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83)
- 2023(13062)
- 2022(10927)
- 2021(9813)
- 2020(8014)
- 2019(17704)
- 2018(17314)
- 2017(31967)
- 2016(16968)
- 2015(18493)
- 2014(17847)
- 2013(17337)
- 2012(15957)
- 2011(14502)
- 2010(14701)
- 2009(13508)
- 2008(12978)
- 2007(11572)
- 2006(10281)
- 2005(9168)
- 学科
- 济(70650)
- 经济(70589)
- 业(50854)
- 管理(49125)
- 企(39329)
- 企业(39329)
- 中国(24394)
- 农(23397)
- 方法(22944)
- 地方(21546)
- 数学(19401)
- 数学方法(19137)
- 技术(19003)
- 业经(18670)
- 财(17307)
- 农业(16607)
- 技术管理(13237)
- 银(13135)
- 银行(13102)
- 制(12948)
- 融(12782)
- 金融(12781)
- 行(12769)
- 学(12525)
- 贸(12496)
- 贸易(12482)
- 发(12340)
- 易(11997)
- 地方经济(11774)
- 环境(11735)
- 机构
- 学院(234208)
- 大学(228352)
- 济(97327)
- 经济(95329)
- 管理(88751)
- 研究(82208)
- 理学(75669)
- 理学院(74762)
- 管理学(73500)
- 管理学院(73050)
- 中国(62017)
- 科学(49718)
- 京(48309)
- 财(43507)
- 所(40933)
- 农(39713)
- 中心(37261)
- 江(36972)
- 研究所(36922)
- 业大(33866)
- 财经(33343)
- 范(32904)
- 师范(32572)
- 农业(30683)
- 北京(30607)
- 经(30155)
- 院(29787)
- 州(29776)
- 经济学(29184)
- 技术(26704)
- 基金
- 项目(156163)
- 科学(124683)
- 研究(117464)
- 基金(111159)
- 家(96685)
- 国家(95775)
- 科学基金(82909)
- 社会(76012)
- 社会科(72198)
- 社会科学(72178)
- 省(64913)
- 基金项目(58553)
- 教育(53883)
- 划(53300)
- 自然(51031)
- 自然科(49961)
- 自然科学(49952)
- 自然科学基金(49102)
- 编号(47678)
- 资助(43310)
- 发(39867)
- 创(38470)
- 成果(38160)
- 重点(35373)
- 创新(34995)
- 课题(34472)
- 部(32756)
- 发展(32211)
- 展(31697)
- 国家社会(31483)
- 期刊
- 济(116160)
- 经济(116160)
- 研究(72197)
- 中国(55034)
- 农(38351)
- 管理(36299)
- 学报(33320)
- 科学(33134)
- 教育(32318)
- 财(31937)
- 农业(26557)
- 大学(25869)
- 学学(24186)
- 融(23817)
- 金融(23817)
- 技术(22630)
- 业经(21799)
- 经济研究(18938)
- 财经(15871)
- 业(14208)
- 问题(14207)
- 科技(13889)
- 经(13845)
- 技术经济(12587)
- 商业(12029)
- 坛(11521)
- 论坛(11521)
- 图书(11021)
- 现代(10738)
- 贸(10708)
共检索到3649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肖婧文 朱兢
基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创新要素流动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发现,创新要素流动能够从公平与效率两个维度优化中国收入分配格局,但在空间视角下呈现资源的“虹吸效应”,要素流出地的收入差距加大。影响机制表明,在内循环体系中,创新要素流动通过产业结构高级化来传导收入分配的优化效应;在外循环体系中,由于市场替代作用,贸易对外开放的作用受限,但随着统一大市场的构建,两者相互带动并充分传导至创新要素的收入分配效应。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肖婧文 朱兢
基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创新要素流动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发现,创新要素流动能够从公平与效率两个维度优化中国收入分配格局,但在空间视角下呈现资源的“虹吸效应”,要素流出地的收入差距加大。影响机制表明,在内循环体系中,创新要素流动通过产业结构高级化来传导收入分配的优化效应;在外循环体系中,由于市场替代作用,贸易对外开放的作用受限,但随着统一大市场的构建,两者相互带动并充分传导至创新要素的收入分配效应。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施晓丽 蒋林林
加快创新要素流动是释放要素优化配置红利和增强供给侧增长动力的重要抓手。本文基于2008至2019年我国30个省级单元的数据样本,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创新要素流动对区域创新发展的影响以及创新要素集聚在此过程中发挥的调节效应。研究表明:创新要素流动显著促进区域创新发展。与创新人员要素流动相比,创新资本要素流动的影响更明显,且创新资本要素的空间集聚有助于强化创新资本要素流动的创新驱动效果。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彭影 李士梅
