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146)
2023(14791)
2022(12860)
2021(11948)
2020(9831)
2019(22527)
2018(22507)
2017(42905)
2016(23305)
2015(26190)
2014(25910)
2013(25444)
2012(23617)
2011(21425)
2010(21579)
2009(19834)
2008(18936)
2007(16463)
2006(14658)
2005(12981)
作者
(66754)
(54977)
(54843)
(51821)
(35136)
(26372)
(24933)
(21646)
(20948)
(19695)
(18792)
(18476)
(17449)
(17369)
(16950)
(16891)
(16371)
(16295)
(15710)
(15611)
(13700)
(13660)
(13185)
(12656)
(12410)
(12325)
(12322)
(12145)
(11111)
(10809)
学科
(95862)
经济(95759)
管理(63052)
(60298)
(48831)
企业(48831)
方法(38392)
数学(32366)
数学方法(31999)
中国(28292)
(26228)
地方(25227)
业经(22548)
(21069)
(20129)
(18921)
贸易(18908)
(18277)
农业(17753)
(16481)
(16437)
金融(16435)
(16039)
银行(15998)
理论(15948)
(15928)
环境(15869)
(15430)
技术(15039)
(14123)
机构
学院(323928)
大学(323024)
(127975)
管理(126562)
经济(125060)
研究(112635)
理学(108647)
理学院(107391)
管理学(105548)
管理学院(104989)
中国(84496)
(70334)
科学(69987)
(57786)
(56861)
(51691)
研究所(51676)
中心(50537)
(47635)
业大(47377)
财经(45611)
(45470)
师范(45062)
北京(44977)
(41342)
(41182)
农业(40270)
(39650)
经济学(37194)
师范大学(36356)
基金
项目(218946)
科学(171542)
研究(163121)
基金(156170)
(135449)
国家(134262)
科学基金(115005)
社会(100930)
社会科(95587)
社会科学(95564)
(86560)
基金项目(83019)
教育(74657)
自然(73881)
(72686)
自然科(72143)
自然科学(72128)
自然科学基金(70796)
编号(68198)
资助(64081)
成果(55659)
(50430)
重点(49046)
课题(47392)
(47369)
(45468)
创新(42306)
项目编号(41781)
科研(41279)
国家社会(40567)
期刊
(147373)
经济(147373)
研究(99034)
中国(64989)
学报(48856)
(47810)
管理(47120)
科学(46055)
(41352)
教育(41326)
大学(36688)
学学(34177)
农业(33840)
(30350)
金融(30350)
技术(28423)
业经(25797)
经济研究(23422)
财经(20905)
问题(19045)
图书(18937)
(17802)
(17500)
理论(15967)
科技(15950)
(15335)
技术经济(15230)
商业(15156)
现代(14942)
实践(14734)
共检索到4884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周玲玲  
本文基于2012年与2017年中国省际间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扩展了传统的三驾马车核算方法,从最终需求视角将国民经济循环划分为“国内本地循环”“国内省际循环”“国内国际循环”及“国际循环”四大环节,依此测度我国国内大循环与国际循环的程度。研究发现:从区域层面看,相比于2012年,2017年各区域“国内本地循环”程度都有所增强;从省级层面看,国内大循环参与程度较深的省份主要集中于中西部;从行业层面看,大部分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行业参与“国际循环”程度相对较深。本文的研究方法为定量分析国内大循环与国际循环提供了测算基础,为从全国层面、省级层面与行业层面有效推进新发展格局提供了参考依据。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孙俊  沈雨田  胡恒强  
全球化浪潮使各国经济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网络关联状态,但全球化进程有时也会遭遇逆流,并非直线式向前发展。本文基于网络关联视角构建非线性模型,对"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经验证据。本文研究表明:中国是世界经济的"净输出者",已成为拉动世界经济的"火车头",对绝大多数经济体而言均是"净贡献者",并且对美国经济的依赖程度小于美国经济对中国的依赖程度。我国出口、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最高,其次是进口,消费的关联性最低;出口和进口对我国经济增长长期发挥支配作用,投资亦曾一度阶段性地处于支配地位,但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主导作用尚未充分显现。国际循环对我国经济的溢入性较为显著,远大于我国国内经济变量之间的关联程度;国内大循环的主体地位尚未建立,我国不宜脱离国际循环而"独善其身"。本文结论对于新发展格局下如何平衡国内大循环与国际循环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周密   王威华   李月  
