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044)
2023(15837)
2022(13158)
2021(11735)
2020(9517)
2019(21623)
2018(21356)
2017(40268)
2016(21832)
2015(24607)
2014(25002)
2013(24606)
2012(23332)
2011(21569)
2010(22236)
2009(20730)
2008(20488)
2007(18699)
2006(16758)
2005(15550)
作者
(66074)
(55064)
(54782)
(52418)
(35051)
(26422)
(25117)
(21341)
(20827)
(19815)
(18803)
(18357)
(17747)
(17351)
(17120)
(17074)
(16587)
(16245)
(15929)
(15875)
(13887)
(13594)
(13376)
(12731)
(12567)
(12412)
(12332)
(12158)
(11196)
(10935)
学科
(112598)
经济(112502)
管理(60346)
(54763)
(42049)
企业(42049)
方法(37312)
中国(32882)
数学(32108)
数学方法(31808)
地方(30070)
(28294)
业经(25459)
(21489)
(21485)
农业(19321)
(18291)
(18120)
贸易(18108)
(17381)
(17069)
银行(17038)
地方经济(17024)
(16818)
金融(16816)
(16450)
环境(16026)
(15602)
理论(15417)
(15014)
机构
学院(325040)
大学(320718)
(138738)
经济(135538)
管理(117084)
研究(116694)
理学(98281)
理学院(97002)
管理学(95301)
管理学院(94667)
中国(89080)
科学(70914)
(69786)
(62729)
(60529)
(54287)
研究所(54182)
中心(53023)
(52482)
财经(48569)
(45638)
业大(45404)
师范(45206)
北京(44786)
(43620)
经济学(43192)
(42344)
农业(42278)
(41767)
经济学院(38561)
基金
项目(202513)
科学(157817)
研究(151239)
基金(142497)
(123230)
国家(122124)
科学基金(103709)
社会(95447)
社会科(90415)
社会科学(90389)
(81300)
基金项目(74785)
教育(69000)
(67353)
自然(63807)
编号(63500)
自然科(62252)
自然科学(62235)
自然科学基金(61064)
资助(57571)
成果(52158)
(49549)
重点(45999)
课题(44872)
(43261)
(41666)
发展(40205)
(39571)
国家社会(39098)
创新(38977)
期刊
(170612)
经济(170612)
研究(102782)
中国(71130)
(50811)
(49111)
学报(47596)
科学(44331)
管理(43979)
教育(38715)
大学(35395)
农业(34168)
学学(32930)
(32763)
金融(32763)
技术(30359)
业经(28262)
经济研究(27572)
财经(24302)
问题(22839)
(21116)
(18398)
图书(18310)
技术经济(17475)
(17159)
商业(16587)
统计(15630)
世界(15209)
现代(15190)
理论(14742)
共检索到5145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春娟  崔光野  山少男  
发展品牌经济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数字经济为品牌经济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本文在分析数字经济与城市品牌经济耦合机理的基础上,构建数字经济与城市品牌经济耦合评价模型,利用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和“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数据,采用灰色关联法实证分析数字经济与城市品牌经济耦合因素及耦合区域异质性。研究表明数字经济研发水平、数字经济市场容量、数字经济基础设施与城市品牌经济具有强关联性;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区域数字经济与城市品牌经济发展耦合度依次降低;东、中、西部区域数字经济与城市品牌经济耦合度依次降低。建议从提升数字经济研发水平、强化数字经济基础设施、改善数字经济市场环境、推进数字协同品牌生态建设四个方面,进一步利用数字经济发展促进中国品牌经济发展。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张国军  黄亚楠  
现存全球经济治理赤字存在参与赤字、信任赤字、大国责任赤字、和平发展赤字。“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开放的,中国要坚持全球化,坚持多边主义,努力参与各种双边、区域与全球性多边合作,在国际大循环中发展壮大自身实力。中国可以通过支持改革和完善WTO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借力全球经济治理平台、构建高标准的自贸区网络、促进全球共同发展、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等方式参与推进全球经济治理改革,推动改善有利于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全球经济治理环境。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王晓红  谢兰兰  
数字经济作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作用。数字经济不断释放新的市场潜力,成为自主创新、贸易创新、就业创造的重要引领者和公共服务的重要提供者,是打通堵点、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突破口。但原始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数字经济综合实力不强等短板,成为其发展制约因素。要以突破关键技术瓶颈为重点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发挥我国大市场优势扩大数字技术应用场景,发挥跨境电商平台在数字化新外贸中的作用,探索与数字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促进政策和监管方式,加强数字经济治理国际合作,全面统筹数字经济开放发展与安全,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董亚宁  顾芸  王菡  
