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625)
- 2023(16424)
- 2022(13474)
- 2021(12136)
- 2020(9734)
- 2019(21368)
- 2018(20990)
- 2017(39600)
- 2016(21127)
- 2015(22965)
- 2014(22343)
- 2013(22038)
- 2012(20506)
- 2011(19003)
- 2010(19199)
- 2009(18019)
- 2008(17231)
- 2007(15361)
- 2006(14102)
- 2005(12838)
- 学科
- 济(109628)
- 经济(109530)
- 业(61663)
- 管理(55038)
- 农(48346)
- 企(38312)
- 企业(38312)
- 方法(33431)
- 农业(32245)
- 中国(29757)
- 数学(29501)
- 数学方法(29296)
- 地方(28630)
- 业经(27097)
- 学(19545)
- 财(19386)
- 贸(19187)
- 贸易(19175)
- 制(18696)
- 易(18492)
- 发(16751)
- 银(16412)
- 银行(16372)
- 地方经济(16072)
- 行(15880)
- 融(15876)
- 金融(15875)
- 环境(15861)
- 技术(14461)
- 产业(14206)
- 机构
- 学院(306940)
- 大学(299733)
- 济(139069)
- 经济(136586)
- 管理(114070)
- 研究(111495)
- 理学(97946)
- 理学院(96843)
- 管理学(95375)
- 管理学院(94828)
- 中国(85799)
- 农(71151)
- 科学(67272)
- 京(62482)
- 财(57824)
- 所(56991)
- 农业(54958)
- 业大(51734)
- 研究所(51616)
- 中心(51008)
- 江(46941)
- 财经(45533)
- 经济学(42627)
- 经(41346)
- 范(39950)
- 师范(39476)
- 院(39076)
- 北京(39015)
- 经济学院(38148)
- 州(37303)
- 基金
- 项目(203263)
- 科学(159992)
- 研究(148128)
- 基金(146820)
- 家(129292)
- 国家(128124)
- 科学基金(108799)
- 社会(98267)
- 社会科(92998)
- 社会科学(92973)
- 省(81751)
- 基金项目(77563)
- 自然(67443)
- 划(67090)
- 自然科(65872)
- 自然科学(65856)
- 教育(64927)
- 自然科学基金(64683)
- 编号(59834)
- 资助(57596)
- 发(50426)
- 成果(46722)
- 重点(45858)
- 部(43863)
- 创(42814)
- 国家社会(41436)
- 课题(40975)
- 发展(40513)
- 创新(40085)
- 展(39912)
- 期刊
- 济(167740)
- 经济(167740)
- 研究(91477)
- 农(72382)
- 中国(64867)
- 学报(49967)
- 农业(48756)
- 科学(46240)
- 财(41305)
- 管理(40050)
- 大学(37889)
- 学学(36344)
- 融(33211)
- 金融(33211)
- 业经(32542)
- 教育(27416)
- 经济研究(27028)
- 技术(25430)
- 业(24144)
- 财经(22434)
- 问题(22433)
- 经(19472)
- 世界(17722)
- 技术经济(16550)
- 商业(15884)
- 版(15679)
- 贸(15647)
- 农村(15322)
- 村(15322)
- 经济问题(15177)
共检索到4737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邓金
本文以农产品流通为例,在构建省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产品流通效率测度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选取我国31个省份2016-2021年样本数据,就数字经济发展对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影响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提升具有显著正向赋能作用,且数字经济发展对农产品流通效率提升的正向赋能作用存在显著区域异质性。从边际效应来看,数字经济发展对东部地区农产品流通效率的赋能作用最强,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相对较小。进一步的,电子商务发展对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提升的边际促进作用最强。最后从加快数字经济发展,促进流通业数字化转型,制定差异化发展政策,弥合区域数字经济发展鸿沟,为数字经济赋能流通产业转型和创新发展创造良好空间等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启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学娟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高质量流通体系建设尤为重要,流通过程是决定农产品用值与换值实现的关键,针对普通农产品流通模式的研究较多,但对于供给集聚而需求分散的特色农产品流通研究较少。本文从交易费用视角分析特色农产品流通渠道模式发展,利用Logit模型根据流通渠道契约一体化程度的高低,将流通模式分为直接与间接两类并进行实证分析。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学娟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高质量流通体系建设尤为重要,流通过程是决定农产品用值与换值实现的关键,针对普通农产品流通模式的研究较多,但对于供给集聚而需求分散的特色农产品流通研究较少。本文从交易费用视角分析特色农产品流通渠道模式发展,利用Logit模型根据流通渠道契约一体化程度的高低,将流通模式分为直接与间接两类并进行实证分析。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全春光 方子玲 吴堪 叶欣
