)
- 2008(10003)
- 2007(9171)
- 2006(8543)
- 2005(8203)
- 学科
- 济(49617)
- 经济(49526)
- 业(28861)
- 管理(27066)
- 中国(19554)
- 农(19248)
- 企(18627)
- 企业(18627)
- 地方(18179)
- 农业(14183)
- 业经(13024)
- 方法(11782)
- 制(11376)
- 发(10513)
- 学(10262)
- 融(10214)
- 金融(10214)
- 地方经济(10125)
- 银(10086)
- 银行(10075)
- 行(9940)
- 财(9477)
- 数学(9382)
- 数学方法(9222)
- 环境(8236)
- 贸(7959)
- 发展(7945)
- 贸易(7945)
- 展(7914)
- 技术(7760)
- 机构
- 学院(157222)
- 大学(156338)
- 济(64529)
- 经济(63053)
- 研究(62783)
- 管理(54355)
- 中国(48486)
- 理学(44817)
- 理学院(44173)
- 管理学(43346)
- 管理学院(43041)
- 科学(38040)
- 京(35251)
- 所(32354)
- 财(31449)
- 研究所(28849)
- 农(28739)
- 中心(28308)
- 江(26286)
- 范(24927)
- 师范(24677)
- 北京(23296)
- 财经(22939)
- 院(22908)
- 业大(22009)
- 农业(21790)
- 州(21436)
- 省(20852)
- 经(20637)
- 师范大学(19828)
- 基金
- 项目(98160)
- 科学(76979)
- 研究(75761)
- 基金(68174)
- 家(59507)
- 国家(58875)
- 科学基金(49155)
- 社会(47955)
- 社会科(45193)
- 社会科学(45189)
- 省(39342)
- 基金项目(34870)
- 教育(33855)
- 划(33080)
- 编号(31482)
- 自然(28476)
- 发(27959)
- 自然科(27732)
- 自然科学(27724)
- 成果(27404)
- 自然科学基金(27204)
- 资助(26671)
- 课题(23361)
- 重点(23013)
- 发展(22591)
- 展(22153)
- 部(20820)
- 创(20366)
- 国家社会(19997)
- 制(19258)
共检索到2688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杜婵 张克俊
新发展阶段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理论逻辑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要体现,历史逻辑是从"贫困—温饱—小康—富裕"的必然结果,现实逻辑是脱贫成果还具有不稳定性、脆弱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科学内涵是巩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取得的成果,确保脱贫人口不返贫、不产生新的贫困人口,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帮扶标准、对象、工作领域等多方面的拓展和提升,使脱贫人口在稳定脱贫基础上继续向富裕目标迈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从宏观区域维度应接续推进乡村振兴,从微观个体维度应提升脱贫人口可持续发展能力,从政策制度维度应保持政策总体上稳定与适度调整优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吴丰华
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关系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首先,文章学理化探讨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其次,文章重点分析了其有效衔接的两大重点维度——产业衔接和人才衔接。在产业衔接方面:一是坚持以市场为主导,发挥有为政府作用,依托当地优势资源,选育恰当产业、引育龙头企业;二是激发内生动力、培育“造血”能力,促进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三是因地制宜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推动集体经济提质增效。在人才衔接方面:一是增强自主发展能力,培养本土人才;二是打通乡贤回归通道,吸纳外部人才;三是扩大人才选派规模,推动科技人才下沉;四是完善东西部协作机制,促进人才双向交流。最后,文章提出了构建支撑保障衔接体系:在观念衔接方面,站在共同富裕的高度认识有效衔接,树立精准、主动的衔接理念;在主体责任衔接方面,做好主体、政策、考核及社会力量的衔接;在重点空间衔接方面,瞄准重点区域、重点县、重点村,推进农村“欠发达地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保障体系衔接方面,做好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升的衔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吴慧娟
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关系到我国农村的全面建设与振兴。运用现代乡村治理体系指导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工作,符合脱贫地区未来发展对现代化公共管理能力和社会治理能力的需要,并为脱贫地区长远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但是,由于脱贫攻坚地区仍然存在相对贫困和发展不充分不均衡问题,以现代乡村治理体系推动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仍然存在现实困境与难题,需要切实推行符合脱贫地区实际情况的政策指导方案。
关键词:
乡村治理体系 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鹏 刘承
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是我国直面"三农"问题,不断推进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而先后部署与实施的两大战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共通接续,是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具有深刻的内在逻辑关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要把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以人才振兴为抓手、以产业振兴为关键、以文化振兴为驱动、以生态振兴为基础、以健全体制机制为支撑、以组织振兴为保障并贯穿统领各个方面,借鉴转化脱贫攻坚有益经验,整体协同推进,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关键词:
