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73)
- 2023(12676)
- 2022(10747)
- 2021(9868)
- 2020(7968)
- 2019(18401)
- 2018(17967)
- 2017(33309)
- 2016(17687)
- 2015(19974)
- 2014(19475)
- 2013(19280)
- 2012(18007)
- 2011(16648)
- 2010(16705)
- 2009(15386)
- 2008(14988)
- 2007(12931)
- 2006(11663)
- 2005(10763)
- 学科
- 济(79701)
- 经济(79634)
- 管理(45404)
- 业(43699)
- 企(31199)
- 企业(31199)
- 方法(28937)
- 中国(28454)
- 数学(25161)
- 数学方法(24940)
- 贸(24898)
- 贸易(24878)
- 易(24166)
- 农(22341)
- 地方(22117)
- 业经(17507)
- 财(15601)
- 农业(14911)
- 制(14605)
- 银(13689)
- 银行(13678)
- 行(13391)
- 发(13363)
- 环境(13306)
- 学(13163)
- 融(13154)
- 金融(13153)
- 地方经济(11758)
- 和(11147)
- 技术(10986)
- 机构
- 学院(247686)
- 大学(245990)
- 济(111736)
- 经济(109561)
- 研究(93359)
- 管理(90738)
- 理学(76429)
- 理学院(75520)
- 管理学(74437)
- 管理学院(73975)
- 中国(72626)
- 京(54105)
- 科学(53693)
- 财(48173)
- 所(46943)
- 研究所(42306)
- 中心(41536)
- 农(38706)
- 财经(37572)
- 江(37220)
- 北京(35212)
- 经济学(34922)
- 范(34804)
- 师范(34519)
- 院(34192)
- 经(34184)
- 业大(32360)
- 经济学院(31387)
- 州(30310)
- 农业(29958)
- 基金
- 项目(161357)
- 科学(127318)
- 研究(122827)
- 基金(115605)
- 家(100350)
- 国家(99552)
- 科学基金(84474)
- 社会(79651)
- 社会科(75682)
- 社会科学(75664)
- 省(62144)
- 基金项目(59662)
- 教育(55232)
- 划(52343)
- 自然(50481)
- 编号(50271)
- 自然科(49312)
- 自然科学(49300)
- 自然科学基金(48385)
- 资助(47514)
- 成果(41342)
- 发(40926)
- 重点(37055)
- 部(36035)
- 课题(35674)
- 国家社会(33717)
- 发展(33682)
- 创(33602)
- 展(33132)
- 创新(31575)
- 期刊
- 济(129942)
- 经济(129942)
- 研究(80321)
- 中国(56763)
- 农(36648)
- 财(34764)
- 管理(34230)
- 学报(33765)
- 科学(33189)
- 教育(30196)
- 大学(26066)
- 农业(26029)
- 融(25620)
- 金融(25620)
- 学学(23967)
- 经济研究(23014)
- 业经(21935)
- 技术(21798)
- 贸(20021)
- 财经(18238)
- 国际(18100)
- 问题(17711)
- 经(16020)
- 图书(15828)
- 世界(14981)
- 业(14977)
- 技术经济(12259)
- 商业(12206)
- 坛(11997)
- 论坛(11997)
共检索到3963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王霞 周悄滢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建设贸易强国(1)。”构建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格局是建设贸易强国的重要途径。文章在结合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思路、明确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内涵特征的基础上,融入了服务贸易总量和服务性消费水平,构建了5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的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对2014—2022年我国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并对测算结果进行时序分析和结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服务贸易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趋势明显;创新成为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面临着服务业人才结构失衡、开放水平不高等诸多挑战。据此,提出了应坚持创新驱动、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和水平以及夯实人力资本支撑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服务贸易 新发展格局 高质量发展 熵值法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黄茂兴 薛见寒
数字服务贸易已成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新型贸易形态。新发展格局在技术、市场、政策等多方面驱动服务贸易数字化转型,其中内循环助力驱动数字技术创新与服务供给能力提升,外循环助力驱动制度创新与数字服务开放合作,共同促进数字服务贸易全产业链协同发展。近年来,我国数字服务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水平日益优化,政策引导不断创新,但总的来看,其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面临数字服务贸易壁垒、数据安全等诸多挑战。顺应新时代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我国应从加强顶层设计、加大数字基础设施投入、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升数字服务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加强数字知识产权和个人隐私保护、增强国际服务贸易规则话语权等方面入手,推动我国数字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马铭晨 吕拉昌
