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18)
- 2023(13303)
- 2022(11014)
- 2021(10111)
- 2020(8053)
- 2019(18269)
- 2018(18148)
- 2017(34218)
- 2016(18522)
- 2015(20959)
- 2014(20960)
- 2013(20636)
- 2012(19262)
- 2011(17761)
- 2010(18236)
- 2009(17268)
- 2008(16708)
- 2007(15383)
- 2006(14092)
- 2005(12726)
- 学科
- 济(83096)
- 经济(83016)
- 管理(50376)
- 业(46195)
- 企(34898)
- 企业(34898)
- 中国(31302)
- 方法(27799)
- 农(25458)
- 地方(25367)
- 数学(23641)
- 数学方法(23391)
- 业经(20280)
- 农业(17021)
- 财(16759)
- 制(16662)
- 贸(15785)
- 贸易(15767)
- 银(15475)
- 银行(15462)
- 易(15188)
- 行(15059)
- 发(14462)
- 融(14240)
- 金融(14238)
- 环境(14182)
- 学(13626)
- 和(12865)
- 地方经济(12751)
- 理论(11918)
- 机构
- 学院(267917)
- 大学(262417)
- 济(109637)
- 经济(106966)
- 管理(98404)
- 研究(93983)
- 理学(82134)
- 理学院(81165)
- 管理学(79876)
- 管理学院(79382)
- 中国(73051)
- 京(57705)
- 科学(55773)
- 财(52529)
- 所(47114)
- 中心(42754)
- 江(42576)
- 研究所(41909)
- 农(40875)
- 财经(39996)
- 范(38670)
- 师范(38345)
- 北京(37344)
- 经(35939)
- 业大(35413)
- 州(35101)
- 院(34664)
- 经济学(32639)
- 农业(31475)
- 师范大学(30391)
- 基金
- 项目(166648)
- 科学(130415)
- 研究(128437)
- 基金(115330)
- 家(98561)
- 国家(97606)
- 科学基金(83231)
- 社会(80598)
- 社会科(76276)
- 社会科学(76257)
- 省(68035)
- 基金项目(60305)
- 教育(58885)
- 划(56064)
- 编号(54838)
- 自然(49804)
- 自然科(48563)
- 自然科学(48552)
- 自然科学基金(47569)
- 资助(46355)
- 成果(45229)
- 发(41888)
- 课题(39911)
- 重点(37547)
- 部(35522)
- 创(34443)
- 发展(34258)
- 展(33657)
- 年(33109)
- 项目编号(32384)
共检索到4287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营天
新发展视阈下,如何准确评估我国消费中心城市竞争力水平,对优化建设我国消费中心城市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立足于消费中心城市竞争力体系评价,结合Michael Porter的钻石模型挖掘影响我国消费中心城市竞争力的6个核心因素,并采用MA-SA指数计算2011-2022年我国消费中心城市竞争力指数,并从经济质量、就业质量和产业结构质量三个方面考察了消费中心城市竞争力提升产生的潜在影响。
关键词:
消费中心城市竞争力 钻石模型 经济质量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淑萍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大城市群的核心,在大区域经济中发挥巨大的引领和辐射作用。作为我国参与全球消费一体化竞争的重要平台,长三角城市群的“建群”机制不完善,在此区域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应超越单体城市提振消费的局限。根据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内涵和长三角城市群的演进历程分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竞争力指数(ICCI),对长三角城市群7个正在建设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竞争力开展实证测评。结果显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竞争力呈现行政等级梯度性、城市功能内源性和政府调控外生性,三类层级城市分别具有建设全球性、国际区域性和全国性消费中心城市的基础条件和优势,提出完善城市群网络体系的消费联结点和分层结构性推进的对策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郭志强 吕斌
在梳理、总结国家中心城市与世界城市相关理论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基于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功能特征,从城市自身及其与城市群协同发展两个方面构建了国家中心城市竞争力评价体系。在对数据进行无量纲标准化处理后,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我国九大国家中心城市的竞争力与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分析,根据评价结果对国家中心城市进行了综合排序,并将其划分为三个层级。将郑州市与其他层级国家中心城市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了郑州的城市发展定位、优势及制约因素等问题。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谢守红 罗红梅
从城市经济竞争力、基础设施竞争力、科技竞争力、对外开放竞争力、环境竞争力等5个方面选取14项核心指标,对我国中部地区的武汉、长沙、郑州、合肥、南昌、太原等6个中心城市的综合竞争力进行评价和分析,并得出若干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城市竞争力 中心城市 中部地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海丰 黄河东
中心城市是带动周边城市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提高中心城市竞争力是广西加快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但当前,还存在诸多制约广西中心城市竞争力提高的因素:各中心城市总体规模小、城市的集聚和扩散功能低、中心城市经济发展的环境差、城市规划和品牌意识弱、中心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底子薄。因此,应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提升产业层次、发展开放型经济、引进精英人才、融入区域经济合作,以提升中心城市竞争力,带动广西经济发展。
关键词:
广西 中心城市 区域经济 城市竞争力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赵春雨 薛曼