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 有效衔接 逻辑机理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博 苏武峥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目标任务,已成为"十四五"时期我国农村发展研究的重要议题,也是各级政府在实践层面需要加快探索的一项重大政策议题。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对于有效巩固脱贫成效,实现欠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此,本研究从治理的视角探析了欠发达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衔接的逻辑,认为欠发达地区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衔接中,在治理模式上由探索性的运动式治理向制度性的常态化治理转型;在治理主体上由政府主导向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主体治理过渡;在治理对象上由贫困治理向乡村社会综合治理全面转型;在治理重心上实现从上到下的转移;在治理方式上需要实现梯度化的推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欠发达地区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政策优化路径。
关键词:
欠发达地区 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 治理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博 苏武峥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目标任务,已成为"十四五"时期我国农村发展研究的重要议题,也是各级政府在实践层面需要加快探索的一项重大政策议题。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对于有效巩固脱贫成效,实现欠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此,本研究从治理的视角探析了欠发达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衔接的逻辑,认为欠发达地区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衔接中,在治理模式上由探索性的运动式治理向制度性的常态化治理转型;在治理主体上由政府主导向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主体治理过渡;在治理对象上由贫困治理向乡村社会综合治理全面转型;在治理重心上实现从上到下的转移;在治理方式上需要实现梯度化的推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欠发达地区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政策优化路径。
关键词:
欠发达地区 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 治理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邢成举 李小云 史凯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巩固与拓展有着不同的内涵,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重心在于确保脱贫人口不返贫并提升脱贫质量,同时防止新生贫困产生;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心在于实现脱贫攻坚阶段形成的优秀工作机制、脱贫攻坚精神以及扶贫资产等在乡村振兴阶段的承接应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既需要保持既有扶持政策的阶段持续性,同时针对返贫风险高的脱贫人口和贫困边缘人口建立预警监测机制;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则需要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与顺利转型。
关键词:
巩固拓展 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 相对贫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宁慧 龙花楼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亟需寻求系统性方案。文章从科学内涵出发,对实现二者有效衔接的内在逻辑与机理,地域类型分异与村庄分类视角下的模式选择及实现路径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提出了城乡融合发展下的扶贫开发与乡村振兴启示。结果表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本质上是通过缩小乡村内部分化水平,在转型统筹与良性互馈机制下,提升乡村居民发展能力与村庄发展禀赋的过程。脱贫攻坚解决乡村振兴的前端问题与底线短板,乡村振兴是对乡村地域整体功能的全方位诊断与优化,为乡村贫困问题的解决提供全方案。实现二者有效衔接需要从发展目标、发展主体、发展机制与实现路径上实现多维立体衔接,实现路径中政策供给是根本,要素供给是重点,动力供给是关键。不同类型地域与村庄需要选取差异化发展模式与路径。需要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以破解贫困问题,促进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整合协同,以城乡融合发展助推城乡地域系统功能的整体优化。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杜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出发,把扶贫开发放在治国理政重中之重的位置上,开创性地提出和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组织动员全党全社会力量打赢脱贫攻坚战。这里,就如何认识8年脱贫攻坚战的成果和实践经验,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谈一些看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杨芳 张鹏 张敏欣
