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269)
2023(20706)
2022(17811)
2021(16557)
2020(13898)
2019(31759)
2018(31513)
2017(60288)
2016(32795)
2015(36900)
2014(36687)
2013(35929)
2012(33181)
2011(30014)
2010(30297)
2009(28080)
2008(27347)
2007(24225)
2006(21551)
2005(19390)
作者
(93528)
(77474)
(77336)
(73417)
(49426)
(37202)
(35226)
(30344)
(29446)
(27854)
(26272)
(26201)
(24739)
(24438)
(23965)
(23946)
(23089)
(22984)
(22318)
(22285)
(19398)
(19008)
(18696)
(17748)
(17394)
(17379)
(17210)
(17184)
(15668)
(15281)
学科
(131225)
经济(131054)
管理(96797)
(91084)
(74162)
企业(74162)
方法(55781)
数学(48146)
数学方法(47527)
中国(39253)
(38604)
(36307)
业经(30434)
地方(29392)
(29329)
(28653)
贸易(28636)
(27891)
(26188)
农业(24762)
(23245)
银行(23194)
(22232)
(21502)
(21438)
金融(21432)
财务(21410)
财务管理(21356)
理论(21323)
环境(20837)
机构
学院(461957)
大学(461729)
(186876)
经济(182769)
管理(178705)
研究(155543)
理学(153382)
理学院(151685)
管理学(148960)
管理学院(148129)
中国(118850)
(98836)
科学(94083)
(90547)
(77682)
(74697)
中心(71228)
财经(70897)
研究所(69924)
(69630)
业大(67081)
(64299)
北京(62692)
(61638)
师范(61042)
农业(58226)
(56818)
经济学(56648)
(56180)
财经大学(52555)
基金
项目(307332)
科学(241528)
研究(227419)
基金(221469)
(192347)
国家(190729)
科学基金(163716)
社会(143201)
社会科(135719)
社会科学(135686)
(120272)
基金项目(116692)
教育(105673)
自然(105022)
自然科(102550)
自然科学(102525)
(100826)
自然科学基金(100652)
编号(93933)
资助(91448)
成果(76881)
重点(68912)
(68156)
(67655)
课题(64953)
(63677)
创新(59454)
教育部(58711)
国家社会(58693)
科研(58431)
期刊
(210630)
经济(210630)
研究(140315)
中国(93993)
学报(70260)
(69647)
(68885)
管理(67919)
科学(64609)
教育(55754)
大学(54258)
学学(50826)
农业(47484)
(44365)
金融(44365)
技术(41270)
业经(36048)
财经(34691)
经济研究(33501)
(29718)
问题(27880)
(24658)
(23455)
图书(23404)
理论(22205)
技术经济(21656)
科技(21165)
商业(21135)
(20966)
现代(20558)
共检索到6982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尚冰冰  杨纪红  
产品质量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体现,新发展格局下进口高质量中间品是提升我国产品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研究我国中间品进口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中间品进口规模以及进口中间品与本国自产中间品的技术差距同出口产品质量之间都呈倒U型特征。分样本检验结果显示:来源于发达国家的中间品,其技术差距与出口产品质量负相关;来源于发展中国家的中间品,其技术差距与出口产品质量正相关。进行稳健性检验以及处理了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然成立。据此,提出要持续优化进口产品结构、加强自主创新、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等政策建议。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邓国营  宋跃刚  吴耀国  
文章基于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和海关进出口贸易微观匹配数据,在地区制度环境存在显著差异的背景下研究中间品进口、制度环境与对中国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中间品进口通过"竞争效应"、"知识溢出效应"、"中间品质量效应"以及"中间品多元化效应"机制影响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但提升效果会因企业所有制、贸易方式、中间品进口来源国、技术复杂度不同而具有显著的异质性;(2)制度环境改善一方面可以直接提升出口产品质量,另一方面强化了中间品进口对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效应,中间品进口与制度环境在影响出口产品质量方面存在互补性;(3)文章进一步从动态视角考察了进口持续期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得出二者呈现"U"型关系,短期进口无法提升出口产品质量,持续进口以及适时进入可以显著提升出口产品质量。本研究为中国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提升,改善区域制度环境提供了理论与现实支撑。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孙黎   张弛  
