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68)
2023(12007)
2022(9540)
2021(8585)
2020(6646)
2019(14742)
2018(14344)
2017(25993)
2016(14055)
2015(15428)
2014(15101)
2013(14512)
2012(13516)
2011(12292)
2010(12531)
2009(11526)
2008(11087)
2007(10304)
2006(9337)
2005(8388)
作者
(39301)
(32652)
(32595)
(30772)
(20365)
(15484)
(14638)
(12563)
(12397)
(11781)
(11211)
(10837)
(10424)
(10195)
(10162)
(10101)
(9673)
(9576)
(9413)
(9410)
(8184)
(8167)
(7945)
(7562)
(7473)
(7414)
(7294)
(7274)
(6656)
(6433)
学科
(58494)
经济(58444)
管理(36000)
(32386)
(23863)
企业(23863)
中国(22736)
地方(21958)
(20216)
业经(17386)
农业(13862)
方法(13007)
(12218)
地方经济(11543)
(11345)
银行(11326)
(11317)
(11143)
金融(11141)
(11089)
(11077)
(10877)
贸易(10864)
环境(10844)
(10429)
数学(10168)
(10114)
数学方法(10026)
产业(9666)
发展(9215)
机构
学院(189118)
大学(180926)
(74072)
经济(72219)
研究(70643)
管理(65325)
中国(54225)
理学(53668)
理学院(52961)
管理学(51989)
管理学院(51636)
科学(42598)
(40357)
(35681)
(34929)
(32565)
中心(32526)
(32096)
研究所(31824)
(28818)
师范(28538)
(26418)
(26363)
业大(26168)
北京(26002)
财经(25532)
农业(24935)
(24574)
技术(24036)
(22938)
基金
项目(120577)
研究(95193)
科学(94050)
基金(81312)
(70509)
国家(69774)
科学基金(58952)
社会(58941)
社会科(55687)
社会科学(55676)
(51118)
教育(43370)
基金项目(42122)
(41942)
编号(41261)
自然(34217)
成果(34004)
(33697)
自然科(33341)
自然科学(33331)
自然科学基金(32663)
资助(31261)
课题(30735)
重点(28215)
发展(27409)
(26900)
(26295)
(25963)
(24584)
项目编号(24240)
期刊
(99745)
经济(99745)
研究(61076)
中国(50560)
(33338)
教育(31936)
管理(26809)
学报(26500)
(26201)
科学(25248)
农业(23147)
(21533)
金融(21533)
大学(20268)
业经(19860)
技术(18843)
学学(18572)
经济研究(15740)
问题(12131)
(11927)
财经(11908)
图书(11409)
职业(10814)
(10456)
(10237)
论坛(10237)
商业(9808)
(9506)
(9370)
科技(9231)
共检索到3146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宋磊  
十九届五中全会在产业层面提出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等重大举措以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标志着传统制造业将迎来内需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传统制造业面临着先进生产力由东向西迁移的压力,西部地区施工单位应按经济规律和产业政策的指导,加快转型升级,适应新发展格局。施工单位应在产品结构调整,主营业务提质增效和创新驱动三方面着手,尽快将发展方式由"数量规模"向"质量效益"转变,缓解施工单位发展中的资源困境,强化企业供应链自主可控的能力。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郭克莎  田潇潇  
本文分析了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思路的形成过程,评述了新发展格局的主要内涵、政策取向以及构建新发展格局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以此为基础,进一步讨论了新发展格局下制造业转型升级路径的选择问题。本文认为,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条件下,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需要调整和拓展,主要思路是:以国内大市场为主要导向重构制造业产业链,积极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良好产业生态环境,协调区域布局促进制造业整体高质量发展,优化营商环境增强制造业发展活力和动力,依托"一带一路"倡议提升国际循环水平。调整拓展制造业转型升级路径的理论依据是:体现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要求,反映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特点,有利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并带动制造业中高速增长。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孙德升  齐亚芬  
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我国外贸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历史性机遇。根据受国际市场环境影响程度不同,结合企业的自身实际情况,本文将新发展格局下我国外贸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的主要路径分为"大力开拓内销市场,由‘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发展模式向内销为主、外销为辅的发展模式转型"、"利用新发展格局的支持政策,突破核心技术瓶颈,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从全球价值链低端环节向中高端环节的攀升"、"将现有产业中的一些技术和利润相对较高的环节保留,而将其余环节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转移,与我国周边产业互补性强的新兴国家或地区共同组建区域价值链"三种类型,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雷兴鹏  
文章将从大型施工单位财务管理的意义及现状为出发点进行分析,探讨大型施工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并从理念、机制、信息平台、业财融合四个方面提出如何有效借助财务管理助推企业的高质量发展策略,提升施工单位财务管理的科学性。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辛灵  高鹏飞  
新发展格局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产业链是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在各国经济受创、全球产业链出现不稳定的状况下,我国制造业应从提高产业基础能力,促进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拓展国内外市场需求、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优化制度环境和政策体系等方面,消除产业链梗阻,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促进产业链现代化。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刘军  
建设工程施工单位是否享有法定的优先受偿权,以及与优先受偿权相对应的范围和数额,必须通过审判或仲裁程序实现。建设单位及其关联企业在实质上法人人格相互独立,法人的意志和财产均保持独立性,并不构成混同。建设单位及其关联企业无视建设工程法定优先受偿权,提出进行合并破产重整的事实及理由均不能成立。企业合并破产重整的程序、内容和方式都有严格的法律规制,在实施合并破产重整过程中,首要评判标准是充分保护债权人利益、债务人利益以及社会公共利益。合并破产重整政策目标不是用来对抗优先受偿权,不得违反法定债权实现程序。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马训  程俊杰  
