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61)
- 2023(16810)
- 2022(14339)
- 2021(13514)
- 2020(11078)
- 2019(25691)
- 2018(25322)
- 2017(47437)
- 2016(25836)
- 2015(28988)
- 2014(28862)
- 2013(28691)
- 2012(26761)
- 2011(24414)
- 2010(24330)
- 2009(22117)
- 2008(21619)
- 2007(18682)
- 2006(16685)
- 2005(15063)
- 学科
- 济(110264)
- 经济(110161)
- 管理(69837)
- 业(65880)
- 企(52435)
- 企业(52435)
- 方法(45113)
- 数学(39028)
- 数学方法(38589)
- 中国(34977)
- 农(29345)
- 地方(27210)
- 业经(24502)
- 财(23577)
- 学(23028)
- 贸(21601)
- 贸易(21581)
- 易(20924)
- 农业(19913)
- 制(19273)
- 环境(17685)
- 银(17499)
- 银行(17456)
- 和(17154)
- 理论(16982)
- 行(16885)
- 融(16859)
- 金融(16857)
- 技术(16414)
- 发(16060)
- 机构
- 大学(367324)
- 学院(363726)
- 济(149449)
- 经济(146283)
- 管理(140040)
- 研究(132737)
- 理学(120449)
- 理学院(118978)
- 管理学(116916)
- 管理学院(116248)
- 中国(99750)
- 科学(81505)
- 京(81050)
- 所(67227)
- 财(66522)
- 研究所(61273)
- 农(59251)
- 中心(58628)
- 业大(53097)
- 江(52999)
- 财经(52858)
- 北京(52451)
- 范(51353)
- 师范(50900)
- 院(48653)
- 经(48254)
- 农业(46193)
- 经济学(44983)
- 州(43186)
- 师范大学(41587)
- 基金
- 项目(248195)
- 科学(195591)
- 研究(182300)
- 基金(179802)
- 家(157696)
- 国家(156404)
- 科学基金(133388)
- 社会(115029)
- 社会科(109119)
- 社会科学(109095)
- 省(95254)
- 基金项目(94953)
- 自然(85845)
- 自然科(83860)
- 自然科学(83842)
- 教育(83591)
- 自然科学基金(82314)
- 划(81268)
- 资助(74269)
- 编号(73390)
- 成果(60281)
- 发(56450)
- 重点(56138)
- 部(55064)
- 课题(51963)
- 创(51055)
- 创新(47721)
- 国家社会(47713)
- 教育部(47027)
- 科研(47005)
- 期刊
- 济(167362)
- 经济(167362)
- 研究(114474)
- 中国(76678)
- 学报(57545)
- 科学(54302)
- 农(54298)
- 管理(52991)
- 财(47631)
- 教育(46184)
- 大学(43524)
- 学学(40433)
- 农业(38400)
- 融(32641)
- 金融(32641)
- 技术(31804)
- 经济研究(27491)
- 业经(26774)
- 财经(25347)
- 问题(21874)
- 经(21784)
- 业(20919)
- 图书(20531)
- 贸(18020)
- 科技(17714)
- 技术经济(17502)
- 世界(17026)
- 理论(16971)
- 资源(16807)
- 现代(16246)
共检索到5528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圆 郝枫 李婧文
基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首先以时序全局主成分方法测度中国大陆31个省区市的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而借助Dagum基尼子群分解法揭示地区差异,通过耦合协调与灰色关联方法识别各地区内部发展差异;最后选用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技术,探讨新发展理念对高质量发展水平的作用强度及相对重要性。研究发现:(1)我国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总体差异有所减小,尽管子群内存在明显分化,但超变密度差异才是其首要来源。(2)近年来,我国高质量发展水平与新发展理念达到较强关联,但耦合协调度尚未收敛。东部地区耦合协调等级普遍较高,而中部地区发展速度最快,多数省份跨越濒临失调状态,仅少数西部省份处于轻度失调阶段。(3)新发展理念对高质量发展水平有明显促进作用,东部地区以创新和开放为主导因素,中西部地区则在绿色与协调方面更具优势。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高雪 尹朝静
[目的]从经济发展阶段的视角出发,系统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发展质量内涵的变化,并根据进入新时期以来的新发展理念,对中国农业发展质量水平进行测度与评价。[方法]根据新发展理念,构建农业发展质量指标体系,利用省级面板数据与“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分析中国农业发展质量的时空变化情况。[结果]改革开放前,农业发展质量的重点是解决农产品短缺问题。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逐步建立和经济开放度提升,农业发展质量的重点在于“好不好”。进入新时期,农业发展质量的重点是全方面与多维度的。据此,从创新、协调、开放、绿色和共享五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并进行测度。测度结果显示,2012—2018年中国农业发展质量指数呈逐渐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是6.300%。其中,协调发展指数对农业发展质量指数的贡献度最大,绿色发展指数次之,共享发展指数再次之。分区域看,农业发展质量水平呈现“东高西低”的态势,且这种差距具有收敛趋势。[结论]促进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要加强农业技术创新,重视农业的提质增效与区域间统筹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石丹 王涛
文章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区域高质量发展指标评价体系,对中国31个省份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研究,描述了中国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现状及其动态趋势。通过采用空间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对区域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空间收敛特征进行验证,反映了中国区域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不平衡且空间相关的问题,得出区域高质量发展水平收敛效应显著的基本结论,提出应充分考虑地区差异,加强绿色协调共享发展的科学谋划和提高开放与创新成效等政策建议,以期为新发展理念下的空间格局优化与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或参考的研究目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石丹 王涛
