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88)
- 2023(15155)
- 2022(12815)
- 2021(11832)
- 2020(9733)
- 2019(21719)
- 2018(21285)
- 2017(40242)
- 2016(21558)
- 2015(24070)
- 2014(23738)
- 2013(23259)
- 2012(21749)
- 2011(19999)
- 2010(20216)
- 2009(18920)
- 2008(18594)
- 2007(16483)
- 2006(14851)
- 2005(13945)
- 学科
- 济(95370)
- 经济(95247)
- 管理(63138)
- 业(56099)
- 企(43962)
- 企业(43962)
- 方法(32369)
- 中国(32352)
- 数学(28158)
- 数学方法(27903)
- 农(26635)
- 地方(25466)
- 财(25289)
- 制(22225)
- 业经(21754)
- 贸(19317)
- 贸易(19300)
- 易(18750)
- 农业(17646)
- 银(17605)
- 银行(17587)
- 融(17210)
- 金融(17207)
- 行(17126)
- 学(16940)
- 环境(16126)
- 体(15126)
- 发(14902)
- 地方经济(14286)
- 技术(13603)
- 机构
- 学院(306139)
- 大学(305182)
- 济(135573)
- 经济(133011)
- 研究(113802)
- 管理(112444)
- 理学(95274)
- 理学院(94073)
- 管理学(92717)
- 管理学院(92112)
- 中国(88998)
- 京(66138)
- 财(65532)
- 科学(65388)
- 所(57269)
- 研究所(51311)
- 中心(50659)
- 财经(50179)
- 农(47147)
- 江(46726)
- 经(45599)
- 经济学(43176)
- 北京(42524)
- 范(41886)
- 师范(41511)
- 院(41371)
- 业大(39616)
- 经济学院(38620)
- 财经大学(37125)
- 州(37023)
- 基金
- 项目(199041)
- 科学(158796)
- 研究(149757)
- 基金(145844)
- 家(126735)
- 国家(125716)
- 科学基金(107503)
- 社会(99091)
- 社会科(94106)
- 社会科学(94086)
- 省(75917)
- 基金项目(75587)
- 教育(67830)
- 自然(65151)
- 划(64403)
- 自然科(63625)
- 自然科学(63610)
- 自然科学基金(62470)
- 编号(59519)
- 资助(59149)
- 成果(49641)
- 发(48147)
- 重点(45975)
- 部(45213)
- 课题(42711)
- 国家社会(42411)
- 创(41577)
- 制(41245)
- 发展(39370)
- 教育部(39176)
- 期刊
- 济(160274)
- 经济(160274)
- 研究(100502)
- 中国(69018)
- 财(50183)
- 农(45259)
- 管理(44487)
- 学报(43269)
- 科学(43243)
- 教育(34744)
- 大学(33780)
- 融(33487)
- 金融(33487)
- 学学(31685)
- 农业(30811)
- 经济研究(26959)
- 业经(25923)
- 财经(25735)
- 技术(25369)
- 经(22311)
- 问题(20856)
- 贸(18569)
- 世界(16867)
- 国际(16617)
- 业(16394)
- 技术经济(14268)
- 现代(13704)
- 商业(13651)
- 资源(13602)
- 科技(13495)
共检索到4855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袁柳 李勤昌
东道国的制度环境影响外国投资的制度性成本,是影响外国投资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本文融合“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战略要求,从制度环境视角探究不同收入水平的东道国制度环境对中国OFDI的影响差异,期望为中国OFDI区位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和工具支持,从而助力提升中国经济外循环质量。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与中高收入东道国之间的管制性距离负向影响中国OFDI规模,中国与低收入东道国之间的管制性距离正向影响中国OFDI规模;规范性距离和认知性距离均负向影响中国OFDI规模;鼓励性的东道国政府FDI态度正向影响中国OFDI规模。本文对现有文献的边际贡献在于,在既有的三维度制度距离分析框架内加入东道国政府FDI态度变量,形成四维度分析框架,丰富了制度距离研究理论框架,提高了制度距离研究的实践指导性。同时,依据经济发展水平决定投资制度质量、制度质量决定制度距离的逻辑,按收入水平将样本国家划分为低收入东道国(低制度质量东道国)、中高收入东道国(中高制度质量东道国),具体地考察制度距离对中国OFDI影响的异质性,以保证估计结论能更有效地为中国OFDI区位选择提供指引。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邓明
利用2000-2009年中国在73个国家和地区的OFDI数据,基于空间面板数据模型,从东道国制度质量、东道国与中国之间的制度距离等方面考察了东道国制度因素对中国OFDI区位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和法治制度对发展中国家吸收OFDI有显著的正影响,而对发达国家的影响则不显著;"制度距离"对东道国吸收OFDI有显著的负面影响;中国在发达国家成功投资的经验会通过文化制度、经济制度和法治制度溢出到与其制度"相邻"的发达国家,而在发展中国家,溢出路径为经济制度和法治制度。研究结果还表明,双边汇率以及东道国资源禀赋都是影响中国OFDI区位分布的重要因素。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华容 王晓轩 黄漫宇
本文分析了心理距离的七个维度,也即语言差异、宗教信仰差异、文化距离、产业发展差异、政治体系差异、教育水平差异和地理距离影响OFDI区位选择的传导机制,并运用2004—2013年中国OFDI的主要数据,在心理距离、心理距离的七个维度以及根据OFDI动机所确定的三个控制变量回归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关的实证研究。结论表明:在心理距离的七个维度中,对于中国OFDI区位选择影响程度最大的为语言差异,其次为政治体系差异,文化距离最小。克服语言差异与政治体系差异所带来的障碍成为中国跨国企业对外投资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而产业发展差异与中国OFDI存在正向线性关系,反映了中国OFDI过程中寻求战略资产已经成...
