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28)
- 2023(13851)
- 2022(11591)
- 2021(10706)
- 2020(8603)
- 2019(19416)
- 2018(18950)
- 2017(35253)
- 2016(19171)
- 2015(21468)
- 2014(20883)
- 2013(20605)
- 2012(19396)
- 2011(17942)
- 2010(18091)
- 2009(16590)
- 2008(16056)
- 2007(14260)
- 2006(13040)
- 2005(12109)
- 学科
- 济(81823)
- 经济(81749)
- 管理(50772)
- 业(46400)
- 企(34357)
- 企业(34357)
- 中国(29842)
- 方法(26338)
- 农(25459)
- 数学(23045)
- 数学方法(22792)
- 地方(22077)
- 贸(18883)
- 贸易(18868)
- 业经(18455)
- 易(18370)
- 财(17889)
- 环境(17050)
- 农业(16857)
- 学(16687)
- 制(16186)
- 银(15510)
- 银行(15489)
- 行(15174)
- 融(14775)
- 金融(14774)
- 发(14317)
- 策(13168)
- 地方经济(12055)
- 和(11998)
- 机构
- 学院(268238)
- 大学(264746)
- 济(118070)
- 经济(115716)
- 研究(104281)
- 管理(95420)
- 中国(81260)
- 理学(79959)
- 理学院(78930)
- 管理学(77709)
- 管理学院(77201)
- 科学(61524)
- 京(58135)
- 财(53898)
- 所(53622)
- 研究所(48370)
- 农(46476)
- 中心(46398)
- 江(41712)
- 财经(41104)
- 范(38013)
- 北京(37812)
- 院(37718)
- 师范(37649)
- 经(37444)
- 经济学(36851)
- 业大(36559)
- 农业(36082)
- 州(33145)
- 经济学院(32976)
- 基金
- 项目(172407)
- 科学(136632)
- 研究(130052)
- 基金(124594)
- 家(108941)
- 国家(108036)
- 科学基金(91348)
- 社会(83096)
- 社会科(78811)
- 社会科学(78799)
- 省(66781)
- 基金项目(63752)
- 教育(59192)
- 划(57192)
- 自然(56257)
- 自然科(54936)
- 自然科学(54924)
- 自然科学基金(53944)
- 编号(52460)
- 资助(50858)
- 成果(43975)
- 发(43576)
- 重点(39890)
- 部(38516)
- 课题(38395)
- 创(36117)
- 发展(35567)
- 展(35005)
- 国家社会(34940)
- 创新(33912)
- 期刊
- 济(141552)
- 经济(141552)
- 研究(88392)
- 中国(62447)
- 农(45217)
- 学报(39737)
- 财(38836)
- 科学(38657)
- 管理(37861)
- 教育(34424)
- 融(31608)
- 金融(31608)
- 农业(31152)
- 大学(29866)
- 学学(27865)
- 经济研究(23986)
- 业经(23714)
- 技术(22679)
- 财经(20339)
- 问题(18082)
- 经(17756)
- 贸(17379)
- 业(16977)
- 国际(16182)
- 世界(15528)
- 坛(12633)
- 论坛(12633)
- 图书(12568)
- 技术经济(12523)
- 现代(12037)
共检索到4324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佟哲 周友良
中国提出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对国家实现经济社会绿色发展及世界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中国低碳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过程中,仍然面临低碳技术发展不足、建筑能耗趋高、碳交易体系不完善等多重挑战。新发展格局下,应采取强化技术发展部署,促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工作进程,落实减污降碳;完善碳交易市场运行机制,确保碳交易有序开展;构建现代化能源网络,实现能源系统结构"智慧化"转型等措施,确保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关键词:
碳达峰 碳中和 低碳技术 产业结构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欧阳志远 史作廷 石敏俊 杨德伟 龙如银 周宏春 林思佳 郭瑞芳 王宇杰
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性复杂巨系统,要解决"双碳"问题需要运用系统思维、站在全局的角度和建设生态文明的高度进行考虑和规划;而从我国工业化发展阶段、能源结构、碳中和起点强度等方面来看,实现双碳目标面临着多重阻力和艰巨的挑战。这就需要我们运用政治、经济、科技、舆论等手段,综合考虑减排与增汇两种途径,从能源效率、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等方面入手,以关键性问题为导向,从技术、经济、制度三个层面多维发力,逐一突破,推动经济社会系统全面实现绿色低碳转型;推动全方位、全链条、系统性的能源生产、转化和管理方式转变;实行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度和绿证交易制度;采取经济激励政策,平衡低碳技术与传统技术路线之间的成本差额,引导资本流向低碳技术领域;着力突破清洁能源利用的瓶颈,切实改变能源结构,全面实现城市和乡村的绿色转型。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杨博文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实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战略,是落实《巴黎协定》国家自主贡献的重要抓手,同时也是参与全球气候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方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并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系统思维,厚植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内涵,体现了低碳经济发展与政策体系协同的整体布局,彰显了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下"气候正义"的时代价值。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战略的实现,应当兼顾碳排放总量控制与经济社会发展双赢的现实诉求,这是构建新发展理念下低碳循环经济运行体系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确保落实全球气候治理国家自主贡献的大国智慧。新发展理念下,我国实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战略,应当将产业结构低碳化作为科学方法,不断推进应对气候变化立法顶层设计,实现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促导南南气候变化多边合作,为全球气候治理贡献中国方案。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新民
