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681)
- 2023(18496)
- 2022(15316)
- 2021(13823)
- 2020(11500)
- 2019(25813)
- 2018(25339)
- 2017(48578)
- 2016(26507)
- 2015(29302)
- 2014(29060)
- 2013(28592)
- 2012(26570)
- 2011(24162)
- 2010(24348)
- 2009(22623)
- 2008(22123)
- 2007(20049)
- 2006(17704)
- 2005(16179)
- 学科
- 济(115808)
- 经济(115685)
- 管理(72066)
- 业(72034)
- 企(55797)
- 企业(55797)
- 方法(45218)
- 数学(39167)
- 数学方法(38841)
- 农(35089)
- 中国(34470)
- 地方(29407)
- 财(27489)
- 业经(27460)
- 学(23610)
- 农业(23575)
- 贸(22500)
- 贸易(22489)
- 制(21814)
- 易(21740)
- 银(18860)
- 银行(18794)
- 融(18357)
- 金融(18355)
- 行(18067)
- 环境(17635)
- 技术(17319)
- 产业(16693)
- 发(16603)
- 和(16358)
- 机构
- 学院(382214)
- 大学(378889)
- 济(159547)
- 经济(156355)
- 管理(141290)
- 研究(135974)
- 理学(121500)
- 理学院(119997)
- 管理学(117865)
- 管理学院(117153)
- 中国(101592)
- 科学(85527)
- 京(80476)
- 农(74238)
- 财(71652)
- 所(70789)
- 研究所(64468)
- 中心(61506)
- 业大(60733)
- 江(59169)
- 农业(58548)
- 财经(56756)
- 经(51438)
- 范(51143)
- 师范(50490)
- 北京(50401)
- 经济学(49364)
- 院(48701)
- 州(46798)
- 经济学院(44711)
- 基金
- 项目(255578)
- 科学(200180)
- 基金(184132)
- 研究(182099)
- 家(163183)
- 国家(161783)
- 科学基金(136893)
- 社会(117291)
- 社会科(111221)
- 社会科学(111188)
- 省(101957)
- 基金项目(97686)
- 自然(88231)
- 自然科(86261)
- 自然科学(86236)
- 划(85710)
- 自然科学基金(84720)
- 教育(82682)
- 资助(73986)
- 编号(72842)
- 发(60427)
- 重点(58420)
- 成果(58134)
- 部(55305)
- 创(53598)
- 课题(51165)
- 创新(50188)
- 科研(49067)
- 国家社会(48848)
- 计划(47782)
- 期刊
- 济(181704)
- 经济(181704)
- 研究(110269)
- 中国(77115)
- 农(68962)
- 学报(65707)
- 科学(59146)
- 财(54199)
- 管理(51557)
- 大学(48288)
- 农业(46380)
- 学学(45889)
- 教育(38850)
- 融(36667)
- 金融(36667)
- 业经(32027)
- 技术(31495)
- 经济研究(29680)
- 财经(27807)
- 业(24833)
- 问题(24479)
- 经(24042)
- 版(19247)
- 商业(19213)
- 贸(19055)
- 技术经济(18979)
- 科技(18384)
- 统计(16983)
- 世界(16858)
- 现代(16845)
共检索到5719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孔艳 杨丽君
提升居民消费水平,不仅是实现现代化建设成果由全体居民共享的重要举措,也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途径。本文重点研究了新型城镇化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发展有助于推动居民消费水平提升;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新型城镇化带动居民消费水平提升的重要机制。通过引入控制固定效应和工具变量法进行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本文的实证结果仍然成立。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宗益 伍焓熙
本文通过构建新型城镇化综合指标体系,将新型城镇化划分为人口城镇化、社会城镇化、经济城镇化以及环境城镇化4个方面;然后利用产业结构高级化率来衡量产业结构升级,并引入控制变量建立动态面板模型;最后通过GMM估计分析东、中、西部地区各城镇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口、经济城镇化正向推动3个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社会城镇化正向推动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而环境城镇化正向推动东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此外,科学文化财政支出对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正向效应;金融业发展积极推动东中部地区产业发展;前一期的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各地区产业发展都有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而市场化程度对各地区产业发展的作用却截然不...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菲菲 赵静 高科佳
缩小城乡差距是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要求,发展乡村旅游则为我国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实践提供了可行路径。本文基于我国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背景,采用我国2015-2021年的经验数据,就乡村旅游发展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并进一步检验了新型城镇化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有利于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且通过了稳健性检验。进一步地,新型城镇化具有强化乡村旅游对缩小城乡消费差距的赋能作用。最后文章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市场、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和提升农村居民收入视角提出了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上创利 李兆鑫