推动产业集群攀升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是建设制造强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全球价值链、国内价值链、区域价值链等理论为中国构建产业集群升级多元化路径提供了理论指导。通过比较全球价值链、国内价值链、区域价值链剖析产业集群升级机制与效应的异同,提出基于竞争力、价值链嵌入的中国产业集群升级的多元化路径,认为具有引领作用的大型跨国企业或"隐形冠军"等是实现不同价值链对接的重要抓手,并仍然需要深入关注产业集群发展效应、产业链不同环节的发展、区域一体化等问题。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陈晋辉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叠加冲击的世界经济新格局,党中央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为国家经济社会各领域指明了前进方向。通过厘清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要义、“双循环”下机械制造业升级的宏观背景,探析机械制造企业的升级路径及所需制度环境支持,提出以下对策建议:机械制造企业应当牢固树立“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理念,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的变局中把握先机,以发展战略引领方向,以企业文化凝聚动力,以科技领先构筑优势,以“双循环”激活市场,以先进管理提升质效,实现以技术升级推进产品升级,以产品升级推进顾客升级,以顾客升级挺进全球高端产业链;同时,政府也应提供相应的政策制度支持,打通“双循环”的堵点,营造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开放环境,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持续改善营商环境,为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紫涵  廖泽芳  
服务贸易被视作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本文探讨其内涵与全球价值链参与之间的连结,在WWYZ方法的基础上测算中国服务业前向参与程度指标,从整体和行业异质性两个方面测算并分析了现代服务业开放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现代服务业前向参与对产业转型升级有着显著正向影响,其中生产性现代服务业的影响程度最大,基础性现代服务业次之,消费性现代服务业最小,而公共性现代服务业的影响并不显著。结果体现了当前新发展格局下现代服务业GVC参与的不足,需要进一步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鼓励中国的跨国企业内部化、完善现代服务业国际布局,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浩东  潘勇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加速形成的背景下,构建顺畅的现代流通体系已经成为新常态下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基于新格局下我国现代流通体系发展现状与不足,考虑政府调控、技术创新和市场改革等驱动因素,本文构建了包含运行体系、保障体系、规制体系、规划体系及产业支撑体系五大子系统的现代流通体系。在体系构建基础上考虑流通体系演变机制,提出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机理,通过流通模式、金融服务等创新措施突破原有发展刚性约束,转变流通支持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角色定位,凸显流通助力新格局构建的独特作用。文章最后提出了双循环新格局下现代流通体系的发展路径。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石学刚  周琳  
我国经济正加快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随着各地空港设施的逐步完善,建设以机场为依托的空港型自贸区,已成为我国内陆地区快速形成对外开放新高地的战略措施。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本文基于临空经济与自贸区融合发展的视角,构建政府-产业-企业(G-I-E)三力模型,深度分析二者之间的融合机理,从对接"一带一路"倡议、构造多元产业发展格局、优化营商环境和培养高级人才等方面提出空港型自贸区的建设路径。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杜宇玮  
推进区域现代化是中国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着眼于构建新发展格局,从多个维度阐释和探讨了中国区域现代化战略转型的逻辑机制及推进路径。研究表明,新发展阶段区域现代化战略转型的基本逻辑是从以区域率先为特征的非均衡发展转向以区域协调为内涵的均衡发展,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理应是区域协调视角下推进中国区域现代化的重要手段。这是由于,国内国际双循环至少可以通过需求拉动机制、产业联动机制、创新驱动机制以及战略互动机制这四条渠道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基于以上逻辑机制,分析提出需要通过提振消费需求扩大内需、培育产业链集群构建国内价值链、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城市群建设提高城市化质量、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促进区域市场一体化发展以及优化营商环境助推制度型开放等路径,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区域现代化战略转型。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睿  刘大椿  
伴随数字经济与数字技术的发展,政府数字化转型成为重塑经济社会运行方式、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关键引领和战略支点,是实现中国治理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政府以数据为治理对象,以数字技术为治理手段,以数字空间为治理场域进行转型,以实现全新服务典范与治理模式的变迁。而数字化转型的同时,劳动力过剩、政务决策公平性不足、政务"碎片化"等风险与挑战犹在,制约着政府数字化转型推进进程。因此,需多向协同,打破层级部门间职能屏障;多点发力,推进数据精准共享与规范对接;多维防护,提升政务数据可信度;多措并举,强化政府治理模式变革制度建设;多方联动,增强数字化劳动关系和谐度。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轩超峰  高晶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推动我国实体零售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指引。本文以这个新的发展理念为导向,提出了实体零售业转型升级的五大对策,即通过创新发展推动技术手段和经营机制全面升级,通过协调发展引导线上线下多业态有机融合,通过绿色发展打造健康的新零售模式,通过开放发展构建良好的开放合作环境,通过共享发展开辟零售业转型的新路径。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璇  李磊  
科技和产业创新催生了大量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使我国新媒体产业发展进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呈现出云游戏、O2O、机器人、增强装置、智能穿戴互联等新型和新兴的媒体表现形式,为加快我国新媒体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发展主动权、实现快速弯道超车提供了重要机遇。文章厘清了新时代背景下新媒体产业的概念和行业边界,剖析了新媒体创新发展环境下面临的瓶颈,最后针对制约其发展的因素提出通过政策扶持打造双创环境、平台数据化构建生态互动机制、技术智能化创设高端智慧体系、媒介集团化带动圈层经济、产业集群化加速媒体产业融合的发展策略实现我国新媒体产业的转型升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