基于2004—2019年中国内地280个地级市面板数据,运用引力模型测度创新要素流动与数据要素流动环境指数,采用SBM-Undesirable模型测算城市绿色创新发展效率,使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创新要素流动对城市绿色创新发展的空间影响,并探究数据要素流动环境的空间调节效应。研究发现:创新要素流动仅通过改善绿色技术效率促进本地绿色创新发展,而对邻近地区绿色创新发展起抑制作用。在数据要素流动环境的调节作用下,从本地效应看,人才要素流动通过影响绿色技术效率和绿色技术进步促进城市绿色创新发展,呈“双轨驱动”特征;资本要素流动仅通过改善绿色技术效率提升城市绿色创新发展水平,呈“单轨驱动”特征。从空间溢出效应看,数据要素流动环境能合理调节人才和资本要素的空间流动,缓解创新要素的空间错配,进而对邻近地区绿色创新发展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邬国荣
(一)创新审计包括内部审计自身的创新和企业创新投入审计。内部审计的创新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秉持优良的审计传统,开拓新型审计理念,用新理念、新思维解决当下发展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第二,完善奖惩机制。既要对因失误而导致的错误或是漏洞进行严惩和弥补,更需要对开拓创新的行为进行鼓励。第三,建立健全顶层设计,对相关规章制度进行完善,为改革创新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第四,实现共治共享。在全球
关键词:
内部审计 内审部门 研发投入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冯梅
装备产业是资本、技术、资源等要素密集型产业,各国工业化不同时期和装备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资本积累、外汇储备、技术水平、知识产权等要素起到的作用也不同。内部、外部环境的差异使得解决要素制约的方式和途径不同。当前具有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是中国装备产业发展的障碍,集成创新是突破这种障碍的有效途径,制度变革是关键。
关键词:
装备产业 资本 技术 制度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娄伟 李萌 潘家华
"双循环"是中国为应对国际复杂局势提出的新发展战略,并成为中国新发展格局的典型特征。完善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及数据等要素的自由流动机制,是推进"双循环"工作的重要路径。破除要素流动障碍,不仅需要持续深化相关行业或领域的改革,加强区域合作也是重要手段,区域合作深化的过程也是要素自由流动能力提升的过程。在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既要研究户籍、收入、税收、市场、教育及医疗等影响要素流动与区域合作的传统因素,也需要重视城市群与都市圈的发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确立及智慧时代的来临等影响要素流动的新因素。研究发现,要素流动障碍的分类及应对路径可被归纳成"三四模式",其中,三种障碍包括易破除或必须破除类、难破除但能通过类以及难破除且难通过类,四种应对路径是指破除障碍、绕行过障、搭桥过障及直接蓄力跨越障碍。每个区域都有其典型特征,在区域合作过程中,采用要素流动效率评估、区域典型特征叠加法等方法进行研究,有利于识别合作双方的优劣势,优选双方合作的重点领域。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天悦
中国式创新凸显了不同情境下以改革促创新、以创新谋发展的中国探索实践,为后发国家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借鉴启迪。在复杂国际国内环境作用下的技术阶段性演进以及以市场为导向的成果转化应用,是纵向观察中国式创新的最佳切入点。从经济追赶时期的“以市场换技术”到大变局下的技术与市场并重,是技术与市场内涵及范畴的深刻变化,二者的关系嬗变加速了中国式创新的逻辑转向。面对更为复杂的外部环境和更为迫切的内部需求,在发挥国内大循环主导作用的同时,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良性互动,将为新时代新征程下推进中国式创新提供重要方向指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黄姝菡 张奎 谭永生
建设高质量收入分配体系有助于实现社会再生产的良性循环,有助于实现供给需求的有效匹配,有助于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看,现行我国分配格局不能充分促进社会再生产循环畅通,收入分配结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供需有效匹配,中等收入群体结构不利于扩大内需,要素市场化改革滞后于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建设高质量收入分配体系,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通过加快完善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政策体系,推动我国收入分配体系更好适应和服务于构建新发展格局。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健
该文采用因子分析法、全局空间自相关Moran指数对上海基于区县单元的创新能力空间组织、创新发展空间自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分析了上海创新发展空间布局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上海创新发展空间布局呈现显著自相关;(2)创新空间组织已经突破资本驱动时代地租理论的城市圈层空间结构;(3)创新要素空间集聚与创新枢纽关系非常密切;(4)交易成本成为创新空间组织的新逻辑和新主线;(5)在创新经济发展初期阶段,"产、研"对创新发展空间布局的影响高于"官、学"。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健