文章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区域高质量发展指标评价体系,对中国31个省份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研究,描述了中国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现状及其动态趋势。通过采用空间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对区域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空间收敛特征进行验证,反映了中国区域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不平衡且空间相关的问题,得出区域高质量发展水平收敛效应显著的基本结论,提出应充分考虑地区差异,加强绿色协调共享发展的科学谋划和提高开放与创新成效等政策建议,以期为新发展理念下的空间格局优化与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或参考的研究目的。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振举 李小想
本文选取2010-2020年我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构建数字贸易与流通业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模型,实证分析二者的空间分布特征和耦合协调水平。研究得出,考察期间我国数字贸易水平增速变化趋势并不稳定,流通业高质量发展增速呈波动上升趋势;数字贸易与流通业高质量发展间呈现高度耦合状态,东部地区耦合关系呈波动现象;数字贸易与流通业高质量发展间协调关系处于低度协调阶段,东部最高、西部次之、中部最低。基于此,提出强化顶层设计,创新协调体制;加快数字新基建布局,夯实产业融合根基;建构网络安全屏障,严守信息安全红线;推动智能化转型,塑造数字化发展优势,全方位强化数字贸易与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协调能力。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张瀚丹 李娅
数字经济与林业高质量发展的深度融合是推动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的关键力量。文章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比中国30个省份数字经济与林业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及时空演化规律,并借助障碍度模型诊断关键障碍因素。结果显示:(1)2011-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与林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稳步提升,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年均增长率为11.16%,林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年均增长率仅为3.05%。二者相互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林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也较高。(2)两大系统耦合协调度持续提高,从2011年的0.32提高到2021年的0.46,且在空间上存在“从北到南,自西向东”逐渐升高的地区异质性,数字经济与林业高质量发展的协同效应存在正向溢出效应。相对发展类型由数字经济滞后型向林业高质量发展滞后型转变。(3)低水平的林业经济增长、数字产业化、数字创新发展是阻碍两大系统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文章系统把握了我国数字经济与林业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现状、地区差异及空间相关性,建立了数字经济系统与林业高质量发展系统的耦合作用机制,一定程度上扩展了二者的耦合机理与评价维度。基于研究结论,得出政策启示:应大力提升数字经济与林业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的增长潜力,重视并完善以西北地区为代表的相对落后地区数字经济带动林业高质量发展的协调发展机制,打破区域壁垒,并持续推进数字创新。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军 边志强
本文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五大维度37个具体指标的综合评价体系,利用熵权TOPSIS法测算了2003-2018年115个资源型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使用障碍度模型对评价指标障碍度进行了测度分析。进一步,从四大板块、不同成长阶段和不同资源类型的分类视角对资源型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差异进行了探讨,并采用Dagum基尼系数刻画了发展差异及来源。结果表明,资源型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较低,但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五大维度发展差异较大,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贡献度不一;优化产业结构、增强环保力度、提高创新产出、加强对外开放和促进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是资源型城市发展面临的主要难题但同时也是重要突破口;资源型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差异呈现逐步降低趋势,区域间差异是区域总体差异产生的主要根源。本文可为全面科学认识我国资源型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现状,推动其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鲁亚运 原峰
文章在探讨海洋经济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机理,及构建海洋经济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信息熵构建综合指数,运用耦合理论分析两者耦合协调关系,并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海洋经济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处于“倒U”型发展趋势的两个不同阶段,即海洋经济水平差异呈扩大趋势,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差异处于缩小阶段;区域海洋经济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广东、上海位于第一梯队,广西、海南、河北位于第三梯队,其他省份位于第二梯队;东海海区内的地区差异较小,且耦合协调度差异有缩小的趋势;区域间的海洋经济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水平不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不同耦合协调水平的地区其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因素有所差异,人力资源、国内消费分别是耦合协调水平低和高的地区的主要影响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喻平 张敬佩