“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是新形势新条件下对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出的重大要求之一。本文提出“城市节点-城市群块-流关系链-双向循环网”的研究框架,以289个城市的循环能力衡量城市供需的特征性事实,并运用投入产出表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刻画国内大循环网络,探究以城市循环能力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的模式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样本期城市循环能力面临着联动性不畅、均衡性不足和协调性不强的三重结构性困境;第二,破解三重结构性困境需要认识城市在国内大循环网络中的中间人角色及其联动模式。联动性不畅是由于联络人不多,均衡性不足是由于协调人角色较少,协调性不强是由于守门人和联络人较少;第三,在上述联动模式的基础上,本文从城市循环能力内生性、网络结构动力双重性和中间人作用异质性等多重角度,采用指数随机图模型实证探究城市循环能力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的模式与机制。本文对于如何从城市层面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助力新发展格局构建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捷  陈少晖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作为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核心话题,引发了学界的研究探讨热潮。学界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内涵意蕴、生成逻辑、实施路径等方面入手,初步回答了“什么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何提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以及“如何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三个基本问题。但既有研究存在内涵元素间界限尚不明确、生成逻辑不够深入、缺乏史料支撑、路径对策同质化与块状化明显、缺乏具体措施等不足。今后应深化内容要素分析,加强史料研究,着重多学科交叉融通,丰富研究方法,拓宽研究视域,突出实证效度以进一步拓宽和深化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研究。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朱灏   史昭君   朱泊翰  
基于经济循环理论,该文依据经济运行特征按规范方法,研究双循环发展格局下的循环逻辑结构、分类资源特性及配置规律、典型经济运行前提,以及典型经济之间交换的不平等性。依据驱动力的差异,划分出资源—劳力型经济和知识—资本型经济,据此讨论双循环的本质含义、促进因素、阻碍因素、教育科技体制改革需求、国际国内影响以及决策条件制约。研究认为,驱动双循环的是知识和资本,我国走向双循环既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通过创新驱动发展,让中国经济走向可持续、高质量、循环增强的发展道路,让中国增强独立性、自主性,让中国人增强向心力、自信心,让世界多极化竞争进步、缩小贫富差距。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贾康   刘薇   许磊   彭鹏   张晶晶   方凌晨   贾康  
本文重点讨论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与可靠性。在勾画“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意义及其主要新意后,解说了经济循环内生动力。进而以“巨国模型”认识框架,分析阐明了中国经济社会的“成长性”与潜力空间,这是内循环内生动力重要的客观来源,以及扩大内需的关键问题与关键对象。再进一步分析指出,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改革开放大政方针持续解放生产力,于创新发展中以有效投资为龙头提振消费,是内循环内生动力的主观条件。由此引出国内大循环可靠性分析结论后,形成了新发展格局下依托成长性、把握主动权、推进高质量发展而实现新的“两步走”现代化战略目标的思路表述,并提出与之密切相关的建设统一大市场的五项要领和三个方面创新重点的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猛  黄庆平  翟营  
在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是党中央着眼于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发展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因此,在探求海南自由贸易港与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内在关系的基础上,发挥海南自由贸易港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支撑示范作用显得至关重要。未来,海南自由贸易港可从着力扩大和提升消费供给、优化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主动衔接和融入RCEP、打造总部经济集聚高地、贯彻实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等方面积极作为,以实现战略的有效对接。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娜  石冬雪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依据我国的发展阶段、环境和条件变化提出来的,是重塑我国国际竞争与合作新优势的战略选择。2020年,学者们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理论逻辑、现实原因、历史溯源、实施路径等方面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进行了深入研究。学术界还应从强化"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理论构建,以及深入探讨新发展格局下我国经济各领域的发展等层面加强研究。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斌  李川川  李秋静  
新发展格局下,本文探讨消费结构升级的特征趋向与代际变迁,以及影响国内价值链循环的理论逻辑与经验范式。通过构建以后向需求为基础的地区-行业维度国内价值链环流分解框架,探究消费结构升级对国内价值链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首先,消费结构升级可以优化国内价值链循环结构,强化地区间价值链关联;其次,消费结构升级通过创新驱动、资源优化与产业耦合效应促进国内价值链循环;最后,消费结构升级引致的国内价值链循环效应会受到市场分割的制约,加快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助于增强国内价值链的主体地位。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黄群慧  倪红福  