本文基于2001—2010年微观企业数据,主要运用双重差分的方法,考察跨境电商对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跨境电商有利于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高,并且这种促进作用具有长期影响效果;这一结果具有稳健性,在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改变产品替代弹性和考虑互联网的潜在影响后仍然成立;从地区、规模及贸易方式看,跨境电商对东部和中部地区企业、小微型企业以及一般贸易企业的促进作用更显著;进一步地,跨境电商会对高水平出口产品质量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对低水平出口产品质量具有淘汰作用;同时,降低要素市场分割程度是跨境电商影响出口产品质量的途径之一。这不仅为培育中国对外贸易新动能、增强对外贸易国际竞争力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也为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了理论经验。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沈国兵  于欢  
与大规模中间品进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仍然较低。文章使用中国工业企业和海关数据库匹配的数据,揭示出中间品和资本品进口对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1)从总的样本来看,中间品进口对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产生促进效应,而资本品进口产生抑制效应,二者调节不利于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2)区分产品差异化后发现,同质中间品进口促进效应更大,且同质中间品与异质资本品进口交互存在显著的负面调节效应。(3)区分企业所有制后发现,中间品进口对民营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促进效应最强,而资本品进口对民营企业的抑制效应最强,且中间品与资本品进口交互对三类企业都产生负面调节效应。正是中间品和资本品进口结构失衡对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产生负面调节效应,才导致中国在大规模进口中间品的同时却出现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处于低位现象。据此,在强调中间品进口促进效应的同时,需要区别重视、克服其通过资本品进口产生的不利调节效应。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许家云  毛其淋  胡鞍钢  
本文基于2000-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和海关贸易数据,深入考察了中间品进口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间品进口通过"中间产品质量效应"、"产品种类效应"与"技术溢出效应"三个可能的渠道显著促进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但该效应因企业生产率水平、融资约束、所有制和贸易方式的不同而具有显著的异质性,且因中间品进口来源国和中间品技术含量的不同而不同。我们还发现,良好的地区制度环境有利于强化中间品进口的产品质量提升效应。此外,行业出口质量的动态分解显示,行业出口质量的提高主要得益于集约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许家云  毛其淋  胡鞍钢  
本文基于2000-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和海关贸易数据,深入考察了中间品进口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间品进口通过"中间产品质量效应"、"产品种类效应"与"技术溢出效应"三个可能的渠道显著促进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但该效应因企业生产率水平、融资约束、所有制和贸易方式的不同而具有显著的异质性,且因中间品进口来源国和中间品技术含量的不同而不同。我们还发现,良好的地区制度环境有利于强化中间品进口的产品质量提升效应。此外,行业出口质量的动态分解显示,行业出口质量的提高主要得益于集约边际,扩展边际的作用有限;资源再配置效应对行业出口质量提高的贡献高达55%,其在中间品进口促进行业出口质量提高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秀芳  施炳展  
本文主要从中间品进口多元化的角度入手,分析中国出口产品质量的决定因素和提升机制。理论上,进口中间品多元化可以通过边际成本、固定成本等渠道影响出口产品质量,并受限于企业自身的吸收能力。实证方面利用中国海关数据库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匹配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企业进口中间品多元化水平呈现下降趋势;从所有制分布看,国有企业进口中间品多元化水平最高,私营企业最低,外资企业居中;平均看,进口中间品多元化提升了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但这一提升作用仅限于外资企业、源自OECD国家的中间品和2004-2006年样本;对于本土企业、源自发展中国家的进口中间品和2000-2003年样本并不显著,可能的解释在于...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汪建新  贾圆圆  黄鹏  
在生产链条高度细分的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提高国际生产分割的融入程度是否能提高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呢?研究表明,国际生产分割比例与我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之间存在倒U形关系,即单纯地进口国外的高质量中间投入品或单纯地引进技术对我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存在"拐点"。在产品水平质量差异很大的行业中,企业使用外国中间投入品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幅度要小于产品水平质量差异小的行业。在加工贸易方式下,国际生产分割比例越高,企业使用来自OECD国家的中间投入品则越多,其出口的产品质量也就越高。为了中国外贸的转型升级,政府不仅要鼓励企业进口国外高质量的中间投入品,更重要地是要推动本国生产零部件等中间投入品的...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倩  宋鹏  李瑞子  
