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755)
2023(18452)
2022(15594)
2021(14350)
2020(11839)
2019(26885)
2018(26853)
2017(51035)
2016(28008)
2015(31385)
2014(31362)
2013(30542)
2012(28122)
2011(25481)
2010(25708)
2009(23933)
2008(23145)
2007(20676)
2006(18557)
2005(17046)
作者
(80960)
(66926)
(66762)
(63376)
(42769)
(32107)
(30290)
(26188)
(25557)
(24114)
(22850)
(22806)
(21572)
(21330)
(20850)
(20645)
(19915)
(19730)
(19232)
(19160)
(16917)
(16606)
(16223)
(15381)
(15087)
(15057)
(14979)
(14974)
(13581)
(13243)
学科
(114520)
经济(114368)
管理(81534)
(76839)
(62909)
企业(62909)
方法(44062)
数学(36992)
数学方法(36562)
中国(35637)
(32801)
(29190)
业经(28286)
地方(28242)
(25505)
(24116)
农业(21849)
(20353)
贸易(20337)
(20076)
银行(20026)
(19658)
(19217)
(19071)
金融(19067)
理论(18652)
环境(18565)
(18055)
技术(17833)
(17621)
机构
大学(394503)
学院(394324)
(156839)
经济(153261)
管理(150769)
研究(137571)
理学(128637)
理学院(127132)
管理学(124866)
管理学院(124152)
中国(103906)
(85972)
科学(84265)
(75493)
(69634)
(64411)
研究所(62783)
中心(61675)
(60774)
财经(58692)
业大(57294)
北京(54805)
(54331)
师范(53822)
(53074)
(50072)
农业(49847)
(49007)
经济学(47068)
师范大学(43415)
基金
项目(262003)
科学(205895)
研究(194617)
基金(188107)
(163358)
国家(161923)
科学基金(138838)
社会(122491)
社会科(115941)
社会科学(115916)
(102971)
基金项目(99043)
教育(89417)
自然(88324)
(86346)
自然科(86226)
自然科学(86206)
自然科学基金(84629)
编号(80536)
资助(76904)
成果(66446)
重点(58958)
(58869)
(57175)
课题(56362)
(54205)
创新(50603)
国家社会(50202)
(49615)
科研(49253)
期刊
(183837)
经济(183837)
研究(123350)
中国(84044)
学报(60925)
(60688)
管理(58079)
(57121)
科学(56688)
教育(49581)
大学(46453)
学学(43364)
农业(41361)
(38557)
金融(38557)
技术(34568)
业经(31314)
经济研究(28818)
财经(28460)
(24326)
问题(23923)
图书(21472)
(21048)
科技(18920)
理论(18775)
技术经济(18392)
现代(18284)
(18085)
统计(17586)
(17488)
共检索到6056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邹伟  
近几十年来我国城镇化快速推进,2021年城镇常住人口增长到9.14亿人,城镇化率达到64.7%。在当前新型城镇化的新特征与趋势下,我国城镇化的动力机制发生结构性变化,都市圈逐步成为新型城镇化的主要形态之一。基于新阶段城镇化内涵及意义理解,梳理明晰全球及国内城镇化发展现状及趋势特点,结合国内外已有都市圈统计机制经验,本文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都市圈城镇化率统计机制构建思路,并以上海大都市圈为例,分析研究当前上海大都市圈城镇化率现状及发展趋势,提出都市圈城镇化率统计机制构建实施的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孔艳   杨丽君  
提升居民消费水平,不仅是实现现代化建设成果由全体居民共享的重要举措,也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途径。本文重点研究了新型城镇化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发展有助于推动居民消费水平提升;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新型城镇化带动居民消费水平提升的重要机制。通过引入控制固定效应和工具变量法进行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本文的实证结果仍然成立。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公丕明  公丕宏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城镇化水平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制度完善不断提高,截至2016年底,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7.35%。但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拉大、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滞后、资源环境问题等深层次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影响着城镇化建设的顺利推进。因此,应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新时代新型城镇化发展,化解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突出矛盾和问题,以促使新时代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新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占斌  
当前,我国的城镇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可称之为新型城镇化。本文在剖析新型城镇化的四个内涵及其战略意义的前提下,提出我国推进城镇化的基本思路和重点任务:确保城镇化速度与质量并重、降低城镇化门槛、建设包容性城镇、积极完善城镇化战略格局。最后,文章提出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深化住房制度改革、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市镇体制改革等推进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对策建议。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粟勤  王少国  邱俊杰  
新型城镇化为我国社区银行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机遇,社区银行的繁荣又能有效支撑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金融需求。本文首先分析了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多样化金融需求,探讨了发展社区银行对支撑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挖掘了当前我国社区银行发展存在的内部问题与外部挑战;根据发达国家发展社区银行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我国社区银行发展的创新策略。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于光  
