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49)
2023(10521)
2022(8826)
2021(8082)
2020(6171)
2019(13878)
2018(13668)
2017(24784)
2016(13921)
2015(15530)
2014(16079)
2013(15784)
2012(15313)
2011(14237)
2010(14753)
2009(13797)
2008(13850)
2007(13042)
2006(12045)
2005(11065)
作者
(41214)
(34049)
(33997)
(32298)
(21711)
(16513)
(15546)
(13223)
(13082)
(12773)
(11768)
(11552)
(11382)
(10986)
(10713)
(10309)
(9977)
(9857)
(9839)
(9805)
(8956)
(8399)
(8306)
(8147)
(7886)
(7717)
(7672)
(7620)
(7076)
(6924)
学科
(62906)
经济(62833)
(38103)
管理(34841)
(30320)
(26299)
企业(26299)
中国(23105)
地方(23044)
农业(20630)
业经(19537)
方法(15805)
(14675)
(14158)
(13339)
(12781)
理论(12194)
(11927)
银行(11915)
教育(11855)
(11758)
金融(11754)
地方经济(11656)
(11592)
数学(11105)
数学方法(10954)
发展(10488)
(10435)
(10225)
环境(9825)
机构
学院(207635)
大学(202501)
(79316)
经济(77180)
研究(74923)
管理(69662)
中国(57971)
理学(56941)
理学院(56084)
管理学(55064)
管理学院(54629)
(44974)
科学(44219)
(40042)
(38378)
(36738)
(36244)
(34694)
中心(34518)
师范(34451)
研究所(33745)
(30004)
财经(29602)
北京(29275)
师范大学(27130)
业大(26971)
农业(26909)
(26525)
(26353)
(26221)
基金
项目(121361)
研究(98684)
科学(93928)
基金(81675)
(69394)
国家(68536)
社会(61573)
社会科(57654)
社会科学(57643)
科学基金(57198)
(50378)
教育(45375)
编号(43921)
基金项目(42349)
(41040)
成果(39020)
(33028)
课题(32183)
资助(31547)
自然(31231)
自然科(30349)
自然科学(30346)
自然科学基金(29745)
重点(27923)
发展(27384)
(27021)
(26873)
(26379)
(25878)
项目编号(25019)
期刊
(113458)
经济(113458)
研究(72149)
中国(55126)
(41452)
教育(37445)
(31908)
学报(30977)
科学(29320)
农业(27035)
管理(26981)
大学(24609)
(24418)
金融(24418)
学学(22380)
业经(22204)
技术(18714)
财经(15770)
经济研究(15357)
问题(14754)
图书(13833)
(13759)
(12170)
(11756)
(11243)
论坛(11243)
农村(10958)
(10958)
农业经济(10920)
书馆(10837)
共检索到3509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发钦   刘莉莉   刘源渊  
文化振兴是新时代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通路,也是联结“五大振兴”的重要关钮。创新民族地区乡村文化治理,需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以新发展理念推动实现乡村文化的创新转化、协调融合、绿色发展、产业开放和共建共享,从增强价值认同、完善制度机制和夯实产业基础等三个维度优化乡村文化治理。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闫振国  
我国少数民族众多,民族地区分布广泛,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是增加民族地区内生发展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升地区经济的重要路径,对于推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立足民族地区乡村产业发展,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导向,对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日月藏族乡兔儿干村乡村产业发展进行分析,对存在问题和面临困境给出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苏荣  
因为优越的自然资源与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民族地区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有助于当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及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但民族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国家层面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大多位于民族地区,所以在民族地区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必然面临着诸多因素的制约。基于此,在民族地区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有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那就是要维护好国家的生态安全。因此,民族地区要积极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产业,加强乡村生态环境监测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力度,同时还要建立和完善乡村旅游生态补偿机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苏荣  
因为优越的自然资源与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民族地区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有助于当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及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但民族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国家层面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大多位于民族地区,所以在民族地区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必然面临着诸多因素的制约。基于此,在民族地区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有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那就是要维护好国家的生态安全。因此,民族地区要积极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产业,加强乡村生态环境监测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力度,同时还要建立和完善乡村旅游生态补偿机制。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尹清龙  李凯  
发展民族地区文化产业是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切实举措、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支撑、灿烂多元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本然旨归、践行“两山”理念的生动诠释。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在推进脱贫攻坚战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中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仍不可忽视产业规模单一的“广度”困境、科技赋能缺失的“热度”困境、新型人才不足的“硬度”困境、文化价值偏离的“温度”困境以及文化品牌孱弱的“黏度”困境。纾解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困境,要从立足差异性、注重集聚性、聚焦创新性、落实双效性、把握延展性着手,深挖民族文化资源以明确产业方向、统筹规划发展战略以增加产业产出、依托新兴科学技术以促进产业升级、统筹协调价值归属以助力产业发展、开发打造特色品牌以提升产业美誉。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马胜春  张天宇  高睿  
