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096)
2023(15411)
2022(12796)
2021(11595)
2020(9410)
2019(21236)
2018(20647)
2017(40468)
2016(21651)
2015(24150)
2014(24316)
2013(24046)
2012(22507)
2011(20347)
2010(21082)
2009(20024)
2008(20281)
2007(18780)
2006(17142)
2005(16279)
作者
(62315)
(51833)
(51784)
(49098)
(33464)
(24752)
(23434)
(19908)
(19753)
(18955)
(17983)
(17332)
(16927)
(16887)
(16531)
(15830)
(15388)
(15139)
(15017)
(14932)
(13074)
(12897)
(12547)
(12108)
(11775)
(11745)
(11692)
(11614)
(10435)
(10145)
学科
(100222)
经济(100081)
(90672)
管理(81883)
(80292)
企业(80292)
方法(34491)
(33031)
(32824)
业经(32373)
中国(29110)
(26011)
数学(25767)
数学方法(25518)
地方(23378)
农业(22487)
(22239)
财务(22200)
财务管理(22164)
企业财务(21020)
(19634)
技术(19455)
(18817)
银行(18803)
(18355)
金融(18353)
(18248)
(18226)
(18152)
贸易(18131)
机构
学院(321294)
大学(314604)
(141665)
经济(138778)
管理(126661)
研究(109138)
理学(106146)
理学院(105065)
管理学(103851)
管理学院(103223)
中国(89540)
(72513)
(67188)
科学(59383)
财经(54739)
(54226)
(52754)
中心(50142)
(49725)
(49392)
研究所(47468)
北京(43161)
经济学(42540)
(41575)
业大(40582)
财经大学(39950)
(39828)
师范(39517)
(39315)
农业(38108)
基金
项目(194381)
科学(156120)
研究(149928)
基金(141547)
(119903)
国家(118735)
科学基金(104332)
社会(97727)
社会科(92760)
社会科学(92740)
(76809)
基金项目(73573)
教育(67647)
自然(64054)
(62775)
自然科(62595)
自然科学(62582)
自然科学基金(61523)
编号(61272)
资助(57531)
成果(50792)
(46349)
(43611)
重点(43283)
(43198)
课题(43127)
(42469)
国家社会(40113)
(39857)
创新(39587)
期刊
(177436)
经济(177436)
研究(106401)
中国(72923)
(59694)
管理(55303)
(48727)
(41446)
金融(41446)
科学(40294)
学报(38233)
教育(34743)
农业(32719)
业经(31492)
大学(31262)
技术(29480)
学学(29444)
财经(28553)
经济研究(27643)
(24617)
问题(22274)
(18706)
(18608)
技术经济(17729)
世界(16890)
国际(16888)
商业(16798)
现代(16733)
经济管理(15586)
理论(14953)
共检索到5239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汪旭晖  赵博  
流通业是畅通经济循环的重要基础,其引领作用在新发展格局下更加凸显,对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至关重要。本文基于供给和需求的双视角,综合解读了新发展格局下流通业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内在机制,即以流通创新为着力点,大力发展现代流通业;以现代流通业引领供给端转型升级,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现代流通业推动需求侧优化,全面实现消费升级;打造供需动态平衡匹配的强大国内市场,推进"双循环"。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推动数字技术赋能流通业创新发展,增强强大国内市场的"虹吸效应";充分发挥流通业对农业转型升级的引领作用,更好地满足居民高品质农产品需求;充分发挥流通业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引领作用,更好地满足人民高品质工业品需求;充分发挥流通业联接国内国际市场的桥梁作用,打造世界市场的国际合作新地位;进一步推动流通法制环境创新优化,夯实强大国内市场的制度基础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荆林波  
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19年要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再次重申:进一步优化供给推动消费平稳增长,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持续释放内需潜力。如何理解、如何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呢?笔者认为: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意义重大。中国经济摆脱传统的动能,消费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过去多年来,我国主要依靠"三驾马车"、大规模要素粗放投入、GDP导向的激励制度等传统动能拉动经济增长。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国经济逐步走向依靠新动能推动经济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
关键词: 国内市场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何立峰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在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盛行、世界对中国充满期待的大背景下,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个字上下功夫,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既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又为各国人民搭乘中国经济发展快车提供契机,不断提升中国经济对全球增长的贡献率,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丹  
竞争中性制度的实施能够提升市场建设的活跃度、连通性和开放性。我国在推进竞争中性制度过程中还存在市场规则约束不强、与产业政策不协调、配套制度不完善、公平竞争文化需培育等方面的问题。突破这一格局需从法律约束、机构职能、实施效率和配套机制多个层面入手,加快竞争中性制度落实,为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夯实微观基础。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关利欣  郑思思  
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美国国内市场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了要素资源充分利用、国内大市场逐步统一、产业竞争力保持优势、自主创新动能强劲、与海外市场联系紧密等显著特征。消费在美国国内市场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发挥着推动市场规模扩张、促进生产流通方式变革、激发产品服务创新、增强市场吸引力等作用。借鉴美国消费促进国内市场发展壮大的经验,我国亟需从市场制度、市场环境、产业结构、业态模式、对外开放等方面入手,推动消费全面发展,促进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从而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梁俊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通过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优势积极融入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价值链,40余年以来,中国产业价值链升级明显,对促进国内市场的发育、壮大、完善和结构优化发挥了积极作用。当前中国产业发展呈现服务化、智能化、精细化和绿色化四个趋势,将给产业价值链升级带来重大机遇。未来需要不断优化企业在产业价值链中的嵌入方式、加大产业价值链"开放"、鼓励创新、以及进行产业价值链的"强链""补链"和"建链",进而更好地发挥产业价值链升级对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作用。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祝合良   李晓婉   王春娟  
