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755)
- 2023(19819)
- 2022(16940)
- 2021(15834)
- 2020(12988)
- 2019(29650)
- 2018(29388)
- 2017(56286)
- 2016(30430)
- 2015(33916)
- 2014(33591)
- 2013(32798)
- 2012(30162)
- 2011(27226)
- 2010(27244)
- 2009(24981)
- 2008(23818)
- 2007(21080)
- 2006(18538)
- 2005(16058)
- 学科
- 济(123020)
- 经济(122893)
- 业(86738)
- 管理(83891)
- 企(63582)
- 企业(63582)
- 农(51081)
- 方法(50795)
- 数学(43969)
- 数学方法(43373)
- 中国(35415)
- 农业(34071)
- 业经(30574)
- 地方(29423)
- 财(28853)
- 学(24576)
- 制(22941)
- 贸(22765)
- 贸易(22750)
- 易(22065)
- 技术(19859)
- 理论(19564)
- 环境(19303)
- 银(19103)
- 银行(19056)
- 发(18347)
- 行(18279)
- 和(18256)
- 融(18002)
- 金融(17998)
- 机构
- 学院(421566)
- 大学(416573)
- 济(167463)
- 管理(165417)
- 经济(163806)
- 理学(143381)
- 理学院(141817)
- 研究(141335)
- 管理学(139177)
- 管理学院(138432)
- 中国(106367)
- 京(88215)
- 科学(88086)
- 农(81571)
- 财(74484)
- 所(70185)
- 业大(67163)
- 中心(65881)
- 研究所(63813)
- 农业(62779)
- 江(62616)
- 财经(59436)
- 范(57277)
- 师范(56740)
- 北京(55146)
- 经(54251)
- 院(51478)
- 州(50988)
- 经济学(48876)
- 师范大学(45408)
- 基金
- 项目(290631)
- 科学(228526)
- 研究(215216)
- 基金(208477)
- 家(181596)
- 国家(179986)
- 科学基金(154666)
- 社会(135011)
- 社会科(127606)
- 社会科学(127574)
- 省(115597)
- 基金项目(110561)
- 自然(99649)
- 教育(99356)
- 自然科(97316)
- 自然科学(97295)
- 划(96247)
- 自然科学基金(95509)
- 编号(90106)
- 资助(84766)
- 成果(71901)
- 发(65282)
- 重点(65228)
- 部(63666)
- 课题(61560)
- 创(60494)
- 创新(56335)
- 科研(55144)
- 国家社会(54993)
- 教育部(54393)
- 期刊
- 济(188673)
- 经济(188673)
- 研究(121390)
- 中国(84447)
- 农(80070)
- 学报(66136)
- 科学(61439)
- 管理(58988)
- 财(55177)
- 农业(54612)
- 教育(51309)
- 大学(51064)
- 学学(48187)
- 融(38464)
- 金融(38464)
- 技术(38179)
- 业经(36734)
- 经济研究(28434)
- 财经(27588)
- 业(27150)
- 问题(25417)
- 经(23594)
- 图书(21215)
- 版(21097)
- 科技(20488)
- 技术经济(19935)
- 商业(19122)
- 理论(19015)
- 资源(18883)
- 现代(18755)
共检索到6211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董银果 钱薇雯
大力发展品牌农业是畅通“双循环”的重要抓手,对实现农产品优质优价及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运用两阶段博弈模型对比分析企业品牌和区域公用品牌视域下企业质量投入行为的差异,进而结合中国农产品品牌发展现状,探究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农产品品牌互动发展路径。研究发现:(1)相比企业品牌,区域公用品牌一方面使消费者对过去产品质量有更多的观察,这种正向的声誉效应增加了企业质量投入的动机,另一方面其集体属性也会产生负向的“搭便车”效应进而抑制企业的质量投入动机。(2)在引入市场监管力度和品牌规模因素后,品牌声誉效应大于“搭便车”效应的条件是,只要市场存在监管,企业质量投入的激励效应就会呈现:多品类公用品牌>单品类公用品牌>企业品牌。(3)构建新发展格局下企业品牌和公用品牌的互动发展路径,为各地区各品类农产品因地制宜选择适合的农产品品牌策略和发展路径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褚远远
河南省地处中原,不仅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而且历史文化悠久,加之地域面积较大,适合大多数农作物生长,为农产品品牌建设提供了优越的条件。近几年,在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的政策背景下,河南省政府和农业厅重视农产品品牌建设,使河南打造出来许多知名农产品品牌,也积累一些经验,但是,河南省农产品品牌建设仍处在初级阶段,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为了更好地推动河南省农产品品牌建设和发展,可以从农产品品牌定位、质量监管和农产品品牌营销几个方面去促进河南农产品品牌发展。
关键词:
河南省 农产品品牌 品牌建设 品牌营销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董亚宁 顾芸 王菡