在新发展格局下,测度和评价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意义重大。文章构建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权法、相对发展率指数与障碍因素诊断模型,研究2010—2020年我国65个大中型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趋势及障碍因素。结论如下:(1)总体看,时间上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显著;空间上由“小差距、低水平”向“大差距、高水平”演变,城市群城市、副省级城市更具优势,高、较高水平城市发展速率快,区域差异呈东、中部优,西、东北部弱的格局;(2)分维度而言,时间上,内需潜力与消费能力、要素供给与流通水平、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及城市便利性指数综合得分波动上升,区域协调发展指数波动小,对外开放指数下降;空间上,高、低水平城市存在差异且发展不均衡;(3)从障碍因素看,城市便利性等指标偏低始终是城市高质量发展最主要的障碍因素,相关细化指标也含有共性障碍因子。鉴于此,文章针对补短板、促均衡、破障碍等提出推动我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殿云
双循环发展战略对我国农产品贸易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面对新冠疫情下国内外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各地应进一步增强供应链的可靠性,打造高质量的农产品供应体系。安徽省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之一,位于地缘优势明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多年来在确保粮食安全及重要农产品保障中贡献突出。安徽省近年来农业生产趋于稳步增长及连接东西部的区位优势,促使其农产品贸易走向更广阔的空间。在国际国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引发广泛关注的大背景下,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顾晓燕 朱玮玮
新发展格局下知识产权贸易是实现高水平供需均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基于理论分析并形成相应研究假说基础之上,选用2004—2019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知识产权贸易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影响效应,并识别其中可能的实现路径,从而对研究假说进行逻辑一致性计量检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知识产权贸易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正的显著影响;第二,就具体的实现路径而言,知识产权贸易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正向影响,目前主要通过促进创新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路径实现,而通过协调发展和绿色发展的路径尚未产生显著促进效应;第三,知识产权贸易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区域异质性,沿海地区知识产权贸易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大于内陆地区,此外,不同区域知识产权贸易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也不尽相同。基于研究结论,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层面,提出新发展格局下以知识产权贸易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黄满盈 高雅妮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服务贸易作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质量日益成为衡量贸易强国的关键指标。文章基于新发展理念,结合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构建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全球36个主要国家2010—2021年的服务贸易发展质量进行测度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2010年以来,中国服务贸易发展质量排名由第14位上升至第11位,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逐渐缩小;从分维度指标来看,中国服务贸易的绿色和共享发展水平位于世界前列,但创新、协调和开放发展水平较为落后。最后,根据测度及比较的结果,结合新发展理念提出了推动我国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服务贸易 高质量发展 新发展理念 熵值法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窦丽琛 柳源
在“双循环”新格局下,创新驱动贸易具有独特的发展机制和路径。通过多元机制及路径的支持,中国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能够相互促进、协同发展。运用文献分析法对“双循环”新格局下创新驱动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机制与路径进行了研究。首先,明确了“双循环”新格局下贸易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必要性。其次,明确了“双循环”新格局下创新驱动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机制,包括可持续发展驱动机制及科技创新驱动机制。最后,从可持续发展驱动机制及科技创新驱动机制视角出发,分析了“双循环”新格局下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周申 任思蓉
本文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指标体系并对2005—2021年中国30个省份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进行测度,结合核密度估计等方法分析其时空演进和分布格局,借助Dagum系数法和耦合模型识别区域发展差异与系统整体性,并运用障碍因子法对部分地区进行制约诊断。研究表明:中国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显示良好上升趋势,呈现东高西低、中部上升、东北停滞的分布特征;空间集聚性明显,未表现出极化倾向;组间差异是外贸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差异来源,尤其是东西差异;各区域新发展理念的系统整体性有所提升,除西部地区外耦合协调性均呈收敛态势;影响东北和西部省份发展的制约因素集中在绿色生态、科技创新和效益共享三个维度。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爱俭 方云龙
