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167)
- 2023(19379)
- 2022(16259)
- 2021(14952)
- 2020(12486)
- 2019(28302)
- 2018(27726)
- 2017(52643)
- 2016(28317)
- 2015(31200)
- 2014(30695)
- 2013(29812)
- 2012(27283)
- 2011(24381)
- 2010(24481)
- 2009(22650)
- 2008(21521)
- 2007(18527)
- 2006(16442)
- 2005(15124)
- 学科
- 济(116189)
- 经济(116067)
- 管理(77065)
- 业(75621)
- 企(61680)
- 企业(61680)
- 方法(46642)
- 数学(40999)
- 数学方法(40463)
- 中国(38020)
- 农(32254)
- 财(31909)
- 地方(30064)
- 融(29585)
- 金融(29583)
- 银(28570)
- 银行(28522)
- 行(27538)
- 业经(26988)
- 制(26447)
- 学(23227)
- 农业(21843)
- 贸(21104)
- 贸易(21087)
- 易(20455)
- 务(19343)
- 财务(19282)
- 财务管理(19237)
- 企业财务(18379)
- 体(18079)
- 机构
- 学院(381370)
- 大学(378762)
- 济(159295)
- 经济(156078)
- 管理(141943)
- 研究(135670)
- 理学(121419)
- 理学院(120010)
- 管理学(117745)
- 管理学院(117042)
- 中国(107696)
- 科学(82142)
- 京(80235)
- 财(76783)
- 所(68520)
- 农(66781)
- 中心(63380)
- 研究所(61988)
- 财经(59361)
- 江(58684)
- 业大(56228)
- 经(54038)
- 农业(52094)
- 范(50641)
- 北京(50347)
- 师范(49991)
- 经济学(49852)
- 院(49768)
- 州(46878)
- 经济学院(44821)
- 基金
- 项目(257256)
- 科学(203239)
- 基金(186887)
- 研究(186816)
- 家(164438)
- 国家(163082)
- 科学基金(139738)
- 社会(119735)
- 社会科(113645)
- 社会科学(113617)
- 省(101944)
- 基金项目(97621)
- 自然(90252)
- 自然科(88256)
- 自然科学(88227)
- 自然科学基金(86678)
- 教育(86674)
- 划(85773)
- 资助(76723)
- 编号(74089)
- 成果(59912)
- 发(59638)
- 重点(59408)
- 部(56369)
- 创(54486)
- 课题(52843)
- 创新(51052)
- 国家社会(50179)
- 科研(49844)
- 教育部(48457)
- 期刊
- 济(177775)
- 经济(177775)
- 研究(116936)
- 中国(83753)
- 农(61500)
- 学报(61120)
- 财(60028)
- 科学(56005)
- 管理(55374)
- 融(49524)
- 金融(49524)
- 大学(46884)
- 教育(44622)
- 学学(44353)
- 农业(41206)
- 技术(33726)
- 经济研究(29909)
- 业经(29827)
- 财经(29697)
- 经(25705)
- 问题(22837)
- 业(21786)
- 贸(18315)
- 版(17785)
- 技术经济(17603)
- 统计(17455)
- 理论(17315)
- 科技(17187)
- 商业(17026)
- 国际(16669)
共检索到5904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杨贺 马微 徐璋勇
本文从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探讨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协调推进稳增长和稳杠杆背后的逻辑,研究发现:金融结构市场化水平的提升在显著降低企业负债率的同时还能带来企业资产效益的显著提升;企业负债率与企业资产效益之间确实存在着负相关关系,这一错配效应随着金融结构市场化水平的提升而被削弱;金融结构市场化对大企业、地企和房地产业企业负债率的负向影响更为明显,从而有助于缓解企业部门内部金融资源的规模错配、产权错配及行业错配。本文的研究对于科学制定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关政策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朱太辉 魏加宁 刘南希 赵伟欣
近年来,我国出现了银行信贷和企业杠杆率持续攀升、资金利用效率和经济增长速度持续下行的"剪刀差"问题,对协调推进稳增长和去杠杆带来了极大挑战。本文基于资金配置结构的视角,将资金需求企业的资产特征、资金供给银行的发展模式以及投融资制度环境结合起来,构建了一个解释"剪刀差"问题的"三角理论框架",并从不同行业和企业的融资差异、银行的发展模式两个方面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政府的隐性担保和利差管制、行业企业的资产规模和抵押属性、银行粗放的发展模式和经营偏好相互促进,导致银行信贷资金更多地流向了产出效率相对较低的基础设施、房地产行业以及国有、大型企业。在此基础上,本文从推进金融市场化改革、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和改革配套性制度设施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去杠杆 资金配置 隐性担保 抵押融资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谢泗薪 闫君
随着物流业的爆发式增长,物流金融业务发展势头愈加凸显,尤其是大数据、物联网等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更是给物流金融业务创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增长压力越来越大,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显得尤为紧迫。必须充分认识到当前物流金融业所面临的挑战和发展瓶颈,紧紧抓住国家政策、信息技术等赋予的契机,积极驱动交易平台、信用体系、差异化品牌、绿色供应链等物流金融创新建设,切实提高物流金融业务风险防控能力。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谢泗薪 闫君
随着物流业的爆发式增长,物流金融业务发展势头愈加凸显,尤其是大数据、物联网等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更是给物流金融业务创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增长压力越来越大,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显得尤为紧迫。必须充分认识到当前物流金融业所面临的挑战和发展瓶颈,紧紧抓住国家政策、信息技术等赋予的契机,积极驱动交易平台、信用体系、差异化品牌、绿色供应链等物流金融创新建设,切实提高物流金融业务风险防控能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爱君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广泛应用,农村电商取得较快发展,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方式。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倡导的"调结构、去产能"为解决农村电商发展困境,推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农村电子商务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和农业结构升级的新引擎,其发展速度与日俱增,不失为解决农业中出现的供给与需求错配问题的有效路径。本文着重分析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农村电商发展的新动态,新机遇以及新挑战,推动电子商务健康持续务实的发展。
关键词:
供给侧改革 农村电商 新发展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方 张明明 陶启智