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选聘上岗是国家生态扶贫的重要举措,为助力脱贫攻坚做出了积极贡献,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以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向乡村振兴目标过渡期,如何做好过渡衔接,稳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文章以青海省1.9万名脱贫生态护林员情况为例,就其持续发挥作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提出意见和建议,供相关方参考。
关键词:
脱贫生态护林员 脱贫成果巩固 意见建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姚敏 陈新力
互联网普及打破了时空限制,破解了“三农”发展的困境。本文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综合运用分位数回归、工具变量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互联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无论从移动设备还是固定设备使用互联网,均可以显著降低农民陷入贫困的概率,进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2)互联网使用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中,对处在贫困边缘、高脆弱性的人口发挥更大的作用;(3)进一步对作用机理进行检验,发现提高信息搜寻能力、增加社会资本积累、促进非农就业以及提高民间借贷水平均是互联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作用路径。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姚敏 陈新力
互联网普及打破了时空限制,破解了“三农”发展的困境。本文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综合运用分位数回归、工具变量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互联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无论从移动设备还是固定设备使用互联网,均可以显著降低农民陷入贫困的概率,进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2)互联网使用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中,对处在贫困边缘、高脆弱性的人口发挥更大的作用;(3)进一步对作用机理进行检验,发现提高信息搜寻能力、增加社会资本积累、促进非农就业以及提高民间借贷水平均是互联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作用路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龙花楼 陈坤秋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我国"十四五"时期的重大决策部署。当前相关研究系统性不足,缺乏空间视角,亟需通过多学科融合与多方法集成构建系统性理论框架并开展分区分类研究。文章沿着"问题—理论—实证—调控"的总体思路展开研究,以实现乡村振兴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的内在逻辑与实现机制为研究对象,以现实差距与困境为出发点,借鉴国内外二者有效衔接的经验,探讨其理论框架构建、情景模拟与实现路径、发展模式以及管控体系与政策方案的问题。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研究不仅要努力实现理论创新,助推学科发展,也要服务国家战略决策。研究需要在方法论、分析工具、话语体系上寻求多维突破。未来研究需要重点关注全球扶贫开发与乡村发展的时空格局与关键问题、相对贫困治理机制与成效提升策略、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互馈机制与区域模式以及乡村科学与人地系统科学发展等科学命题。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晓山
要确保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就要通过深化改革,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在精准脱贫进程中,政府等因素起主导作用,但也要注意划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发挥市场在配置扶贫资源时所起的决定性作用。同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必须提升贫困人口的人力资本,要通过教育脱贫尤其是真正落实9年义务教育来全面消除贫困、确保贫困不反弹;将产业扶贫与医疗扶贫有效结合,增强贫困人口身体素质,进而提高其人力资本,增加收入,尽早实现脱贫。目前,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政府部门采取一系列超常规举措,现已构筑起全党全社会扶贫的强大合力,2020年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是可以实现的。但到2020年全部脱贫后,还需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应以脱贫可持续性为标准,清醒分析脱贫成果;将本土化和专业化人才作为产业脱贫可持续的基础;以技术创新与组织创新、制度创新的有机结合为保障,充分发挥人才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通过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创新易地扶贫搬迁模式。
关键词:
精准扶贫 脱贫攻坚 政府 市场 人力资本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何志婵
我国经济落后地区中药材资源种类丰富、品质优良,加大对中药材种植扶持力度,促进中药材种植快速规范高质量发展,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帮助农户致富的有效途径。本文以广西为例,通过与国内中药材强省对比,总结广西中药材产业帮扶的基础和条件,分析研究中药材产业帮扶存在带动帮扶作用有待加强等问题。根据调研分析结果,本文提出广西中药材产业帮扶协调发展、绿色发展、特色发展、融合发展的基本原则,并提出延伸中药产业链等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