我国经济进入提质增效的新常态时期,制造业作为一国经济的“压舱石”,坚持新发展理念,在发展中信息化与工业化相融合,推进高速与高质、经济与环境相协调,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构建制造业强国的必由之路。文章基于新发展理念,分析制造业在新业态下发展状况,为提升产业竞争力,从制造业经济实力、创新潜力、绿色能力、融合动力四个方面构建制造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为科学测评制造业竞争实力提供借鉴,并为制造业其未来的发展提出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
制造业 竞争力 指标体系 发展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林晓 韩增林 郭建科 赵林
以环渤海地区中心城市为研究区域,通过建立城市金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突变级数法、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对环渤海地区中心城市金融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并通过威尔逊模型揭示了中心城市的辐射范围。环渤海地区中心城市金融发展不平衡,北京的城市金融竞争力遥遥领先于其他城市;环渤海地区并未形成一个紧密联系的金融辐射网络,金融一体化还不成熟,仍有金融盲区的存在;各中心城市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应打破地区间行政壁垒,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带动环渤海地区金融发展。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王力
以党的"十九大"召开为标志,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的历史背景下,提升金融中心城市金融竞争力对于推动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区域金融视角下,不同层级的金融中心城市整合金融资源的能力是不同的,要对金融中心城市金融竞争力进行客观评价,就必须建立科学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指标体系设计和评价模型构建,本文对中国大陆30个金融中心城市的金融竞争力进行实证评价,以便更加准确地把握金融中心城市在我国建立现代经济体系中的助推作用。
关键词:
金融中心城市 金融竞争力 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田美玲 方世明
文章以汉江流域为背景区域,通过建立汉江流域中心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四个时间断面(2000年、2005年、2010年、2013年)对9个城市进行城市竞争力评价和排序,并运用空间表达和空间插值的方法分析城市竞争力的时空演变情况。评价结果显示:襄阳的城市竞争力综合得分最高,作为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具有明显的优势。进而根据评价结果,揭示了9个城市竞争力的总体演变、主成分演变与影响因素演变的特征和规律;根据4个时间断面上城市竞争力的等级分布图与空间插值效果图,揭示了9个城市竞争力的空间演变特征和规律。
关键词:
汉江流域 中心城市 竞争力评价 时空演变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丛海彬 邹德玲 郑长娟
根据城市创意竞争力内涵,建立包含创意资源整合力、环境支撑力、网络运行力、绩效表现力和可持续发展力为内容的创意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选取2004和2013年数据,采用熵权系数法,对中国34个主要中心城市创意竞争力水平进行测度,运用Arc GIS软件对其进行地理空间的可视化表达,动态分析其时空格局演变。研究表明:各中心城市创意竞争力水平存在显著的梯度差异,呈现出东强、中平、西弱的特征;不同时期各中心城市创意竞争力也呈现出变化特征的差异;各中心城市创意竞争力总体呈现多层次的空间演变态势,各创意竞争力指标的空间分布格局较为散乱。
关键词:
中心城市 创意竞争力 综合评价 时空演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曾鹏 蒋团标 覃顺梅
中心城市是一个结构复杂的大系统,其发展是系统内各个子系统综合作用的结果。但这种"综合作用"并不是各个子系统的简单相加,而是靠各个子系统科学地组合以求得系统"整体效应"的最优化。因此,对中心城市综合竞争力进行分析评价,首先应该利用物理学和数学中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通过系统分析将中心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总目标系统划分为若干个子系统,建立中心城市综合竞争力的系统结构。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赖力 张婧欣 孙煜 曹圆媛
新能源产业技术含量高,产业带动作用强,市场发展潜力巨大,是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引领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领域。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发展,影响新能源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及其内在逻辑发生深刻变化,亟待加强战略思维,积极有效应对。借鉴波特的钻石竞争力评价模型,构建了行业低碳竞争力分析的“绿钻”模型,揭示双碳背景下影响新能源行业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及其运行机制、内在逻辑,提出促进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五位一体”产业创新体系,即产业链供应链模式创新、产品应用场景创新、绿色经贸规则应对创新、关键脱碳资源管理创新以及政府政策支持创新,为我国新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碳达峰碳中和 新能源行业 产业低碳竞争力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杨新海 王勇
遵循改革开放以来制度变迁主线,以市县关系为切入点,从城市管治的角度重点探讨地区中心城市行政区域经济强化而中心城市本体实力和综合功能却相对弱化的原因,从制度创新和非制度因素创新两个方面分析并提出了提升地区中心城市竞争力的对策和措施。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朱俊成 杨益明 黄继发
中心城市是区域发展的核心,是经济区域内生产和交换集中的地方,承担组织和协调区域经济活动的作用。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心城市竞争力进行定量化研究,在此基础上对中部省域中心城市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潜力与条件、竞争力差异等进行了研究,认为中部地区多中心竞争是限制竞争力、协调与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合作与互动是中部地区整合优势与协调发展的路径选择。结合"两型社会"建设的要求,从区域经济、产业、要素流等方面提出了通过加强自主创新、促进区域合作、发展现代服务经济等培育竞争力与协调发展战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