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678)
- 2023(18282)
- 2022(15403)
- 2021(14243)
- 2020(11565)
- 2019(26631)
- 2018(25779)
- 2017(48521)
- 2016(26612)
- 2015(29427)
- 2014(29203)
- 2013(29011)
- 2012(27350)
- 2011(25357)
- 2010(25796)
- 2009(23749)
- 2008(23689)
- 2007(21139)
- 2006(19252)
- 2005(17601)
- 学科
- 济(126479)
- 经济(126355)
- 管理(73078)
- 业(71205)
- 企(55858)
- 企业(55858)
- 方法(46989)
- 数学(41165)
- 数学方法(40659)
- 中国(36941)
- 农(32873)
- 地方(29804)
- 财(27134)
- 学(26829)
- 业经(26442)
- 贸(23756)
- 贸易(23739)
- 易(23048)
- 制(22465)
- 农业(22442)
- 银(20306)
- 银行(20245)
- 融(19657)
- 金融(19656)
- 行(19616)
- 环境(18869)
- 策(18040)
- 地方经济(17310)
- 技术(17095)
- 发(17035)
- 机构
- 大学(392359)
- 学院(391007)
- 济(171637)
- 经济(168389)
- 研究(148728)
- 管理(143132)
- 理学(122224)
- 理学院(120712)
- 管理学(118642)
- 管理学院(117920)
- 中国(112174)
- 科学(90960)
- 京(84597)
- 所(77786)
- 财(76954)
- 农(73783)
- 研究所(70826)
- 中心(64766)
- 财经(60538)
- 江(59902)
- 业大(59657)
- 农业(58012)
- 经(55112)
- 北京(54130)
- 经济学(53659)
- 院(53113)
- 范(52788)
- 师范(52163)
- 经济学院(48033)
- 州(47085)
- 基金
- 项目(256451)
- 科学(201740)
- 基金(186990)
- 研究(181714)
- 家(166434)
- 国家(165074)
- 科学基金(138843)
- 社会(118294)
- 社会科(112255)
- 社会科学(112222)
- 省(98962)
- 基金项目(96860)
- 自然(89489)
- 自然科(87465)
- 自然科学(87433)
- 自然科学基金(85896)
- 划(84812)
- 教育(82828)
- 资助(77545)
- 编号(69790)
- 发(59790)
- 重点(59149)
- 成果(57770)
- 部(57111)
- 创(52862)
- 课题(50931)
- 国家社会(49925)
- 创新(49663)
- 科研(49039)
- 教育部(48243)
- 期刊
- 济(197631)
- 经济(197631)
- 研究(122266)
- 中国(82817)
- 学报(67798)
- 农(67716)
- 科学(62195)
- 财(57102)
- 管理(55152)
- 大学(50508)
- 学学(47803)
- 农业(46141)
- 教育(41406)
- 融(40256)
- 金融(40256)
- 经济研究(33294)
- 技术(32185)
- 财经(31113)
- 业经(30306)
- 经(26980)
- 问题(25669)
- 业(25396)
- 贸(22772)
- 国际(20953)
- 世界(20716)
- 技术经济(20586)
- 统计(19166)
- 版(19015)
- 科技(18172)
- 策(17498)
共检索到6076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任保平 邹起浩
经济发展韧性是长期发展视角下经济体适应变革、持续演进和稳定发展的素质和潜力的综合体现。基于对经济发展韧性内涵的理论阐释,从基础韧性、规模韧性、结构韧性、创新韧性和制度韧性5个方面确立经济发展韧性评价维度,测算2000—2021年的中国经济发展韧性指数及各分项维度指数,并进一步分析中国经济发展韧性的空间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发展韧性在时间维度上呈现出稳步提升的演化趋势,在空间维度上不同地区间和各个地区内的经济发展韧性差异呈现出先扩大后缩小的基本特征。结合中国经济发展韧性的影响因素和演化趋势,提出新发展阶段中国经济发展韧性的维护策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丽伟 郭俊华 陈世坤
文章基于2005—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估计了研究生扩招、R&D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发现:第一,从全国以及东、中、西部地区的样本进行分析,研究生扩招对人均GDP增长率并没有显著的影响,也未引起R&D结构改善;第二,短期内所有样本中人均GDP增长率的提高有利于促进R&D结构改善,正向作用明显;第三,在全国、东部和中部地区样本中,R&D结构调整可以促进研究生扩招规模。但一味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的外延式政策并不可取,国家应制定科研支持政策,改善科研环境与提升科研人员待遇;各个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学科资源优势加快专业化整合,为学生搭建与企业合作的良好平台;鼓励和引导学生向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机构和知识型、技术型行业流动,减少人力资源的错配,达到人尽其才的效果。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史琳琰 胡怀国
"十四五"时期是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第一个五年,大规模工业化时期累积的结构性、制度性问题日益凸显,突如其来的全球性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外部环境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面对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的变化,中国必须进一步深化资源配置的市场化改革,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及增加公共服务投入,促进消费升级与人力资本积累及创新能力的同步提升,加快形成以"消费升级—扩大内需"与"创新发展—价值链攀升"为基础的新发展格局,努力推动后疫情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曹远征
<正>从金融的本质角度讲,金融机构核心功能是配置和处置风险。对于市场经济而言,按照阿罗—德布鲁一般均衡定理,如果市场是无摩擦的,则市场可以自动出清,无需中介机构存在;但真实的市场是不完善的,由于信息不对称和未来的不确定性而无法自动出清,这将会形成风险,需要由金融发挥中介功能予以处理。当前我国经济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发展的基础、环境、任务都出现显著变化,金融机构也应适应新的变化,积极调整其金融产品和服务。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周海春
实践经验证明,经济发展不仅存在短期波动,而且中长期发展也不是一条直线上升的线性轨迹,而是存在拐点的曲线运动。当经济运行到中长期发展轨迹的拐点时,即意味着旧发展阶段的结束,新发展阶段的来临。本文试图建立一套指标体系来描述中国经济发展轨迹并利用实证分析寻找中国经济发展轨迹的拐点,以此判断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为制定中长期经济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蔡翼飞 刘金凤 宋佳萍