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建设统一大市场是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重要举措,降低交易成本是建设统一大市场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关键。为此,基于交易成本的视角,分别从促进市场流通、交易环节精简、交易基础制度规则保障与多地域文化认同四个方面剖析建设统一大市场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机理,进而提出其实现路径:加快建设现代流通体系,促进流通业数字化转型;推进交易平台共享,打造全国统一交易平台;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实现全国产权交易市场互联互通;强化文化认同,形成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共有理念。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赵辰昕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一、深刻领会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重大意义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着力点。
关键词: 国内市场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张俊山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提出是我国对发展道路认识的深化。新发展格局旨在形成自我积累、自主发展的中心国家发展模式,使我国摆脱对国际垄断资本依附的影响。在新发展格局中,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各有其意义,各自发挥特有功能,国内大循环旨在加强内部积累,提高经济体系的质量,国际循环则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宗旨,在国际间经济交流中推动国内自主发展。新发展格局的实现要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保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民族振兴的伟大梦想具体化为经济的国内循环结构,就可以为生产开辟广阔的国内市场,克服内需不足的矛盾。新发展格局中的国内市场扩大不能依靠凯恩斯主义刺激需求的方法,而是要通过剩余产品的合理使用促进生产积累和非生产事业的发展,为社会产品创造需求;通过安排合理的消费让人民生活在生产积累和非生产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得到提高。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依绍华  
农村地区人口众多,拥有庞大的消费需求和较强的消费潜力,是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流通体系不健全,导致农村消费市场环境不佳,农民消费质量不高,本文在深入分析农村流通体系面临的问题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包括:健全相关法律政策、加强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多元化、多层次农村现代流通主体和完善农村市场流通秩序监管体系,以期对促进农村消费,进一步扩大内需提供助力。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艳   赵凌雪   刘青  
本文将土地要素市场与产品市场选择问题相结合,剖析中国制造业出口相对规模下降的原因。首先在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中引入工业用地成本,理论模型发现工业用地价格上升通过成本上升效应和市场转换效应,影响企业在国际国内市场选择。其次,基于2007~2013年中国工业用地出让数据和工业企业数据库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工业用地价格上升显著降低了制造业出口产出比;对于非国有企业、低技术密集型行业及东部地区的影响更显著。在中国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下,工业用地价格上升,有助于高效率企业在国际国内市场有效配置资源,通过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联动,共促新发展格局的构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周俊  
新发展格局对于中国-东盟贸易便利化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要主动适应千变万化的国际和国内形势,通过中国-东盟贸易便利化体系建设、主体组织协调和能力提升、目标群体的经济贸易合作平台和标准国际化、良好环境构建等,优化中国-东盟贸易便利化促进机制,推进中国-东盟利益共同体目标的实现,实现中国与东盟各国在经济上的合作共赢和共同发展。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孙玉栋  庞伟  
分析"十四五"时期的税收改革内容,可以发现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现代税收制度完善的重点领域将会集中在调节收入分配、健全地方税体系、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和加快完善现代化税收征管体系四个方面。在调节收入分配方面,应整合开征房地产税、完善个人所得税;在健全地方税体系方面,消费税改革后增量收入下划地方需要注意消费税横向分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地区间财力差距加大的问题;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方面,增值税和消费税改革可以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方面促进新发展格局构建;在加快完善现代化征管体系方面,税务机关要在进一步提高征税能力的同时,转变思想,将征税变为"治税",提高纳税人的纳税遵从度和满意度。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正康  邸嘉禹  
受到国内国际环境影响,我国正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会展业作为新兴服务业也处于变局之中,能够以其强大的影响效应促进新发展格局的形成。本文基于产业经济学中的平台经济理论,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深刻内涵与会展业功能出发,对会展业促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的作用机理与内在逻辑进行理论诠释,以期为我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祝合良  李晓婉  
强大国内市场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坚实基础。当前我国驱动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具备巨大的市场优势、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充分的技术条件,但也面临一系列内部压力和外部阻力,不利于强大国内市场的形成。数字经济时代,强大国内市场的形成离不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是驱动强大国内市场形成的关键举措和应有之义。数字经济能够通过生产效率提升、规模经济效应、范围经济效应、长尾经济效应提高生产力,扩大国内市场规模与市场范围,助推内需升级,提升企业供给能力,能够通过国家战略的实施、产业数字化转型、数字化消费与投资、5G商用网络提供顶层设计动力,创造市场动力,增强内需动力,变革生产方式,进而驱动强大国内市场形成。以发展数字经济驱动强大国内市场形成,一要突破数字技术短板,优化数字基础设施层级建设与框架结构;二要发挥数字经济优势,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三要强化数字化需求,增强内需对国内市场的拉动力;四要发展数字化流通,提升国内市场流通效率;五要加强数字化治理,提升强大国内市场形成中的政府治理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