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510)
- 2023(20412)
- 2022(16819)
- 2021(15292)
- 2020(12807)
- 2019(28749)
- 2018(28423)
- 2017(54597)
- 2016(29747)
- 2015(32760)
- 2014(32417)
- 2013(32093)
- 2012(29353)
- 2011(26206)
- 2010(26248)
- 2009(23900)
- 2008(23585)
- 2007(20933)
- 2006(18464)
- 2005(16749)
- 学科
- 济(126293)
- 经济(126146)
- 业(101568)
- 管理(91895)
- 企(87429)
- 企业(87429)
- 方法(53924)
- 数学(44310)
- 数学方法(43760)
- 农(37878)
- 中国(36315)
- 业经(35472)
- 财(35222)
- 地方(27830)
- 农业(26710)
- 制(24570)
- 务(24262)
- 财务(24204)
- 财务管理(24169)
- 学(24044)
- 企业财务(23005)
- 贸(22976)
- 贸易(22959)
- 技术(22686)
- 易(22300)
- 理论(20632)
- 和(20488)
- 银(19862)
- 银行(19794)
- 融(19129)
- 机构
- 学院(420624)
- 大学(417561)
- 济(172994)
- 经济(169585)
- 管理(162810)
- 研究(143555)
- 理学(140147)
- 理学院(138599)
- 管理学(136158)
- 管理学院(135380)
- 中国(109761)
- 科学(89865)
- 京(88373)
- 农(80421)
- 财(78986)
- 所(73901)
- 研究所(67189)
- 业大(66761)
- 中心(66147)
- 江(64530)
- 农业(63274)
- 财经(62930)
- 经(57345)
- 北京(55165)
- 范(53183)
- 经济学(52621)
- 师范(52477)
- 院(51531)
- 州(51248)
- 经济学院(47559)
- 基金
- 项目(285586)
- 科学(225343)
- 基金(208171)
- 研究(202492)
- 家(184510)
- 国家(182901)
- 科学基金(156723)
- 社会(130675)
- 社会科(123899)
- 社会科学(123868)
- 省(112568)
- 基金项目(109781)
- 自然(102954)
- 自然科(100699)
- 自然科学(100674)
- 自然科学基金(98913)
- 划(94852)
- 教育(92342)
- 资助(84786)
- 编号(79867)
- 发(64671)
- 重点(64600)
- 成果(63389)
- 部(61943)
- 创(61216)
- 创新(56744)
- 课题(55317)
- 科研(55227)
- 国家社会(54784)
- 业(54468)
- 期刊
- 济(191344)
- 经济(191344)
- 研究(119121)
- 中国(83922)
- 农(73826)
- 学报(70884)
- 科学(65296)
- 管理(64187)
- 财(62706)
- 大学(53613)
- 学学(50893)
- 农业(50420)
- 教育(40934)
- 融(39858)
- 金融(39858)
- 技术(37570)
- 业经(33442)
- 财经(31150)
- 经济研究(30298)
- 业(29094)
- 经(26912)
- 问题(25492)
- 技术经济(21810)
- 版(21026)
- 科技(20178)
- 图书(20069)
- 商业(19455)
- 统计(19455)
- 贸(19377)
- 现代(19291)
共检索到6289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雪飞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如何减少老龄化对我国服务业发展带来的冲击,撬动老龄化对我国服务业发展带来的消费赋能效应,实现人口老龄化与服务业协同发展,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政策当局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背景,通过构建和测算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考察了人口老龄化对我国不同类别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对我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不容忽视。整体而言,人口老龄化会导致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下降,但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会带动我国生活性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需要注意的是,我国人口老龄化存在比较明显的南北差异和东西差异,其对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也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具体而言,人口老龄化对南方地区和东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正向赋能效应,而对北方地区和西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却带来了较为明显的负向抑制作用。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郭海生 窦大鹏 匡增杰
生产性服务业是赋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手,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如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是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我国目前要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分析人口老龄化对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影响机制的基础上,采用2003~2019年我国分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人口老龄化对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的影响。结论认为:人口老龄化对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集聚产生促进作用。人口老龄化主要通过人力资本累积效应和信息传播效应,增加了企业间的知识溢出水平,从而增强了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集聚。人口老龄化主要通过减少劳动力的供给水平,降低劳动力和企业的匹配机会和质量,对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集聚产生负面影响。总的来看人口老龄化对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的净效应为正。因此,政府应该顺应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以市场为导向,促使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发展,同时也要加强政策引导,规避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蒋建军 曾秀兰
我国服务业已迅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第一大产业,研究服务业升级对促进我国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2005-2017年间的行业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我国服务业的效率改进和结构优化的产业升级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服务业的效率改进和结构优化主要体现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和要素投入占比的增加。基于应用随机前沿分析(SFA)测算得到的行业层面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应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验证了生产性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和要素投入结构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对工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劳动力成本结构的影响显著但较为微弱,而资本要素的结构变化无显著影响,提升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在于提升生产性服务业的生产率水平。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熊友华 王越
本文基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直接与间接影响路径的理论分析,统计与分析我国273个城市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基于空间杜宾模型实证研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发现:我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在地理分布上具有正的空间自相关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可以显著推动本地区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同时,还将空间溢出效应发挥出来,人力资本水平与信息化水平均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但外商直接投资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为负。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秦天 彭珏 邓宗兵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作用效果与预期不一致,往往受到要素禀赋约束而导致偏离。该文探讨了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作用机制与约束条件,建立了以人地比例和农村人力资本水平为门槛变量的面板门槛模型,并基于2004-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非线性影响。结论表明:(1)生产性服务业投入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存在以资源禀赋为门槛的非线性效应;(2)随着人地比例扩大和农村人力资本水平提高,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应呈现先负后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门槛效应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栾申洲
