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15)
- 2023(10106)
- 2022(8468)
- 2021(7537)
- 2020(5963)
- 2019(12962)
- 2018(12687)
- 2017(23431)
- 2016(12454)
- 2015(13566)
- 2014(13195)
- 2013(12775)
- 2012(11930)
- 2011(10993)
- 2010(11219)
- 2009(10392)
- 2008(9893)
- 2007(8689)
- 2006(7906)
- 2005(7466)
- 学科
- 济(57689)
- 经济(57640)
- 管理(31982)
- 业(29794)
- 地方(22446)
- 企(21577)
- 企业(21577)
- 中国(20087)
- 农(17384)
- 方法(14708)
- 业经(14396)
- 地方经济(13079)
- 数学(12324)
- 农业(12198)
- 数学方法(12189)
- 发(11223)
- 环境(10854)
- 融(10764)
- 金融(10763)
- 贸(10643)
- 贸易(10632)
- 学(10389)
- 银(10318)
- 银行(10307)
- 易(10179)
- 行(10148)
- 财(9590)
- 制(9521)
- 技术(8854)
- 和(8365)
- 机构
- 学院(172417)
- 大学(166644)
- 济(70592)
- 经济(69017)
- 研究(65004)
- 管理(61413)
- 理学(51523)
- 理学院(50793)
- 管理学(49918)
- 中国(49718)
- 管理学院(49587)
- 科学(39966)
- 京(36594)
- 所(33117)
- 财(31517)
- 研究所(29780)
- 中心(29366)
- 农(28368)
- 江(27847)
- 范(26527)
- 师范(26280)
- 院(24056)
- 财经(23841)
- 业大(23350)
- 北京(23316)
- 州(22900)
- 农业(21876)
- 经(21422)
- 经济学(20990)
- 师范大学(20933)
- 基金
- 项目(113421)
- 科学(90165)
- 研究(86538)
- 基金(79482)
- 家(69188)
- 国家(68598)
- 科学基金(58710)
- 社会(55166)
- 社会科(52335)
- 社会科学(52327)
- 省(47216)
- 基金项目(41570)
- 划(39176)
- 教育(38604)
- 编号(36128)
- 自然(35485)
- 自然科(34648)
- 自然科学(34642)
- 自然科学基金(33971)
- 发(31993)
- 资助(30805)
- 成果(28940)
- 重点(26590)
- 课题(26372)
- 发展(26051)
- 展(25601)
- 创(24483)
- 部(23288)
- 创新(22937)
- 国家社会(22665)
共检索到2779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继源
总结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下我国南北方协调发展的新速度、新形态、新动力、新方位的“四新特征”,和发展布局、发展原则、发展模式、发展关系的“四个转变”,可明确现代化建设时期南北方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功能和地位,从全局性、叠加性、差异性的角度客观认识南北方协调发展的实质建议将差距缩小、效率提升、空间积聚、民生改善、保障安全、绿色低碳作为“六大内涵目标”,并进一步明确“十四五”时期及2035年主要发展思路和愿景目标。
关键词:
新发展格局 区域协调发展 南北方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范恒山
区域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区域发展战略不断完善,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性很强的区域规划和政策文件,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都取得了重要进展。今后,在"十二五"时期乃至更长一个时期内,要与时俱进地把握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不断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栋生
区域协调发展 ,是坚持科学发展观 ,落实“五个统筹”的要求 ,而东中西合作互动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举措。文章总结我国区际经济技术合作的丰富经验 ,分析了存在问题与制约因素 ,构建了理论分析框架 ,提出了进一步推进东中西合作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东中西合作 协作利益 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肖金成
未来,我国将以城市群为核心形成"八大经济圈"。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下列建议:一是空间规划研究与编制应提上议事日程;二是加快户籍制度和社保制度改革,促进人口空间结构调整;三是改革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四是构建生态补偿机制,共同维护人人共享的生态环境;五是加快边疆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关键词:
中国区域发展新格局 政策建议 城市群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孙久文 张皓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对缩小中国区域发展差距、缓解区域经济发展矛盾和加强区域间协调性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新发展阶段,如何处理好区域发展差距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关系,使之服务于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是当前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需要着重解决的议题。本文解释了区域发展差距的演进,论述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沿革,着重探讨二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并阐明对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价值,最终展望新发展格局下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方向。本文认为,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在继续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过程中稳步推进。当前,需要加快缩小东西发展差距,重视南北发展差距新动向,推动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生态功能区三大空间格局形成协调发展大势,畅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四个环节,助力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郑新立 范恒山 董雪兵 张占仓 陈耀 刘亭
