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777)
2023(17012)
2022(14423)
2021(13270)
2020(10889)
2019(24466)
2018(23961)
2017(46387)
2016(25049)
2015(27789)
2014(27679)
2013(26976)
2012(25149)
2011(22968)
2010(23593)
2009(22549)
2008(21836)
2007(19797)
2006(17978)
2005(16851)
作者
(71305)
(58997)
(58858)
(56125)
(37658)
(28159)
(26859)
(22659)
(22449)
(21363)
(20243)
(19651)
(19108)
(18904)
(18658)
(18327)
(17410)
(17307)
(17243)
(16961)
(15073)
(14650)
(14229)
(13513)
(13486)
(13355)
(13338)
(13225)
(11919)
(11610)
学科
(100242)
经济(100104)
管理(75146)
(71786)
(57961)
企业(57961)
中国(37148)
方法(35119)
(31000)
(30345)
数学(30279)
(30001)
金融(29998)
数学方法(29879)
(29863)
银行(29839)
(28883)
(28286)
地方(26105)
业经(24631)
(20375)
贸易(20353)
农业(19952)
(19800)
(19018)
(18558)
财务(18502)
财务管理(18458)
(17872)
企业财务(17598)
机构
学院(353630)
大学(349216)
(148828)
经济(145470)
管理(129357)
研究(124411)
理学(108846)
理学院(107572)
管理学(105793)
管理学院(105127)
中国(102236)
(77189)
(74551)
科学(72142)
(63273)
财经(58527)
中心(57910)
(56504)
研究所(56233)
(55960)
(52889)
北京(47870)
业大(47043)
(46846)
师范(46395)
经济学(46227)
(45389)
(44813)
农业(43676)
财经大学(43182)
基金
项目(220805)
科学(174269)
研究(166621)
基金(158616)
(136772)
国家(135569)
科学基金(115882)
社会(106292)
社会科(100888)
社会科学(100866)
(87339)
基金项目(82187)
教育(76814)
(73015)
自然(71783)
自然科(70097)
自然科学(70079)
自然科学基金(68805)
编号(68485)
资助(65283)
成果(57921)
(51718)
重点(50277)
课题(49178)
(49053)
(46417)
(44947)
(44789)
国家社会(43641)
创新(43458)
期刊
(177152)
经济(177152)
研究(115419)
中国(79478)
(59908)
(54004)
(53093)
金融(53093)
管理(51483)
学报(49864)
科学(47253)
教育(42564)
大学(38740)
学学(36462)
农业(35624)
业经(30012)
技术(29760)
财经(29594)
经济研究(28872)
(25425)
问题(22998)
(19745)
国际(17933)
(17904)
理论(17404)
商业(16552)
现代(16306)
技术经济(16225)
世界(15767)
(15501)
共检索到5672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梁洋  
实践证明,源于市场失灵的政策性金融需求仍然无法脱离以国有政策性银行为主体的供给模式。然而,职能定位与保障机制中存在的缺陷制约了政策性金融在"强位""弱势"领域的持续发力,并可能在政策性金融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的过程中引发金融抑制等风险。由此可见,必须在继续坚持"高政策性"核心定位的基础上,围绕已有规则体系对"代理人问题"治理不力而造成的运行风险,探索更契合新发展格局下政策性金融准财政职能的制度形式。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亢聪怀  周全  张宝基  周洪刚  
政策性金融是市场机制“缺陷”或不足的产物,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政策性金融机构在世界各国也都有所发展,已经建立了多种多样的政策性金融机构。本文首先分析政策性金融的特点,接着简要介绍了我国政策性金融产生的背景及目前三家政策性银行的运行状况,最后对我国政策性银行的改革与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和设想。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白钦先   张坤   张贺  
<正>对我国政策性金融改革与发展三十年的总结回顾应坚持总揽全局和重点突出两个原则对我国政策性金融改革与发展三十年的总结回顾应坚持两个原则:一是总揽全局,把握我国政策性金融历史发展全貌,探究政策性金融发展一般规律;二是重点突出,聚焦政策性金融“第三个十年”,即党的十八大以来,政策性金融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对这三十年历程进行梳理和总结,可以更好地推动我国政策性金融实现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杨仕平  
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金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政策性金融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在金融体系整体框架中改革完善政策性金融,成为推进我国金融改革与提高金融效率的关键环节之一。本文对政策性金融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以期对我国政策性金融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路。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王伟   常海忠  
金融全球化(financial globalization),作为经济全球化的核心和动力因素,已经极大地改变了并继续改变着世界各国金融业——包括商业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的运行方式和运行特征,中国政策性金融业也概莫能外。正如普罗米修斯从天堂给人类盗来的火种,既造福人类,也带来了灾难的可能一样,金融全球化既为规范和促进我国政策性金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同时也对政策性金融造成了一定冲击,使之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因此,探析金融全球化对我国政策性金融的影响,寻求我国政策性金融的应对之策,实现我国政策性金融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王英磊  