以2001—2016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为样本,测算了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协同度,并基于系统GMM分析了产业协同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协同度呈现上升态势,但存在区域差异;产业协同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明显。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顾晟景 周宏
[目的]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探讨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切实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文章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测算了2001-2019年29个省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变动情况,探究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贡献,并通过中介效应模型对其影响路径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间呈现“倒U型”关系,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生产效率的促进作用部分通过农业生产专业化分工程度的提高以及经营规模的扩大得以实现;不同阶段、不同发展水平的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和影响路径存在差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初期主要通过促进农业生产分工和专业化水平提升来推动生产效率增长,后续则表现为规模效应和专业化效应的共同影响。[结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有助于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未来应持续推进农业生产性服务体系建设,引导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适度发展,助力农业现代化转型。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冯月
人口老龄化是影响西部地区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且老龄化对西部地区服务业发展存在异质性。本文利用2004-2016年西部地区省级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人口老龄化对西部地区服务业(包括产值与就业)发展有促进作用,但是对服务业不同行业影响存在差异。分区域进一步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对西南地区服务业发展有促进作用,对西北地区服务业的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的发展有负面效应。在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背景下,西部地区要顺应人口老龄化趋势,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为西部地区服务业发展带来的挑战。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西部地区 服务业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明 魏作磊
研究目标:探讨生产性服务业双向开放如何影响服务业生产率。研究方法:利用2004~2015年生产性服务业开放的平衡面板数据,采用静态IV+GMM和动态SYS-GMM方法检验。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双向开放对服务业生产率有着显著的正向作用,且生产性服务业走出去产生的作用略大;在细分行业上,研发设计与其他技术服务、信息服务和货物运输仓储和邮政快递服务走出去对服务业生产率的影响相对较大,而金融服务、生产性租赁服务和商务服务则引进来的影响相对较大。研究创新:深入探讨了开放经济下生产性服务业走出去和引进来影响服务业生产率的理论机制,并构建生产性服务业开放渗透指数进行实证分析。研究价值:有助于服务业更高层次开放新格局形成,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推动服务业国际化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双向开放 服务业生产率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晓慧
文章分析了互联网发展对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理,并采用2008—2019年全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互联网发展对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互联网发展对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促进作用,互联网发展水平的提升能够促进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互联网发展对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存在地区差异,对中、西部地区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比东部地区更大;互联网的发展对服务业技术进步和服务业技术效率均具有促进作用,且对服务业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更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晓慧
文章分析了互联网发展对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理,并采用2008—2019年全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互联网发展对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互联网发展对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促进作用,互联网发展水平的提升能够促进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互联网发展对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存在地区差异,对中、西部地区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比东部地区更大;互联网的发展对服务业技术进步和服务业技术效率均具有促进作用,且对服务业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更大。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赵爽 李春艳
运用面板门槛效应模型,基于2006~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将城市化作为门槛变量,实证分析城市化对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化对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门槛特征。具体来说,在城市化程度越过门槛值之前,城市化对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不显著;在城市化程度越过门槛值之后,城市化对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以人均GDP作为门槛变量后发现,当人均GDP未越过门槛值时,城市化对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不显著;当人均GDP越过门槛值时,城市化对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研究结论为中国正在推进的城市化进程提供了清晰的政策启示:应坚持推进城市化的政策导向。
关键词:
城市化 服务业 全要素生产率 门槛效应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志彬 张迎丰
利用2004—2010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生产性服务业的面板数据,运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使用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模型测度了2004—2010年我国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TFP增长率,并进行了区域间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服务业的TFP增长相对于制造业滞后,而生产性服务业的TFP却增长迅速,且东部地区的增速快于中、西部地区。最后指出:Baumol的服务业"成本病"理论仅适用于服务业整体,并不适用于具有中间投入作用的生产性服务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全要素生产率 服务业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金晓雨
分析我国城市体系下生产性服务业对城市生产率的作用机制,并估计生产性服务业对城市生产率的影响。在我国城市体系下,制造业的内生分布使大城市相比小城市对生产性服务业有更高的需求。大城市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改善了结构的不平衡,通过前后向关联提升城市生产率,小城市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却造成产业结构和需求结构不平衡,资源和要素过度集中于低生产率的服务业,反而降低城市生产率。利用门槛面板模型实证发现规模超过261.2万人的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升城市生产率,而规模低于50.96万人的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反而降低城市生产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俊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逐步调整,服务业已经成为我国第一大产业。本文利用中间服务投入模型证明使用进口服务比例增大能提高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而利用我国2004-2013年的服务业行业面板数据,计量分析了服务进口对服务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服务进口显著促进了服务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不同的服务进口对我国服务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不同。信息软件和计算机服务、租赁和商业服务进口对我国服务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
关键词:
服务进口 服务业 全要素生产率 中间投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