该文采用因子分析法、全局空间自相关Moran指数对上海基于区县单元的创新能力空间组织、创新发展空间自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分析了上海创新发展空间布局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上海创新发展空间布局呈现显著自相关;(2)创新空间组织已经突破资本驱动时代地租理论的城市圈层空间结构;(3)创新要素空间集聚与创新枢纽关系非常密切;(4)交易成本成为创新空间组织的新逻辑和新主线;(5)在创新经济发展初期阶段,"产、研"对创新发展空间布局的影响高于"官、学"。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诗琪 刘韵扬
研发要素流动对区域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对研发要素流动与区域创新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中国30个省(市、区,除港澳台和西藏)的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等方法,实证分析研发要素流动与区域创新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研发要素的流动明显促进了区域创新发展水平的提升,且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值得注意的是,研发人员的跨区域流动会在一定程度上给区域创新质量带来负向的溢出效应。最后,从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优化创新环境;重视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研发要素流动环境;加强宏观调控,差别化引导研发要素流动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研发要素流动 创新效率 高质量发展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李兆磊 尹叶叶 王高洁
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新时期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落脚点。需要厘清自由贸易试验区与构建新发展格局之间的内在关系,以此促进二者之间的有效衔接。通过分析经济循环周期与自由贸易园区的双向演化,探寻新发展格局下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的新要求,并结合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区位优势、发展定位等因素,提出开展跨境电商新模式、"公铁空"联运新物流、数字经济新业态、"自贸区+"新局面的实施路径,助力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启创新升级新征程。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含桦
“双循环”发展格局符合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是缓解我国经济发展压力的重要举措。“双循环”发展模式要求进一步挖掘国内消费市场潜力,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农村消费市场仍有许多可供挖掘的空间。为实现这一目标,需加速城乡之间的要素流动,在保障资本、人才、技术等要素自由流动的前提下,有助于扩大农村消费市场,进而形成国际国内联动的发展格局。
关键词:
城乡要素 自由流动 “双循环” 逻辑分析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克琴
创新驱动是推动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但不同维度的创新可能会对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产生异质性影响。本文基于新发展格局视域下的企业创新驱动视角,通过构建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指标以及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指标的基础上,考察了不同维度创新对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差异性。研究发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对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均具有显著的正向赋能作用,但相比较而言,管理创新对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正向赋能作用要略强于技术创新。进一步从细分行业来看,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对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对批发零售业高质量发展而言,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更强,对于餐饮业和交通运输业高质量发展而言,管理创新的影响效应更强,而对于仓储物流业高质量发展而言,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影响效应强度相近。控制变量中,省域层面的居民消费水平和企业层面的企业成长能力对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明显强于其他变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