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23)
- 2023(11556)
- 2022(9693)
- 2021(8924)
- 2020(7196)
- 2019(16657)
- 2018(16563)
- 2017(32025)
- 2016(17313)
- 2015(19629)
- 2014(19585)
- 2013(19195)
- 2012(17908)
- 2011(16618)
- 2010(17375)
- 2009(15876)
- 2008(15721)
- 2007(14453)
- 2006(13249)
- 2005(12150)
- 学科
- 济(77368)
- 经济(77301)
- 管理(49178)
- 业(48440)
- 企(38958)
- 企业(38958)
- 方法(28261)
- 中国(24772)
- 数学(24447)
- 数学方法(23873)
- 农(22737)
- 地方(21725)
- 业经(18282)
- 财(15951)
- 农业(14950)
- 策(14370)
- 制(14207)
- 贸(14189)
- 贸易(14174)
- 银(13920)
- 银行(13909)
- 易(13683)
- 行(13543)
- 融(13257)
- 金融(13255)
- 学(13162)
- 理论(12973)
- 发(12401)
- 技术(12276)
- 地方经济(11806)
- 机构
- 学院(248114)
- 大学(242024)
- 济(102674)
- 经济(100325)
- 管理(94861)
- 研究(86823)
- 理学(79952)
- 理学院(79056)
- 管理学(77502)
- 管理学院(77018)
- 中国(67941)
- 京(52657)
- 科学(50939)
- 财(48283)
- 所(43692)
- 江(40147)
- 中心(39754)
- 研究所(39038)
- 农(37858)
- 财经(36442)
- 范(34427)
- 师范(34129)
- 北京(34090)
- 经(32739)
- 州(32648)
- 业大(32643)
- 院(31677)
- 经济学(29750)
- 农业(28998)
- 技术(28515)
- 基金
- 项目(154775)
- 科学(122103)
- 研究(118346)
- 基金(108480)
- 家(92927)
- 国家(92089)
- 科学基金(79332)
- 社会(73161)
- 社会科(69394)
- 社会科学(69378)
- 省(62813)
- 教育(55436)
- 基金项目(55422)
- 划(52074)
- 编号(50517)
- 自然(49446)
- 自然科(48322)
- 自然科学(48314)
- 自然科学基金(47404)
- 资助(45985)
- 成果(42354)
- 发(38514)
- 课题(36545)
- 重点(34906)
- 部(33340)
- 创(32546)
- 发展(31354)
- 展(30804)
- 项目编号(30300)
- 创新(30243)
共检索到3968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魏婕 任保平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虽然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参与和依赖传统国际大循环实现了"增长效应"、"技术进步效应"和"价值链攀升效应",推动了中国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和全球竞争力提升;但随着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世界格局日趋错综复杂,外部环境在发生剧烈变化,"三重效应"均呈现边际递减的态势,传统参与国际循环的模式面临诸多挑战,也面临着转型和改变。新时代中国应从"内外兼修联动、供需两端发力、改革畅通双循环"的视角和思路构建国内外双循环互动发展模式。
关键词:
新发展格局 双循环 高质量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郑磊
本文从理论角度出发,分析新发展阶段下内外双循环发展格局对我国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的影响。研究表明,新冠肺炎疫情叠加贸易保护要求我国及时调整内外双循环发展格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同时以更积极的姿态融入全球价值链重组。这就需要正确发挥庞大国内消费市场和完善工业体系的优势,补足技术创新的短板,加强区域间经贸往来。通过不断地改革调整,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以数字产业发展为突破口,基于内外双循环的良性循环,赋能我国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提升。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于法稳 胡晓燕
“双碳”目标是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我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市场主体,其绿色转型对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意义重大。本文在系统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剖析了我国企业绿色转型面临的主要挑战:企业能源结构优化和能效提高任务依然艰巨、企业绿色技术供给不足且创新成本高、碳定价机制不健全并尚未征收碳税、企业缺乏碳排放统计标准和信息披露动力。为此,新发展阶段推动企业绿色转型发展,应加速企业能源绿色转型、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健全碳定价机制、完善企业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实施企业绿色转型发展资金政策,更好地形成企业绿色转型发展的推进策略。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芸 施海波 吕开宇
选取安徽省W县、陕西省F县和四川省N县作为样本进行考察,研究表明安徽省W县的“严把五关”模式、陕西省F县的“四五三”模式、四川省N县的“五字诀”模式因地制宜探索摸清底数、确权登记、落实管理责任、规范管护运营与收益分配、严格资产处置等扶贫项目资产管理机制,取得了显著成效。进入新发展阶段,扶贫项目资产管理面临着“多头管”“理不清”“风险大”等现实问题,应加强顶层设计,多方协同齐抓共管;加强运营管护,提高资产绩效;加强分类管理,提升管理的精准性;防控多重风险,切实保护资产安全。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芸 施海波 吕开宇