农产品品牌与流通一体化是影响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对于新发展格局下促进农业经济增长至关重要。本文立足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构想,在厘清农产品品牌和流通一体化影响农业经济增长机制的基础上,综合选取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数据并匹配地级市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非线性门槛模型,分品牌、分区域系统揭示农产品品牌、流通一体化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呈现明显的空间差异,以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为代表的农产品品牌与农业经济增长差异呈现趋同关系。农产品品牌、流通一体化对农业经济增长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存在明显空间异质性,农产品品牌对中西部地区农业经济增长的边际作用更大,流通一体化对东部地区农业经济增长的边际作用更大。从细分农产品品牌来看,与“地理标志商标”相比,“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地理标志产品”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边际效应更大。流通一体化对于农产品品牌影响农业经济增长具有非线性门槛效应,全国层面来看,随着流通一体化程度跨过更高的门槛,农产品品牌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边际效应具有非线性递增现象;分区域看,东部与中西部地区流通一体化的非线性门槛效应具有异质性,对于中西部地区而言,随着流通一体化程度迈过更高门槛,农产品品牌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边际影响递增现象更加明显。因此,建议加快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和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同时要注重农产品品牌建设与流通体系建设的协同性,以品牌现代化和流通体系现代化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恩平  
近海城市是沿海和内陆区域分界衔接的重要枢纽节点城市,深受沿海和内陆省份虹吸-辐射双向效应影响,城市发展经历了由早期相对迟滞到近期加速发展的转型升级阶段。随着沿海和内陆区域发展关系转型,近海城市的区位优势和枢纽节点效应开始凸显,正迎来由沿海中心城市的新一轮产业转移承接和内陆地区快速城镇化集聚的重大发展机遇。加快近海城市的产业承接和人口城镇化扩展,有利于我国关键产业链的创新构建和分工拓展升级,有利于国家区域均衡发展、合理城镇化格局和促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有利于沿海和内陆省份统一大市场形成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因此,近海城市发展应纳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积极探索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和区域城市间结对协同,并依据其区域区位和发展阶段特征,科学定位产业发展和合理优化城镇布局。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黄建忠  张体俊  任航  
数字经济是全球化催生的新经济形态,是驱动一国国民经济与社会高质量发展、扩大一国对外经济联系的新动力。梳理已有文献,对数字经济赋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微观机理进行拓展,研究发现,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其赋能新发展格局的主要着力点在于促进产业升级及优化区域结构。数字经济赋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需要从供给侧和需求端两方面入手,综合平衡、协调推进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切实防范数字经济外部“脱钩”和内部“脱实”风险;以数字经济发展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应用场景”,助力科技自主创新与国际协同;以数字经济发展形成国内国际产业转移与转型升级的动力,在扩大内需中打造自主可靠的产业链与稳定安全的供应链。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吕晓  刘新平  
发展生态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手段。根据塔里木河流域农业资源禀赋及其区域差异情况,结合流域农业生态经济发展实际和自然地理特点,提出了塔里木河流域农业生态经济耦合发展模式:区域开发模式、层次开发模式、平面复合型农业生态经济模式、庭院设施型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城郊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以及生态保护和扶贫开发模式。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冯烽   崔琳昊  
人口红利的日渐式微需要充分释放人才红利进行弥补,本文基于2011—2019年全国26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在测度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力资本配置效率的基础上分析了数字经济释放人才红利的作用机理。研究显示,数字经济发展显著提升了城市人才利用效率,其作用途径主要在于数字经济扩大了城市就业市场规模和加速了人才流动,从而实现了“人才-岗位”的优化匹配。进一步分析表明当前数字经济对人才红利的释放作用主要在于充分发掘了中小城市和内陆城市的人才潜力。基于区域一体化的异质性分析表明,区域一体化程度的提高更有利于数字经济释放人才红利。研究认为应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在劳动力市场的积极作用,同时辅之以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并进一步加强区域城市合作,最终实现人才红利驱动的现代化发展。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罗雪英  
立足于日本新兴产业变革发展趋势,在深入研究数字经济与数字技术创新互动机制的基础上,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日本数字经济与数字技术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及特征,以其耦合协调度指数为基础,检验并论证2011—2020年期间日本数字经济与数字技术创新发展从拮抗、磨合到协调,以及两者之间处于同步发展及互为滞后更替的相对发展态势,为进一步深入探讨日本数字经济和数字技术创新发展耦合协调的内在规律提供理论参考和论证方法;并针对日本现实问题,从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和科学技术规划体系两个方面研究提出促进数字经济和科技创新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焦方义  史宁  