梳理了2018年以来国内外在冷链物流、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品牌、现代化协同四个方面的研究热点,并立足于新发展格局的背景,深入剖析了农产品流通系统的发展现状;发现我国的农产品流通系统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四个环节中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冷链物流效益低下、品牌竞争力不强以及现代化协同程度较低等。针对这些问题,从冷链物流系统、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品牌和现代化水平等方面提出了农产品流通系统的发展对策,其重点在于利用现代化技术优化协同运作体系,构建农产品流通系统的协同创新模式,以提升农产品流通的效益和服务质量。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苗领
农产品的高效流通在保障供给、促进城乡市场融合以及推动乡村振兴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随着平台经济的崛起,为农产品流通效率提升开辟了新的发展路径。基于此,本文采用2016-2022年我国30个省市区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平台经济发展和农产品流通效率评价体系,实证分析平台经济发展对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影响。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贺兴东 高君宇
生鲜农产品流通事关国民生计,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本文通过分析构建新发展格局对我国生鲜农产品流通的新要求,剖析了生鲜农产品流通运行的主要问题,重点研究了新发展格局下我国生鲜农产品流通运行机理,提出了推动我国生鲜农产品流通体系重构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生鲜农产品 流通体系 运行机理 供需适配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董亚宁 顾芸 王菡
农产品品牌与流通一体化是影响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对于新发展格局下促进农业经济增长至关重要。本文立足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构想,在厘清农产品品牌和流通一体化影响农业经济增长机制的基础上,综合选取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数据并匹配地级市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非线性门槛模型,分品牌、分区域系统揭示农产品品牌、流通一体化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呈现明显的空间差异,以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为代表的农产品品牌与农业经济增长差异呈现趋同关系。农产品品牌、流通一体化对农业经济增长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存在明显空间异质性,农产品品牌对中西部地区农业经济增长的边际作用更大,流通一体化对东部地区农业经济增长的边际作用更大。从细分农产品品牌来看,与“地理标志商标”相比,“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地理标志产品”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边际效应更大。流通一体化对于农产品品牌影响农业经济增长具有非线性门槛效应,全国层面来看,随着流通一体化程度跨过更高的门槛,农产品品牌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边际效应具有非线性递增现象;分区域看,东部与中西部地区流通一体化的非线性门槛效应具有异质性,对于中西部地区而言,随着流通一体化程度迈过更高门槛,农产品品牌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边际影响递增现象更加明显。因此,建议加快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和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同时要注重农产品品牌建设与流通体系建设的协同性,以品牌现代化和流通体系现代化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郑艳洁 郭晓晓
流通业作为商品交易环节的重要影响因素,直接或间接影响农产品价格波动。在此背景下,本文基于我国2010-2021年31个省份面板数据,利用GMM系统和门槛模型实证分析流通效率及数字经济发展对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研究发现,流通业效率对农产品价格波动产生负向抑制作用,数字经济发展对农产品价格波动也产生显著负向调节作用。分别将流通业效率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作为门槛变量时,流通业效率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均对农产品价格波动形成非线性关系。最后,本文提出完善我国农产品流通市场体系建设,加强农产品流通组织和技术创新,加大人才配合资本扶持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董涛
数字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新业态、新技术在农产品流通领域渗透融合,以农村电商为代表的新型业态对农产品流通效率提升产生较大影响。本文选取2010-2021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造面板模型,实证考察了技术进步视角下数字经济发展与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关系,并采用误差修正模型考察了变量间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第一,数字经济和技术进步均显著正向促进农产品流通效率提升,农村电商在该过程中具有中介作用;第二,我国四大经济区域的影响路径并不一致,东部地区的数字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农村电商发展均能直接促进农产品流通效率提升,西部和东北地区则需要借助农村电商中介效应促进技术进步,从而间接促进农产品流通效率提升;第三,从长期来看,我国四大经济区均具备正向调整机制,但调整速度并不一致,存在“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的状况,这也表明我国不同区域间的农产品市场结构差异较大,技术进步的吸收能力和农产品流通效率具有较大差别。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赖阳 王春娟