农产品品牌与流通一体化是影响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对于新发展格局下促进农业经济增长至关重要。本文立足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构想,在厘清农产品品牌和流通一体化影响农业经济增长机制的基础上,综合选取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数据并匹配地级市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非线性门槛模型,分品牌、分区域系统揭示农产品品牌、流通一体化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呈现明显的空间差异,以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为代表的农产品品牌与农业经济增长差异呈现趋同关系。农产品品牌、流通一体化对农业经济增长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存在明显空间异质性,农产品品牌对中西部地区农业经济增长的边际作用更大,流通一体化对东部地区农业经济增长的边际作用更大。从细分农产品品牌来看,与“地理标志商标”相比,“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地理标志产品”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边际效应更大。流通一体化对于农产品品牌影响农业经济增长具有非线性门槛效应,全国层面来看,随着流通一体化程度跨过更高的门槛,农产品品牌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边际效应具有非线性递增现象;分区域看,东部与中西部地区流通一体化的非线性门槛效应具有异质性,对于中西部地区而言,随着流通一体化程度迈过更高门槛,农产品品牌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边际影响递增现象更加明显。因此,建议加快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和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同时要注重农产品品牌建设与流通体系建设的协同性,以品牌现代化和流通体系现代化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小允 许世卫
本文通过对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水平、标准化体系与监管体系建设的梳理,识别新发展阶段农产品质量安全面临的新要求和新机遇,并深入分析当前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各环节以及全程监管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上,从监管角度、监管理念、监管手段、监管支撑以及品牌管理等方面提出新发展阶段提升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的新理念、新机制和新手段。
关键词:
农产品质量安全 全程监管 新发展阶段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殿云
双循环发展战略对我国农产品贸易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面对新冠疫情下国内外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各地应进一步增强供应链的可靠性,打造高质量的农产品供应体系。安徽省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之一,位于地缘优势明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多年来在确保粮食安全及重要农产品保障中贡献突出。安徽省近年来农业生产趋于稳步增长及连接东西部的区位优势,促使其农产品贸易走向更广阔的空间。在国际国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引发广泛关注的大背景下,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学娟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高质量流通体系建设尤为重要,流通过程是决定农产品用值与换值实现的关键,针对普通农产品流通模式的研究较多,但对于供给集聚而需求分散的特色农产品流通研究较少。本文从交易费用视角分析特色农产品流通渠道模式发展,利用Logit模型根据流通渠道契约一体化程度的高低,将流通模式分为直接与间接两类并进行实证分析。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学娟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高质量流通体系建设尤为重要,流通过程是决定农产品用值与换值实现的关键,针对普通农产品流通模式的研究较多,但对于供给集聚而需求分散的特色农产品流通研究较少。本文从交易费用视角分析特色农产品流通渠道模式发展,利用Logit模型根据流通渠道契约一体化程度的高低,将流通模式分为直接与间接两类并进行实证分析。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余凌 黄紫荆
基于区块链技术对于链上信息不可篡改、公开共享、安全可信、可追溯等技术特点,可以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农产品质量追溯的各类型场景中,在农产品流通全过程中实现信息公开透明、安全可信、可共享、可追溯,这样能够有效解决农产品质量在传统追溯方式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数据共享难、农产品安全难保障等引起的产品质量问题,更能够大幅提高对于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的监管效率。本文尝试将现有的区块链研究成果应用到农产品质量追溯中,以区块链技术现有的在非电子领域的应用成果为例,尝试将区块链与农产品质量追溯相结合,在区块链技术发展的基础上研究农产品质量追溯未来的发展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构建了区块链技术与农产品质量融合的框架雏形,挖掘了两者融合的路径,构建了两者融合的方案,提供了两者融合的理论数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任爱胜 胡志全 王军 胡源远
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文章从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必要性入手,分析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所取得的成就、经验,进而提出了阻碍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的关键系列问题。本研究为深入思考我国农产品的发展方向、重点以及对策措施打下基础,同时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农产品质量安全 成就 经验 问题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芳 秦健博 石自忠
