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94)
- 2023(13932)
- 2022(11776)
- 2021(10791)
- 2020(8805)
- 2019(19898)
- 2018(19690)
- 2017(38206)
- 2016(20296)
- 2015(22611)
- 2014(22568)
- 2013(22248)
- 2012(20811)
- 2011(19349)
- 2010(20102)
- 2009(19280)
- 2008(18741)
- 2007(16994)
- 2006(15824)
- 2005(14925)
- 学科
- 济(102816)
- 经济(102726)
- 管理(59979)
- 业(56251)
- 企(44547)
- 企业(44547)
- 方法(31858)
- 中国(31054)
- 地方(27987)
- 数学(27515)
- 数学方法(27175)
- 农(26830)
- 业经(21976)
- 财(21574)
- 制(19725)
- 贸(18607)
- 贸易(18591)
- 环境(18198)
- 学(17970)
- 易(17970)
- 银(17787)
- 银行(17773)
- 农业(17679)
- 行(17320)
- 融(16789)
- 金融(16788)
- 地方经济(16759)
- 策(15521)
- 发(14986)
- 划(13735)
- 机构
- 学院(299504)
- 大学(294578)
- 济(135207)
- 经济(132357)
- 管理(110409)
- 研究(107711)
- 理学(92551)
- 理学院(91489)
- 管理学(90172)
- 管理学院(89596)
- 中国(84718)
- 财(64334)
- 京(62759)
- 科学(60634)
- 所(54362)
- 财经(49107)
- 研究所(48270)
- 中心(47880)
- 江(47477)
- 经(44172)
- 农(42930)
- 经济学(41817)
- 北京(40942)
- 范(40793)
- 师范(40479)
- 院(38441)
- 州(38167)
- 经济学院(37154)
- 业大(36473)
- 财经大学(35747)
- 基金
- 项目(179670)
- 科学(141636)
- 研究(137866)
- 基金(127964)
- 家(108967)
- 国家(108005)
- 科学基金(92418)
- 社会(89033)
- 社会科(84470)
- 社会科学(84450)
- 省(71080)
- 基金项目(65761)
- 教育(62590)
- 划(58758)
- 编号(56945)
- 自然(55399)
- 自然科(53997)
- 自然科学(53984)
- 资助(53121)
- 自然科学基金(52986)
- 成果(47941)
- 发(44784)
- 课题(41015)
- 重点(40653)
- 部(39568)
- 发展(37183)
- 创(36939)
- 展(36604)
- 国家社会(36298)
- 性(35441)
- 期刊
- 济(169773)
- 经济(169773)
- 研究(101246)
- 中国(63822)
- 财(47764)
- 管理(45384)
- 农(41227)
- 科学(37277)
- 学报(36799)
- 融(36100)
- 金融(36100)
- 教育(34315)
- 大学(29047)
- 经济研究(28544)
- 业经(28060)
- 农业(27894)
- 学学(27207)
- 技术(27112)
- 财经(24969)
- 问题(21782)
- 经(21672)
- 贸(18647)
- 国际(16865)
- 技术经济(16138)
- 商业(15882)
- 世界(15038)
- 现代(14725)
- 统计(14258)
- 理论(13973)
- 业(13905)
共检索到4850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袁莉
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是新发展格局下畅通国内循环、参与国际合作与国际竞争的生力军。为民营经济发展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激发市场活力、提升区域经济活跃度的有效方式。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民营经济营商环境仍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政务服务效能仍然不高、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尚未形成、营商环境法治化水平有待提高、发展要素保障不足、部分惠企政策实施效果不理想等。下一步,我国应从如下方面优化民营经济营商环境:厘清政府与市场边界,提升政务服务效能;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强化资源要素保障,支持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发展;营造稳定可预期的法治环境,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健全营商环境建设工作机制,确保政策落实到位。
关键词:
民营经济 营商环境 公平竞争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曾贞
营商环境是衡量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尺,也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培育软实力的重要土壤。在新发展格局下,如何持续优化边境口岸营商环境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内容之一。特别在已经实施生效的RCEP和“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大背景下,中国-东盟相互间国际交流合作进一步深化,且随着国际经贸下行压力持续增大,以及外贸经济在疫情之后面临的诸多困难,各地政府如何通过优化边境口岸营商环境,营造便利条件来刺激市场活力便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以中越边境口岸营商环境优化背景为切入点,深入分析对外贸易背景下中越边境口岸营商环境的不足,从金融服务、政务程序、基础设施、营运成本等方面,提出中越边境口岸营商环境优化的相关策略,以期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
中越边境口岸 营商环境 对外贸易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汉芳 李春根
