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643)
- 2023(19086)
- 2022(15798)
- 2021(14701)
- 2020(12317)
- 2019(27898)
- 2018(27300)
- 2017(52432)
- 2016(27847)
- 2015(30957)
- 2014(30269)
- 2013(29848)
- 2012(27166)
- 2011(24195)
- 2010(24684)
- 2009(22989)
- 2008(22135)
- 2007(19995)
- 2006(17889)
- 2005(16266)
- 学科
- 济(121718)
- 经济(121607)
- 业(105968)
- 管理(99123)
- 企(94685)
- 企业(94685)
- 方法(49217)
- 数学(39512)
- 数学方法(39071)
- 中国(37015)
- 财(36824)
- 业经(36504)
- 农(35310)
- 地方(29633)
- 银(28829)
- 融(28816)
- 金融(28815)
- 银行(28801)
- 行(27717)
- 制(27215)
- 务(26094)
- 财务(26022)
- 财务管理(25976)
- 农业(25375)
- 企业财务(24669)
- 技术(24101)
- 理论(21637)
- 贸(20707)
- 贸易(20686)
- 策(20316)
- 机构
- 学院(383451)
- 大学(376698)
- 济(165105)
- 经济(161805)
- 管理(157809)
- 理学(133434)
- 理学院(132057)
- 管理学(130219)
- 管理学院(129460)
- 研究(123232)
- 中国(104389)
- 财(79516)
- 京(79196)
- 科学(69996)
- 财经(61416)
- 江(60356)
- 所(59624)
- 中心(59588)
- 农(58289)
- 经(55788)
- 研究所(53147)
- 业大(50977)
- 北京(49732)
- 经济学(49572)
- 州(48501)
- 范(46926)
- 师范(46479)
- 财经大学(45409)
- 院(44905)
- 农业(44821)
- 基金
- 项目(247572)
- 科学(198831)
- 研究(185776)
- 基金(181134)
- 家(155014)
- 国家(153587)
- 科学基金(135795)
- 社会(120952)
- 社会科(114995)
- 社会科学(114967)
- 省(98678)
- 基金项目(95486)
- 自然(86106)
- 教育(85387)
- 自然科(84263)
- 自然科学(84247)
- 自然科学基金(82816)
- 划(80656)
- 编号(74887)
- 资助(73055)
- 成果(59098)
- 发(57114)
- 创(56524)
- 重点(55133)
- 部(54608)
- 创新(52031)
- 课题(51747)
- 国家社会(50061)
- 教育部(47942)
- 人文(47638)
- 期刊
- 济(191300)
- 经济(191300)
- 研究(115747)
- 中国(83878)
- 管理(68774)
- 财(66361)
- 农(54063)
- 融(50427)
- 金融(50427)
- 科学(50115)
- 学报(48065)
- 教育(40447)
- 大学(39043)
- 技术(38399)
- 学学(36848)
- 农业(36396)
- 业经(32932)
- 财经(31114)
- 经济研究(29572)
- 经(26950)
- 问题(23996)
- 业(22993)
- 技术经济(21780)
- 现代(19380)
- 商业(18678)
- 贸(18664)
- 财会(18586)
- 世界(17883)
- 科技(17808)
- 理论(17371)
共检索到6027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卢正文 许康
文章基于2007—2021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结合动态能力和资源配置理论,构建主效应和边界机制的双重固定效应验证模型,实证检验管理创新对企业可持续增长的影响及其异质性。结果表明:管理创新显著促进了企业的可持续增长,在进行工具变量、倾向得分匹配以及动态面板模型等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管理创新对企业可持续增长的影响受到企业战略激进度的正向调节及金融错配的负向调节;企业竞争优势在管理创新与可持续增长关系中发挥中介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相比于国有企业、劳动密集型行业,非国有、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企业管理创新促进可持续增长作用更显著,管理创新的影响不存在区域异质性效应。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晓红 赵美琳 张少鹏 成蕾
基于2010—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面板数据,研究企业战略激进度对ESG表现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1)企业战略激进度显著促进了ESG表现,并且随着企业ESG表现的提高,企业战略激进度对其影响呈现边际效应递增趋势;(2)数字化转型在企业战略激进度和ESG表现的关系间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3)相比成长阶段和衰退阶段,企业战略激进度仅在企业生命周期的成熟阶段对ESG表现存在积极影响;(4)进一步分析发现,企业在成长阶段融资约束的挤出效应以及衰退阶段盈余管理的替代效应,是导致成长阶段和衰退阶段中战略激进度对ESG表现贡献力有限的原因。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瞿天易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许多管理者都把公司快速发展作为最重要的目标,但由于没有科学的管理方法作指导,往往只能取得短期增长,难以实现长期发展。可持续增长率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参考标准。管理人员可以根据这个参考标准对照企业的发展速度及时采取各种方法和策略,以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潘玉香 朱紫怡 杨萍 杨林