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激发了居民的消费潜力,进而改变了居民的消费结构。本文选取我国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对新型城镇化与消费结构的关系进行研究。实证结果表明:第一,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对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有显著拉动作用;第二,收入、环境与产业结构对居民消费存在明显的异质性,收入对各类型的消费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环境对消费结构升级作用影响不大,产业结构对教育文化娱乐的消费支出作用显著;第三,新型城镇化通过收入、环境、产业结构这三类中间渠道对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也存在异质性,但均促进居民消费。因此,研究新型城镇化影响消费结构的机理有重要意义。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吉平
本文基于2011-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OLS模型实证分析我国城镇化发展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效应。首先,本文从理论上探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的新城镇化发展,并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对各个地区新城镇化发展进行测量,再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城镇化发展对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并且采用门槛效应模型分析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力资本水平存在的门槛效应。本文研究结论如下:我国城镇化发展水平的提升会显著促进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并且这一研究结论在经历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检验之后仍然成立;城镇化发展对居民消费的正向促进是非线性的,在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力资本水平门限下存在单重门槛效应,其中具体表现为当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门槛值时,城镇化发展对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较小,当人均可支配收入跨过门槛值时,对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对于人力资本水平门槛变量,只有当人力资本跨过门槛值时,城镇化才能发挥出对居民消费的显著正向促进作用。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王尚九 胡敏怡 李少勇
本文基于广东省2000—2020年分五岁组的人口结构数据与消费结构数据,使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和耦合度模型,探讨了广东省21年间人口结构与消费结构的动态关系,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段的居民各类消费支出存在明显差异,2000—2020年间的部分时段人口结构与消费结构的耦合度较低,反映出在该时期内消费结构的变迁滞后于人口结构的调整。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建议从挖掘居民消费潜力、改善供给侧结构、树立合理的消费观等方面,进一步扩大内需。
关键词:
人口结构 消费结构 关联度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韩丽红
本文基于我国城镇化发展影响居民消费规模和结构变迁的事实,探讨了新型城镇化发展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机理,并依据2004-2016年我国省域城镇化发展与居民消费的短面板数据建立协整分析模型。研究发现,城镇化发展对居民消费具有明显正向作用,作用力度大小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具有反向关系特征,揭示出城镇化发展对欠发达地区消费拉动的重要性,凸显城镇化建设对内需型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居民消费 面板协整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罗利君
本文以我国31个省份2005-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通过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对收入视角下新型城镇化促进居民消费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实证分析显示,在全国层面,收入效应和财富效应对居民消费均起到促进作用,且居民收入效应每增加1%,居民消费水平便提升0.242%,财富效应每提高1%,居民消费水平便随之提升0.023%;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收入效应系数分别为0.291和0.122,财富效应系数分别为0.042和0.035,说明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对居民收入和家庭财富效应较为敏感。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吕蕾 任栋
新型城镇化建设不仅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由之路,也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近年来流通规模的持续扩大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结构调整,因而流通业正逐步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驱动力。同时流通业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流通业发展的基础,而流通业则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推手。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加速推进必将为流通业创造新的发展空间,因此有必要对新型城镇化建设影响流通业发展的效应进行深入分析,这有利于各地方政府、相关企业有针对性地制定发展战略,从而高效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与流通业发展。研究结果显示:新型城镇化建设能够显著促进流通业发展;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影响流通业的发展过程中,创新效应、产业结构升级以及公共服务水平发挥中介效应。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芳 胡立君