立足于现阶段中国发展实际,以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基本逻辑,在深刻解读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历史背景、现实逻辑、理论内涵及战略意义的基础上,对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之间的发展脉络以及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视域下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新定位进行剖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以系统集成思维开拓了中国特色开放型经济理论的新境界,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视域下,自由贸易试验区不仅是驱动国内经济高质量循环的改革试验田和有力抓手,也是国内发展参与国际大循环的开放桥头堡和重要窗口,在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关键枢纽作用。要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差别化探索发展模式,充分利用先行先试制度红利,将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融入国家开放发展战略,用高水平开放实践助推国内外经济良性循环,共同驱动中国经济奔向高质量未来。
关键词:
双循环 自贸试验区 高质量发展 制度创新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冯娟
高质量发展是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最终目的。当前,我国高质量发展进入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需要是与满足需要的手段一同发展的,为此本文结合马克思需要理论与社会再生产理论,提出社会需要与满足社会需要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协同发展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同时,在厘清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本质关系基础上,从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提出实践路径。具体而言:应提高供给质量,增强供给效率,形成供给新动力;构筑合理的初次分配、公平的再分配,规范分配秩序;畅通供需匹配渠道,提升商业服务质量,推进贸易强国建设;树立理性消费观念,推动消费结构升级,营造良好消费环境;促进国内市场国际化、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高度融合,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靳玉英 王开
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世纪疫情全球蔓延、美国对华科技封锁加剧、地缘政治格局演变进程加快等多重因素的联合影响下,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面临外部新挑战。跨国公司总部型经济的就业乘数效应、税收乘数效应、产业集聚效应、技术扩散效应和溢出效应,是保障我国经济内外部循环有效畅通运行,助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要抓手。然而,发达国家对全球跨国公司高能级管理型总部资源的激烈竞争、部分发展中国家对于跨国公司投资生产型总部资源的激烈争夺等,是我国推动总部型经济发展的主要挑战。为此,需要对管理型总部、投资生产型总部、平台型总部、创新型总部分类施策,对标国际最高标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扩大对外开放的层次和范围,保持总部型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可预期性,增强对跨国公司的吸引力。同时注重促进国内外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加大力度支持和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以及更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本土跨国公司,推动总部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畅通国内外循环。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原伟鹏 孙慧
文章基于2003—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数据样本,采用双重固定效应和中介模型,从时空异质性、协同性和传导机制视角探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我国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国内大循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该作用存在时空异质性和协同交互效应。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市场化水平起中介桥梁作用。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李琼 张耀军
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先后提出了“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等发展战略。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理论与实践的主题和主线,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对“发展主题”的继承与创新,是“发展主线”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2021年,国内学者围绕新发展格局的时代背景、客观条件与战略意义,理论内涵与核心要义,实现路径与重点举措,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付文宇 赵景峰 李彦
文章从贸易发展环境、贸易发展条件、贸易发展能力以及贸易合作水平四个维度构建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并采用2018年中国30个省份的数据,基于组合赋权法和多目标线性加权法对中国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与评价。结果表明:中国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存在明显的区域发展不均衡现象,体现出"东高西低"的特征;30个省份被归为五个梯队,各梯队省份对外贸易具有不同的发展状态;各地区对外贸易四个维度的发展情况存在较大差异,贸易发展环境指数的均值最大,而贸易合作水平指数的均值最小。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崔剑南
文章围绕“双循环”,从剖析广东省航道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服务水运经济的重要作用出发,在明确航道建设在构建新发展格局差距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扩大航道基础设施有效投资保持发展势头、推进航道扩能升级完善水运网络、加快绿色智慧航道建设提升水运服务水平,从而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思路。
关键词:
航道 “双循环” 新发展格局 经济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