借鉴权变思想,结合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以2010~2020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动态视角探究战略激进度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战略激进度对企业创新具有促进作用;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战略激进度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不同,成长期和成熟期企业选择的战略越激进,企业创新水平越高,而在衰退期两者的关系并不显著,战略激进度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随着企业生命周期的推移不断减弱。进一步研究发现:薪酬激励、股权激励以及在职消费均可以正向促进战略激进度对企业创新的积极影响,但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作用各不相同。本文的研究结论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有的放矢地采取不同的公司战略以及高管激励模式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璐
以国内循环为主体,实现国内与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从而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我国实现大国崛起的必由之路。而高效的流通体系能够在较大范围内将生产与消费联系起来,扩大交易范围,推动分工深化,提高生产效率。因此,推动流通业创新、高效发展无疑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的重要一环。然而,由于我国金融行业尚不成熟,资本错配与融资约束现象还无法完全规避,因而难以切实为所有具备发展潜力的流通企业提供充足的金融支持,这势必会对流通企业的创新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同时,随着流通行业竞争日趋激烈,服务创新成为流通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而在资本错配与融资约束的影响下,流通企业的创新活动势必会受到制约,进而面临创新损失。因此,本文将通过探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资本错配影响流通企业创新发展的机制,以期为各地区优化流通企业融资政策、助力流通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资本错配显著减少流通企业创新数量;资本错配显著降低流通企业创新质量;资本错配显著增高流通企业创新风险;融资约束在资本错配与流通企业创新发展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袁蓉丽 夏圣洁 王化成
公司战略的制定影响公司整体发展方向。本文以2007—2016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战略激进度对公司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司战略激进度越高,创新成果越多。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民营企业和产品竞争较强的情况下,公司战略激进度对创新的影响更显著。此外,管理层激励和失败容忍度在战略激进度对公司创新的影响中发挥了中介作用。通过分析战略激进度对公司创新的影响,对管理层进行经营决策、治理层激励创新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吴凤羽 关晓娴
企业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超越增长不足或增长过度的理想增长状态,成为当代企业的追求目标。可持续增长率是由企业当前的经营效率、资本结构和盈余分配政策决定的内在增长能力,是企业目前经营方针、财务政策以及盈余分配政策综合作用的结果,它从更深层次上综合揭示了企业的增长速度与目前的经营方针、财务政策以及盈余分配政策之间的关系。因此,可持续发展率对企业发展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可持续增长率 财务比率 企业发展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周小刚 李响
长期以来中国主要依靠丰富资源和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双重优势取得了经济的飞速发展,但同时对整体资源环境也产生了极大的破坏,传统的“先污后治”模式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绊脚石。本文通过对2015—2020年制造业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进行调节效应以及门槛回归检验,探讨融资约束、战略激进对绿色创新投入和产出关系的作用。研究发现:绿色创新投入对绿色创新产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融资约束及战略激进对绿色创新投入和产出的关系均起到负向调节作用并存在门槛效应。据此,提出相关建议:企业应加大绿色创新活动投入,开展产学研合作,提升绿色创新转化能力;建立相应的融资管控机制,严格管控企业投资方向;制定适合本企业的科学战略,优化现有的企业战略。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杜亭亭
探索金融化与创新的良性循环机理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而理清金融化与企业创新战略决策的内在逻辑是把握金融资本与研发资本转化机制的重要切入点。采用沪深A股上市公司2008年-2018年面板数据,基于创新位势差异的视角考察了金融化对于企业创新战略激进度影响和机制的主体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化通过数字化转型机制显著提高了“创新者”的创新战略激进度,知识产权壁垒对于金融化与“创新者”的创新战略激进度的正向关联机制具有显著的遮掩效应;金融化对于创新者创新战略激进度的促进作用在企业获得一定政策倾斜和选择较长研发周期的情境下更显著。研究结论丰富了相关研究的理论框架和逻辑维度,为打通资本市场与科技创新的良性循环、完善金融支持体系提供了政策参考。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文书洋 刘锡良