城市农产品流通渠道正在由以批发市场为主的传统渠道向以现代物流体系为中枢的现代渠道过渡。城市农产品流通中心现阶段主要以批发市场为主,亟需向农产品流通园区转型。城市农产品流通园区应当采用管委会模式,以批发市场为核心,集聚批发交易、分拣加工、物流仓储、办公生活服务等功能,同时政府应当在土地、资金、政策上给予支持。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毕会娜 李春阳
县域经济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单元。本文基于县域层面,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发展对我国县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同时进一步检验了流通效率在数字经济发展促进县域产业结构升级中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县域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的直接赋能作用,同时也会通过流通效率的中介效应间接对县域产业结构升级产生正向赋能作用。但无论是直接效应,还是间接效应,数字经济发展对县域产业结构升级的赋能作用均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性。具体而言,在高水平县域样本中,数字经济发展对县域产业结构升级的正向赋能效应表现得更强,流通效率所表现出来的中介效应也更强。研究结论为我国如何进一步撬动数字经济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提供了思路。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孙晓云
本文基于冷链物流发展基础、冷链物流运营能力和冷链物流运行效益三个维度,构建我国省域冷链物流发展水平指标体系,采用2015-2021年的经验数据实证考察了冷链物流发展对我国省域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影响。研究发现,冷链物流发展对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具有显著正向赋能作用,但对不同类型农产品国际贸易(进口和出口)的边际赋能效应强度存在显著差距。相比较而言,冷链物流发展对我国农产品进口贸易的边际赋能作用更强。最后,从加快我国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搭建完善的现代化冷链物流体系,发挥新技术、新基建对冷链物流发展的赋能作用,提升冷链物流体系的数智化水平等方面提出我国冷链物流发展助力农产品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新发展格局 冷链物流 农产品国际贸易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利国 顾炜宇
"三农"问题一直是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重要问题,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自改革开放后持续加快,而与之相应的却是农产品流通效率低下,流通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基于此,本文以我国农产品流通为研究对象,构建PCA-DEA评价模型,对我国2006-2016年的农产品流通效率进行测度,探讨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水平及其发展趋势。研究表明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自2006年以来逐渐趋于有效状态,这主要源自政策引导及市场调节的作用。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的主成分具备成本、规模、收益、周转和集中度的信息,同时要素技术效率以及市场规模效率能够影响农产品流通的综合效率。因此,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提升不仅需要优化要素技术,同时还应适当调整市场规模。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赵玻 石秀和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业生产专业化、商品化、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农产品流通体制经历了以市场化为取向的重要变革,目前已经形成多渠道、多形式并存的农产品流通局面,单个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有所缓解,但农产品流通效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芳 秦健博 石自忠
[目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取得举世瞩目成就,谷物、肉类等重要农产品总产量稳居世界前列,人均占有量和消费量稳步提升,很好地满足了城乡居民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但受诸多因素影响,通过国际市场调剂国内余缺、补充国内农产品结构性供需缺口业已成为客观现实。近年来,中国农产品进口面临的国内外风险与压力不断增大。[方法]采用统计分析等方法,系统梳理农产品进口现状,研判未来农产品进口趋势,最后研究提出应对策略建议。[结果]当前,在保持主要农产品基本自给的同时,中国农产品进口呈持续增长态势;进口结构有所调整,大豆占进口农产品的份额最大;进口渠道呈现多元化,但市场集中度高的现实未得到转变。未来,在国内市场供需“紧平衡”且国内生产竞争优势不足的情况下,中国农产品进口将继续保持在较高水平;进口空间尚存,但须警惕外部不确定性因素的负面影响。[结论]应理性看待中国农产品进口这一客观形势,坚持适度安全原则,进一步夯实国内农产品供给保障基础,加大农产品贸易合作力度,增强不确定性因素应对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