文章以我国五个经济区域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绿色金融和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体系,选取2011—2018年相关指标数据测算了各区域绿色金融和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水平;进一步引入实证模型,测算了各区域两系统间历年的耦合关联度和协调度,并对研究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我国五个经济区域的绿色金融和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且绿色金融对高质量发展存在明显的正向推动作用,但作用效果存在阈值效应,只有确定合理的绿色金融发展步伐,才能有效推动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绿色金融 高质量发展 耦合协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范玉凤 马宇博 于瑞卿
文章以京津冀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基于超效率SBM模型和ML指数分析城市群创新效率;基于熵值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测度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水平;结合两者测度结果,使用耦合协调模型定量探析两者耦合关系及协调程度。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群创新效率及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城市群的创新效率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差异在逐渐缩小,但2018年来两个系统间耦合水平和协调性呈现低水平发展趋势,两个系统不协调的问题逐渐显现。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程建平
本文基于熵值法与耦合协调模型测算物流业发展水平、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以及二者的耦合协调度,并采用地理探测器分析两者耦合协调的主要驱动因素,探究物流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分异机理。研究发现:在样本期间内,物流业发展水平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均呈现平稳上升趋势;物流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呈现上升态势,但协调水平总体处于较低区间且区域差异显著,呈现出东、中、西依次递减的空间格局;物流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一直呈正向空间集聚;人口规模、城镇化水平、政府支持、经济发展水平和投资强度对物流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空间布局发挥综合影响作用,且不同时期驱动因子的作用强度也不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建国 李悦
为更好地对人口高质量发展水平开展定量分析,文章从4个维度选取13个指标,对我国30个省份2011—2021年的人口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采用空间相关性分析、核密度估计以及Markov链对我国人口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动态演进趋势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全国层面,我国人口高质量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空间集聚特征明显。(2)区域层面,地区发展不均衡现象突出,东部地区的人口高质量发展水平始终高于全国水平,地区整体水平提升速度快、差距小;中部地区稳步提升,极化现象明显缓和;西部地区水平较低,区域差距扩大。(3)不同发展水平均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也存在变化的可能性;同时,邻近省份人口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变化也会影响本省人口高质量发展水平的跃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思薇 陈西坤
中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科学测度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分析其演化趋势,对持续推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基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构建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基于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模型测算中国30个省份2011—2020年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最后通过标准差椭圆技术分析其空间区位分布特征,并利用核密度估计方法揭示全国及四大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部差异及演进规律。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稳步上升趋势,但区域差异显著,表现出“东高、东北次之、中平、西低”的梯度分布特征;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分布重心向西和向南移动,空间集聚性表现为先扩散后集聚;东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两极分化趋势,其余区域均稳步上升且无极化现象。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豫新 赵奕萌
本文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体系,采用机器学习方法对我国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和聚类分析,并运用莫兰指数、泰尔指数分解进一步探索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空间非均衡性及其成因。研究发现,2013~2019年我国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稳步提升,但在区域上存在"东高西低"现象,各省(区、市)差距逐渐扩大;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具有明显的集聚特征和非均衡特征。基于此,提出我国应依据新发展理念内涵全方位推进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明确重点方向和突破口,因地制宜推进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加强区域合作与扶持、培育新型城市群,建立跨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削弱空间非均衡性。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孟勐珺 王应明 叶菲菲
本文基于2015~2019年中国省域数据,建立物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关联系数标准差测算指标权重,运用证据推理测度我国物流业发展水平,运用空间计量方法揭示空间分布特征及速度与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稳步提升的态势;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呈现非均衡性和稳定性;我国物流业于2019年步入“高质量-高速度”发展阶段。旨在为推动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提供可量化的参考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