选取安徽省W县、陕西省F县和四川省N县作为样本进行考察,研究表明安徽省W县的“严把五关”模式、陕西省F县的“四五三”模式、四川省N县的“五字诀”模式因地制宜探索摸清底数、确权登记、落实管理责任、规范管护运营与收益分配、严格资产处置等扶贫项目资产管理机制,取得了显著成效。进入新发展阶段,扶贫项目资产管理面临着“多头管”“理不清”“风险大”等现实问题,应加强顶层设计,多方协同齐抓共管;加强运营管护,提高资产绩效;加强分类管理,提升管理的精准性;防控多重风险,切实保护资产安全。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徐爽 陈凯 刘春学 李春雪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我国面临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经济逆全球化的叠加影响的必然选择。锡作为重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产业演进的阶段性特征明显。本文从产业组织、产业技术、产业规模3个视角入手,选用多种方法识别中国锡产业所处的演进阶段。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锡产业表现出明显的衰退期特征;不同视角下的产业演进阶段识别结果代表着锡产业在各个层面的具体特征表现。根据锡产业在各个层面表现出的阶段性特征,有利于政府部门充分发挥调节作用、把握资源型产业发展脉络、明确不同阶段矿产资源战略重点,为双循环发展注入新动能。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乃静
一、国内外大城市群的发展模式国内的大城市群主要有两个,即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这是我国国内目前规模最大、发展程度最高、实力最强、城市密度最大的城市群,是公认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最具生机和活力的地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任保平 邹起浩
经济发展韧性是长期发展视角下经济体适应变革、持续演进和稳定发展的素质和潜力的综合体现。基于对经济发展韧性内涵的理论阐释,从基础韧性、规模韧性、结构韧性、创新韧性和制度韧性5个方面确立经济发展韧性评价维度,测算2000—2021年的中国经济发展韧性指数及各分项维度指数,并进一步分析中国经济发展韧性的空间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发展韧性在时间维度上呈现出稳步提升的演化趋势,在空间维度上不同地区间和各个地区内的经济发展韧性差异呈现出先扩大后缩小的基本特征。结合中国经济发展韧性的影响因素和演化趋势,提出新发展阶段中国经济发展韧性的维护策略。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占斌
当前,我国的城镇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可称之为新型城镇化。本文在剖析新型城镇化的四个内涵及其战略意义的前提下,提出我国推进城镇化的基本思路和重点任务:确保城镇化速度与质量并重、降低城镇化门槛、建设包容性城镇、积极完善城镇化战略格局。最后,文章提出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深化住房制度改革、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市镇体制改革等推进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城镇化 基本思路 重点任务 体制机制创新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陈若旭
高校美育教育植根于现实发展的大环境。迈入新发展阶段的高校美育教育核心要求也呈现新的变化,各高校要全面推进美育教育的实效性发展,必须要紧跟时代发展大势,从理念升华、课程体系、活动创新、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协同发力优化高校美育教育。
关键词:
新发展阶段 高校 美育教育 路径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张斌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立足新发展阶段,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新特征、中央与地方关系改革面临新环境和新任务的背景下,应从优化税费立法权配置、加强公共服务与地方税的有机联系、探索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税收收入划分方式和建立促进城市群发展的跨区域公共服务筹资与成本分摊机制等方面推进新发展阶段的地方税体系建设。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蔡翼飞 刘金凤 宋佳萍
经济带已成为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经济主骨架",在国民经济整体格局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经济带的形成有其深刻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条件,我国"两横"——长江经济带和陇海兰新经济带,以及"三纵"——沿海经济带、京广京哈经济带、包昆经济带五条经济带,需要进一步集聚经济要素,破除要素流动壁垒,提升节点城市能级,推动区域经济合作,以经济带建设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经济带 “两横三纵” 新发展阶段 新愿景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林泽炎 林晨阳子
民营企业作为创新的重要主体,“创新泛在”创造了“创新红利”,顺应市场需求采取多种方式提升创新能力,逐渐形成了适合企业特点的自主创新模式、模仿创新模式、合作创新模式和融通创新模式。新发展阶段,融入创新型国家建设伟大实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眼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顺应数字技术的创新要求逐渐成为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的战略方向。应科学研判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现状,出台有针对性的支持政策,引导企业参与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推动民营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促进大中小民营企业融通创新发展。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倪闽景
上海基础教育正处在内涵发展转型期,内涵发展的最基本特点是不能靠简单的增加投入或单一的行政命令来实现,而必须通过改变个体素质、改变个体间关系或者改变组织发展的驱动力才有可能实现。基于以上考虑,教育内涵发展阶段学校的变革策略有以下六条: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胡磊
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的起点阶段和完成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历史宏愿的冲刺阶段,要把准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内涵,应对新机遇、新挑战。新发展理念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和引领现代化建设的"指挥棒",要从客观规律和政治原则双重维度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构建新发展格局是顺应发展阶段变化的必要之策、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之举和塑造经济发展新优势的可行之计,要求高水平畅循环、强科技、扩内需、促开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