我国现阶段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就是其中的一个突出表现。近年来,南北差距问题逐渐凸显,南北区域发展表露出一些新变化,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次"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专题研讨会中,与会专家学者们以"南北差距扩大的原因与趋势"为主题,全面分析了南北区域发展出现的新情况,对如何认识南北区域差距及其扩大的主要表现展开深入探讨,并从自然条件、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市场化水平、开放程度、经济体制、国际宏观环境、人口与创新、工业化、城市与区域治理等视角,有针对性地提出要理性分析、辩证看待南北差距问题。当前南北差距更多表现为"南高北低"的经济差距,因此应推动北方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南北协调发展,充分挖掘南北各地区动态比较优势,实现协调南北方的区域共同富裕,促进南北方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郑新立 范恒山 董雪兵 张占仓 陈耀 刘亭
我国现阶段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就是其中的一个突出表现。近年来,南北差距问题逐渐凸显,南北区域发展表露出一些新变化,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次"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专题研讨会中,与会专家学者们以"南北差距扩大的原因与趋势"为主题,全面分析了南北区域发展出现的新情况,对如何认识南北区域差距及其扩大的主要表现展开深入探讨,并从自然条件、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市场化水平、开放程度、经济体制、国际宏观环境、人口与创新、工业化、城市与区域治理等视角,有针对性地提出要理性分析、辩证看待南北差距问题。当前南北差距更多表现为"南高北低"的经济差距,因此应推动北方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南北协调发展,充分挖掘南北各地区动态比较优势,实现协调南北方的区域共同富裕,促进南北方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曙光
李克强总理在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区域政策要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提出要促进东、中、西和东北地区协调发展,支持产业梯度转移和区域合作。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加快发展。经济大省要充分发挥优势,增强对全国发展的带动作用。经济困难地区要用好国家支持政策,挖掘自身潜力,努力促进经济恢复发展。同时提出“推动城乡协调发展,不断优化经济布局”。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是解决我国“不平衡”“不充分”这两个基本矛盾的关键途径。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易志坤 林繁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各国政府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目标。美国政府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优化生产力结构和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使“阳光地带”经济迅猛发展。德国的区域援助政策是德国政府对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宏观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其他政策相互配合,在促进经济落后地区发展,平衡地区差异,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杏梅
主体功能区建设是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认为主体功能区建设是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创新,在分析行政区经济管理模式下导致的区域发展不协调的基础上,探讨了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区域协调功能,提出加强主体功能区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对策。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行政区经济 区域协调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周建霞 程书华 李进英
近十年来,河北经济快速增长,出现了曹妃甸、沧州渤海新区、秦皇岛港口等经济发达区,冀中、冀南正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省内区域间经济发展差异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因此,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朝科 吴家莉 刘泮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阐释了新时代新征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部署,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站在“两个百年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审视,区域发展不协调无疑是影响第二个百年目标顺利实现的重大问题之一,没有区域协调发展就谈不上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洞悉国内外发展大势,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针对包括区域、城乡发展不协调、不平衡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时代特点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新思想和新论断,是指导区域协调发展的根本遵循。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华星 石大千 余红伟
交通基础设施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因素之一。本文将高铁开通当做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2003-2016年高铁、上市公司和地级市匹配得到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PSM-DID)的方法研究了高铁开通对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开通高铁和未开通高铁城市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收敛趋势,这表明高铁开通存在较大的扩散效应,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进一步的异质性研究发现,在城市层面,高铁开通的扩散效应在规模较大的城市和非中心城市更加明显,在企业层面,高铁开通的扩散效应对民营企业和资本密集型企业的影响更强;机制验证结果表明高铁开通可能通过促进开通城市的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向周边城市扩散和加工制造产业向周边城市转移进而产生了较大的扩散效应,缩小了区域经济发展差距。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杨荫凯
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号召全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