依据经济增长及发展经济学相关理论建立民族地区经济增长模型;基于2003—2018年民族地区相关数据,运用Lasso回归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对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的动力进行解析,结果表明:人力资本水平提高对民族地区经济增长具有非常显著的促进作用;固定资产投资对民族地区经济增长具有较显著的推动作用;内贸水平、人口数量、城镇化水平对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也很显著。基于对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的动力分析并结合新发展理念,进而提出民族地区未来高质量增长的路径:大力推进对民族地区的财政支持;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推动民族地区技术创新;推动民族地区产业嵌入全国产业链,实现高级化协调发展;促进民族地区内外双循环。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静佳  
民族地区乡村参与旅游发展应以乡村为主导还是以外来利益为主导一直是旅游发展中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对云南普达措国家公园内洛茸藏族村旅游发展过程和乡村参与旅游的现状进行梳理,在厘清洛茸村参与旅游发展的相关效应基础上,提出需要吸引包括政府、企业、第三方力量和乡村村民在内的多元化的乡村治理主体参与旅游发展,将有助于构建基于乡村能力建设基础上的网络化治理机制,形成多中心治理的旅游发展路径。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严秀英   黄雪花   周红伟  
教师的教育信念是教师研究的重要议题,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运用教育叙事研究法对一位边疆民族地区乡村教师进行研究,分析其坚守乡村教育30多年的教育信念。研究发现,该教师教育信念的发展过程分为4个阶段,萌芽阶段教育信念受到社会文化和“教师”原型的影响;初步形成阶段教师教育信念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学校文化、学校领导和学校资源,教师的责任感处于“自在”状态,尚未对教师的教育信念产生显著影响;重构阶段教师责任意识的觉醒促进教育信念的澄清与升华;自觉践行阶段,教师责任意识得以强化,具备终极责任意识,使教师履行责任的行为表现出稳定性和自觉性,对教育信念的提升起着关键作用。本研究有益于坚定教师扎根民族地区乡村教育的教育信念,促进民族地区乡村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赵鑫  
乡村教师乃乡村教育之本,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作为吸引人才就业、促进教师安业与乐业的力量,既是民族地区乡村教育亟待弥补的"短板",也是民族地区乡村教育振兴的"着力点"。当前,民族地区乡村教师存在贤才难招、现才难留以及英才难育等问题。为此,民族地区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的提升应针对当地乡村教育的特殊需要,以"专业"、"法治"、"民生"和"系统"等理念为导向,采取多元联动的措施提升乡村教师职业供给力、增强乡村教师职业保障力、提高乡村教师职业发展力,确保民族地区乡村教师"引得来"、"留得住"并"教得好"。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乔云霞  李峻  
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契合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的现实需求、平衡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内生动力与外在动力的必然选择、缓解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有效供给与个性需求的内在要求。应以“创新驱动”系统推进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多维创新;以“自觉协同”有效强化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多方联动;以“样态精准”合理满足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多元需求;以“高度开放”积极践行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多态融合;以“标准高效”适切衡量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多重效益,从而展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回应现实、应对挑战的高质量解题能力。因此,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地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在于加强顶层设计,凝聚民族地区职业教育质量变革的认知广度;落实以人为本,汇聚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动力变革的实在温度;依托村镇经济,积聚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效率变革的强大力度;嵌合乡土文化,归聚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价值变革的内驱深度。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曹端波  陈菓  
西部民族地区乡村旅游是一种集乡村旅游与民族旅游于一体的旅游形式,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由于西部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因此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必须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以实现经济—环境的良性循环。西部民族地区相对于东部而言,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差距,而且有社会发展的差距、人类发展的差距。西部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应与西部民族的发展相结合,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李少惠   何志强  
随着我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日臻完善,其治理有效日益成为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文章以贵州滚龙文化节为例,结合乡村场域特征,以关联性和公共性为种差属性,梳理贵州四村滚龙文化治理过程的资源选择样态。发现在公共文化服务治理资源耦合互动作用下,四村在地性呈现出传统行政、传统惯习、科层参与、民间组织四种资源组合路径。通过比较发现本地公共文化服务治理在地化形塑了乡村共同体供给的简约治理模式、普惠性供给的科层治理模式、价值共创的整合治理模式。同时也发现乡村社会情境与现代治理技术资源的适用性、治理资源更迭带来的不可持续性风险、治理资源的选择与组合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日益凸显。在乡村文化治理现代化的要求下,应注重以数字技术赋能治理资源升级、以差异性引领多元治理资源整合、以优秀传统文化张力激活治理资源韧性等要素功能,助力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治理有效和乡村振兴的实现。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景福  黄江  
民族地区推进乡村振兴、构建高品质现代化的乡村产业体系应努力遵循生态化机制、市场化机制和产业结构优化机制,形成持续增强乡村产业竞争力和创新发展力的新格局。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的基本路径包括推进龙头企业“上山下乡”的产业链一体化规模经营,实现“小农户”与大公司及现代产业融合衔接;挖掘少数民族文化内涵塑造特色产业的文化品牌,提升区域特色产业市场竞争力;发挥民族地区绿水青山、特色文化的资源优势,构建乡村“一二三产业综合体”,依托景区“增长极”拓展“文化+生态”的深度乡村旅游,依托特色资源推进特色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及采取多种途径对“三农”“三牧”进行以素质能力、专业技术提升为目标的“技术赋能”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雄瑾  陈守辉  
乡村旅游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模式,是新农村建设的富民产业。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乡村旅游产业获得了更好更大的发展机遇。但许多地方由于政府规划编制滞后,引导乏力,导致乡村旅游无序开发。本文通过分析融水县乡村旅游发展优势、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构思了民族地区未来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以期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彭永庆  
当前乡村文化多从文化的表象层面进行建设,一是相对现代文化或主流文化的认识,针对贫穷与落后的现状而采取的一系列改造建设工程;二是从文化多样性原则出发,针对快速消失和同质化现状而采取的一系列保护工程。这忽略了文化空间及其整体性的内在关联。透过文化政策实现乡村社会的发展和文化自觉,社区营造作为一种强调社区自主的文化重构过程,对建立以民族村寨为社区平台的乡村文化建设机制具有借鉴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