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是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中国低碳农业实践创新了符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低投入、高效益内涵的多种低碳农业发展模式。文章剖析了中国低碳农业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中国低碳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低碳农业 生态农业 有机农业 气候变化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永明 张明
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十四五"及今后一段时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重点任务"。十三五"以来,江苏工业碳排放量逐年下降,且碳排放强度呈逐年下降趋势,从重点行业来看,2015—2017年高耗能行业碳排放量基本趋于稳定,高耗能产业产量保持稳定。在全国实现绿色转型的背景下,江苏工业既面临产业结构优化和能源转型革命等严峻挑战,同时也蕴藏着新能源和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为使江苏在全国率先实现碳达峰,基于国内理论研究及现状的数据分析,建议尽快研究制定实施全省碳排放达峰专项规划,分步、分地区、分行业开展碳达峰行动,构建"低碳产业结构、低碳能源结构、低碳技术结构"体系,践行江苏"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新使命,为长三角地区的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样板,为全国低碳发展探索新路。
关键词:
碳达峰 碳中和 绿色低碳 江苏工业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刘彬
碳达峰和碳中和战略目标的提出是中国推进世界零碳排放进程、引领世界经济绿色复苏的核心战略,体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中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具有扎实的经济基础、社会基础、技术基础和政策基础,具有较高可行性。目前中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面临四个方面的挑战,即碳排放压力、能源结构转型压力、技术水平限制以及经济结构转型压力。为有效推进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要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将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结合起来,将能源结构优化升级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核心任务,力求实现"双核升级",同时通过技术支持、财政支持和绿色金融等支持性手段为"双核升级"提供多维度保障,最终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
关键词:
碳达峰 碳中和 现实基础 双核升级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杨雨清 姜檬檬 胡勇军
为助力广东省软件产业进一步创新发展,从专利视角出发,基于2019—2021年《广东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统计年报》数据,通过对29家省重点检测企业的研发投入和产出数据梳理,以及与北京、上海、浙江的相关指标数据对比,分析广东省软件产业技术创新的现状特征及其所面临的挑战。结果发现,广东省软件产业的综合实力和发展规模仍位居全国前列,尽管受到新冠疫情冲击等各种不利因素影响,仍能保持市场收入年增长率10%以上,并且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为主力的软件出口业务依旧活跃,呈现逐步国际化态势,其中著作权登记及发明专利申请数量在研发费用快速增加的推动下逐年增加,创新实力不断增强;但同时仍存在龙头企业引领作用不足、人才支撑作用不强、创新集群效应未凸显、工业软件发展势头难等问题。针对此,从做好顶层发展规划角度研究构建一种产业融合下的软件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平台,结合产业、高校院所和政府等多方主体的优势与力量,以产学研新型“问诊”方式赋能产业发展生态体系,通过顶层科学问题的探析与突破、培养青年学者和引导企业发展3层协同,实现“数据—知识—决策”技术路线的两次飞跃,同时充分发挥指挥棒作用,保障软件产业创新系统生态健康可持续发展。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少洪
碳达峰目标彰显出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大国担当。能源转型是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乃至将绿色发展转化为新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优势的关键环节。本文首先从能源消费和生产总量、能源强度、能源消费结构、能源生产结构四个方面分析我国能源转型的状况。然后分析碳达峰目标下我国能源转型在经济社会发展阶段、能源低碳转型相关机制、技术发展、资源禀赋四个方面的挑战。最后,提出碳达峰目标下我国能源转型的主要路径和对策建议: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立足于"开源"和"节流";完善相关市场机制,从顶层设计引导、稳定和加速能源低碳转型;以增强科技进步、创新为突破,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陶金元 张玲娜
加快推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我国在百年大变局背景下的重要创新发展战略布局。自立自强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与导向性、系统性、开放性等鲜明特征。自立自强既是创新范式在时代背景下的理论进化、创新发展模式演化的历史必然,也是我国自主创新战略发展的必然进程、经济发展模式的时代要求以及高质量发展的支柱,西方科技霸权主义加快了我国自立自强的进程。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面临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剧变、科技革命竞争以及科技霸权主义的国际挑战,也受到我国经济发展历史、科技发展现况以及人力资本水平偏低的制约。对此,应持续强化时代战略机遇认知与观念提升、创新战略导向与制度适配、务实采取有效举措,助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早日实现。