经济带已成为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经济主骨架",在国民经济整体格局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经济带的形成有其深刻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条件,我国"两横"——长江经济带和陇海兰新经济带,以及"三纵"——沿海经济带、京广京哈经济带、包昆经济带五条经济带,需要进一步集聚经济要素,破除要素流动壁垒,提升节点城市能级,推动区域经济合作,以经济带建设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经济带 “两横三纵” 新发展阶段 新愿景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梁炜 任保平
对经济发展阶段的划分及其特征的认识,是一国制定科学的经济发展战略、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之一。本文透过经济发展的内涵确定出我国经济发展阶段评价的内容和指标体系,并且从经济总量水平、经济结构、制度水平的变化以及创新水平四个方面对我国1978~2006年的数据进行整理,同时借助Fisher最优分割法进行系统分析后认为,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发展经历了四个经济发展阶段,目前正处于第四个阶段。本文探讨了新阶段的基本特征,进而从新阶段经济发展的特征出发,提出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和发展思路应进行必要的调整。
关键词:
经济发展 阶段 评价 特征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方行
本文认为土地制度、赋役制度和租佃制度的变革 ,使中国封建经济的运行呈现为以国家配置资源为主 ,地主配置资源为主 ,和农民配置资源为主的三个阶段 ,从而推动了社会经济特别是商品经济的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静 孟凡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平台经济模式快速发展,成为数字经济领域重要的业态之一。但也出现了垄断、资本无序扩张等问题。随着我国步入新发展阶段,推动产业升级、扩大内需、加速科技创新和保障民生福祉成为新阶段目标。在新的发展背景下,平台经济如何发展演变、如何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具有重要研究价值。本文通过分析国内近二十年,平台经济增长的内生逻辑及新发展阶段下面临的问题,探讨在内部转型动力和政策作用的叠加下,平台经济未来可能的发展路径。在未来中短期,数字平台重心将围绕调整平台规则以谋求合规化,以响应在市场竞争、消费者及劳动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监管要求。在未来中长期,数字平台将通过业务深度调整、转型新型实体企业、回归科技本源、投身产业数字化浪潮、业务全球化及拓展公共服务等路径,不断基于价值创造打造新增长点,支撑实体经济发展。建议构建平台经济监管的政策框架与长效机制,畅通公共服务创新通道,引导平台企业投身产业发展,推动数字经济做强、做优、做大。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于法稳 胡晓燕
“双碳”目标是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我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市场主体,其绿色转型对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意义重大。本文在系统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剖析了我国企业绿色转型面临的主要挑战:企业能源结构优化和能效提高任务依然艰巨、企业绿色技术供给不足且创新成本高、碳定价机制不健全并尚未征收碳税、企业缺乏碳排放统计标准和信息披露动力。为此,新发展阶段推动企业绿色转型发展,应加速企业能源绿色转型、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健全碳定价机制、完善企业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实施企业绿色转型发展资金政策,更好地形成企业绿色转型发展的推进策略。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睿劼 张智慧
为了研究中国2000-2008年间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人民生活水平三个方面的协调程度,本文建立了包括4个子系统、9个子项目、112个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与投影寻踪方法对评价指标进行两阶段降维分析,将高维数据转化为直观的评价值。根据最终投影函数值对2000-2008年中国经济发展的总体协调性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显示: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协调性发展趋势良好,且各子系统对经济发展的协调性都有着重要影响。在对各子系统的发展情况进一步分析后指出:对于环境、资源、生活子系统的发展影响最大的子项目分别是污染排放与治理、矿物能源和农村生活水平。为了衡量各子系统间的协调程度,本文提出了一种新...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孙海鸣
中国经济发展阶段与增长方式的转变孙海鸣一、经济发展阶段与增长方式:要素替代分析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经济增长,各种类型的结构变动,是增长的衍生物或逻辑结果。虽然,结构变动的优劣,会影响经济增长的数量或质量,但是,它不会影响经济增长是财富积累主体来源的基本趋...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沈坤荣 滕永乐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增速呈现连续回落调整态势,主要宏观经济指标持续走低,但是并不能简单地判断为周期性调整。由于人口结构、产业结构、分配结构和需求结构等长期趋势正在发生逆转,标志着原有经济增长模式的终结,经济已经进入发展阶段转换时期。为此,必须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增长效益上来,通过在规模效率、技术效率、配置效率和管理效率四个维度持续推动改革,激活市场活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经济转型升级。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发展阶段 增长效率 结构转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丁跃潮 陈黎震 孙扬
文章通过22种指标分析了中国经济的发展阶段,采用经过证明行之有效的预测方法给出非调控情况下中国人均GDP的未来两年发展趋势。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曹远征
2014年,中国经济表现出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下行压力加大。一季度GDP增长率延续了上年的下行态势,二季度虽略有反弹,但三季度又开始下行,四季度仍维持着这一状况,全年经济增长率为7.4%。如果将时间向前推,自2010年第二季度开始,中国经济就开始下行,至今已延续了18个季度,已超过以往任何一个经济周期的变动。与此相对应,PPI连续负增长达34个月,也已打破纪录,并且在短期内难以转正,这表明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存在,而且有可能进一步加重。
关键词:
中国经济 新常态 动力机制 结构转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