厘清城镇化、居民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优化三者关系及其在我国不同区域的现实表现,对于有的放矢地制定经济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城镇化既直接影响产业结构优化,也以居民消费结构为中介间接影响产业结构优化,而后一种情形的研究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利用我国2005~2016年31个省级面板数据,分全国和区域层面进行居民消费结构中介效应检验,得到以下结论:全国层面和区域层面的中介效应均成立,但在东、中、西部,中介效应的大小和传导路径不同;经济越发达或越不发达,城镇化对产业结构优化的促进作用越大;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中介效应越强;经济发展水平越低,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中介效应越强。由此可认为,现阶段符合区域特征的差异化区域政策应从以下方面展开:东部地区应以促进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为主线,中部地区应以乡村振兴为重点,西部地区则应以精准脱贫为突破口。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焦方义 张东超 郑茜月
产业资本循环视角下,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重点在于依托我国的内需潜力,顺畅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社会再生产环节,使供需良性适配,实现价值增殖。当前,我国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面临着有效需求收缩,分配和消费环节受阻,供给侧冲击,生产和交换环节不畅,市场主体预期不足等问题。理论分析发现,从生产到最终消费的社会再生产过程内生于城镇化过程,通过以“人为核心”的全方位社会变革,新型城镇化建设可有效释放内需,优化投资供给,稳定市场主体预期。新型城镇化与生产到消费的国民经济循环密切关联,具备供求匹配的双重条件,对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为此,要以县城带动乡村振兴,顺畅分配和消费环节,构建完整内需体系;以城市群和都市圈引领产业升级,打通生产和交换环节,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以新型城镇化建设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稳定并增强国内与国际市场主体预期。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潘明清 高文亮
城镇化的积聚效应会促进居民消费,其外部成本效应则阻碍居民消费增长,城镇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取决于两者的综合作用。本文拟从劳动力流动视角分析城镇化影响居民消费的内在机制,使用1996—201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动态GMM估计方法,重点检验了劳动力流动、城镇化进程以及它们的交互作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城镇化的积聚效应大于外部成本效应,所以总体而言,城镇化促进了居民消费增长。为了进一步发挥城镇化促进居民消费的作用,提出了完善劳动力流动政策、推进城镇化进程、提高居民收入等措施。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朱峥
扩大内需促进居民消费是新发展格局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而市场分割可能会对居民消费产生深刻影响。本文选取我国30个省份2012-2021年的样本数据,实证研究了市场分割对我国居民消费的溢出影响,并进一步考察了消费价格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市场分割现象会对我国居民消费规模的扩大和消费结构的改善产生显著的负向溢出效应,不仅存在直接的负向溢出效应,而且还会通过消费价格的间接渠道对居民消费产生负向溢出影响。中介效应估计表明,市场分割导致的消费价格波动会进一步加大市场分割对居民消费和消费结构带来的不利溢出效应,而电子商务的发展有利于平抑消费价格波动,降低市场分割,通过消费价格渠道对居民消费产生负向溢出影响。最后文章从加快推进统一大市场建设、充分发挥政府有形之手维护市场消费价格的稳定和加大电子商务发展等方面提出了一些积极的政策启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孙叶飞 夏青 周敏
利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和改进Moore指数,分别对新型城镇化水平和产业结构变迁指数进行测算,并在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性分析基础上,构建空间自回归模型、空间效应分解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了新型城镇化发展与产业结构变迁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显示,新型城镇化通过发挥其"选择效应"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企业生产率,有效促进了经济增长;中国经济发展的"结构红利"因产业结构变迁而减弱,导致中国经济发展出现"结构性减速"现象,但产业结构变迁的经济增长效应仍存在;实现产城联动,发挥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变迁的"协同效应",对于缓解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结构性减速"问题,促进中国经济增长具有积极作用;新型城镇化发展与产业...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尚娟 董李媛 刘丽丽
我国新型城镇化已成为经济新常态下产业升级的新思路,新型城镇化进程产生的诸多绩效是产业升级的强大动力。本文系统阐述了新型城镇化影响产业升级的作用机理,并基于数据可得性以带状选取东中西部各3个省份,每个省选取3个中大型地级市20042015年的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将新型城镇化和产业升级之间关系图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结合,从时间和空间角度分析新型城镇化对产业升级的影响。结论表明:在时间上,20052011年,两者有负相关关系,20112015年,两者有正相关关系;在空间上,东部新型城镇化对产业升级有正向影响,中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