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477)
- 2023(16558)
- 2022(14182)
- 2021(13147)
- 2020(10722)
- 2019(24443)
- 2018(24414)
- 2017(46386)
- 2016(24819)
- 2015(28010)
- 2014(27917)
- 2013(27548)
- 2012(25757)
- 2011(23539)
- 2010(23559)
- 2009(21639)
- 2008(20875)
- 2007(18300)
- 2006(16341)
- 2005(14779)
- 学科
- 济(118355)
- 经济(118242)
- 管理(70466)
- 业(65406)
- 企(52791)
- 企业(52791)
- 方法(44242)
- 数学(37854)
- 数学方法(37492)
- 中国(31813)
- 地方(29584)
- 农(28611)
- 业经(25459)
- 学(25317)
- 财(23585)
- 农业(19665)
- 贸(19041)
- 贸易(19026)
- 制(18832)
- 易(18327)
- 环境(17708)
- 理论(17436)
- 融(17324)
- 金融(17323)
- 银(17187)
- 地方经济(17168)
- 银行(17147)
- 和(16958)
- 行(16564)
- 技术(16463)
- 机构
- 大学(359622)
- 学院(358034)
- 济(151078)
- 经济(147921)
- 管理(139877)
- 研究(126925)
- 理学(120162)
- 理学院(118779)
- 管理学(116919)
- 管理学院(116273)
- 中国(94268)
- 京(77104)
- 科学(76861)
- 财(67079)
- 所(63761)
- 研究所(57872)
- 中心(56218)
- 农(55906)
- 财经(53485)
- 江(52637)
- 业大(50869)
- 范(49564)
- 北京(49271)
- 师范(49135)
- 经(48623)
- 院(45998)
- 经济学(45956)
- 农业(43373)
- 州(42826)
- 经济学院(41103)
- 基金
- 项目(240831)
- 科学(189868)
- 研究(178781)
- 基金(174146)
- 家(151043)
- 国家(149751)
- 科学基金(128637)
- 社会(114068)
- 社会科(108116)
- 社会科学(108090)
- 省(93838)
- 基金项目(92425)
- 自然(81644)
- 教育(81477)
- 自然科(79725)
- 自然科学(79712)
- 划(78486)
- 自然科学基金(78275)
- 编号(72658)
- 资助(70887)
- 成果(59381)
- 发(54933)
- 重点(53879)
- 部(53084)
- 课题(50465)
- 创(49780)
- 国家社会(46870)
- 创新(46419)
- 教育部(45871)
- 科研(45042)
- 期刊
- 济(175119)
- 经济(175119)
- 研究(112524)
- 中国(71492)
- 学报(54503)
- 管理(53173)
- 农(51634)
- 科学(51180)
- 财(48709)
- 教育(42392)
- 大学(41301)
- 学学(38644)
- 农业(36207)
- 融(32585)
- 金融(32585)
- 技术(31603)
- 经济研究(28573)
- 业经(28072)
- 财经(26518)
- 经(22834)
- 问题(22323)
- 图书(19474)
- 技术经济(18531)
- 业(18465)
- 理论(17180)
- 科技(17032)
- 现代(16552)
- 商业(16539)
- 贸(16477)
- 世界(16366)
共检索到5424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林盼
如何统筹发展与安全,决定着新发展格局能否行稳致远。本文首先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总体性的视角出发,分析统筹发展和安全的理论意涵,并从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两点切入,讨论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重要意义:从历史逻辑来看,统筹发展与安全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对发展道路加以回顾与反思的重要成果,是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下的客观诉求;从现实层面而言,统筹发展与安全是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愈发显著所采取的实际考虑。发展与安全是一对辩证关系,两者是一个整体,需要在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全面协调发展与安全。一方面利用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构建"新型举国体制",打造"政产学研用"各方参与的创新联合体,推动国内大循环的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通过构建开放型新体制,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开放合作格局,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完善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治理体系,化风险于无形,实现包容性增长。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焦方义 史宁
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格局的选择是由该国的国情、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国际经济发展变化等复杂因素决定的。发展格局决定发展方向、经济组织方式,是战略性选择。当前,我国国内统一完善的市场体系尚未建立起来,社会再生产各环节仍存在不足之处,相互之间协调联系有待加强,这些因素都制约着国内大循环的畅通运转。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国内外市场是一个有机整体,国内外循环也必然是相互贯通、互为前提和条件的。因此,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并不意味着排斥国际循环,搞闭关锁国。相反,我们要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发展格局,调整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加强服务贸易,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周文 刘少阳
新发展格局的提出和实践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作用的内在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需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基本原理出发,准确理解新发展格局的科学内涵。构建新发展格局,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体现为既重视财富生产,又重视交换和消费的正向反馈作用,形成良性循环,丰富和发展了市场经济理论,扩展了政治经济学的涵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理论创新。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世界意义,其服务于国家战略,也为世界经济复苏增添新活力和动力,为发展中国家崛起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吴海江 龚嘉琪
十九届五中全会把加快建构以国内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作为重大战略部署加以强调。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视角进行考察可知,突出国内循环并非纯粹应对国际挑战的被动反映。在“生产一般”的意义上,实现生产要素在国内的有效循环是经济系统健康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也是经济范畴的实质内容。而以资本为纽带构筑的国内循环面临诸多限制,国际循环又潜藏着断裂的风险,资本循环与周转加速会导致世界经济秩序紊乱。新发展格局以内需为出发点构建国内循环秩序,同时加快国内国际循环的有效联动,这既为应对当前国际挑战提出了应对之策,也为重塑当代利益关系,重建经济秩序提供了中国方案。
关键词:
新发展格局 政治经济学 时代价值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杨可馨 姜婧
在应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以及提升国内国际经济循环效能的挑战中,我国当前正积极构建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在政治经济学视域下,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三重维度探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立足新发展格局的人民性、世界性、文明性,以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向往为出发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建人类文明新形态。