税收营商环境是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为衡量整体营商便利度的主要指标,自然成为优化的重点。为推动东盟区域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各国均把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作为提升区域全球竞争力的主要手段。本文基于税收营商环境对双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构成影响的逻辑,提出应重视国际税收营商环境的建设。进一步尝试对东盟区域的税收营商环境评估指标进行分析,从税收营商环境国际协调和优化税收营商环境角度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与东盟开展更深入的经济合作提供助力支持和制度机制保障。
关键词:
税收营商环境 东盟 经济增长 优惠税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冠源 徐建斌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对中国以往过度依赖国际市场的经济发展模式的战略调整,亦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诉求。当下,广东经济发展面临着受国际环境变化影响大、人口红利效应弱化、产业核心竞争力下降等困境。广东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应紧紧抓住新发展格局这一契机,调整经济发展策略,重点是要以新内需型循环经济为导向优化发展模式、以高素质劳动力重塑区域新核心竞争优势、以多链条深度融合促进产业全面协同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梁圣蓉 王文娟
本文基于2011-2020年长江经济带省级面板数据,研究新发展格局下数字营商环境对消费升级的影响。首先分析数字营商环境对消费升级的影响机理,其次构建数字营商的测评指标体系,测算长江经济带各区域数字营商环境的值,最后采用系统广义矩(sys-GMM)方法进行回归估计,分析数字营商环境对消费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居民消费存在“棘轮效应”,数字营商环境提高了居民消费水平,可支配收入是促进消费的最关键因素,通货膨胀抑制消费,新发展格局中的国内循环显著促进了消费,但国际循环抑制了消费增长,说明通过构建新发展格局,发展和完善国内市场促进内需是我国未来的重点。最后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政府加快推进新发展格局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丽 陈剑
民营经济是拉动经济增长、创造岗位需求、强化自主创新、提升开放水平的重要力量,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客观需要。但与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矛盾的是,现阶段中国民营经济尚面临资金链断裂风险加剧、要素成本增加、创新成本高企、创新动力不足、市场开拓难度大、营商环境欠佳以及治理水平偏低等突出问题与挑战。基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应通过降本减负与融资纾困"双发力",打造轻装上阵的微观主体;推进营商环境与体制机制"双优化",增强发展信心;依托管理与技术"双创新",全面提升竞争力。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丽 陈剑
民营经济是拉动经济增长、创造岗位需求、强化自主创新、提升开放水平的重要力量,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客观需要。但与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矛盾的是,现阶段中国民营经济尚面临资金链断裂风险加剧、要素成本增加、创新成本高企、创新动力不足、市场开拓难度大、营商环境欠佳以及治理水平偏低等突出问题与挑战。基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应通过降本减负与融资纾困"双发力",打造轻装上阵的微观主体;推进营商环境与体制机制"双优化",增强发展信心;依托管理与技术"双创新",全面提升竞争力。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莹
本文基于我国四大都市圈(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成渝)2014-2020年样本数据,测算四大都市圈物流营商环境指数并进行横向比较,在此基础上采用耦合协调度测算模型和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了四大都市圈物流营商环境与商贸零售业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程度和协同发展关系。研究发现,自2014年开始,四大都市圈物流营商环境指数总体呈现出不断递增趋势。但相比较而言,珠三角都市圈物流营商环境指数最高,其次是长三角都市圈,然后是京津冀都市圈,成渝都市圈相对滞后,但成渝都市圈物流营商环境指数增长趋势(发展潜力)明显强于其他三个都市圈。四大都市圈物流营商环境与商贸零售业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同样呈现出螺旋式递增趋势,但珠三角和长三角都市圈物流营商环境与商贸零售业耦合协调发展关系明显强于京津冀都市圈和成渝都市圈。具体而言,珠三角都市圈和长三角都市圈物流营商环境与商贸零售业之间已经实现高水平耦合和高度协调耦合,而京津冀都市圈和成渝经济圈仍然处于良性互动和初级耦合协调状态。物流营商环境与商贸零售业协同发展关系存在,且表现为显著正向赋能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黄小华
激发居民旅游消费潜力,对于夯实国内消费市场基础,构建更高效的内外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本文基于耦合度模型定量评估了现阶段我国省域旅游消费供给与需求的匹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旅游消费需求与供给存在明显的空间不匹配现象,东部沿海地区和人口大省呈现普遍的"供给不足"型特征,中西部省份呈现明显的"消费不足"特点。交通可达性的改善有利于缓解这种供需不匹配问题,促进我国旅游消费供给与需求在空间上的高效联动。因此,应该加快构建更高效的区域交通网络体系,深化旅游供给侧改革。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封安全