针对近年来关于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的有关讨论,从理论、国际比较、现实国情、制度分析等视角明确提出政策性金融是我国现阶段金融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国家战略目标的重要机制性支撑。我国政策性金融机构20年来对国家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取得显著成效,在发展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和矛盾,应通过加快改革的办法来解决。总体方向是按照"政策性目标、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经营"原则,建立起"政策定位明晰、专业分工明确、服务功能完善、治理机制规范、风险控制有效"的现代政策性金融机构。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胡学好  
1994年三家政策性银行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政策性金融体系初步建立。12年来,政策性金融机构在支持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和对外贸易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而有效的作用。在今后较长时期内,我国政策性金融机构仍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陈喆  钟艺玮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要求我国进一步增强外商投资安全审查制度的规范性、精准性和透明度,提高统筹发展和安全能力及风险防控能力。《外商投资安全审查办法》是目前我国外商投资安全审查制度发展的最新成果,设置了常态化、固定化的安全审查机构,扩大了安全审查范围,细化了附条件通过审查的程序,并增加了审查决定的监督执行和违规处理程序,积极回应了新发展格局对其提出的制度供给要求。但《外商投资安全审查办法》在安全审查考量因素条款的设置、安全审查救济渠道及监督机制、防范化解风险的临时安全审查安排等方面仍存在局限或不足。将来我国外商投资安全审查机制应设置全面的安全审查考量因素条款,构建审查机构权力监督制度,并补充防范化解风险的安全审查临时措施,为我国开展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保驾护航。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刘云龙  
发展我国政策性金融业务的若干思考哈尔滨投资专科学校刘云龙(一)我国发展政策性金融业务的经济社会背景分析发达国家的政策性金融有着较长的发展历史,它们的成长过程和先进管理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但这并不等于照搬挪用。开展我国政策性金融业务,必须从诸方面进...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曾忠东  
长期以来 ,我国农业保险采用商业保险的方式运作 ,导致农业保险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压制。本文认为我国应尽早建立与市场机制、资本市场有效结合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 ,并进一步分析了制度的设计 ,探讨了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的配套措施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郑波  
我国的三家政策性银行自组建十余年以来,在新的形势下需要进行新的模式和路径的选择。本文将首先归纳总结当前国外主要政策性银行业务运行中的一些共同特点,再分析和介绍国外主要政策性银行的最新发展趋势,最后针对我国政策性银行未来的改革和发展,提出相应的结论和政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陈文晖  王婧倩  
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被提到极高战略层面,中小企业金融供给持续性增强。面对疫情以来中小企业贷款需求下降明显、融资环境不佳、融资难融资贵等现实问题,有必要进一步健全创新融资机制,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金融供给主体。同时,采取给目前已成立的民营银行更加倾斜的政策支持、发展科技创新专营银行等举措,以促进我国中小企业更好地创新发展。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王文甫  孔祥思  
西方国家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的协调一般只关注调节短期的经济波动,而我国经济则与之不同。我国是一个转型经济体,现阶段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内在要求,这决定了经济政策必须要服从于国家的发展大局。因此,我国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的协调不仅要考虑短期,而且更要重视长期。长期协调不同于短期的相机抉择和逆周期的调节,必须适应宏观的管理需要,服务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在新发展格局下,我国经济发展和经济安全是同样重要的,要实现经济高水平的自立自强,就必须通过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的长期协调,以提升发展质量、维护发展安全、拓展发展空间。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杰  
制度金融理论近年来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其研究框架正日趋成形,本文试图对此领域的若干新进展进行初步梳理。本文发现,在Merton等提出的"功能与结构金融学"框架中,制度金融理论的独特面目渐趋清晰。Stiglitz等通过将一些关键制度因素"内生化"于既有的货币经济分析框架,为长期行进于宏观路径的货币经济学找回了微观(制度)基础,不过,他们并未触及货币经济运行背后的金融权利内涵。所幸Soto发现并强调了货币金融所有权的制度涵义。Borland和Yang则将分工、货币与信贷以及法律、政府等多种因素引入一般均衡模型,揭示了货币的性质以及货币制度演进的深层涵义;而在金融中介理论初步接纳了金融企业家因素之后...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晓健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当下,中国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需要华侨金融的支持,笔者从制度经济理论出发,探讨华侨资本的选择和区域化经济发展下华侨金融的发展路径。华侨经济的特征华侨经济兼具本国与侨居国双重属性华侨经济的历史属性决定了华侨华人的母国情怀。华侨经济是由华侨在侨居国独立创建的,华侨资本是华侨在侨居国从经营小本生意着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