基于2000—2010年中国海关企业-产品层面的交易数据,研究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出口产品质量的关系,并识别中间品进口在两者关系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上升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并且中间品进口的增加会加强这一正向作用;异质性分析显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及其与中间品进口的共同作用对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作用因企业所有制、贸易方式、产品技术以及出口目的地等异质性表现出明显差异,对内资企业、一般贸易方式、低技术及出口到OECD国(地区)的产品质量提升作用更大。丰富了汇率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经验研究,为中国出口产品优化升级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雅琦  张文魁  洪圣杰  
本文基于中国海关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对全球金融危机前后我国出口产品质量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我们的分析表明,金融危机后我国出口产品质量经历了较大程度的下滑,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间品进口下降带来的负面冲击。我们还发现,这一负面冲击对国内各个行业的不良影响并不均衡,其中,国内上游产能可以迅速提升的行业,所受影响较小。通过产品层面的动态分析,我们还发现,中间品进口的下降,还会通过高质量产品的进入减少、退出增加,而影响到出口产品质量的变动。我们的研究丰富了有关文献,而且,在当前一些发达国家欲对我国实施高科技中间品出口限制的背景下,在我国从贸易大国迈向贸易强国的战略进程中,我们的研究也有较强的政策价值。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赵爽  王昱  王晓娜  
中国出口产品往往面临量高而质低的困境,这直接导致了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往往只能定位在较低的价格。本文使用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匹配所得的微观数据,从产品层面出发测算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结合行业层面间接融资渠道测度的金融发展指标,运用非参数分位数面板研究发现:(1)金融发展对出口产品质量存在非线性异质影响且影响模式显著不同,在高分位处呈现“倒N型”特征;(2)在不同分位点处存在差异化的最优金融发展水平,并随分位点下降而降低;(3)非东部地区、高技术产品的质量对金融发展的敏感程度更高,而对低分位产品质量促进作用更大。本文结论表明,区域金融发展宏观调控应考虑到企业自身产品质量水平影响。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郑枫  
文章使用HS6位产品层面贸易数据,对1995~2019年全球221个经济体的出口产品质量进行测算,并基于TAPED数据库对全球370个区域贸易协定的数字贸易规则深度进行量化,实证检验区域数字贸易规则签署对国家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区域数字贸易规则中的数字便利化条款和数字知识产权条款能显著促进国家出口产品质量升级,而数字隐私保护条款则带来抑制作用。该结论在增加控制变量、加入固定效应以及采用泊松伪极大似然估计等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一国签署高标准数字便利化和数字知识产权条款能够有效促进该国中间服务进口及投入,进而促进出口产品质量升级。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何欢浪  铁瑛  张娟  
本文研究了城市服务业发展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在理论层面拓展了Kugler和Verhoogen(2012)的理论模型,提出服务业发展影响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两大微观机制,即"分工效应"和"工资溢价效应"。在实证层面利用城市统计年鉴与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匹配,在细化的城市-企业维度上进行了相应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城市服务业发展整体上促进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这一促进作用通过"分工效应"和"工资溢价效应"实现。城市服务业发展对资本密集型企业和高生产率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有更强的促进作用。我们的发现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海洋  林令涛  高璐  
中国处于质量升级的关键阶段,由于进口中间品能实现技术溢出、优化资源配置,因而可能会提升出口产品质量。为此本文基于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和海关进出口贸易匹配数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进口中间品能显著提升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剔除加工贸易后结果更加显著,然而进口中间品使用强度对产品质量提升呈递减趋势;运用PSM逐年匹配解决内生性问题后采用DID和FE也得到一致结果,进一步发现高技术产品提升出口产品质量也较高,而受技术垄断影响来自高收入国家、高技术国家的中间品对产品质量的提升作用有限;从动态角度看,进口持续期与出口产品质量呈U型关系,短暂进口在质量提升上并不明显,适时进入以及持续进口能显著提升产品质量。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海洋  林令涛  高璐  
中国处于质量升级的关键阶段,由于进口中间品能实现技术溢出、优化资源配置,因而可能会提升出口产品质量。为此本文基于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和海关进出口贸易匹配数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进口中间品能显著提升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剔除加工贸易后结果更加显著,然而进口中间品使用强度对产品质量提升呈递减趋势;运用PSM逐年匹配解决内生性问题后采用DID和FE也得到一致结果,进一步发现高技术产品提升出口产品质量也较高,而受技术垄断影响来自高收入国家、高技术国家的中间品对产品质量的提升作用有限;从动态角度看,进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