在中央大力推行去杠杆的背景下,本文认为需要警惕短期内强行去杠杆可能引起的严重的系统性风险,且风险主要源于去杠杆与稳增长、去库存、去产能的政策目标在当前的经济背景中存在的矛盾之处。若同时对以上四个目标展开实施,则容易顾此失彼且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本文建议率先实施去产能,待企业基本指标恢复健康后再进行去杠杆。此外,还建议在去杠杆时,应对不同经济部门进行区别对待、灵活实施杠杆收购以及大力发展区域股权市场等。
关键词:
去杠杆 稳增长 去库存 去产能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方 张明明 陶启智
在中央大力推行去杠杆的背景下,本文认为需要警惕短期内强行去杠杆可能引起的严重的系统性风险,且风险主要源于去杠杆与稳增长、去库存、去产能的政策目标在当前的经济背景中存在的矛盾之处。若同时对以上四个目标展开实施,则容易顾此失彼且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本文建议率先实施去产能,待企业基本指标恢复健康后再进行去杠杆。此外,还建议在去杠杆时,应对不同经济部门进行区别对待、灵活实施杠杆收购以及大力发展区域股权市场等。
关键词:
去杠杆 稳增长 去库存 去产能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沈坤荣 赵倩
当前,由于投资结构不优以及投资效率低下,我国面临传统行业产能过剩严重,而高端产品与服务供给不足的困境。面对经济下行风险,旨在熨平经济周期波动的需求管理的政策效应持续收缩,只有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投资结构优化与投资效率提升,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从"中国制造"向"为中国而造"转变,实现中国经济由总量追赶型向质量和效益追赶型转变。
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产能过剩 投资结构优化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王曙光 杨敏
论文在回顾供给经济学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从时代特征、经济结构情况、产业状况、经济变革使命等角度阐述了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西方供给经济学的区别。论文系统探讨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过程中应当重视的五个方面,即人力资本供给、土地制度改革、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建设、农村金融供给。同时强调,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县域金融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农村金融机构要从体制、机制、产品和文化等层面开展有效创新。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娄飞鹏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我国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主动选择。构建新发展格局要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我国完整的工业门类和超大规模市场空间为扩大内需提供了现实条件。考虑到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下降,投资需求高速增长难以为继,稳定经济增长需要充分发挥消费的拉动作用,而消费中政府消费增长快于居民消费增长,决定了需要构建以居民消费为主体的内需格局。在扩大居民消费方面,因为居民收入增长水平较低降低了分母,以及加杠杆购房提高了分子,二者综合作用推高居民部门杠杆率并对居民消费产生挤出效应。为此,需要从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优化居民收入结构,按照"房住不炒"的总体思路稳定房地产调控,也即从分子、分母两端降低杠杆率提升居民消费,同步推动消费升级、优化消费环境,提升居民消费满意度来释放居民消费潜力,进而让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充分发挥,以稳定经济增长。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崔海洋 袁倩莹
将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省级宏观数据相结合,从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角度,探究了数字金融对我国包容性增长的影响及其机制。发现数字金融能够促进居民收入的提高,并且对中西部居民收入的提升作用大于东部,有利于缩小东部和中西部的收入差距,促进我国包容性增长。就传导机制而言,数字金融发展有利于中国经济的产业结构升级,提升第三产业占比,并且在中西部的效用更强。进一步分析发现,就中西部内部而言,数字金融对经济和教育水平较低省份的居民收入有着更强的拉动作用。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丰团
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之一,去杠杆尤其是非金融企业去杠杆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经济环境的恶化、金融体系的不完善、资金的结构性错配以及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流动性泛滥成为导致非金融企业高杠杆率的主要原因。去杠杆与保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非金融企业去杠杆与金融部门去杠杆之间的矛盾、去杠杆的紧迫性与过程缓慢性之间的矛盾、国有企业去杠杆与承担社会责任之间的矛盾等决定了非金融企业去杠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发展股权融资、开展市场化的债转股等都是非金融企业去杠杆的有效途径。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连飞
构建带有金融摩擦的DSGE模型,研究在供给面和需求面冲击下,各种不同类型的双支柱政策组合对稳增长与去杠杆的调控效果及传导机制。结果表明:当遇到技术冲击时,单独使用货币政策改变信贷供给状况可以较好地维护宏观经济的稳定,这也是金融危机之前未重视宏观审慎政策而只是强调货币政策控制经济周期波动的原因所在。面对正向房地产需求冲击,不适用于单纯采取大幅加息等总量措施,而应配合采取收紧LTV等宏观审慎政策,更有针对性地对房地产市场适度降温,避免对整体经济造成冲击,利率政策与LTV政策使经济增长和杠杆率的波动相对较小,政策组合更有效。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吴奇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中央1号文件),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题,为破解农业农村发展难题提供了治本"药方"。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全面落实党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有效破解农产品供求结构失衡、要素配置不合理、资源环境压力大、农民收入增长乏力等问题,确保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
关键词:
财政支农 农村 农业 结构性改革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吴奇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中央1号文件),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题,为破解农业农村发展难题提供了治本"药方"。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全面落实党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有效破解农产品供求结构失衡、要素配置不合理、资源环境压力大、农民收入增长乏力等问题,确保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