关键词:
OFDI 心理距离 文化距离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瑞良
基于制度距离视角,以"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为研究对象,建立扩展的投资引力模型,实证检验制度距离对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区位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管制性制度距离和规范性制度距离对企业的区位选择有负向影响;传统影响因素对中国企业在沿线国家的选择行为仍然重要。基于管制性制度距离的复杂机制,本文对其方向性加以区分并检验,发现中国企业选择制度环境较好的国家投资时,制度距离的影响更大。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会金
《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与《关于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相继发布,对政府审计制度的创新提出更高的要求。政府审计协同治理是审计制度创新发展的组成部分,两文件中多次提到资源协调、统筹推进、信息共享等事项。协同治理是政府审计提高公共经济权力监督质量与效率的制胜法宝,是政府审计高效服务于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文章以"协同学"理论为基础,分析协同治理促进审计制度创新的内涵与意义,并进一步探索协同治理完善政府审计工作的措施与路径。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先明 王巧然
近年来中国能源对外依存度不断增加,面对持续增长的国内能源需求和长期存在的国际能源市场风险,能源对外直接投资成为中国利用国外能源、开拓国外能源市场的重要手段。海外能源投资的区位导向是否与其他类型投资一致?本文运用负二项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基于中国2006—2015年对57个国家的能源投资企业/项目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企业海外能源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企业海外能源投资区位选择受东道国的资源禀赋优势和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并且偏好与中国制度差异较小的国家,符合"制度接近论";东道国与中国的制度距离会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东道国能源禀赋、发展水平对海外能源投资的吸引力;同时,制度距离对中国能源对外投资的区位选择呈现非对称效应,在制度质量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制度距离对中国能源对外投资具有不同的作用。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能源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具有现实参考意义。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邵宇佳 刘文革 陈红
由于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OFDI)存在制度适应成本,东道国与母国之间的制度距离会对企业OFDI产生负向影响。基于2003—2015年中国对140个国家和地区OFDI的分析表明:中国企业的OFDI具有明显的市场寻求动机和战略资源寻求动机,其中,市场寻求型OFDI表现出显著的互补效应,战略资源寻求型OFDI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挤出效应;东道国与中国的制度距离会通过投资动机影响中国企业OFDI的区位选择,即倾向于向制度距离较小的国家和地区进行OFDI,且制度距离会弱化市场寻求型OFDI的互补效应和战略资源寻求型OFDI的挤出效应。站在企业角度来看,中国企业在进行OFDI时并不具有"制度风险偏好",而是表现出"制度风险规避"特征:选择对其自身发展来讲制度风险较小(制度距离较小)的目标市场进行OFDI。因此,中国应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提升国内制度质量,加强国际经济合作,并增强企业的制度适应能力,以有效减小制度距离对企业OFDI区位选择的约束,进而优化OFDI区位分布,提高OFDI效益和质量。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綦建红 李丽 杨丽
为了探索文化距离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区位选择的影响,本文首先采用四种方法对文化距离进行全面测度,然后基于2003-2010年中国对40个东道国及地区OFDI的面板数据,利用PCSE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文化距离对OFDI区位选择的影响不是简单的正负向关系,可能存在门槛效应。对此,进一步采用Hansen非线性门槛模型检验,不仅完整地刻画出二者之间的U形关系,而且给出了合理的解释与说明。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田冠军 胡珺媛 袁媛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在对经济环境、发展阶段和制约条件变化的审慎思考下做出的必然抉择,是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举措。通过分析我国在国内消费能力、关键核心技术、产业链供应链、高水平"走出去"等方面面临的关键问题,明确"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政府审计定位;围绕关键问题和审计定位,分析政府审计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预警反馈机制、调控协调机制和评价问责机制。以此为基础,提出政府审计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实施路径及建议。
关键词:
政府审计 双循环 作用机制 实施路径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祁春凌 邹超
基于经济自由度指数、全球政府治理指数以及荷兰学者Hofstede的国家文化指数,全面构建了东道国经济、法治和文化制度的评价指标,利用2003-2009年我国在51个东道国的对外直接投资(OFDI)数据,考察了东道国正式与非正式制度、正式与非正式制度距离对中国OFDI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OFDI受到制度因素的驱动,具有显著的"弱效制度"规避和"强效制度"寻求动机。具体来看,东道国较高的经济制度和法治制度质量对我国对外投资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东道国正式制度质量越是优于我国,越能吸引我国的投资。非正式制度方面,东道国华裔关系资产对我国的投资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非正式制度距离(文化距离)会对我国的...