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格局的选择是由该国的国情、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国际经济发展变化等复杂因素决定的。发展格局决定发展方向、经济组织方式,是战略性选择。当前,我国国内统一完善的市场体系尚未建立起来,社会再生产各环节仍存在不足之处,相互之间协调联系有待加强,这些因素都制约着国内大循环的畅通运转。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国内外市场是一个有机整体,国内外循环也必然是相互贯通、互为前提和条件的。因此,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并不意味着排斥国际循环,搞闭关锁国。相反,我们要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发展格局,调整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加强服务贸易,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邓金  
本文以农产品流通为例,在构建省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产品流通效率测度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选取我国31个省份2016-2021年样本数据,就数字经济发展对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影响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提升具有显著正向赋能作用,且数字经济发展对农产品流通效率提升的正向赋能作用存在显著区域异质性。从边际效应来看,数字经济发展对东部地区农产品流通效率的赋能作用最强,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相对较小。进一步的,电子商务发展对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提升的边际促进作用最强。最后从加快数字经济发展,促进流通业数字化转型,制定差异化发展政策,弥合区域数字经济发展鸿沟,为数字经济赋能流通产业转型和创新发展创造良好空间等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启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原伟鹏  孙慧  
文章基于2003—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数据样本,采用双重固定效应和中介模型,从时空异质性、协同性和传导机制视角探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我国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国内大循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该作用存在时空异质性和协同交互效应。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市场化水平起中介桥梁作用。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靳玉英  王开  
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世纪疫情全球蔓延、美国对华科技封锁加剧、地缘政治格局演变进程加快等多重因素的联合影响下,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面临外部新挑战。跨国公司总部型经济的就业乘数效应、税收乘数效应、产业集聚效应、技术扩散效应和溢出效应,是保障我国经济内外部循环有效畅通运行,助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要抓手。然而,发达国家对全球跨国公司高能级管理型总部资源的激烈竞争、部分发展中国家对于跨国公司投资生产型总部资源的激烈争夺等,是我国推动总部型经济发展的主要挑战。为此,需要对管理型总部、投资生产型总部、平台型总部、创新型总部分类施策,对标国际最高标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扩大对外开放的层次和范围,保持总部型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可预期性,增强对跨国公司的吸引力。同时注重促进国内外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加大力度支持和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以及更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本土跨国公司,推动总部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畅通国内外循环。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冠源  徐建斌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对中国以往过度依赖国际市场的经济发展模式的战略调整,亦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诉求。当下,广东经济发展面临着受国际环境变化影响大、人口红利效应弱化、产业核心竞争力下降等困境。广东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应紧紧抓住新发展格局这一契机,调整经济发展策略,重点是要以新内需型循环经济为导向优化发展模式、以高素质劳动力重塑区域新核心竞争优势、以多链条深度融合促进产业全面协同发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姜钰  
依据国有林区特征和低碳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的独特性,构建了国有林区低碳循环经济耦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径向基神经网络构建了评价模型,以黑龙江省伊春国有林区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国有林区在很多方面已经有所改善,但在低碳循环技术、低碳排放能耗方面水平较低。总体发展呈缓慢上升中,但基本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有必要进行针对性的调整改造,加大转型力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