金融能够支撑和引导实体经济的发展,对于产业结构调整和环境保护有重要作用,但现有研究缺乏对金融资源配置和环境污染关系的理论阐述和实证证据。本文详细分析了中国金融资源在污染行业的配置情况,发现中国的金融资源向污染企业严重倾斜;建立了包含金融资源配置和环境因素的一般均衡模型,论证这一倾斜将导致环境污染加剧和经济增长放缓;在此基础上,用省级面板数据检验了三类主要污染物与金融资源配置的关系,发现金融资源向重污染行业的配置对环境的确有明显的不利影响。这一发现说明在经济增速放缓、结构性矛盾凸显、生态环境严重退化的今天,改善金融资源配置、发展绿色金融是保护生态环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策略。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庄毓敏 储青青 马勇
本文通过在一般均衡模型中引入银行部门,考察了金融发展对企业创新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模型的理论分析表明,在均衡状态下,金融发展可以提高经济中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效率、缓解信息不对称,有效降低了研发部门的外部融资成本,从而促进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并推动经济实现更高速的增长。在此基础上,本文以中国31个省份2008—2016年的面板数据对上述结论进行了实证检验,相关结果表明:(1)金融发展对企业研发投入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2)在工业化程度、外商投资水平较高的地区以及政府支出水平较低、人才资源相对短缺的地区,金融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3)企业研发创新可以有效推动经济增长,且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中发挥了重要的中介作用。本文的理论和实证分析揭示了"金融发展—企业创新—经济增长"的内生性传导机理及其在中国的体现,从而为金融支持创新型经济增长的改革逻辑奠定了初步的理论和经验基础。
关键词:
金融发展 企业创新 经济增长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正兵
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实现销售增长。尽管企业增长时快时慢,但从长期来看总是受到可持续增长率的制约。可持续增长率是保持稳定的经营效率、财务政策并依靠自身滚存利润来实现的一种特殊的平衡增长。不当的增长速度足以毁掉一个企业。
关键词:
可持续增长 经营战略 财务政策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杜国良 谢思维
加强创新能力和健全商业信用体制是我国“十四五”期间面临的重要课题,企业战略是实现发展目标的路径和手段。本文从从公司战略层面出发,使用我国2007—2019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结合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衡量公司战略的激进程度,探讨战略激进度对公司创新的影响,进一步,将商业信用融资作为中介变量引入其中,分析检验商业信用在两者中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战略激进度与公司创新成果显著正相关,且商业信用融资在其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即战略激进的公司可以通过获得更大规模的商业信用以促进企业的创新。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企业选择合适的战略定位,做出合理的融资决策以及提升创新能力等具有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
公司战略 商业信用 公司创新 融资约束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梦凯 谢香兵
本文基于"企业金融化—融资约束—企业可持续增长"的理论分析路径,分析非金融企业配置金融资产对其可持续增长水平的影响,并重点分析融资约束在其中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非金融企业配置金融资产能够发挥"资金蓄水池"效应,显著提升企业的可持续增长水平;机制检验表明,配置金融资产的"资金蓄水池"效应有助于缓解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进而提升其可持续增长水平;异质性分析表明,配置金融资产的"资金蓄水池"效应对民营企业、中西部地区企业的影响大于对国有企业、东部地区企业的影响。为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抑制实体企业过度金融化现象,一是要进一步推进金融体制机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加大银行信贷和资本市场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二是要促进不同行业间的利润均衡化,引导非金融企业加大实业投资,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三是要引导非金融企业在优化资产结构、合理利用金融资产"资金蓄水池"效应的同时,注意配置金融资产的适度性,防范过度金融化带来的风险。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苏屹 于跃奇 李丹
文章选取2017年创业板460家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建立基于实数编码的加速遗传算法投影寻踪模型对企业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综合计算。在此基础上,构建企业创新能力、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政府补助三者之间的分析模型。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创新能力能够有效地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并且政府补助在企业创新能力和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之间起到负向调节作用。研究结果为企业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一定的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