在贸易保护主义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双重影响下,国际市场需求萎缩,世界经济发展低迷,加强地区间合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各国应对危机和拉动经济复苏的重要方式。CPTPP是美国退出TPP后由日本主导的新贸易协定。与TPP相比,CPTPP在全球的规模和影响力有所弱化,但其仍保留了TPP大部分原始条款,依旧是高标准、高水平的区域自由贸易协定。CPTPP的生效对亚太区域经贸格局和中国对外经贸环境将产生重大影响。对于中国来说,如何全面、理性地认识、评价并从容应对CPTPP的高标准贸易规则十分重要。加入CPTPP有利于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迈进、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促进高科技企业发展,但也面临知识产权、劳工规则、环境保护、数字经济领域的挑战。为此,需要加快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设和贸易自由化进程,推进自由贸易区和"一带一路"建设。
关键词:
中国 CPTPP 自由贸易协定 贸易格局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艳
跨境电商不仅能够带动和优化我国内循环,还能扩大国际合作交流渠道,与外循环有效衔接,增强互利共赢经贸合作,对于促进我国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的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对我国跨境电商发展趋势与特征进行详细阐释的基础上,从激发国内市场消费潜力、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倒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扩大国际合作与交流四个维度对双循环下跨境电商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进行解析,并立足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从政策环境、平台建设、企业竞争力和人才队伍建设四个方面提出提高我国跨境电商产业国际竞争力、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优化路径。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周阳 陈华森
优化营商环境有助于激发市场活力和增强创新动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营商环境是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拓展开放型经济和驱动制度改革的前置条件。通过比较分析,发现“川渝陕黔云桂”六省份的营商环境发展状况呈现马太效应,多层次协同推进亟需加强。鉴于此,基于西部现实情境,运用复合治理分析框架,共时性发挥多场域、多机制和多层次的融合联动。即以省域为单位进行善治是跨域治理之基点,省域之内协调推进(点),省域之间有效协同(线),区域内外互动协作(面),“政市社”合作共治体,“点线面体”统筹推进,构建起政府有限有为、市场开放有效、社会担当共治的体制机制,助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
[期刊] 改革
[作者]
依绍华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我国居民消费稳定恢复并呈现新的特征:2021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势头明显,基本与网络零售额增速持平;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乡村之间差距较大;居民食品类消费支出占比和服务类消费支出占比均未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农民工外出务工意愿降低,20—24岁大学生结构性失业较为突出,新消费业态缺乏有效监管措施导致消费质量降低等,是影响居民消费恢复性增长的重要因素。为此,要打好提振居民消费的政策组合拳,创新财税政策以提升政策效率,增加在职和转岗培训,多渠道增加就业,提升农村消费设施供给水平,以顶层设计+底层设计方式提升监管效果,提升消费质量,从而释放消费潜力,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
关键词:
居民消费 新发展格局 新消费业态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王晓红 谢兰兰
数字经济作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作用。数字经济不断释放新的市场潜力,成为自主创新、贸易创新、就业创造的重要引领者和公共服务的重要提供者,是打通堵点、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突破口。但原始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数字经济综合实力不强等短板,成为其发展制约因素。要以突破关键技术瓶颈为重点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发挥我国大市场优势扩大数字技术应用场景,发挥跨境电商平台在数字化新外贸中的作用,探索与数字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促进政策和监管方式,加强数字经济治理国际合作,全面统筹数字经济开放发展与安全,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温军 张森 王思钦
持续深耕国际科技合作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题中之意。"十四五"时期,我国国际科技合作进入"瓶颈期"与"窗口期"并行的新局面。如何突破瓶颈、抓住机遇以提升"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国际科技合作的质量与韧性,进而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一项亟待研究的课题。文章简要地回顾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际科技合作的基本历程、经验教训与存在问题,分析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国际科技合作面临的国内外新形势与技术—经济范式转变,据此提出了"思维意识转变—合作模式转变—重点任务转变—评价体系转变"四位一体的国际科技合作提升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