关键词:
科技自立自强 创新发展 高质量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长松
2014年,《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提出了中国到2030左右实现碳排放峰值目标。由于我国排放峰值目标是事先主动设置,其实现必然面临更大困难。通过Kaya分解和国际比较发现,我国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原因是GDP增长推动所致,未来实现排放峰值的关键在于碳强度下降的速度要超过经济增速。实现排放峰值,能源、电力和交通行业面临较大挑战,但也存在有利的因素。为减轻实现排放峰值目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应从提高能效、推动能源结构调整、管理和改变行为、政策设计等方面加以应对。
关键词:
碳排放峰值 挑战 应对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莉侠 曹黎明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模式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在探讨中国农业能源消费及农业经济增长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中国发展低碳农业的基础及面临的挑战,最后从制定低碳农业示范区的规划、规范农户和企业的生产行为、加快低碳农业技术创新体系的研究与示范、加强低碳农业理念的宣传等角度提出促进低碳农业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低碳农业 农业能源消费 发展对策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陶金元 王晓芳
我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数字经济为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动力。对比主要发达国家数字经济战略,可为我国数字经济驱动创新发展提供借鉴。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经历了互联网行业发展、电子商务主导、数字经济主导3个阶段,存在传统增长方式难以为继、底层技术创新不足与法律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对此,应从战略顶层设计与法律制度建设、优化管理机制、加强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技术创新出发,为数字经济驱动创新发展奠定基石。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创新发展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徐政 左晟吉 丁守海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成为全世界所关注的共同话题,在此背景下中国承诺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本文梳理了碳达峰、碳中和的历史动因与实施背景,表明"3060"目标与双循环战略的互融互通是实现经济绿色低碳升级的重要环节,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接着分别从国内大循环的供给端和需求端以及国际大循环的角度阐释碳达峰、碳中和对高质量发展赋能的内在逻辑。最后,从完善碳排放交易价格机制以显示高质量发展经济信号,重构能源体系以发挥高质量发展改革潜力,扩大绿色需求以牢固高质量发展外部支撑,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以激发高质量发展内在动力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晓娣
本文通过梳理和解读2020年9月我国正式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双碳工作所作的科学指导、系统谋划及战略部署,试图阐释新发展阶段党和国家对绿色转型低碳发展面临的新的重大理论及实践问题的深邃思考与科学判断。为此,本文首先归纳总结了自双碳目标提出至今我国对国际社会的承诺,以及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2021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等为代表的重要会议所提出的双碳领域战略方向、主要关系、重要工作及任务等。接着,本文从高质量发展内涵、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责任等视角,论述了我国努力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分析了基于我国基本国情实现双碳的严峻挑战。在此基础上,以党中央精神和指示为主要依据,提出贯彻低碳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解决方案。一是树立理念,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战略,在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治理体系等各领域做好坚定不移、稳中求进、“打持久战”的准备。二是构建机制,加速推进统筹协调的系统改革推进机制、先破后立的能源结构转型机制、包容的新型“双控”机制、政府与市场结合的激励约束机制,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机制体制保障。三是采取行动,深入落实中央六大部署,加强统筹协调、推动能源革命、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加快绿色低碳科技革命、完善绿色低碳政策体系、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气候治理,从而发挥我国制度及资源优势、拓展技术潜力、激活市场活力。四是明确路径,通过不断强化动态目标约束,明确多层次责任主体,融合国家重大区域战略,稳妥有序地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赵月娥 张晓民
公共机构是能源消耗与碳排放大户,推动公共机构绿色低碳发展,对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深入分析碳达峰、碳中和基本内涵及相关要求的基础上,指出公共机构将迎来低碳目标从定性到定量、低碳节点从模糊到具体、低碳约束从软性到刚性、低碳视线从浅层到深层、低碳范畴从个体到全局的新征程,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一系列具体举措,以更好地推进图书馆等公共机构绿色低碳发展,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