关键词:
双循环 新发展格局 经济循环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萍萍 赵海月
<正>密切关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发展的最新动态,以我国经济建设发展实践为蓝本,从理论创新的角度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体演进路径,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行学理化总结分析,进而指导社会经济发展。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繁荣发展,离不开对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全面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年4月出版)一书由胡乐明和张旭编著,遴选了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主题的18篇学术研究论文,从新发展理念内在逻辑、时代内涵等多个层面阐释了习近平经济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发展。该书主要呈现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顾海良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基本方略所作的系统阐述,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集中体现。其中,包含着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多方面的新的论述,也同时提出了多方面的新的课题。特别是对新时代新发展理念所作的多方面的新的论述,极大地拓展了新发展理念的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境界。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在谈到"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问题时,强调经济建设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丽娟 江文昶
传统的自由贸易理论认为,自由贸易能够最大限度地增加世界福利,因而应该是各国政府的最优政策选择。但在现实中,贸易保护主义一直盛行。对此,新贸易理论和战略贸易政策理论做出了解释,其核心是"利润转移理论"和"外部经济理论"。"利润转移理论"认为,在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存在超额垄断利润,而政府单边的贸易支持措施就可以使本国企业获得此项超额利润,只要该利润超过政府付出的成本,就可以增加本国福利。"外部经济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顾海良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系统阐述,包含着新时代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的多方面的重要理论观点,特别是在新发展理念的新时代意蕴上作出多方面的新的论述,极大地拓展了新发展理念的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的意蕴。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周文
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地区之间差异显著,区域发展问题是中国经济发展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陆续形成了以地缘划分的四大板块区域发展战略,即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战略、中部地区崛起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同时实施了主体功能区规划。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集体继续推进四大板块协调发展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出了"一带一路"倡议、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黄河流域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一系列新的区域发展战略,形成了东西联动、陆海统筹、协同对外的区域发展新格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乔晓楠 王奕
十年来,“一带一路”倡议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个方面均取得丰硕成果,不仅成为广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扎实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而且还促进中国沿海、内陆、沿边地区协同开放。“一带一路”倡议以拓展对外开放新渠道、增加对外开放新机遇等方式,统筹国内分工与国际分工、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进而打造西部地区新的增长极,促进新发展格局构建与中国经济整体高质量发展。“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意义在于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新格局,重塑边疆治理结构、提升边疆治理能力。面向未来,中国应继续推动“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积极开展北极航道合作,共同打造“冰上丝绸之路”,逐步形成西南、西北、东北三个沿边地区与东南沿海地区“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任艳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政策的重点,政治经济学急需对这两大战略进行理论阐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方式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而生产方式是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组合和搭配方式。区域和产业是中观生产方式的两个维度,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目标是要通过对劳动力和生产资料进行区域层面的重新组合与搭配,优化区域间生产关系。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五大战略为范例分析,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目标是要通过对劳动力和生产资料进行产业层面的重新组合与搭配,优化产业间生产关系。区域通过产业互补实现协调发展,而产业通过区域协调实现结构升级。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钟月
2018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我国经济运行主要矛盾仍然是供给侧结构性的,必须提升产业链水平,注重利用技术创新和规模效应形成新的竞争优势。这表明,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和效率,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与科技协调发展,是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之一,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李建民、陈雷生的专著《政治经济学视域下的科技与经济协调性问题研究》一书,就是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视角,以制度和政策变革为切入点,对科技与经济的协调性问题进行系统研究,体现出独特的研究特色。
关键词:
STT GH PQ RD As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晓欣
我国国土面积广大,南北横跨北半球49个纬度,东西跨越经度60多度。同时,我国辽阔的国土南北跨越了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多个热量和气候带,东西地质形态差异大,地表高低起伏,海拔高度由西南地区的青藏高原逐渐梯次下降。复杂的地质形态和差异巨大的南北热量分布,造就了我国多样化的区域生态系统。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晓欣
我国国土面积广大,南北横跨北半球49个纬度,东西跨越经度60多度。同时,我国辽阔的国土南北跨越了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多个热量和气候带,东西地质形态差异大,地表高低起伏,海拔高度由西南地区的青藏高原逐渐梯次下降。复杂的地质形态和差异巨大的南北热量分布,造就了我国多样化的区域生态系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