[目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取得举世瞩目成就,谷物、肉类等重要农产品总产量稳居世界前列,人均占有量和消费量稳步提升,很好地满足了城乡居民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但受诸多因素影响,通过国际市场调剂国内余缺、补充国内农产品结构性供需缺口业已成为客观现实。近年来,中国农产品进口面临的国内外风险与压力不断增大。[方法]采用统计分析等方法,系统梳理农产品进口现状,研判未来农产品进口趋势,最后研究提出应对策略建议。[结果]当前,在保持主要农产品基本自给的同时,中国农产品进口呈持续增长态势;进口结构有所调整,大豆占进口农产品的份额最大;进口渠道呈现多元化,但市场集中度高的现实未得到转变。未来,在国内市场供需“紧平衡”且国内生产竞争优势不足的情况下,中国农产品进口将继续保持在较高水平;进口空间尚存,但须警惕外部不确定性因素的负面影响。[结论]应理性看待中国农产品进口这一客观形势,坚持适度安全原则,进一步夯实国内农产品供给保障基础,加大农产品贸易合作力度,增强不确定性因素应对能力。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全春光 方子玲 吴堪 叶欣
梳理了2018年以来国内外在冷链物流、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品牌、现代化协同四个方面的研究热点,并立足于新发展格局的背景,深入剖析了农产品流通系统的发展现状;发现我国的农产品流通系统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四个环节中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冷链物流效益低下、品牌竞争力不强以及现代化协同程度较低等。针对这些问题,从冷链物流系统、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品牌和现代化水平等方面提出了农产品流通系统的发展对策,其重点在于利用现代化技术优化协同运作体系,构建农产品流通系统的协同创新模式,以提升农产品流通的效益和服务质量。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余云珠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可以有效推动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发展。资源融合、技术融合、功能融合等产业融合的路径能推动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形成、竞争力的提升以及效益的增加。在产业融合的发展思路下,可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选择发展路径,用创新思维构建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差异化优势,通过政府和龙头企业的引导和带动,培育和打造出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知名农产品区域品牌,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苏霞 同勤学
统筹城乡发展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开展农产品品牌营销,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带动力量,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路径。文章在品牌的理论的指导下,总结出农产品品牌营销与统筹城乡的关系,分析了陕西省农产品品牌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重点探讨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路径及具体策略,即实施农产品品牌营销战略和农产品品牌的营销组合策略。
关键词:
统筹城乡 农产品 品牌营销 陕西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雅茜 曹冲 布娲鹣·阿布拉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不断推动农产品贸易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2—2020年UN Comtrade数据库农产品贸易数据,运用修正后的CMS模型,对中国农产品进出口变动分别从贸易规模、贸易结构和贸易竞争力三个方面进行了双向分解,从动态视角对中国农产品进出口变动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中国农产品出口方面看,出口竞争效应是促进第三阶段出口贸易规模增长的主导因素;出口结构效应的重要性上升,尤其是市场结构效应所发挥的影响显著增强;需求规模效应逐渐疲软。从中国农产品进口方面看,进口竞争力效应一直是影响中国农产品进口贸易规模增长变动的决定性因素;供给规模效应对进口逐渐表现出抑制效应;进口结构效应逐渐提升,其中产品结构效应表现为阻碍作用,市场结构效应表现为促进作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艳 黄炎忠
地理标志品牌建设可以有效传递农产品市场信息,激励农户绿色生产行为,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利用湖北省优质水稻生产区的1193份农户微观调查数据,以单位面积化肥和农药使用量为例,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评估了农户地理标志品牌参与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并利用中介模型揭示其影响路径。结果发现:(1)影响农户地理标志品牌参与的因素主要有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生产规模、耕地质量、生产组织形式、稻谷价格、农药残留检测等;(2)农户参与地理标志品牌减少水稻化肥使用量16.29~16.90千克/亩,减少农药使用量17.64~18.19克/亩。(3)地理标志品牌参与主要通过品牌溢价和品牌维护两条路径影响农户当下和未来的市场收益,继而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因此,建议建设更多的绿色地理标志品牌,协同推进农产品品牌化和化肥农药减量化目标,积极提升农户地理标志品牌维护意识,完善绿色农产品溢价市场机制,实现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