本文从经济循环的概念逻辑视角阐述"新发展格局",进而构建了基于供给端和需求端的国际国内循环测度指标和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国内国际循环GDP分解新方法,并利用WIOD数据进行了实证测算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新发展格局的本质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无论是从最终品的国内最终需求率和中间品的本国供给率看,还是从全球价值链GDP分解来看,各方面指标都表明中国国内经济循环的依赖程度在90%上下。从国际比较角度看,依赖于国内循环的GDP占比中国排在第5位,这些都说明了如果单纯基于国内经济循环和国际经济循环的新增经济流量看,在数量上国内经济循环的主体地位基本确立。但是,并不能由此认为新发展格局已经基本形成。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内涵是畅通经济循环,本质特征是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不是仅仅体现为中国经济国内循环量在整体经济循环量中占比高、中国的GDP增长主要依赖于国内经济循环,而是主要体现为以国内高水平自主创新为主驱动经济循环畅通无阻、以持续扩大国内需求为主不断做大经济流量、以发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畅通。基于此,本文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相关政策建议:要着力扩大消费以调整内需结构,实现内需结构的合理化、高级化,要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加快建设统一开放有序的国内大市场,要积极扩大开放水平、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充分发挥国内大循环主体作用,要加快自主创新以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形成数字化智能化创新驱动下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余永定  
2020年元旦过后,笔者收到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编辑的邮件,请我给他们即将出版的新书《探寻新模式:国内经济大循环战略的政策选择》写几句推荐语。我在封底推荐中写道:"我虽与贾根良教授不曾谋面,但早就知道他的一些观点,并同他通过邮件讨论过一些共同关心的问题。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曹小勇  李思儒  
数字经济赋能双循环,也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主引擎与新动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推动了服务业数字化转型,促进服务业创新升级、效率提升,实现服务业的跨界融合与精准匹配。随着全球数字强监管持续推进,数字双循环体系促进国内消费升级,强化国际经济合作,新基建全面布局拓展数字服务业发展空间。但由于全球数字大国博弈愈演愈烈,数字服务规则尚未统一,中国应持续加强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可持续发展,加速构建数字服务业的双循环发展格局。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王兆萍   李雅静  
高质量发展不仅要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还要将结构性潜能转换成现实增长动能,而经济活跃度是结构性潜能的重要体现。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深入剖析经济活跃度内涵,立足国内大循环发展格局,从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等四个环节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经济系统活跃度和各环节活跃度进行测度分析。研究发现:受国内外多重因素影响,我国近年来经济系统活跃度走势偏弱;各环节活跃度间协调性有待提升,分配和消费是国内大循环亟需打通的“堵点”;各环节面临的主要挑战为就业活力不足、劳动报酬与资本收益结构性失衡、传统商流饱和、居民消费结构显著改变。据此提出,发展战略上要重视经济活跃度,重点推进分配和消费领域改革,加强各环节活跃度间协调性以释放结构红利,综合施策精准发力以应对各环节当前挑战。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曹誉波  刘猛  
人民币国际化自2009年启动以来取得了显著成绩。针对当前全球政治经济环境的新变化,为服务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有必要重新审视人民币国际化的理论架构和实践路径。参考美元、欧元和日元等主要货币的国际化经验,当前"结算-投资-储备-计价"的路径可能更适用于人民币国际化发展。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田冠军  胡珺媛  袁媛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在对经济环境、发展阶段和制约条件变化的审慎思考下做出的必然抉择,是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举措。通过分析我国在国内消费能力、关键核心技术、产业链供应链、高水平"走出去"等方面面临的关键问题,明确"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政府审计定位;围绕关键问题和审计定位,分析政府审计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预警反馈机制、调控协调机制和评价问责机制。以此为基础,提出政府审计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实施路径及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