关键词:
制度质量 制度距离 对外直接投资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薛求知 帅佳旖
近年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增长迅速,其中区位选择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决策,事关投资成败与资源配置效率。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发现,以国家为分析单位的研究容易忽略企业间的差异,而特定东道国的投资经验比一般性国际化经验更具有针对性,所产生的知识是企业异质性的重要来源。根据制度理论和组织学习理论,基于2001—2016年制造业上市公司对外投资区位数据,运用条件Logit模型探索对外直接投资中制度距离、东道国直接和间接投资经验与区位选择的关系发现,制度距离降低企业进入东道国的意愿,企业倾向于选择制度距离更小的东道国;企业自身在东道国的直接投资经验可提高企业再次进入意愿,并减弱制度距离的负向影响;企业既可通过自身经验积累知识,也可通过向其他在东道国的中国企业学习,提高该区位的吸引力,但因学习效应与竞争效应并存,东道国间接投资经验与区位选择之间呈"倒U型"关系。鉴于制度距离的影响因企业而异,我国企业在进行海外布局时,一定要科学、合理地选择东道国。对于制度距离大的发达国家,企业可在充分考虑竞争效应的前提下,通过向其他中国企业学习模仿,降低进入风险;对于制度距离小的其他国家或地区,应借助企业在母国市场的竞争优势或既有海外分支机构经验,逐步培育国际化经营能力,完善在东道国的布局,减少外来者劣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杜江 谢正娟
企业对外直接投资(OFDI)活动中,以国家明文颁布的法规呈现的正式制度距离和以社会风俗与道德规范等刻画的非正式制度距离都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双边投资协定对企业的OFDI有着鼓励和保护作用,调节制度距离对OFDI的影响效应。本文基于外来者劣势和制度逃离视角,选取68个投资东道国和地区2003-2017年的跨国动态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估计法检验制度距离、双边投资协定对我国OFDI区位选择的影响效应;运用面板门限模型考察制度距离、双边投资协定对我国OFDI区位选择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正式和非正式制度距离均对我国OFDI具有阻碍作用,相较于没有双边投资协定,有双边投资协定的阻碍要小;正式制度距离对我国OFDI的影响存在非线性特征,且双边投资协定在一定制度距离区间内才会发挥作用;我国的OFDI更多关注东道国的经济潜能,不太关注经济规模,重视OFDI的经济成本,在地理空间上具有"近邻效应"。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杜江 宋跃刚
本文运用动态面板数据的系统GMM方法,实证分析了制度距离对我国OFDI区位选择的非对称效应以及要素禀赋对我国OFDI区位选择影响的差异性。实证结果显示,对于全部样本国家,制度距离对我国OFDI是负效应。同时也发现,非OECD国家的制度距离对我国OFDI区位选择是负效应,而OECD国家的制度距离是正效应。此外,非OECD国家和OECD国家的要素禀赋对我国OFDI区位选择的影响具有差异性,非OECD国家自然资源的影响是正效应,而OECD国家资本要素的影响是正效应,但全部样本国家的劳动力丰裕程度的影响并不显著。
关键词:
制度距离 非对称效应 动态面板数据模型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家章 周凡煜 连慧君
提高企业对外直接投资(OFDI)效率是中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路径之一。基于2003—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分析了移民网络对中国企业OFDI效率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移民网络显著提升了中国企业OFDI效率,且通过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合同执行效率、弥合文化距离促进了企业OFDI效率提升。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移民网络对中国企业OFDI效率的提升作用仅显著存在于非国有企业、绿地投资企业以及向非接壤国家直接投资的企业中,且在向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的企业中更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制度距离在移民网络与中国企业OFDI效率的关系中发挥了调节作用,制度距离缩小,会强化移民网络对企业OFDI效率的提升作用。因此,政府应加强移民网络建设,加大对OFDI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缩小双边制度距离,企业则应充分利用移民网络降低OFDI风险及不确定性,进而促进中国企业提升OFDI效率。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王金波
基于2005-2016年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数据,文章采用面板logit模型对东道国与母国的制度差异如何影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进行了定量研究。实证结果表明:(1)东道国的制度质量、制度差异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国家异质性特征;(2)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体上倾向于那些制度质量好、经济规模大、市场潜力高、要素成本低、资源禀赋丰富的国家或地区;(3)中国在发达国家或制度质量较好国家的直接投资具有明显的制度偏向性和制度风险规避特征;(4)中国在发展中国家、制度质量较差国家和"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投资则呈现出一定的制度风险偏好和制度接近特征;(5)良好的双边政治关系及其对东道国与母国制度差异的优化互补效应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有着正向的激励和促进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