本文采用我国31个省区市2015-2020年的经验数据,基于商贸流通业细分行业视角,实证研究了新型城镇化发展对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整体上而言,新型城镇化能够促进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但新型城镇化对商贸流通业细分行业的影响却存在显著差异性。具体而言,新型城镇化对批发零售业和仓储交通物流业的促进作用显著,而对于住宿餐饮业的促进作用并不存在。同时,新型城镇化对商贸流通业及其细分行业发展的影响效应还存在地理方位上的区域异质性,主要表现为新型城镇化对商贸流通业及其细分行业发展的正向促进效应在东部地区均存在,但对细分行业中的住宿餐饮业的影响效应却在中部地区不存在,同时对西部地区整体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及其细分行业中的住宿餐饮业存在负向抑制作用,对细分行业中的批发零售业和仓储交通物流业的影响作用并不存在。最后,不同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对商贸流通业及其细分行业的影响效应也存在异质性。当新型城镇化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时,能够对商贸流通业及其细分行业的发展产生正向促进作用,反之,则会对细分行业中的住宿餐饮业产生抑制作用。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杨佩卿  
基于新发展理念,本文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方面入手,对新型城镇化的内涵进行了重新诠释,从产业集聚化、城乡一体化、城市生态化、要素市场化、生活宜居化五个维度构建了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了2012—2016年西部地区11个省区市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结果表明其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排名逐渐固化,分布状况与区域内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状态一致。以新发展理念推进西部新型城镇化的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应从五大方面相对应的五个维度上,结合西部地区实际,探索适宜西部区情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郭欣欣  朱宇  
城乡之间的人口流迁是持续多年的研究热点,当前产生多元化转变中以就近流迁规模增加和跨省区市、跨区域流迁规模减小为主。特别是人口在县域范围内双向流迁引发的县域城镇化带来了城镇化机制的转换,揭示出城乡发展的复杂动态,亟须对人口流迁与城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重新审视与探讨。中部地区人口在城乡间双栖流动现象并未引起足够重视,因此也缺乏从流迁人口微观视角去理解县域城镇化的逻辑,而且现有县域城镇化研究与流迁人口现实城镇化意愿之间存在错位,因此需要进一步突破传统二元分析框架去理解和阐释我国的县域城镇化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瑶  
"三农"问题是关乎国家长治久安的一个关键问题,在传统城镇化建设模式的带动下,我国"三农"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也遇到了难以解决的棘手问题,为此国家提出了新型城镇化战略。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们应当深入分析问题根源,以创新方式探索"三农"发展对策,既要从宏观上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强化规划监督,也要从中观上推行产业化为基础的小城镇建设,更要从微观上解决农民市民化问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京祥  胡航军  
面对国际环境深刻巨变和国内发展阶段演变,都市圈作为国家城镇化战略格局中承上启下的关键空间,已经成为新时期中国参与国际竞争、引领国家发展的重要地域单元。文章在对中国都市圈发展历程进行阶段性总结的基础上,阐释了在新发展环境中都市圈面临的新价值使命,即都市圈是实现国家空间战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支撑双循环发展格局、建设统一大市场的关键突破,促进产业链与供应链重组、推动协同创新的优势单元,构筑韧性发展格局、实现区域共同成长的治理联盟。最后,针对都市圈发展的现状问题和新时期战略需求,对中国都市圈规划和治理提出了若干策略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白妙珍  
旅游城镇化是发展旅游经济的区域为旅游者提供浏览、交通、购物、娱乐、食宿等服务,让提供、产生这些服务、产品的居民、行业在此聚集,而使城镇具有明显旅游特色的过程。对我国旅游城镇化发展机制的分析是研究旅游城镇化的重要内容。本文以旅游城镇化的概念和内涵为切入点,对旅游城镇化的动力机制、外部环境机制、调控性机制进行分析和研究。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黄蕊  姜丽佳  周航凯  钟虹芳  
信息技术对城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信息技术具有溢出效应,它的技术、资金和知识等的流动等对人口流动、物流的再组织性、城市发展的空间结构和体系影响深远。文章主要探讨信息技术对城镇化发展速度的影响,选取了我国28个省市2008年~2015年的数据,采用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信息技术对城镇化发展的作用,得出信息技术生产业有利于人口和空间城镇化发展速度的提升,信息技术应用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则能够在经济层面提升城镇化的发展速度的结论。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任力  张立洁  
马克思的资本循环理论对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金融动力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应着重发展实体经济,避免投资无序化,充分发挥货币资本对新发展格局下产业及企业的金融支撑作用。当前,我国金融存在金融供给区域分布失衡、金融供给城乡差距大、金融资源配置职能虚弱、消费金融潜力挖掘不够、金融开放有待高质量发展等问题。相应的对策建议是:优化金融供给空间布局,以乡村振兴为抓手完善普惠金融体系,激发创新潜能,提升金融资源配置动能,补齐融资市场短板,促进消费金融升级转型,推动更高水平金融开放。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孙晓瞳   周密  
本文通过梳理中国经济发展的“国内大循环-国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演进历程,及其相应时期的城乡关系政策改革逻辑,揭示出构建新发展格局下的城乡关系改革着力点,即优化城乡要素配置、适应更高水平的供需动态均衡,是当前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中之重。相应的对策建议为:(1)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畅通城乡经济循环;(2)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稳定增加农民收入,释放农村巨大消费潜力,培育完整内需体系;(3)提升农产品科技创新水平,加强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满足不断升级的国内需求;(4)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抵御现代化粮食产业链供应链断链风险,以内生强循环主动选择和推动经济全球化。最终通过优化城乡要素配置,促进我国新时期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焦方义  张东超  郑茜月  
产业资本循环视角下,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重点在于依托我国的内需潜力,顺畅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社会再生产环节,使供需良性适配,实现价值增殖。当前,我国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面临着有效需求收缩,分配和消费环节受阻,供给侧冲击,生产和交换环节不畅,市场主体预期不足等问题。理论分析发现,从生产到最终消费的社会再生产过程内生于城镇化过程,通过以“人为核心”的全方位社会变革,新型城镇化建设可有效释放内需,优化投资供给,稳定市场主体预期。新型城镇化与生产到消费的国民经济循环密切关联,具备供求匹配的双重条件,对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为此,要以县城带动乡村振兴,顺畅分配和消费环节,构建完整内需体系;以城市群和都市圈引领产业升级,打通生产和交换环节,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以新型城镇化建设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稳定并增强国内与国际市场主体预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